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所经历的房屋变化,是共和国近60年变迁的一个缩影
2015-09-20 10:15:54 浏览:38777次 【

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的往事,那尘封的历史是一曲曲动人的的乐章,奏响着时代的最强音。

共和国诞生,是我出生前震惊世界的大事:1949年10月1日,共和国在北京成立,天安门广场那震天动地的礼炮、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军民欢呼万岁的口号声,标志新中国的诞生。

1950年9月10月,我出生在西安市的一个美国人办的医院。我追随着共和国走过了五十九个春秋,经历了风风雨雨,在共和国怀抱中逐步成长,我所经历房屋的变化,反映了共和国房屋变迁的一个缩影。

当我睁开双眼观看世界时,正值建国初期。中国满目创伤,百业待兴。此时的美国政府与南朝鲜李承晚集团,正挑起朝鲜战争,并把战火烧向中国边境。

1951年2月中旬,当兵的爸爸黄振荣,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三师,唱着“雄赳赳、气昂昂”的战歌,跨过鸭绿江,在朝鲜大同江桥沿线三百多公里地带,担负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筑起了打不跨、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由于父母都是入朝军人,刚五个月的我随部队入朝,住在了三师指挥部用闷罐车改装的列车中,车厢就是我们的家。我幼年车厢的家在战争中渡过,美机轰炸列车的炮火,成为我睡眠的摧眠曲。

邻近的朝鲜阿妈妮茅草屋,是我经常玩耍的地方…。

至到有一天,很多的阿妈妮围在车窗外泪流满面,手中挥动朝中支谊万岁的小旗,随着列车奔跑哭啼,我也不知道她们为什么伤感?

懂事后听妈妈说,才知道那是志愿军回国时,朝鲜阿妈妮真情的流露。

爸妈回国后,我们家告别了车厢家的生活,家在北京市交道口铁道兵军营中安顿下来。

1955年初冬,爸妈接到王震司令员征服北大荒的命令,我们全家从首都北京来到虎林县,暂时住在日本鬼子留下的西大岗兵营中。

爸爸的任务是勘察完达山北亘古荒原。

1956年3月,迊着滿天的飞雪,爸爸黄振荣率领四个老铁兵,从虎林经密山到宝清。在宝清县委的支持下,由一名姓孙的老猎手当向导,带着枪支、弹药、军用地图,乘着一个马爬犁,驰向了宝清境东、完达山北千里雪原。他们风餐露宿七昼夜,从杨大房到朝鲜屯、从大河镇到长林岛,多次击退野狼的袭击,摸清了完北荒原有三百多万亩可耕荒地,随即向北京铁道兵总部发出请大军北上的电报…。

我妈妈赵英华帯着我和妹妹黄鲜民,随着先头部队挺进荒原,先是乘车,走着、走着道路没了,部队徒步行军。我和妹妹是趴在老铁兵叔叔背上进入荒原的,成为完达山北第一户北大荒随军儿童。

当时的农场是一片荒原,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铁兵在爸爸军用地图上标写“曙光镇”的荒草地段上,搭起了马架子。其中一栋成为我们童年在北大荒的第一个家,茅草堆成的地铺成为我们睡覚的床。

随着天气转暖,铁兵又相继盖起了拉合辩的草房。我们有幸成为第二个家的小主人,住上了土坯火炕。

1956年8月,随着铁兵大部队的进驻,铁道兵农垦局八五二农场职工子弟小学正式成立,开始头一次召生。6岁半的我,有幸成为农场第一批一年级小学生。

记得教室就在蓝天大地之中。课堂前面挂一黑板,用两个树杆支撑。课桌腿、坐位腿由土坯块垫起,桌面、櫈面就是长条木板组成,我们的小书包放在桌面上…。

记得当时小学老师,是部队转业来的女老师胡佩文。第一堂课上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老铁兵当年踏荒、当年开荒、当年播种、当年收获,近二十万亩荒地苏醒了,那广阔无垠的田野成为我们戏耍的天地。

