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铁道兵无悔
我心飞翔
当一名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报效祖国,是我小时候的美好追求与梦想。初中毕业后,我回乡务农不久就积极报名参军,但因为未达到征兵年龄而作罢。1970年冬季征兵,机会终于来了,风华正茂的我被批准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应征入伍,当时的喜悦心情是无法言表的。
然而,到了部队后才知道,我们当的是铁道兵。铁道兵穿的是绿军装,背的是冲锋枪,干的却是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事。兵不像兵,民不像民,与我想象的解放军相差十万八千里,难免有些失望。好不容易参军来到部队,想不到当兵却是扛铁镐修铁路,一时有点心灰意冷,后悔不该来当兵。不过,既然来当兵,那就得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党叫干啥就干啥,决不能当逃兵。管他是什么兵,穿上绿军装就是解放军。在首长和战友们的教育帮助下,我逐渐了解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是革@的大学校,有着不同的军兵种,不论是什么军兵种,都是重要的国防力量。铁道兵是特种部队。战争年代大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为前线保驾护航;和平年代除了军训外,还要为国家修建铁路,亦军亦工,能工能武,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在铁道兵部队当兵,既可以学习军事技术及政治、文化知识,又可以在铁路建设中大显身手,在实践中掌握一技之长,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明白了这些道理,我对铁道兵增添了一份热爱与崇敬,安下心来在部队服役.并发誓要当好铁道兵,在部队干出点成绩来,无愧铁道兵的光荣称号。谁曾想到,这兵一当就是八年,我为铁道兵建设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如今,我离开铁道兵已有三十多年了。但是,回首往事,在铁道兵当兵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当我唱起<<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这首歌的时候,总是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八年的铁道兵战斗生活,为我的人生写下了壮美的诗篇,增添了精彩的一页。虽然,在铁道兵的工作和生活是艰辛的,有时甚至是单调枯燥乏味的,但也是我最值得回忆与珍惜的。
志在三线建襄渝
我是1970年12月,在我的家乡一一湖南省蓝山县应征入伍的。经过三个月紧张的新兵训练后,我被分配到铁道兵第七师三十三团三营十二连当战士。十二连是个施工连,修路架桥打隧道都是好样的。到连队不久,我们就投入到火热的三线建设中。那时,铁道兵按照毛主席关于三线建设的指示精神,为三线建设修建铁路。那时我们修的铁路是湖北襄樊至四川重庆的襄渝线。襄渝铁路是建设大西南,沟通华北、中南、西南地区的战略干线。全线长895.3公里,铁路要经过湖北、陕西、四川三个省,其中四川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铁路沿线崇山峻岭,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地质复杂,环境险恶,工程艰巨,施工条件差。全线仅隧道就有405个(最长的大巴隧道5333米),桥梁716座,桥隧达400多公里,占正线长度的44.2%。为了修好这条铁路,铁道兵动用了8个师和59万当地民工及学兵,共83万大军。1968年4月开始修建,到1979年12月全线完工(1975年11月临时运营),终于建成了这条桥高隧长,桥隧密度最大的三线铁路。
我们师负责四川省达县地区境内的铁路建设。我所在的三十三团,先是在宣汉县施工,后调防至万源县,在修建襄渝铁路的同时,还为当地的国防工厂修建了万白专线(万源至白沙)。记得那时,我刚分到连队不久,就在宣汉县双河镇的仰天窝隧道里开始了当兵的第一次施工。当时既好奇兴奋,又紧张害怕,进入隧道如同进了迷宫,有点不知所措。在老兵的指教下,慢慢学会了要干好的活计,并逐渐适应了隧道里的施工氛围。隧道施工很辛苦,但自己的想法很单纯,觉得为三线建设修铁路作贡献,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虽然我在连队只呆了几个月,就调营部工作了,但在隧道施工的场景终身难忘。当时,铁道兵的施工设备还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不够高。