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回望军旅]铁道兵岁月----"施工开始了"(四)
2016-07-25 11:32:28 浏览:29257次 【

   四 施工开始了

  过了些日子,部队便停止整天学习,开始施工了。

  工地顿时翻腾起来,到处响着震耳欲聋的风枪凿击岩石的声音。年轻战士紧张地忙碌着,搬石头的,推车子的,你追我赶,好不热闹。

  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火辣辣的太阳晒在人们的脸上,个个泛起又红又亮的光泽。这些人中,有许多是穿着崭新军服的稚气十足的新战士,就像一批刚跨进门槛的新学徒。他们开始体验当铁道兵的滋味。

  我们技术组的工作也忙碌起来。说实在的,那时,这条便道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设计资料,只是确定了它的大致方向。因为线路太长,人手太少,根本做不到按常规走路,即先把全部线路设计完毕,绘出图纸,再安排施工。我们只能分段设计,分段交付施工。而这也正应了当时的一句时尚口号:“一边设计,一边施工”。

  慢慢地,我开始感到便道这东西,并不复杂。原先的神秘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因为不管地形多么复杂,条件多么苛刻,翻来覆去不外乎这一套:先在工地上做外业:确定线路中心线,在中心线上每十几二十米打一个小木桩子,对每个木桩子作水准测量和横向地形记录。然后回家做内业:绘制纵向图,设计坡度,计算每个木桩子处的填挖高度,再绘制每个木桩子处的地貌图,设计路基横断面,最后计算每个横断面处的土石方数量。如此而已,简单极了!

  不过,我还是成了大忙人。每天一个工点接一个工点地巡视,给施工人员交代桩子,告诉填挖尺寸,量宽度,指点炮位,处理危石。甚至连排水沟也三番五次地讲清楚,总担心他们掉以轻心地忘掉了什么。

  我是个新手,尚不知道哪些工作我们可以放手不管。我只觉得,似乎到处都是问题,到处都需要我指点一下。我曾暗地里设想过,假如我今天不来,这些问题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或许,什么事情也不会有,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是会被人耻笑的。可是,我还是放不下心,不厌其烦地往工地跑,力求不出任何差错。我想,现在可不是在学校,在学校做错了考题最多不及格,不及格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卷子撕掉再补考就算完事。可是现在是工作,是要负责的,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就这样,每天早上“天天读”以后,我便戴上一个由五大块拼成的四川草帽,出发了。我经过瀑布,走过小桥,再沿着河谷的石板路往前走。太阳刚刚越过东边的高山,淡淡的雾霭依然撒布在山脚的田野上。从高处看,好像一座座山岗都被这些雾霭托浮起来,悬在空中。路旁的竹林子湿润地张开它的一片片嫩叶,一棵棵孤立的柏树依稀地站在远处的山坡上。杂草上的露水很快打湿了我的鞋子,打湿了我的裤脚。可是我不理会这些,只顾一步步往前走……。

  有时候,我也想,有的人上班,是从这幢大楼走向那幢大楼;有的人上班,要跋涉好几趟公共汽车。可是我上班,却天天步行在山间的小径上。在这里,完全是货真价实的“羊肠小道”:左拐右拐,上坡下坡。若对面来个挑挑的,还得侧身站在路旁让路。我的工作是修路,修公路,修铁路,都是为了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能运转奔驰,可是我却天天像乡下的货郎一样赶着路。

  我上工地往往不是单独一个人。而是根据每天的工作安排,总有一个或几个测量班的战士伴随着我,领着这些活跃的年轻人一起干活,是很有趣的。

  有一次,我领着三个测量班的战士迎着晨曦的太阳爬上一个陡峭的山坡,来到一个工点,准备在那里打一段便道中心线。我们先放下工具,坐在石头上歇一会,副班长曾东明立即掏出他的烟叶,低着头卷了起来。这是一个一九六五年入伍的四川兵,中等身材,脸上的颧骨高高突起。他的烟瘾大极了,熏得牙齿都发黑了。他点上了烟叶,吸了一口,说;

  “李技术员,你吃不吃梨子?这山顶上是个生产队的果园,梨子多得很。”

  “随便,” 我说,“不过你怎么知道?” 

  “真的没哄你,我昨天偷空上去看了。吃不吃吗?”