1957年,王震司令员从多种地、多打粮的宏伟目标出发,把目光投向十二里外的南横林子。在爸爸等老红军的陪同下,王震把一把板斧砍入一颗白桦树中,发出命令:“腾出曙光镇种地,场部就建在南横林子这里…”。

新场部建成搬家以后,按照农场规划,我们有了新的校舍,教室墙壁是土坯叠成的,顶棚是柳条树枝,房顶是茅草苫顶。坐在明亮的课堂里,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随着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的到来,我们老师可谓人才济济,如余朝阳、桑良楣夫妇、孙善勇、寥继光,他(她)们参军前都是知识分子、大学生或体育教官,在部队担任将、校班的老师,当然也有随军家属,经问有位兰玉梅老师竞是印尼华侨。还有大学毕业随夫而来的赵木兰…。

这些老师在简陋的课堂,给我们讲理伦、讲数学、讲地理、讲化学、教俄语…,使我们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

这时上海市木工也到农场,成立了场直木材厂。老师傅们给我们做了标准学生用的桌、椅,从此我们告别了长条木板桌、椅,开始了新的学生生活。

这时,铁道兵农垦局八五二农场职工子弟小学,正式更名为八五二农场南横林子小学,后来了又有了南横林子中学。

劳动课是我们必修课:食堂菜园蔬菜是我们种的,学校厕所是我们修的,秋天教室外墙的黄泥是我们抹的,草屋冬季取暖的柴火,是老师带我们上山用爬犁拉的…。

也是在1958年,解放军总政组团来农场慰问转业官兵,那时的子弟校还有一栋木刻楞教室。在门外慰问团和我们小学生共唱歌曲,军中记者拍下了珍贵的照片:穿海军服的我,还侧着头唱呢;还有大妹黄鲜民端碗黄豆种,供一铁兵种豆的场面,收录在中央电影制片厂制作的“英堆战胜北大荒”的记录片中。可以说我们的童年在收获中成长。

我们家的住房也有了改观,农场盖起了五栋木房,是给爸爸三个老红军场领导住的,其它二栋一个是留给王震司令员来住的,一个是给当时戴右派帽子大诗人艾青住的,王震将军生前19次来农场,15次住在此木屋。

这木屋立柱是松木,做的墙内外用松木板咬缝,中间用锯沫填实,房顶是茅草盖顶,有着欧洲建筑风格。

爸爸等几位场领导,就在这几栋木屋中,调动了二万二干多转业官兵,三年开荒76万亩荒地,为共和国打下了粮食,受到朱德委员长的称赞和表杨。

1962年,在我家小木屋左侧,来农场视察的国防部副部长粟裕大将、王震将军和爸爸等四位老红军合影留念,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的爸爸成为走资派遭到批斗,蒙冤去世。我家的木屋成为批判的场所,屋内挂满了大字报,木屋外木板墙上,用墨汁写满了火烧、炮轰、打倒爸爸的大字,还用红色在爸爸名字上打上叉,久久留在过往行人的目光中…。

学校也成为动乱之地,学校的桌椅,被武斗的学生折的断胳膊少腿。教室的门窗也被砸的面目全非,学校部队来的老师家庭出身大都不好,多是大资本家或大地主出身,他(她)们遭到不同程度的批斗。学饺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没有了朗朗的读书声,取带的是高音喇叭震耳的造**言论…。

1969年5月15日,做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我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到兵团最基层连队:二十团六营六连参加了工作。

为了修水利,我冬天住过地窝;建设钢铁厂,我也曾住过帐蓬。几十个人住一起。冬天油桶改装炉子烧劈柴,一天到晚室内,烟气腾腾,被褥有时捏得出水珠,最冷得三九天,需带棉帽子入睡…。

