0
【征文】我曾喝下那碗垫底酒记念成昆铁路通车40周年
2010-06-12 14:01:39 浏览:31907次 【

我曾喝下那碗垫底酒

记念成昆铁路通车40周年

一九七O年五月,成昆铁路即将全线通车,我奉命离开铁道兵第四十九团民工四连,奔赴襄渝(襄樊到重庆)铁路筹建工作上,在欢送我的聚会上,给养员从乐山市沙湾区买了一些红薯干酿成的白酒,这位碰碗,那位敬酒,我稀里糊涂喝得酩酊大醉。在接送我的汽车上,成昆铁路一段段往事就象放电影一样呈现在我的脑海,成昆铁路线上的经历培养了我、教育了我、磨练了我,喝下成昆铁路线上的那碗垫底酒,在已经过去的四十多年岁月里,我什么酒都能应付,什么场合再没有喝醉过。

螺髻山救火,险些丧生。铁道兵在成昆铁路西昌段建设时期,不仅是成昆铁路建设的主力军,还是“支左”、社会治安、抗击自然灾害的生力军。一九六八年六月,我刚刚经过新兵训练,到老连队没有多久,部队接到命令,立即组织四个班兵力到西昌市东南方向37公里的螺髻山上救火,当时螺髻山尚是座原始森林,山势险峻,主峰海拔4359米。据内部通报上讲,一周前因天空打雷引起火灾,西昌军分区独立营已经上去了两批人,山火尚未完全扑灭,却牺牲了三名战士,要求铁道兵支援。我是新兵,锐气正盛,立即报名参加。团里派来两辆卡车、两辆摩托、一部电台、一名作训参谋临场指挥,连里派副连长和副指导员带队,带领我们四个班约四十多人参加,按照团参谋的要求,我们每个人头戴棉帽,身穿棉衣,腰束粗麻绳并别了一把钻石牌板斧。汽车将我们拉到螺髻山下,团参谋给我们讲解工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指挥我们从哪里登山,占哪个山头,并给我们每个班配备了一位彝族老乡作向导。在山下我们还埋怨穿棉服太热,可上山后亲眼看到,六月的山林里还有冰雪未溶化,我们方感到团里作训部门考虑周全,原始森林里枯枝落叶约有半尺多厚,走在上面就象踩在沙发上,自然枯死倒下的大树直径有的一米多粗,我们可以爬上去作为跨越山沟的桥梁,按照计划我们在未过火的山坡上砍伐隔离带,在已经烧过的山坡上用树枝扑灭余火。有一次山峰间风头突然转向,对面的山火向我们班迎面扑来,连长用手枪三声报警,跑已经来不及了,我们按预定方法用手抱住头,往山沟里滚。山火过后,我们班的战士一个也没有重伤。经过三天两夜的连续战斗,山火基本扑灭,我们个个面如焦土,下山时累得直不起腰来,回到连队顾不上吃饭就睡着了,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尝到了“险”和“累”的滋味。

羊腰岭挖土推土,吃尽苦头。西昌段羊腰岭隧道下方有一个大拉沟,我们连负责挖土推土,当地的土质量是一种黄绿色的胶粘土,雨天用锹,土质象糍粑,铲不起来,也倒不下去;晴天用镐,土质象砖头,一次捣下去仅有两三公分深,有时土中夹石头,震得手上虎口酸疼,装满的土斗车,要推到200米之外,在轻轨中段有个上坡,我们用手推、肩顶、脚蹬才能过去,再说西昌冬天的北风呼啸,我们劳动一出汗,风一吹、太阳一晒,眼角和两颊的皮肤会硬结渗血,再遇到汗水象针刺一样疼痛。我们连的新兵多数是从江苏征来的学生兵,没有经过艰苦劳动锻炼,力气小,手上、脚上都磨起血泡,几天下来,脸、腰、手、脚疼痛难忍,吃饭时手拿不住筷子,走路时举步艰难,睡觉时骨头象散了架,我们晚上洗脸,早上不洗脸,为的是减少脸面干裂。繁重的劳动可磨练人的意志,艰苦的环境能净化人的灵魂,当时我们只有一个信仰,永远牢记着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成昆路要快上,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工资”。为了让毛主席放心,我们再苦再累也要干。即使当天干得很晚,第二天也能高唱:“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积极愉快的上工去,没有一人躺铺板,没有一人想离队。

