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十一、援越抗美,无畏、无私奉献青春热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
2016-07-25 04:38:16 浏览:29094次 【

  十一、援越抗美,无畏、无私奉献青春热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三师,1965年7月奉命援越抗美,与第十二师58团、工程兵314团、315团、昆明军区舟桥团、高炮630团、14军高炮、138医院、交通部公路勘测设计院、云南民工40大队等,组成“中国援越后勤部队六支队”,共三万多指战员。在敌机轰炸、袭扰频繁,战争生死,热带丛林,艰苦恶劣的生活、自然环境下。抢建完成老街~孟康8号公路50多公里;巴丹~老街10号公路100多公里;巴丹~奠边府西庄12号公路200多公里。击落、击伤敌机数十架。牺牲长眠在异国土地上的烈士200多位。于1968年9月完成任务回国。 
  1968年5月铁道兵第十三师,抢建完成三条作战公路后,第二次推迟囬国。中央军委命令继续援越抗美。第六十四团二营前站人员,打起背包又出发:由奠边府转移到越南东部,同登外十几公里。勘测调查1号B公路改建工程。
       我们遇见二位中国农业专家,经交谈,他们是水稻专家,中专学历,享受专家待遇,工资(国内工资仍发。当年从工厂抽调一些技术工人到部队出国作战,部队发给一份工资和津贴。免交伙食费。原工厂工资照发),配有专门厨师、服务员。
       据说,毛主席向越南胡志明主席建议:降低中国专家待遇,不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专家比。胡志明主席说:“外国派来的专家,待遇应该一样”。

  我们三十多万中国援越抗美军人,军亊专家、工程技术专家、全体指战员是无畏、无私奉献的。在“文化大革命”年代、在“斗私批修”年代、在“私字是万恶之源”的年代。国家宪法和中央军委文件规定的,军人上战场的战场津贴、及各项补助,全部取消了。指战员们没有一句怨言。大家一心早日完成党和国家、毛主席交给的,“支援世界革命”任务。支援“同志加兄弟”。早日完成抢建作战公路任务回国。回到没有战争、平安的祖国。生命和健康是钱买不回来的。
  当年远离祖国,交通困难,后勤供应困难,医疗条件差,负伤后极少数能送回国内治疗。热带从林的恶劣自然环境等。不少人负伤都没有评残,因为援越抗美“保密”。人事档案全留在国内。若提出评残,就可能被怀疑贪生怕死,想评残离开战场。生死未卜,评残有何用?
  军人不会贪生怕死,轻伤是不会下战场的。因此当年负伤的绝大部份没有评残。若评残,档案内有残疾记录。复员、转业找接收单位都难。
  据说现在提出补评残,仅作为当年军人、个人的历史荣誉(承诺只申领伤残证。不要伤残金)。有师一级的单位证明,老领导、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证明都不能评残。要有当年医疗记录!这是不了解48年前战场的具体情况:在远离祖国的战场上,没有医院,医院分散为急救站,没有医疗记录,轻伤的包扎处理后就立即囬连队。
  现在从云南河口到越南奠边府,沿着我们当年抢建的10号、12号公路行车也得两天。当年没有公路。敌机轰炸。多少天才能把伤员运囬河口呢?不再次被炸死。也被颠簸死。
民政部门现在的要求有点官僚、脱离当年的实际了。民政部门应该实地调查,了解当年的真实情况。不能用现在囯内、和平、交通方便,医疗条件很好、完善,医疗记录严格、规范等现代情况。去要求近半个世纪前,在战场、保密、在国外、医疗条件极差的事实。实亊求是补评战场伤残。这是对历史的肯定。对战场军人的高度自觉的肯定。
  我营一位1956年唐山铁道学院毕业的,上海藉技术员侯雪园。在奠边府葛寨岭工地,遭遇敌机轰炸。简易防空洞被震坍。压伤了腰。当时年青,挺住了,没有任何治疗。1971年复员到工厂,以工代干。腰伤发作。病假。但工厂规定,工人病假是要扣工资的。如果是军人战伤残的,不扣工资。他写信给我,要求补办军人战伤残证。
  许多战士,战场上落下病根。在战场上退伍后,永远默默付出了。

  据传达:当年国家也曾准备,按宪法和军委的文件规定,发给战场津贴和补助。按职务高低分等级。支队领导建议不分职务高低了。干部战士一律平等。但在“文化大革命”年代,在“斗私批修”年代,在“私字是万恶之源”年代,在“揪出军内一小撮”年代。谁敢向毛主席汇报这种私事呢?谁敢当“走资派”决定发呢?
  三十二万中国军人和随军参战的工人、演员,无私地奉献了青春、热血和应有的权益。但当年没有一个上战场的人会想过。争取活着囬囯就是最大愿望、幸福。毎天考虑的就是如何躲开敌机轰炸时间,避免伤亡,加快施工进度。早日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离开生死战场囬国。根本就没有想到什么“权益”、“钱”字。
  三十多万援越抗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随军参战的工人,各省组织派驻部队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演员,无畏、无私默默付出。

全部评论(0)
  • 那一年的冬天,我兴奋地换上戎装。闷罐车日夜兼程地把我拉往远方,一个星期后下车,才知道我们到了祖国的最北疆,站在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皑皑白雪上,气温到了零下四十四度还在往下降。新兵连的训练让我第一次紧握真正..