  “我身上也没带多少钱,只有五角钱。”我答道。

  “五角钱就够了,我这就去。”

  说着,他跳了起来,把工作挎包里的东西一股脑儿地倒在地上。然后,顺手拔起一根测量用的花杆,就往山上跑。一边跑一边说:“他们喂有一条狼狗,很凶。我得带着这家伙。”

  不一会,他果真拎着满满一挎包梨子从山上跑下来了。

  我说:“你怎么搞的?班长同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你忘了?五角钱买那么多梨子?”

  “一分钱没给,反正钱不够。”副班长答道,“我说了,明天再还给他们钱。这些人好说得很,都说行。就是嘛,如果连解放军都信不过,那还信谁?”

  他又说:“胡技术员也在上面,正跟他们队长商讨地亩青苗赔偿费。”

  大家都坐在树荫底下吃起梨子来了。我觉得那梨子一点也不好吃,又硬又涩,与其说是梨子,倒不如说是野果。然而,曾东明却津津有味地啃着,一边啃一边不断地点头:“不错,不错,真新鲜。街上还不见有卖的。”

  这话倒是真的,当时街上确实没见卖梨子的。其实,不光是梨子,别的水果也很罕见。

  把梨子吃得差不多以后,他蓦地站了起来,对其他两个测量兵吆喝道:“快起来!开始干活!”

  营里的测量班是直接归技术组管的。那时,由于新兵还没到齐,且有几个人被调去参加铁道设计院的复测工作,在营里的测量兵只有三个人:即除曾东明以外,还有福建兵卓同务和河南兵毛学山。就是说,我们当技术员的,也有几个兵,还不至于是“光杆司令”。这些兵,我们平时叫他们为“测工”。我们的工作离不开测工,就像医院里不能全是医生而没有护士一样。一个熟练的、责任心强的测量兵对技术员来说,是一个得力的助手。

  可是,由于时间耽误得太多,加上当天的便道中心线作业比较复杂,预定的工作任务完成不了。我只好决定下班回营,明天再继续干。曾东明说:“那就走吧。”然后又对其他两个测量兵讲:“明天上班动作快一点,别拖拖拉拉。这些活我们不干,有谁替我们干呢?”当班长的就是这样,对他手下的兵总是要摆点架子的。

  路上,他突然对我说:

  “你还吃不吃梨子,以后身上多带点钱,我负责跑腿就是了。”

  铁路工程的复测工作也开始陆续进行,每天要消耗大量的木桩子。有一天,副班长曾东明找赵技术员说,找不到木头做木桩子了。

  复测工作的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铁道中心线上的关键点,如直线点、曲线点、变坡点、桥台点、涵管点、隧道进出口点等等,都得用经纬仪严格定位,其允许误差也就是几毫米。这些控制点就是打在木桩子上的小钉子。一个控制点就需要一个木桩子。此外,还有里程桩、各工点具体项目的定位桩,各控制桩的护桩等等,也需要一个个的木桩子。因此,木桩子的需求量很大。

  最合适的木桩子是五厘米见方的木条子。长度30厘米左右,一头削尖,以便于打进地里。制作木桩子是测量兵的事,多是从工地上检些废弃了的五厘米厚的木模板来做。可是由于当时主要是土石方施工,还未大量使用木模板,故制作木桩子的材料便成了问题。

  赵技术员问:“材料库门口堆放着的五分板是干啥用的?”

  “听说是留给卫生所做木箱子用的。”曾东明回答道。

  赵技术员一听,便冒了火:“他们卫生所天天做木箱子,还没做够?还要做多少?你就把它扛来,就用它做木桩子!”

 当时,营部从连队抽调了好几个木工,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给卫生所做木箱子。营部的小天井几乎成了翻腾的木器加工车间。这显然是营长批准了的。做木箱子本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搞得太轰轰烈烈了,仿佛是任何人都奈何不得似的,就难免有人心里不平衡,背地里议论纷纷。

  曾东明听赵技术员这么一说,立刻壮大了胆子,马上招呼其他两个测量兵,扛来几块大板子,连气也不歇一会,便哗啦啦地锯了起来。

  当时在场的卫生所一位姓史的助理医生急坏了,马上跑到营长那里告状。营长一看,果然把几块五厘米厚的大板子锯得不亦乐乎,便气冲冲地责问曾东明是谁叫他干的。

  曾东明说:“赵技术员叫锯的,我们复测没木桩子了。”

  “没木桩子也不能这样乱来,你把赵技术员给我叫来,简直乱弹琴!”