坍岸工程带民工,终身内疚。一九六九年成都站到乌斯河车站的铁路已经通车,为了防止龚嘴山电站蓄水后对成昆铁路路基的冲刷,按照工程指挥部的部署,从代湾车站到峨边车站组织了坍岸工程施工。我奉命与我们连的副连长林芝美一起前往,我们在乐山山通江区、峨嵋市九里镇一带征集了100余名民工,组成了铁道兵四十九团民工四连,林任民工四连连长,我任司务员,我们两名现役军全面负责民工四连的施工组织和生活保障。一九六九年夏天,连续几天的暴雨将施工便道冲毁,民工四连的粮食储备尚多,而煤燃料告急。没有煤用什么为100多人做饭呢?我心急如焚,有一天下午天气突然放晴,我请示了连长,找到了一排长,抽调了十位民工和我一起进山打柴,以解炊事班的燃眉之急,一排长的积极性很高,我们下午二点钟进山,下午五点多钟开始回队,在回来的路上,一排长扛了一根六米多长的枯树干走在最前面,为了走近路,我们沿着铁道边行走,在铁路弯道上,突然一列火车迎面而来,一排长回过头来喊了一声:“火车来了”,招呼后面的民工注意安全,却忘了自己肩上的树干,随着他的回头,树干碰到火车皮上,强大的碰撞力,将一排长的脑袋狠狠摔在铁路道碴上,当时他的头上、鼻子、耳朵里都流血不止。我一看出事了,一方面叫一班长跑步去连队取担架,另一方面组织了四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跟我轮流将一排长背往卫生队方向,人昏迷后非常沉重,本来一百二十多斤的一排长,我背上比二百斤的米袋还要重。好在抢救及时,成都军区医院派来医生进行了开颅手术,命是保住了,但很难保证没有后遗症,一排长出院后直接回家乡休养。这件事发生后,虽然部队领导没有批评我,但我内心还是深深地自责,如果我为连队多储备一点燃料,也就不必那次上山打柴,如果我走在队伍的最前列,负伤的可能是我,是我工作不细致伤害了一排长,也害了他的全家。现在想起来,我常常晚上做恶梦,大声呼叫:“一排长,你在哪里?你的身体怎样?你的生活如何”?按年龄推算,他如果在世,也近七十岁了,我多希望再见他一面,问他一声好也行啊。

襄渝线上放木排,死里逃生。成昆铁路建设的经历培养了我、教育了我,让我变得成熟。一九七O年六月我被派往襄渝线高鼻梁隧道处设房,当时安康市到旬阳县的公路尚未修通,我们用木排在汉江上流放运送从四川带来的木料,早上8点多钟,我和一位从安康当地雇请的老乡两人一起驾驭着一块中型木排(约十多立方米木料),从安康市东门起航,由于我们对航导都不熟悉,木排行到老君关搁浅了一次,木排行到早阳乡汉江转弯处偏离主航导,冲到暗礁上,木排被冲成两段,安康老乡驾驭着前一段顺流而下,我所在的后一段木排,半截被急流压在水下,半截跷在水面上,我蹲在木排顶头,听着汉江水花花的流声和扎木排用的铁丝吱吱地响,木排随时可能散架,我用小段木材投入江中测试,小段木材先是被旋入江底,约过五分钟才能飘到水面上,这说明这段江水险恶,暗礁旋涡较多,我这个在长江边长大会游泳的人也不能贸然下水,我将外衣脱下,仅穿裤衩和背心,我知道在水里阻尼越小越好。在晴天的阳光下,我穿的背心上前面印着“铁道兵”三个红色大字,后面印着一个红色的大“5”字,在江面上特别醒目。前半段排上的安康老乡一路高喊:“救救解放军啰!”随奔腾的江水漂流而下。有可能是这位老乡的呼喊起了作用,下午四点多钟,有一位老艄公驾驶一条上水船向我猛地靠过来,我赶紧接过他扔来的缆绳栓在木排上,我得救了,并将木排多数木材也拉到船上,船再掉头将我送往目的地高鼻梁,由于我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蹲在木排上,仅穿着裤衩和背心晒了六个小时,脱下背心后,皮肤的颜色分成三种,暴露在阳光下的皮肤是红黑色,“铁道兵”和“5”字复盖部分为浅红色,其它部分为正常皮肤颜色,船工们敬佩我的勇气和耐心,给我端茶倒水,叫我铁道兵5号。事后有的战友问我:“你一个人被困在当江上,害怕不害怕?”我回答:“怕什么,我命大,西昌螺髻山救火都没有被烧死,汉江上怎么能淹死我呢!”

