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陕西省安康铁路公安处 于飞龙
行走在襄渝铁路线上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在大山里的旅行.这里独特的风景和弯弯曲曲的铁路会把每个爱山爱水的人的心牵住,也会让爱山爱水的人沉醉在大山的怀抱里.我每天都行走和生活在这里,与铁路同行,与地势险要,多悬崖陡壁的大巴山为伴。
我很早都想一个人在襄渝铁路线上行走一次,可是我一直没有机会和时间。人过四十五六岁之后,我心里还是掂记着十几年前记者秦昌慧独步襄渝铁路线上的事。
狗年的五月我调进大巴山里工作,我开始实施行走襄渝铁路线上的计划,先从我管的辖区月池台小站开始了第一步的行走。那是5月17日,那天我独自一人走进了这个只有两股道的车站,工作一完没有列车回紫阳了,也没有汽车可坐。我就拿出手电从月池台出发,沿着两条钢轨往大米溪车站走去,过了一座桥,走了几个隧道花了三个小时才赶到了大米溪车站,此时天已黑尽,我住在了大米溪小站,第二天一早又从大米溪车站出发向紫阳车站走去。九公里的铁路线要穿越三座隧道,过两座桥,一个小时后我回到了紫阳,这是我行走襄渝铁路的第一步。
时隔不久,我从紫阳车站出发往向阳小站走去,过了一个隧道紧接着就过紫阳的汉江大桥,这座建于七十年代初的铁路钢梁大桥横跨汉江两岸,桥高70.5米,桥长437米,大桥两边设有宽宽的人行通道,它就象一道天空里的彩虹连起了汉江两岸。正在施工新建的襄渝复线新紫阳汉江大桥也在忙碌的施工中,工人们日夜工作着,我没有多时间的停留,只见那清清澈澈的汉江水把山城紫阳打扮的艳丽多姿。山青水秀而又人杰地灵的紫阳城尽收我的眼底,我顾不得看那青青亮亮的石板巷和石板屋,也顾不上看那栋栋高楼,我穿过大桥走进了一个又一个的隧道。走进了隧道里就象从光明里走进了黑暗的深夜,手电筒的光亮就象萤火虫似的忽明忽暗,一千七百多米的隧道走了一个小时才见到了天日。刚走了百十米线路,又见山山相连,天就在头顶只有那么小一点,看山看水不到五分钟我又走进了马房梁隧道里,我一个一隧道里走过,很快到了向阳镇小站,见到了驻站老民警宋勇武,他见了我象见了亲人。
我们两个人谈天说地,他给我介绍了一位八十岁的老人,是过去修襄渝铁路的民兵。老人方脸,面容刚毅,眼不花,耳不聋,问起他修襄渝铁路的事,他喜笑颜开地说:嗷呀呀,那如今要说起当年修铁路的事来就象发生在昨天咧。我那时侯是民兵,带了一百五十号人,和筑路的铁道兵、铁道部大桥局在一起战天斗地,开山劈石,苦战苦干了五年呀,先架起了紫阳的汉江大桥,紧接着打通了紫阳沟隧道,马房梁隧道,又是打通了狮子寨隧道,上了道渣,铺上了钢轨,又忙着打下一座隧道、架下一座桥,成天是人欢马叫的忙,夜夜只听隆隆的炮声不断,机器轰鸣,那真是干劲冲天呀!此后,老人回忆起了1969年初建襄渝铁路时的情景。老人说1970年襄渝铁路建设全面铺开,沿线川,陕,鄂三省,先后动员了民工,民兵,学生,配合铁道兵施工,参加施工人员多达83万人。为修这条铁路献出生命的指战员、战士、工人和民兵也不少,这些革#的烈士就埋在铁道边的半山腰里,想当年他们牺牲时是多么的年轻啊!想当年他们来到大巴山时唱着的那首歌,我至今都记着,到死也忘不了呀。老人说着说着就用一双手慢慢有力的打着节拍给我们唱起了那时候铁道兵唱的歌:
背上了行装扛起了枪,
满怀豪情斗志昂扬,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奔向祖国需要的地方
老人唱的很豪迈和兴奋,唱完了歌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和老宋说:襄渝线是惯通大西南的生命线!
