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5846部队,最先接触学兵的就是我了。
1970年7月,我和几个战友奉部队团党委之命,到咸阳去接收一批69级毕业生中的优秀学生,到部队接受教育,参加劳动锻炼,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
初来咸阳,我觉得任务十分艰巨。一是要挑选优秀学生,条件较高;二是害怕没人自愿报名,人选不够。但事情大出我意料之外。当在各学校传出要组建学兵连的消息后,还没等我们更深入地进行思想动员,就得到了老师、家长的大力支持,同学们的热烈响应。许多同学闻风而动,纷纷写了决心书,有的同学怕选不上,还写了血书,还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到我们住处,死缠活粘,一定要让我们把孩子带走,那情况十分感人。尽管我一再向他们说:到深山里修铁路条件艰苦,困难很大。但他们毫不退让,坚决要响应祖国号召,到襄渝建设工地去,为人民立新功。我的大伯,当时在咸阳市委任主要领导,也把我的堂弟王民送到我的跟前,让把他带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
很快,人员选出来了。选上的兴高采烈,没选上的还哭哭啼啼地找我们。就在我们出发的那天。咸阳五中有个叫杨兴瑞的女同学,本来是铁定要进一家大企业。她瞒着父母,在同学的掩护下,悄悄地爬上了男生的卡车,猫似的把自己藏起来,生怕被发现。最终,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当了一名光荣的学兵,而且在三线表现的相当出色。
(二)?
离开咸阳的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行程三百余里的行军。这可能是许多同学有生以来第一次徒步走这么长的山路。
起初,大家对艰苦还缺乏认识,再加上初次进山,对山水还感到十分新鲜,一边走一边唱,情绪非常高昂。一天过后就沉闷了,没有了歌声,甚至连笑脸也难以见到了。
山路弯弯,崎岖难行。且一面是陡壁,一面是悬崖,崖下就是旬河,非常危险。当时正值八月,天热异常,大家又都背着行李,不但汗水打湿了衣衫,而且连行李都湿了。这一刻,大家逐渐感到艰苦的滋味了。尽管在咸阳时,我已反复向大家讲了很多困难,但大家只是感性认识,这次算是有了亲身体会。别说是他们,就是我这个已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兵都觉得苦。我担心,可能有个别人要打退堂鼓。但我估计错了。尽管苦、累,但没有一个人提回去二字,一直都咬牙坚持着,承受着,没有人掉队,没有人叫苦,个个都是好样的。我挺高兴,也挺自豪,我选出来的不亏是优秀学生。从那时候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批有志向的年轻人。
(三)?
我们学兵二连建在汉江南岸山坡上,帐篷就是营房,往下就是滚滚汉江。
汉江水流湍急,人站在水里,如果双腿不使劲,就可能把人冲倒。我连下面的主航道上有一块沙滩,在枯水季节就会形成S形。水在这里更急。船行这里,稍不留心,不是搁浅,就是翻船。记得有一次,这里发生了翻船事故。没等我们下命令,同学们就像猛虎下山,从山上直冲下去,衣服都来不及脱就跳入水中,连许多水性不太好的学兵也跳下去,场面十分感人。很快,落水者被救上来了,船也被拖上来了。学兵们这种不为名利,舍己救人的精神得到团、营首长的表彰,我也从中受益匪浅。
(四)
我们生活艰苦,时常让大家饿肚子。想起来,让我到现在都感到难过。但当时就是那样的条件,就是那样的环境,有心改善却无力回天。我能尽量做到的就是在安全上下功夫,我要把这批亲自挑出来的姣姣者,一个不少的带回去。否则,我将无颜面对他们的父母。可以说,和学兵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最耽心的就是安全。因为大家那时年龄尚小,上进心又强,干什么都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但也容易冲动,把安全不当回事。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片洼地里施工,有两个同学在坑内负责放炮。结果,人还没见上来,炮就响了。我吓坏了,急忙从连部跑出来要去救人。这时满天石块飞落,就像天女散花一样。王民一看事情不好,冲上去死命把我拖到屋檐下。落石刚停,我就心急火燎地往坑内跑。心里直念叨,千万别出事,千万别出事。到坑边一看,坑一角被炸出一大块,墟土上还冒着烟。另一边,是两个高高的土堆。他们不会埋到土里吧?我这样想着,用手拼命扒土,还不停地喊叫着。这时,坑角的两个筐子下钻出来两个人。原来,他们刚点了两炮,就感到导火索留的太短,一看情况不对,剩下的炮来不及点了,人也跑不及了,就急中生智,机警地把筐子扣在头上,避免了一次伤亡事故。这件事对我教育极大,从此后,对安全问题我更上心了。
三年很快结束了,我和学兵们天各一方,不知不觉已过去30多年了。但大家那生龙活虎的身影却不断在眼前浮现。学兵们那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毅力已牢牢地印在心里。我常常对我的家人、对我的同事们讲起学兵们的往事、学兵们的精神。尽管我是带学兵连的,可我是三线学兵精神的最早受益者。他们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将在共和国的史册上留下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