  不一会,赵技术员来了。营长生气地问:

  “你做木桩子,怎么能这样把好板子给锯了?”

  “没木桩子了么,你说我们复测还搞不搞吗?”

  “你没木桩子也不能这样乱来,要用板子也得事先说一声。”

  “营长,你的意思是说做木桩子也得请示?那么我得每天来向你请示做木桩子了?”

  没想到对话一开始便顶牛了。营长更为生气:

  “木桩子是要解决的!但是用这么好的板子砍成木桩子,你说对不对?我们每天用那么多的木桩子,难道你就不能想个别的什么点子?用些竹片片当桩子也是可以的么!”

  用竹片片代替木桩子是绝对不行的,这是因为用经纬仪精确对点时,该点很难刚好落在竹片片上,如果落不到竹片片上,则没法打上钉子,没有钉子,这个点怎么确定?我想营长应该知道这一常识,就是不知道他怎么会说出这一句外行话来。

  这下子可让赵技术员抓到“把柄”了,只见他瞪着大眼睛看着营长,慢条斯里地说:

  “用竹片片代替木桩子?我还从来没听说过。营长你真会发明创造!”

  “发明创造”在那个时代,不是一个褒义词。那时提倡“政治第一、思想第一”,而“发明创造”,是谁都想避之而犹恐不及。因为一提“发明创造”,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那些不热心搞革命,埋头走“白专”道路的“臭老九”干的事。营长是“根正苗红”的老革命,文化程度才小学毕业,今天竟莫名其妙地与风马牛不相及的“白专”扯到一起。顿时把在场的几个通讯兵惹笑了。但他们又不敢在营长面前放声笑出来,只好捂住嘴巴在一旁缩成一团,这可把营长弄得下不了台。

  事情很明显,赵技术员叫用好木板砍成木桩子,不外乎是发泄对卫生所的“受宠”的反感,营部给卫生所做木箱子,怎么不给技术组也做几个?但他竟敢公开顶撞上级领导也是我第一次见到的。看来营长也没有什么法子,只好争辩道:

  “你说不能用就不能用嘛,怎么说我是发明创造!我发明什么啦?我创造什么啦?”

  营长生气地争辩,显然是为了表明他与“发明创造”是划清界线的。

  末了,营长还是先软了下来。说:“这些木板子是准备给卫生所的,人家卫生所的确不行了,这么多的药品,连个放的地方都没有。做木箱子也是团里同意了的。算了,你赶快告诉曾东明,不要再锯了,已经锯了就算了!我再叫材料员到十八连拉一些细圆木杆来,他们那里还有很多,都是些废料,拿来砍成桩子总可以了吧。”

  这场风波就这样结束了。


全部评论(0)
  • 那一年的冬天,我兴奋地换上戎装。闷罐车日夜兼程地把我拉往远方,一个星期后下车,才知道我们到了祖国的最北疆,站在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皑皑白雪上,气温到了零下四十四度还在往下降。新兵连的训练让我第一次紧握真正..

    河边草浏览:177次 评论:0
    2022-07-25 07:41
  • 山西灵邱县的太白山有座云彩岭,山峰险峻,彩云缭绕,林深木秀,风景怡人,山川沟堑架起的铁路大桥,挺拔壮观,云彩岭山下就是我们铁道兵十四师68团3营开山打隧道的施工现场。云彩岭距离灵邱县城五公里,在县城的东..

    河边草浏览:29282次 评论:1
    2018-12-22 09:13
  • 四 施工开始了过了些日子,部队便停止整天学习,开始施工了。工地顿时翻腾起来,到处响着震耳欲聋的风枪凿击岩石的声音。年轻战士紧张地忙碌着,搬石头的,推车子的,你追我赶,好不热闹。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火..

    浏览:29258次 评论:0
    2016-07-25 11:32
  • 三 磨滩巡礼现在,我再回头叙述一下我们的住所。我们铁道兵是专门修建铁路的,是一支不停流动的部队。因此,不像别的部队那样有固定的营房。铁路修到那里,我们就把营房“扎”到那里。如果当地老百姓有合适的空房子..

    浏览:28871次 评论:0
    2016-07-25 11:30
  • 二 “世外桃源”的无奈我必须把当时的情况简单地交代一下。原来,我所在的部队多年来一直驻在遥远深邃的东北大兴安岭地区,在那广袤茂密的原始森林中修建铁路。一九六八年春天,这个部队才转移出来,四月份抵达重庆..

