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历经风雨,还是阳光明媚,我们都难以忘怀那段激情燃烧而又刻骨铭心的艰苦岁月,那难忘的艰难岁月已经很久远了,可那份割舍不去的情结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在心里形成了强烈的欲望---我要去!我要去看看当年我们修建的嫩林铁路。
我仿佛听到了所有的战士在唱同一首歌:背上(哪个)行装扛起了(哪个)枪,雄壮的(哪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那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这歌是我们铁道兵的军歌,成千上万的铁道兵战士就是唱着这首歌南征北战在祖国各个战场。大兴安岭的嫩林线、辽宁省的沟海线一定还记得曾经这里有一群英雄的铁道兵战士,他们用自己的青春谱写出一个个壮丽的诗篇!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创造出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
回忆往事,中国铁道兵在“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到哪里安家”精神鼓舞下,几十年如一日,硬是在崇山峻岭,为新中国架起一条条铁路大动脉。
嫩林铁路位于大兴安岭,南起嫩江,经大杨树 、加格达奇、林海、塔河、盘古、樟岭、劲涛、图强、西林吉至古莲,全长677公里。由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设计,铁道兵第三、六、九师施工。嫩江至塔河段于1964年8月17日重点开工,1966年10月31日加格达奇至塔河段轨通车;1967年6月28日,嫩江至加格达奇段铺轨通车;塔河至樟岭段于1966年开工,1968年12月铺轨通车;樟岭至古莲段于1970年开工,1972年8月15日铺轨通车。嫩林铁路对开发林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工农业生产,巩固边疆具有重大意义。 大兴安岭林区面积约600万公顷,蓄积木材量约7亿立方米,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物资。为开发大兴安岭林区,中央决定采用建设大庆油田艰苦创业的经验,集中力量在大兴安岭林区组织会战,以林业部和铁道兵为主,会同其它有关部门,共同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国家经委于1964年1月21日召集有关部门开会,研究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问题。会后,由林业部、铁道兵共同向国家经委并中央书记处上报了《关于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报告》。
大兴安岭是中国东北部的著名山脉,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它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林木河上游谷地,全长1200多公里,宽200公里-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林区,木材贮量占中国的一半。 这里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自古就以出产黄金著称。西北坡向内蒙古高原和缓倾斜。经过长期侵蚀,山顶浑圆,以海拔2029米的黄岗梁为最高。东南坡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雨水较多,西北坡却较干旱,成为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嫩林铁路北部漫山遍野都是密密层层、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林带北宽南窄,跨纬度7°,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约为62%。 全线有许多优质的木材,如红松、水曲柳等。落叶松、白桦、山杨等是这里的主要树种。由于这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只有拚命地向上长,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到阳光,因此,这里的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有的大树长到60多米,树干仍然笔直。
线路地处中国北部边疆,属亚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 温-2.8℃,最低温度-52.3℃,无霜期90-110天,年平均降水量746毫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每年从9月份至次年4、5月份为冻结期,无霜期仅80至90天,沿线土壤冻结深度为2.5米至4.5米。由于该区气候极其严寒,人迹罕到,长期被认为是难以生活的高寒“禁区”。
东北大兴安岭按自然地理特点分为3个不同区域。即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中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幽静的后院”大兴安岭、“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呼伦贝尔草原和嫩江平原。翦伯赞先生在文中写到,大兴安岭“重重叠叠的山岭和覆蔽着这些山岭的万古长青的丛密的原始森林,构成了天然障壁,把这里和呼伦贝尔草原分开,使居住在这里的人民与世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