    河边草浏览:177次 评论:0
    2022-07-25 07:41
  • 山西灵邱县的太白山有座云彩岭,山峰险峻,彩云缭绕,林深木秀,风景怡人,山川沟堑架起的铁路大桥,挺拔壮观,云彩岭山下就是我们铁道兵十四师68团3营开山打隧道的施工现场。云彩岭距离灵邱县城五公里,在县城的东..

    河边草浏览:29282次 评论:1
    2018-12-22 09:13
  • 四 施工开始了过了些日子,部队便停止整天学习,开始施工了。工地顿时翻腾起来,到处响着震耳欲聋的风枪凿击岩石的声音。年轻战士紧张地忙碌着,搬石头的,推车子的,你追我赶,好不热闹。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火..

    浏览:29258次 评论:0
    2016-07-25 11:32
  • 三 磨滩巡礼现在,我再回头叙述一下我们的住所。我们铁道兵是专门修建铁路的,是一支不停流动的部队。因此,不像别的部队那样有固定的营房。铁路修到那里,我们就把营房“扎”到那里。如果当地老百姓有合适的空房子..

    浏览:28872次 评论:0
    2016-07-25 11:30
  • 二 “世外桃源”的无奈我必须把当时的情况简单地交代一下。原来,我所在的部队多年来一直驻在遥远深邃的东北大兴安岭地区,在那广袤茂密的原始森林中修建铁路。一九六八年春天,这个部队才转移出来,四月份抵达重庆..

    浏览:28710次 评论:0
    2016-07-25 11:28
  • 一 风景秀丽的磨滩一 学生生涯的结束一九六七年夏天,我从一个学制为五年的军事工程学院毕业。毕业后,立即按规定到铁道兵连队“当兵锻炼”。经半年多时间的“锻炼”后,有关部门便通知我到铁道兵工作。一九六八年五..

    浏览:29371次 评论:0
    2016-07-25 11:26
  • 无论历经风雨,还是阳光明媚,我们都难以忘怀那段激情燃烧而又刻骨铭心的艰苦岁月,那难忘的艰难岁月已经很久远了,可那份割舍不去的情结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在心里形成了强烈的欲望---我要去!我要去看看当..

    浏览:29731次 评论:0
    2016-07-25 10:56
  • 从军的苦、乐与奉献:四、过武夷山;五、选送上学。1955年春季。铁一师抢建黎湛铁路工程完成。部队立即转到福建南平市。抢建当时最紧急、最重要的鹰厦铁路。部队从江西上饶乘汽车,途经铅山、崇安(今武夷山市..

    浏览:29320次 评论:0
    2016-07-25 09:36
  • 从军的苦、乐与奉献:二、“三天好运” 三、擦枪走火。“三天好运”:1954年12月我从铁道兵第二师军士教导营。新兵训练结束。分配到铁一师施工技术处施工科。从广西玉林,到广西陸川一师驻地。参加修建黎湛铁..

    浏览:28819次 评论:0
    2016-07-25 09:32
  • 十一、援越抗美,无畏、无私奉献青春热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三师,1965年7月奉命援越抗美,与第十二师58团、工程兵314团、315团、昆明军区舟桥团、高炮630团、14军高..

    浏览:29095次 评论:0
    2016-07-25 04:38
  • 十、援越抗美,六支队630高炮团、61团、62团、师直高射机枪连,对空激烈生死作战630高炮团和61团、62团、师直高射机枪连。部署在奠边府往西庄方向十几公里右侧山上。1967年9月19日、1967年..

    浏览:31195次 评论:0
    2016-07-25 04:33
  • 九、援越抗美,中囯抢建十二条作战公路。质量优良。 中国援越抗美,抢建十二条公路。严把质量关。对越南人民负责。 六支队负责抢建8号、10号、12号三条公路 。总延长400多公里。历时三年二个月。 按中越双方签订的无..

    浏览:28340次 评论:0
    2016-07-24 09:28
  • 八、铁道兵第十三师,援越抗美战场的几件小亊、故亊几件小事,故事 1、两斤盐巴:1966年2月我营营部和五连住在10号公路,K13+000东侧半山腰的森林中。十几个越南中、老年人在我们住地附近,砍伐木材。我们让他们离开我们..

    浏览:32546次 评论:0
    2016-07-24 09:26
  • 七、援越抗美,热带丛林战场,恶劣的自然环境 越南热带丛林战场的恶劣自然环境。点滴: 1、“秘密”的“生物武器”: 据传:越南胡志明主席,向毛主席风趣的讲:“我们有两件“秘密生物武器”,山蚂蟥和马蜂对付侵越美军。只..

    浏览:28416次 评论:0
    2016-07-24 09:22
  • 六、战争生死,营高射机枪连,对空激烈作战 援越抗美,对空作战 1967年3月,六支队抢建完成10公路。部队没有按出国时动员,一年到一年半换防囬国。命令部队转到奠边府抢建12号公路。由于奠边府西庄是越南与老挝边界,进入..

    浏览:28479次 评论:0
    2016-07-24 09:18
作者专栏
  • 老鼠爱上猫

    注册时间:2022-07-10 20:57

  • xJThfvckALUEg

    注册时间:2022-04-21 13:55

  • YCGlqyMfuexzkm

    注册时间:2022-04-15 08:54

  • ECABdTRLyJHn

    注册时间:2022-04-12 09:25

  • kVJeORUZpWdD

    注册时间:2022-04-05 02:0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20123号
Powered by qibosoft Code © 2018 qibosoft

联系电话:18075603283 邮箱:327789046@qq.com

©永远的铁道兵 ©铁道兵家园

湘公网安备 43070202000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