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谅佳,烈士陵园祭忠魂
汽车在公路边的一个小村口停了下来,下一项行程,就是到到谅佳烈士陵园祭奠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大家纷纷下车,带上从同登购买的花圈与香蜡,向村后的田间小路走去。先趟过一条小河,又走过一条近一公里的沙子路,远远已经可以看到高山上烈士陵园纪念碑的塔尖了。
谅佳烈士陵园,位于谅山省芝陵县仁理乡的一个小山顶上,离谅山市25公里。它的西北边是越南的老一号公路,东南面是新一号公路。陵园周围山峰林立,绿树环抱,不远处隐约可见河内至友谊关的铁路大桥白水大桥,是一个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好地方,在这里安葬着我们80多位在援越抗美斗争中壮烈牺牲的铁道兵战士。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援越抗美》一文中记载:
从1965年10月开始,应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政府的要求,中国向越南派出了地空导弹、高炮、工程、铁道、扫雷、后勤保障等支援部队,到1968年3月止,总计达32万余人,最高年份达17万余人。中国援越部队同越南军民一道,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越南北方的领空和交通运输线。中国军队伤亡达5千余人。中国援越物资总价值达200亿美元。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支援下,越南人民艰苦奋战,使美国侵略军陷入毫无胜利希望的困境,不得不在1968年11月宣布停止对北越的轰炸和炮击,准备进行结束战争的谈判。中国支援部队奉命于1970年7月,全部撤回。
加上援越抗法斗争中牺牲在越南的中国顾问团人员,中国在越南牺牲并安葬的烈士共1446名,分别安葬在越南北方和中部22个省(直辖市)中的57座烈士陵园中。时光已经逝去40多年了,这中间两国关系又经历了数不尽的风风雨雨,这些烈士在那里尚能安歇否?
爬上一段陡直的水泥路斜坡,来到山顶的陵园门口,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在路口有一户人家,据翻译介绍,这家的两位老人和他们的后代就是这个陵园的护陵人,他们从陵园建成到现在,一直都在照料着园中这80多座坟墓。陵园被长长的米黄色围墙环绕,对开的铁栅栏大门向我们张开怀抱。进入大门,一座高高的米黄色纪念碑高高耸起,上面用越文镌刻着八个红色大字:“世代铭记烈士功绩”。碑的后面,依着渐渐升高的山坡,阶梯式地排列着九行坟墓,墓身一律为卧式长方形,上贴红色瓷砖,前面立着石灰石墓碑,上用中文刻着烈士相关信息。在墓的后围上,还用越文刻着烈士姓名。整个墓区安静整洁,荔枝、龙眼、木瓜等热带植物点缀其间,让人赏心悦目。
九团的战友看后说:“我们在回国前为陵园铺上了水泥路面,并对受损坏的墓做了修理,但是这瓷砖、粉刷、树木等,在当年是没有的。”
我问越南导游:“这里面的投入,是中国大使馆出的钱,还是越南政府出的钱?”
他说:“应该两方都有吧!”
在其后的行程中,我看到了一本烈士名录,其中有中国大使馆撰写的前言:
……
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每年清明节均组织馆员前往中国烈士陵园祭扫……我馆武官处人员历时18个月,跋涉近万公里对越南境内的中国烈士墓地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考察,并在原资料基础上整理汇编了《中国援越抗战烈士名册》……为国内人士赴越南祭扫中国烈士提供方便。
中国驻越南特命全权大使 齐建国
我们放心了,中国烈士在异国他乡同时受到中国政府和越南人民的双重关怀!
祭奠开始了。40多名老战友在主碑前一字排开,向烈士们献上花圈,敬上香烛,还有几位江西战友将从家乡带来的酒、水、泥土敬献到碑前。在团长代表大家宣读祭文后,大家含着热泪向烈士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集体祭扫程序结束后,大家进入后面的墓区,到自己熟悉的战友墓上去祭奠。在这些烈士之中,有干部,有战士,他们参军的时间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1970年。他们有的是遭空袭而牺牲,有的是在施工中牺牲,有的是执行抢险任务时牺牲,还有的是排除未爆炸的炸弹时牺牲,牺牲时的年龄大都不超过30岁……
在众多扫墓人中,有一位年龄约60多岁的女同志特别引人注意,她是原支队(即师部)司令部参谋李枫的未亡人燕如大姐。李枫是黑龙江人,1965年初与燕如大姐结婚,刚刚渡完蜜月,李参谋就随同部队入越了。在当年9月16的一次空袭中,他为了抢修被炸断了的电话线而不幸遇难,从此与他的新婚妻子燕如大姐阴阳相隔。虽然燕如大姐后来改嫁了,但是要亲自到亡夫墓上祭扫一次一直是她永远不能释怀的愿望。这次有了这次机会,她毅然决然冲破重重阻力,终于如愿以偿。她将挽联压在李枫烈士的墓碑上,又供上带来的水果,流不尽的眼泪,数不完的哀思。尽管大家一劝再劝,她仍然迟迟不愿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