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白水大桥,是我们亲手将你建造
站在陵园所在的山顶上,就远远可以看到一座大桥。它的桥墩高耸入云,桥梁延绵上千米,将两座遥遥相隔的山峰连接在一起。这就是当年由我们援建的白水大桥,是24公里改线铁路的一部分。
河(内)友(谊关)铁路靠中国一段,由于山高坡陡,地势复杂,原先的线路蜿蜒曲折。在抗美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数不清的援越物资要从这里运到南方。火车走到这里,坡度大,线路长,就成了中国与越南之间铁路交通的瓶颈。为此中国领导人大笔一挥,将从同登开始的一段24公里长的线路截弯拉直,重新修建。负责这项工程的主力部队是四大队,也就是九团,这次同行的老战士大部分是来自九团。他们经过近两年的加紧施工,打通了几个隧道,架起了几座大桥,这白水大桥就是他们在归国前日夜奋战抢建起来的。到白水大桥看看,当然就是他们此行的主要心愿。
白水大桥共有10座高高的桥墩,11孔梁架在上面,在技术、设备缺乏的40年前,其修建的难度可想而知。1968年5月,美国飞机已经停止了对北越的轰炸,但在谅佳烈士陵园中仍然有十多名烈士,他们牺牲的时间都在那日期以后。他们就是在这艰难的施工过程中贡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的。铁道兵,就是在和平年代,也是牺牲率最高的一个兵种。你无论沿着那一条铁路走过去,看过去,每隔几百公里都有一座烈士陵园,里面躺满了几十、上百个铁道兵战士……现在铁道兵已经不存在了,但铁道兵战士的精神,却永远记忆在我的心中。
仔细看架在高高桥墩上的11孔梁,发现它们居然是不一样的:5孔是水泥梁,6孔是钢梁。同一座桥,为什么风格不一样呢?就像是一个班的士兵穿着不一样的制服一样。九团的战友们给我们解释了这个现象。原来,在1970年7月,也就是他们回国之前,交给越南政府的大桥不是这样的。那时候这座桥崭新崭新,一式的水泥桥墩,一式的水泥梁。可是我们回国不久,美机又恢复了对北方的轰炸,这座大桥被炸得百孔千疮。一根桥墩被炸裂,六片水泥梁被炸断。后来越南人抢修时只好在上面架了六根钢梁,并在炸裂的桥墩上打了一个箍。
正值此时一列客车从河内方向缓缓开过来,小心翼翼的通过大桥。导游告诉我们,现在铁路上客车很少,而且只有穷人才乘坐,有钱人都是坐汽车。因为火车又破又慢。难怪沿着铁路走了半天,这才是在越南看到的第一列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