打隧道没有掘进机,全靠风钻、钢钎、铁锤、铁镐、铁锹等工县,凿眼放炮,人抬肩扛,-米一米地推进。为了赶时间抢任务,施工实行三班倒,不论白天黑夜,还是天晴下雨,不停地运转。在隧道施工既艰苦又危险,危机四伏,塌方、流沙、渗水以及瓦斯爆炸等事故时有发生。庆幸的是我们连开凿的隧道,在施工期间没有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而与我们一山之隔的友邻部队一一铁道兵三十四团,在开凿大成隧道(长3000多米)时,曾发生一起惊动党中央国务院的特大安全事故。那是1971年5月份,由于连降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洪水从四面八方涌向正在建设中的大成隧道,正在坑道最深处施工的数十名铁道兵战士和民工,来不及撤离,被洪水困在隧道中。虽经紧急施救,终因山洪来势迅猛,几乎吞没了整个隧道,被困的铁道兵战士和男女民工全部以身殉职。在这场灾难中壮烈牺牲的革@烈士成求仁,湖南省蓝山县所城公社人,是我的老乡,1969年入伍,事发时在大成隧道当电工。本来在洪水来临时,成求仁已撤离到安全地带。但他看到洪水逼近高压电线将威胁到洞内战友的安全时,毅然放弃逃生的机会,奋不顾身地返回到洞内切断电源,被洪水吞没而英勇牺牲。成求仁牺牲后被追记一等功,他的妹妹为了继承哥哥的遗志,被特批来到烈士的部队当兵。英雄群体的事迹,特别是成求仁烈士的英雄事迹不仅感动了同在铁道兵当兵的同乡战友,也感动了家乡人民。兄长为国捐躯,小妹接力当兵的先进事迹,一时在我的家乡传为佳话。
转战高原修青藏
正当襄渝线建设临近尾声的时刻,根据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指示,我师奉命转战青藏高原,修建我国第-条高原铁路一一青藏线。从1974年开始,部队分期分批开赴青海,开始了铁道兵战士新的征程。青藏铁路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纵贯东西的钢铁大动脉。1958年就分段开工建设的青藏铁路,因受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工程停停打打,进展很缓慢。在我们转战青海之前,已修通了西宁至哈尔盖段的铁路。铁道兵的主要任务是修通哈尔盖至格尔木段的铁路(也称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哈格段全长653.5公里,于1979年铺通,1984年5月全段投入运营。铁道兵投入了两个师共6万多官兵修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我是1976年3月底,随部队来到青海,在大柴旦饮马峡安营扎寨。经过短时间适应性的集训和休整后,我们就投入到了修建青藏铁路的战斗生活中。
青藏铁路沿线有巍巍的群峰、绵绵的雪域、绿绿的草原、茫茫的戈壁,一派巍峨苍凉的景象,古老而又神秘,让人感叹,让人着迷。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日照强、气候寒、风沙烈,到处是荒无人烟的荒漠戈壁,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要让铁路穿过崇山峻岭,越过戈壁荒原,跨过盐湖沼泽,谈何容易。虽然与襄渝线等铁路相比,青藏铁路哈格段的工程量不算大,但其恶劣施工环境和特殊地质条件,是其他铁路无法比拟的。我们在青海的营地和施工现场,都在海拔3000多米以上。这里高寒缺氧,紫外线强,多风少雨,冬长夏短,日温差大,自然条件十分艰苦。刚到高原时,大多数指战员的身体都难以适应高原的环境,普遍有高原反应,头昏胸闷,气短乏力,失眠多梦,走路稍快一点就感到呼吸困难,更何况动锹抡镐干重活了。高原的天气变化无常,时而晴空万里,时而冰雪交加,时而沙尘暴漫舞。一年四季很少下雨,到处都是荒漠沙丘,难得一见的溪水河流,大多数的水是苦的咸的,不能食用,部队只好用车到很远的地方去拉,水贵如油。由于空气稀薄,水烧至80多度就开了,饭煮不熟,经常吃夹生饭。新鲜蔬菜、鲜肉、活鱼是稀罕物,在军营很少见到,吃的大多是冰冻食品,不少战士因此患上了维生素缺乏症,连指甲也凹陷变形了。高原的冬季非常寒冷,最低温度达到零下三四十度,真是滴水成冰,稍不留神就会冻病冻坏身体.高原的生活如此艰辛,施工的艰苦程度就可想而知,而且遇到了很多过去铁路建设中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施工上的困难和技术上的例如,怎样在高寒缺氧的高原打隧道,如何在几十公里宽的盐湖修铁路等世界难题,要靠我们去破解。在这些艰难险阻面前,铁道兵没有退缩低头,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抗冰雪,斗严寒,战风沙,经受住了险恶环境的考验,攻克了铁路施工的-道道技术难关,创造了铁路建设一个个奇迹,一举打通了当时海拔最高的关角山隧道(长4006米、轨面海拔3700米),铺设了跨越宽32公里的世界上最大盐湖一一察尔汗盐湖轨道,把铁路修到了唐古拉山脚下,为日后铁路修到西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自豪地说:铁道兵是青藏铁路的排头兵,没有铁道兵就没青藏铁路。