    浏览:28709次 评论:0
    2016-07-25 11:28
  • 一 风景秀丽的磨滩一 学生生涯的结束一九六七年夏天,我从一个学制为五年的军事工程学院毕业。毕业后,立即按规定到铁道兵连队“当兵锻炼”。经半年多时间的“锻炼”后,有关部门便通知我到铁道兵工作。一九六八年五..

    浏览:29370次 评论:0
    2016-07-25 11:26
  • 无论历经风雨,还是阳光明媚,我们都难以忘怀那段激情燃烧而又刻骨铭心的艰苦岁月,那难忘的艰难岁月已经很久远了,可那份割舍不去的情结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在心里形成了强烈的欲望---我要去!我要去看看当..

    浏览:29731次 评论:0
    2016-07-25 10:56
  • 从军的苦、乐与奉献:四、过武夷山;五、选送上学。1955年春季。铁一师抢建黎湛铁路工程完成。部队立即转到福建南平市。抢建当时最紧急、最重要的鹰厦铁路。部队从江西上饶乘汽车,途经铅山、崇安(今武夷山市..

    浏览:29319次 评论:0
    2016-07-25 09:36
  • 从军的苦、乐与奉献:二、“三天好运” 三、擦枪走火。“三天好运”:1954年12月我从铁道兵第二师军士教导营。新兵训练结束。分配到铁一师施工技术处施工科。从广西玉林,到广西陸川一师驻地。参加修建黎湛铁..

    浏览:28818次 评论:0
    2016-07-25 09:32
  • 十一、援越抗美,无畏、无私奉献青春热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三师,1965年7月奉命援越抗美,与第十二师58团、工程兵314团、315团、昆明军区舟桥团、高炮630团、14军高..

    浏览:29094次 评论:0
    2016-07-25 04:38
  • 十、援越抗美,六支队630高炮团、61团、62团、师直高射机枪连,对空激烈生死作战630高炮团和61团、62团、师直高射机枪连。部署在奠边府往西庄方向十几公里右侧山上。1967年9月19日、1967年..

    浏览:31195次 评论:0
    2016-07-25 04:33
  • 九、援越抗美,中囯抢建十二条作战公路。质量优良。 中国援越抗美,抢建十二条公路。严把质量关。对越南人民负责。 六支队负责抢建8号、10号、12号三条公路 。总延长400多公里。历时三年二个月。 按中越双方签订的无..

    浏览:28339次 评论:0
    2016-07-24 09:28
  • 八、铁道兵第十三师,援越抗美战场的几件小亊、故亊几件小事,故事 1、两斤盐巴:1966年2月我营营部和五连住在10号公路,K13+000东侧半山腰的森林中。十几个越南中、老年人在我们住地附近,砍伐木材。我们让他们离开我们..

    浏览:32546次 评论:0
    2016-07-24 09:26
  • 七、援越抗美,热带丛林战场,恶劣的自然环境 越南热带丛林战场的恶劣自然环境。点滴: 1、“秘密”的“生物武器”: 据传:越南胡志明主席,向毛主席风趣的讲:“我们有两件“秘密生物武器”,山蚂蟥和马蜂对付侵越美军。只..

    浏览:28416次 评论:0
    2016-07-24 09:22
  • 六、战争生死,营高射机枪连,对空激烈作战 援越抗美,对空作战 1967年3月,六支队抢建完成10公路。部队没有按出国时动员,一年到一年半换防囬国。命令部队转到奠边府抢建12号公路。由于奠边府西庄是越南与老挝边界,进入..

    浏览:28479次 评论:0
    2016-07-24 09:18
作者专栏
  • 老鼠爱上猫

    注册时间:2022-07-10 20:57

  • xJThfvckALUEg

    注册时间:2022-04-21 13:55

  • YCGlqyMfuexzkm

    注册时间:2022-04-15 08:54

  • ECABdTRLyJHn

    注册时间:2022-04-12 09:25

  • kVJeORUZpWdD

    注册时间:2022-04-05 02:0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20123号
Powered by qibosoft Code © 2018 qibosoft

联系电话:18075603283 邮箱:327789046@qq.com

©永远的铁道兵 ©铁道兵家园

湘公网安备 43070202000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