告别了老人我又一次行走在襄渝线上。走过了一站又一站,我来到了凌空欲飞的巴山车站,车站完全建在桥上,顶天立地的水泥桥墩就象列队的铁道战士,它们用铁肩支掌起了巴山的空中车站,四股道占踞着独特的位置。险峻的山峰,乱云飞渡,一列火车驶出了隧道穿过了耸入云端的黑水河钢梁桥。我站在桥边的隧道口望着通过的火车,看着两山间凌空架起的钢梁桥,走到桥上再次低头往下看,那是一百多米的深涧,那黑水河的河水急流滚滚,呼呼的叫着飞流直下。我心里有些虚,赶紧抬起头来往车站赶。巴山车站就象一条飘飞的绸缎,它北有长达5333米的大巴山隧道,南有凌空架起的黑水河钢梁桥,车站的两层小楼和职工宿舍在靠山的山坡边上,正在新建的襄渝复线也在紧张的施工中。
我和驻站的老民警朱天华见了面,寒喧了几句天就黑尽了,我们吃了晚饭在空中站台上散步。那四周高高的山黑黝黝的静立在夜幕下,哗哗急流的河水声时时响在我们的耳边,天空里有明晃晃的月亮悬在山尖,夜幕高远处有几颗星星在鬼头鬼脑的眨闪着多情的眼睛,车站两头的信号灯极是耀眼,它的红光照射在不远处的钢轨上也闪闪发光。
老朱指着车站对面的半山坡对我说:那里埋着修建襄渝线牺牲了的铁道兵指战员和战士们。我们的双眼望过去的对面就是巴山烈士陵园,想当年他们在巴山生龙活虎的架桥和打隧道,牺牲时是多么的年轻啊!我顺着老朱手指的方向望去看见了烈士陵园,我向那些长眠在巴山的烈士们深深的举了三个躬,我默默的望着他们长眠的地方,想了很多很多。我想烈士们就是这样默默地注视着大巴山,注视着自己用生命筑起来的铁路线,注视着襄渝线的今天和明天。
在我沉思之际车站的职工,有名的书法家杜苗帮走来了。我们握了手谈起了襄渝铁路,他说:据《当代中国的铁道事业》史记载:襄渝铁路起自湖北省重镇襄樊,经莫家营、十堰、进入陕西省的白河、旬阳、安康、紫阳、又从紫阳进入四川的万源、宣汉、达县、北碚,直抵西南地区水陆交通的枢纽重庆,全长895.3公里。襄渝铁路横跨湖北、陕西、四川三省,穿越风景名胜武当山和峰恋重叠的大巴山,跨越滔滔汉江和水流急的嘉陵江两大水系。史书载险隘连千里,秦塞路难行。铁路从襄樊西北的莫家营出岔后,首跨仙人渡汉江大桥,通过汉江平原,穿越武当山进入鄂陕交界处的白河,自此开始横穿九州之阻的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的汉水峡谷,在旬阳再跨汉江,在紫阳三跨汉江后,沿任河进入川陕交界的大巴山区,穿过一长5333米的隧道大巴山后,33次跨后河进入华蓥山区,在北碚跨嘉陵江,再穿中梁山进入重庆枢纽。隧道405座,总延长287.1公里,其中3公里以上的隧道12座;桥梁716座,总延长113.2公里,其中仙人渡汉江大桥长达1630米,紫阳汉江大桥墩高达70.5米。桥长437米,桥梁隧道共长400公里,战正线长度的44.2%,是中国现有铁路中桥隧密度最大的铁路。全线车站90个,有36个车站股道建在桥梁上或隧道里。你说工程浩大艰巨不?!我点头称是。站在我身边老民警朱天华对我又说:新建复线的大巴山隧道是10公里,新建的鱼渡大桥距地面高达140米,它将是亚洲之最!我们聊的最多的话题是襄渝铁路和施工中的襄渝铁路复线。夜深我们回到了车站,我在巴山度过了一个不平静的夜晚。
行走在襄渝铁路线上是一种寻找,也是一种在铁路线上的独步旅行,我离开巴山是一大早,走向了我管辖区的最后一站松树坡,我在九十七公里的行走中听到了很多修建襄渝铁路的故事,也看到了辛勤劳作在这里的许多职工,他们在地理环境最复杂、生活最艰苦的地方毫无怨言的工作着,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我们的襄渝铁路,他们每天的工作也是一种行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