京通线上遇水灾,从容救人。一九七四年我又奔赴河北省滦平县于营子乡,参加修建京通(北京到通辽)铁路线的建设。一九七六年五月,也就是唐山大地震的前一周吧,部队驻地连续下了三天暴雨,一天中午,部队营地上方的大兴沟水库突然溃坝,洪水象猛兽一样自上而下震得大地在颤抖,嗡嗡的恐怖声笼罩在周围,部队领导鸣枪报警,要求所有人员往山上辙,我已经到了山脚下,听到有一位战士讲,还有一名部队临时来队家属和一个小孩滞留在营房里,我们几位年轻干部立刻返回营房寻找,这时营房的洪水已经齐腰深,等我们将这位家属和小孩刚拉出来时,洪水已经到了胸口,我们用背包绳将人连在一起,强行拉到安全区,两分钟后,听到“轰”的一声巨响,营房被洪水冲跨了。来队家属和小孩得救了,战友很感谢我们,部队领导给我们嘉奖。我觉得,人是一种有理性思维的动物,应当凭良心、讲感情,特别在自然灾害面前,更应当互相关怀,从容救助。

到地方学统计,一路顺风。邓小平部署大裁军,一九八二年我被部队批准第四批转业,由于种种原因,我被分配到陕西省统计局工作,统计局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部门,我把出修建成昆铁路的干劲用到学习和工作上,通过考试、学习,文化知识上,我取得了大学文凭;通过学习、工作、钻研、考试,业务知识上,我取得了高级统计师职称。我撰写的统计分析报告和论文在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我参与编写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获得国家统计局软件三等奖,一九八四年我当上了陕西省城市住户调查处副处长,一九九六年我担任了陕西省统计局咨询中心正处级副主任,总的来讲一路顺风。有时也遇到过:领导的责难,同事的误解,伙伴的背离,我都能妥善处理,正确对待。二OO七年我年满六十周岁,单位批准我正式退休,安度晚年。

我曾喝下成昆铁路上的那碗垫底酒,养成了从容、正直、刚毅、自信的性格,我给自己规定生存三原则:“不吃嗟来之食、不取不义之财、不讲阿谀奉承之话”。我曾是一名铁道兵战士,就象两根钢轨一样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办事,从不做亏心事。在世不愧对在成昆、襄渝、京通线上为国负重伤的万名兄弟,死后也对得起这三条铁路修建中牺牲的三千余名战友。曾喝下成昆铁路线上的那碗垫底酒,这就是我。

朱国俊于西安

2010年6月

13072981799

全部评论(0)
  • 《相聚中国节》各位首长、战友,铁道兵虽然离开军队序列,但35年修建的钢铁大动脉纵横华夏大地,铁道兵的功勋与精神被媒体和人民广为传颂。明年清明节,中央电视台《相聚中国节》将制作、播放一台缅怀亲人的节目,希..

    河边草浏览:30370次 评论:0
    2019-01-14 21:02
  • 我 是 一 名 铁 道 兵 (铁道兵70年祭)七十年满载岁月没有蹉跎 七十年历史长河浪花一朵我是一名铁道兵我骄傲我光荣军功章代表着老兵的身份我们永远是围绕军旗的星座 聚是一团火化作滿天星相聚时五湖四海分别后东西..

    305239464浏览:29583次 评论:0
    2018-11-13 20:44
  • 致一支队三大队援越抗美老战士的信原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三大队战友们:去年和今年3月,你们先后在江西李亮战友的带领下重返越南观光访问,一路之行肯定会有很多感慨,引起很多回忆。我应战友之托,正在编著一本访越..

    浏览:36730次 评论:0
    2016-05-11 11:11
  • 铁道兵文化现象有感 “铁道兵”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兵种已消失28年了,而铁道兵在全国人民心中,在我们这些曾当过铁道兵战士的心中,她军威犹在,军魂永存。 铁道兵从回民支队一路走来。她经受过抗..

    浏览:36667次 评论:0
    2012-08-13 15:50
  • 当铁道兵无悔我心飞翔当一名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报效祖国,是我小时候的美好追求与梦想。初中毕业后,我回乡务农不久就积极报名参军,但因为未达到征兵年龄而作罢。1970年冬季征兵,机会终于来了,风华正茂的..

    浏览:35365次 评论:0
    2011-03-19 10:27
  • 用鲜血写的请战书 庆祝成昆铁路通车40周年 献给为修建成昆铁路而壮烈牺牲的烈士们 献给修建成昆铁路还活着的战友们 云南省禄丰县一平浪的白虎山隧道,是成昆铁路云南段的硬骨头,拦路虎。 时间紧、任务重,加上多..

    浏览:33528次 评论:0
    2010-08-30 23:21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每当我读到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水调歌头》中的这几句时便想起在那军旅生涯的15年里,一次次与我的老母亲离别的情景。 记得第一次分别是在1968年3月7日。那一天,我穿上了..

    浏览:32430次 评论:0
    2010-08-24 20:57
  • 那年上山“打火” 我是1970年12月入伍到铁三师十三团锦州七里河新训。71年初锦州新兵训练结束,我们新兵团就直奔大兴安岭的老部队,我们团正在大兴安岭嶂古线施工。我在施工连队锻炼一个月后便被抽调团部报训队参加..

