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援越抗美,无畏、无私奉献青春热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三师,1965年7月奉命援越抗美,与第十二师58团、工程兵314团、315团、昆明军区舟桥团、高炮630团、14军高炮、138医院、交通部公路勘测设计院、云南民工40大队等,组成“中国援越后勤部队六支队”,共三万多指战员。在敌机轰炸、袭扰频繁,战争生死,热带丛林,艰苦恶劣的生活、自然环境下。抢建完成老街~孟康8号公路50多公里;巴丹~老街10号公路100多公里;巴丹~奠边府西庄12号公路200多公里。击落、击伤敌机数十架。牺牲长眠在异国土地上的烈士200多位。于1968年9月完成任务回国。
1968年5月铁道兵第十三师,抢建完成三条作战公路后,第二次推迟囬国。中央军委命令继续援越抗美。第六十四团二营前站人员,打起背包又出发:由奠边府转移到越南东部,同登外十几公里。勘测调查1号B公路改建工程。
我们遇见二位中国农业专家,经交谈,他们是水稻专家,中专学历,享受专家待遇,工资(国内工资仍发。当年从工厂抽调一些技术工人到部队出国作战,部队发给一份工资和津贴。免交伙食费。原工厂工资照发),配有专门厨师、服务员。
据说,毛主席向越南胡志明主席建议:降低中国专家待遇,不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专家比。胡志明主席说:“外国派来的专家,待遇应该一样”。
我们三十多万中国援越抗美军人,军亊专家、工程技术专家、全体指战员是无畏、无私奉献的。在“文化大革命”年代、在“斗私批修”年代、在“私字是万恶之源”的年代。国家宪法和中央军委文件规定的,军人上战场的战场津贴、及各项补助,全部取消了。指战员们没有一句怨言。大家一心早日完成党和国家、毛主席交给的,“支援世界革命”任务。支援“同志加兄弟”。早日完成抢建作战公路任务回国。回到没有战争、平安的祖国。生命和健康是钱买不回来的。
当年远离祖国,交通困难,后勤供应困难,医疗条件差,负伤后极少数能送回国内治疗。热带从林的恶劣自然环境等。不少人负伤都没有评残,因为援越抗美“保密”。人事档案全留在国内。若提出评残,就可能被怀疑贪生怕死,想评残离开战场。生死未卜,评残有何用?
军人不会贪生怕死,轻伤是不会下战场的。因此当年负伤的绝大部份没有评残。若评残,档案内有残疾记录。复员、转业找接收单位都难。
据说现在提出补评残,仅作为当年军人、个人的历史荣誉(承诺只申领伤残证。不要伤残金)。有师一级的单位证明,老领导、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证明都不能评残。要有当年医疗记录!这是不了解48年前战场的具体情况:在远离祖国的战场上,没有医院,医院分散为急救站,没有医疗记录,轻伤的包扎处理后就立即囬连队。
现在从云南河口到越南奠边府,沿着我们当年抢建的10号、12号公路行车也得两天。当年没有公路。敌机轰炸。多少天才能把伤员运囬河口呢?不再次被炸死。也被颠簸死。
民政部门现在的要求有点官僚、脱离当年的实际了。民政部门应该实地调查,了解当年的真实情况。不能用现在囯内、和平、交通方便,医疗条件很好、完善,医疗记录严格、规范等现代情况。去要求近半个世纪前,在战场、保密、在国外、医疗条件极差的事实。实亊求是补评战场伤残。这是对历史的肯定。对战场军人的高度自觉的肯定。
我营一位1956年唐山铁道学院毕业的,上海藉技术员侯雪园。在奠边府葛寨岭工地,遭遇敌机轰炸。简易防空洞被震坍。压伤了腰。当时年青,挺住了,没有任何治疗。1971年复员到工厂,以工代干。腰伤发作。病假。但工厂规定,工人病假是要扣工资的。如果是军人战伤残的,不扣工资。他写信给我,要求补办军人战伤残证。
许多战士,战场上落下病根。在战场上退伍后,永远默默付出了。
据传达:当年国家也曾准备,按宪法和军委的文件规定,发给战场津贴和补助。按职务高低分等级。支队领导建议不分职务高低了。干部战士一律平等。但在“文化大革命”年代,在“斗私批修”年代,在“私字是万恶之源”年代,在“揪出军内一小撮”年代。谁敢向毛主席汇报这种私事呢?谁敢当“走资派”决定发呢?
三十二万中国军人和随军参战的工人、演员,无私地奉献了青春、热血和应有的权益。但当年没有一个上战场的人会想过。争取活着囬囯就是最大愿望、幸福。毎天考虑的就是如何躲开敌机轰炸时间,避免伤亡,加快施工进度。早日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离开生死战场囬国。根本就没有想到什么“权益”、“钱”字。
三十多万援越抗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随军参战的工人,各省组织派驻部队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演员,无畏、无私默默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