针对当时提出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修正主义的苗”错误口号,李先念在一次国家会议上说道:“建设兵团如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生产滑坡了,住房建筑停顿了,房屋破旧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拨乱反正,农场粮食产量得到了提高,居民生活改善了。我家也告别了居住20多年、己四处漏风的木屋,住进了红砖做墙、石棉板做顶的砖瓦房,取暖用上了土暖气。

1985年,爸爸黄振荣的冤案,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王震副主任请示下,邓小平、杨尚昆圈批下,中央军委下发了给爸爸平反昭雪的决定,我们家族终于获得政冶上的新生。

如今我们家和垦区农场的干部、职工一样,住上了有集中供热,带卫生间的楼房。

現在很多农场楼房成群,别墅成片,住宅面积成为城里人渴望不渴及的梦想,而学校绿色成荫,楼房耸立,变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我59岁的风雨人生,随着共和国的步伐前进:随父母从车厢的家到兵营,从首都北京的家到北大荒的家,经历过多次房屋的变化,使我深深悟性到,房屋越住越舒适,是共和国国力提高的象征。国富民也富,国强民也强,这一切是和先辈艰苦创业永远分不开的。

黄黎

2009.10.20.


全部评论(0)
  • 陕西省铁道兵组织成员各市县铁道兵战友联谊会,根据陕西铁道兵战友及陕西中铁单位的建议。以弘扬铁道兵精神,研究铁道兵历史文化。经陕西省铁道兵战友联谊会协调,成立陕西省铁道兵历史文化研究会。现将陕西省铁道兵..

    浏览:31209次 评论:0
    2018-02-09 13:19
  • 文化研究会在商南饭店举办新年座谈会,室内流光溢彩,雄壮的“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歌曲拉开了2018新春座谈会的序幕。商南县战友各个精神焕发,会长孙德朝致词,秘书长袁工讲话,陕西省铁道兵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

    浏览:29031次 评论:0
    2018-02-01 22:12
  • 铁二代心中的神曲:<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2017-12-04 山峡人铁二代聚会高歌<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我心中的神曲---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文 / 刘林林 在我12、13岁时,我就听见一首歌在铁道兵五师官..

    浏览:33510次 评论:0
    2017-12-05 13:45
  • 那天是父亲78周岁生日,我买了回闽的车票,没能在他身边祝贺。途中拐了个弯,走上了鹰厦铁路。 鹰厦铁路起自江西省鹰潭,经江西省资溪,福建省光泽、邵武、顺昌、沙县、永安、漳平至厦门。1954年底,铁道兵五师(85..

    浏览:30198次 评论:0
    2017-11-24 12:00
  • 虽然“铁道兵”这个兵种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但是在部队历练了8年的老父亲恋恋不忘这段当兵的历史,总是希望能在网上找到曾经的战友,但是每次网上发帖都如石沉大海…… 我的父亲1964年入伍,他所在的部队在贵州..

    浏览:30333次 评论:1
    2017-11-22 12:58
  • “大三线建设”的开路者:我的铁兵父辈们 (太原刘林林)“大三线建设”的开路者:我的铁兵父辈们X贵昆铁路上可渡河特大桥 贵昆铁路篇:记忆是一首歌,记忆是一杯茶,……随着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大三线建设”这..

    浏览:33002次 评论:1
    2017-09-27 22:18
  • 00619部队铁兵子弟重走父辈路00619部队铁兵子弟重走父辈路X 00619部队铁兵子弟在四川都江堰紫坪铺白沙留影(前言:这是两年前的一个老故事,因为给一个微信公众号写这个故事,所以也费了些笔墨,既..

    浏览:33093次 评论:0
    2017-09-25 14:32
  • 安康日报刊发的紫阳人寻找46年前铁道兵救命人,后来在安徽六安找到。我想知道原5850卫生队的老师们现状是?附:本报安康讯(唐波记者吴琛)“我母亲的命是您救的,您就是我的亲人,今天我终于帮父母亲圆了心愿..