    浏览:32701次 评论:0
    2010-08-16 10:38
  • 难忘的军旅生涯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 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离别了天山千里雪,但见那东海万顷浪。 才听塞外牛羊叫,又闻江南稻..

    浏览:35192次 评论:0
    2010-08-12 16:51
  • 遥 远 的 山 村 ——谨以此文悼念李放安战友 五月的一天下午,突然收到西安战友果玉峰发来的一条短信:“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李放安死啦!” “谁?李放安?”我问。 “咳!就是宣传队那个我们陕西剧团的啊!翻..

    浏览:32801次 评论:0
    2010-08-01 12:21
  • 维吾尔族小女孩,你现在在哪里? 屈指算来,这是一段已经封存了三十一年的新疆阿拉沟往事。 阿拉沟是新疆天山山脉北麓的一条小河,我们当年修建南疆铁路的铁道兵部队,就驻扎在阿拉沟沟口。 这事发生在1979年的隆冬..

    浏览:32249次 评论:0
    2010-07-31 14:19
  • 我曾喝下那碗垫底酒 记念成昆铁路通车40周年 一九七O年五月,成昆铁路即将全线通车,我奉命离开铁道兵第四十九团民工四连,奔赴襄渝(襄樊到重庆)铁路筹建工作上,在欢送我的聚会上,给养员从乐山市沙湾区买了一些..

    浏览:31908次 评论:0
    2010-06-12 14:01
  • 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战友 四十五、六年前的一天中午,我正在材料仓库的锯木车间洗衣服。一个上衣,肩、胸全是血的人直冲着我叫喊:“氧气!快!氧气!”我第一反应是,白虎山隧道出事了!我对他说:“你在库房门口等我..

    浏览:31951次 评论:0
    2010-06-04 22:30
  • 缅怀战友 我的战友李有智牺牲至今已经39年了、、、、、、 云南铁道兵家园联谊会准备组织铁道兵追寻奉献青春之旅重走成昆襄渝铁路活动。 我在一次偶然的朋友聚会上听说,李有智的遗孀由富民款庄供销社调到昆明西部某..

    浏览:33014次 评论:0
    2010-05-10 23:14
  • 【我最难忘的铁军生涯征文】 难忘的“老头子” 他叫陈长美。 听名字像是个女的,年龄也不大,71年时只有37岁。只因长得黑,背有点驼,显得有些老气,脚上又有脚垫,走起路来踮脚,像个老头儿,所以时间长了,人们便..

    浏览:32318次 评论:0
    2010-04-24 16:06
  • 【我最难忘的铁军生涯征文】惊心动魄的狂风与烈火 公元一九七九年四月十日。 新疆吐鲁番大河沿。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几天天气昏暗,而且一直在刮风。十日上午风势加大,到中午越来越大。吃过午饭后连队..

    浏览:32355次 评论:0
    2010-04-21 15:22
  • 【我最难忘的铁军生涯征文】重 逢手机象往常一样响了,来电显示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省外电话,我稍有犹豫,到底还是接了,手机里确意外传来非常耳熟但已经是三十多年未曾听到的口音,我不仅脱口而出:是渠教导员吗? 一..

    浏览:33713次 评论:0
    2010-04-17 00:52
  • 我最难忘的铁军生涯军旅岁月铁军情六十年代末,我的家乡承德进驻了很多部队,听说要从内蒙古的腹地修一条新的铁路,经过英雄懂存瑞牺牲的地方隆化,与承德至北京的铁路连接。承德及周边到处都是带“亥”字头的 军车..

    浏览:33946次 评论:0
    2010-03-14 17:08
  • “我最难忘的铁军生涯征文”难.忘.新.兵.连——谨以此文献给曾与我同餐共宿的新兵连战友们毛主席逝世的那年年初,我在县人武部换上簇新而又肥大的军装,带着乡中父老的殷切期望,走进了光荣而艰苦的铁道兵队伍。到如..

    浏览:33595次 评论:0
    2010-02-21 13:49
作者专栏
  • 老鼠爱上猫

    注册时间:2022-07-10 20:57

  • xJThfvckALUEg

    注册时间:2022-04-21 13:55

  • YCGlqyMfuexzkm

    注册时间:2022-04-15 08:54

  • ECABdTRLyJHn

    注册时间:2022-04-12 09:25

  • kVJeORUZpWdD

    注册时间:2022-04-05 02:0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20123号
Powered by qibosoft Code © 2018 qibosoft

联系电话:18075603283 邮箱:327789046@qq.com

©永远的铁道兵 ©铁道兵家园

湘公网安备 43070202000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