甘当老铁终不悔
在铁道兵的八年时间里,我先是在连队当兵,进过坑道打过隧道,不久调入三营部当材料员,以后又下连队锻炼了-段时间后,返回营部继续从事物资管理工作。每次异动,都是一次锻炼提高自己的机会,都有新的感受与收获。在连队当兵,虽然工作辛苦点,但连队生活生动活泼,富有朝气;而营部的工作轻松点,但接触面广,责任重大。不管是在连队还是在营部,我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负责,深受部队首长和战友们的好评,曾被评过五好战士(评选五好战士活动后因林彪事件而取消),受嘉奖6次。1978年,我结束了八年的军旅生活,离开心爱的铁道兵军营,退伍回乡务农。在农村务农一年多,当过大队干部,因表现突出而被录用为国家干部,走上了从政的道路。几番耕耘,从一般干部做起,当过县总工会主席、人大副主任、政协常务副主席,到如今的正处级干部。一路走来,经历了风吹雨打,尝尽了酸甜苦辣,但始终保持铁道兵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敢闯敢干、坚忍不拔的斗志,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曾经有人问过我:你当的是铁道兵,修的是铁路,白干了八年,没有提干当官,退伍回来还不是当农民,浪费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不值得,难道你不后悔吗?我的回答简单而有力:当铁道兵无怨无悔!
八年的铁道兵生涯,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在铁道兵,我只是尽了一个当兵的义务,没有干出什么名堂,更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既未立功也未提干,但却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不少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东西,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了自己,为日后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基础。我由衷地感到,没有在铁道兵的摸爬滚打,没有首长和战友的帮助,就没有自己的今天。在铁道兵这个大家庭里,跟随首长和战友走南闯北、四海为家,使我这个生性胆小内向的小青年经了风雨见了世面。学会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学会了与人友好交往,学会了尊敬领导团结同志,见了人不再红脸,说话流利了,工作也大胆了。在铁道兵这所大学校里,我养成了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不仅努力学习军事技能和政治理论,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不少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在铁道兵这个大摇篮里,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过材料员、班长,是营部团支部副书记,还是干部苗子,也许这些级别最低的职务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它却对我的人生影响极大。通过这些岗位的锤炼,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为今后从政积累了经验。在铁道兵这个大熔炉里,经过部队生活的磨练与打造,我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树立了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坚定了爱党爱国的信念,养成了不怕困难的坚强性格,保持了严守纪律的良好作风,培养了团结干事的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在铁道兵吃的苦受的累,值得!
(作者原系铁道兵七师三十三团十二连战士、三营部器材保管员、班长,现是湖南省蓝山县政协正处级干部)
联系地址:湖南省蓝山县政协
联系电话:13907467029
电子邮箱:7157762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