    浏览:28897次 评论:0
    2017-07-06 22:59
  • 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的往事,那尘封的历史是一曲曲动人的的乐章,奏响着时代的最强音。共和国诞生,是我出生前震惊世界的大事:1949年10月1日,共和国在北京成立,天安门广场那震天动地的礼炮、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浏览:38778次 评论:0
    2015-09-20 10:15
  • 文/胡安鹏 随着岁月的更移,班长虽变换了职名,但我还是喜欢称呼他最初的职名:班长。 班长是山西人,入伍早我一年。因他块头大、肯吃苦,参军前在村里当过生产..

    浏览:32955次 评论:0
    2011-08-14 17:47
  • 我和父亲的老首长张锁龙爷爷9月7号下午游览常州红梅公园,我们是微信上的老朋友,经常交流摄影文艺,在微信得知我从南京到常州一日游后,家住在红梅公园附近的张爷爷让我下午在红梅公园里面等他,随后他坐车来我们..

    浏览:34533次 评论:0
    2016-09-09 15:55
  • 我是一个卡车司机的儿子,我跟父亲一样爱车如命。从1971年在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腹地的铁道兵部队里第一次握上方向盘到今天,老爸开车已经整整四十五年了。这个年龄还在开卡车跑货运的人不多——用他自己的话说是..

    浏览:35370次 评论:0
    2016-08-25 13:32
  • 编者按:此文为王学俭长子根据史料整理而成,曾在《铁血网》军事论坛征文中获奖。开头语 我父亲王学俭今年87岁,身体康健,目前在北方的一个海滨城市离休颐养天年。当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任《人民铁军》副..

    浏览:34541次 评论:0
    2016-08-16 11:50
  • 深切怀念龙伯伯我有喜欢钓鱼的爱好,为此我与铁道兵原司令部参谋长龙桂林伯伯结下了垂钓——这一户外活动的不解之缘。 那是1982年到1986年期间的事了,在龙伯伯面前我只是一个原铁道兵九师的小兵,一个喜爱..

    浏览:35984次 评论:0
    2016-04-01 14:39
  • 纪念父亲黄振荣诞辰100周年发言稿各位领导、来宾、尊敬的农场老干部:大家好!今天,八五二农场举行黄振荣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暨《黄振荣传》一书授书仪式,我们黄振荣子女又回到了农场,还有如王德全、姜春华夫..

    浏览:40788次 评论:0
    2016-01-16 17:55
  • 永垂不朽的铁道兵精神1984年1月1日,在中央军委的一声令下,17万铁道兵面对军旗庄严敬礼, 军旗徐徐降下,战士们摘下帽徽领章,脱下军装,含着眼泪向陪伴了无数个日夜 的军旗敬了最后一个礼,从此铁道兵集体改工并入..

    浏览:41666次 评论:0
    2015-03-21 12:20
  • (中华铁道网通讯员孙臣领)夜幕渐渐拉开,华灯初上小城,丽江的夜生活次第进入喧嚣与浮躁,霓虹闪烁,歌厅疯狂。身后的玉龙雪山,在夜幕下挺立起巍峨雄姿。此时,我们中铁21局3公司丽香铁路项目部的几名老兵,正端..

    浏览:41164次 评论:0
    2014-12-28 17:16
作者专栏
  • 老鼠爱上猫

    注册时间:2022-07-10 20:57

  • xJThfvckALUEg

    注册时间:2022-04-21 13:55

  • YCGlqyMfuexzkm

    注册时间:2022-04-15 08:54

  • ECABdTRLyJHn

    注册时间:2022-04-12 09:25

  • kVJeORUZpWdD

    注册时间:2022-04-05 02:0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20123号
Powered by qibosoft Code © 2018 qibosoft

联系电话:18075603283 邮箱:327789046@qq.com

©永远的铁道兵 ©铁道兵家园

湘公网安备 43070202000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