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襄渝记忆》看襄渝铁路
2015-09-13 18:10:12 浏览:32520次 【

从《襄渝记忆》看襄渝铁路

郑建军

在“三线建设要抓紧,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号召下,如火如荼的三线建设波及13个省。其中有这样一条铁路,被誉为代号2107的秘密工程,如果不建起来,毛泽东主席“睡不好觉”,并要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从1968年初开建,整整经过了五年,直至1973年10月完成,却给所有参建者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他们视其为第二故乡,昼牵夜梦,不绝于心。

先让我们来看几组数字:

第一组:全长915.6公里的铁路横跨四省市20个县市;3跨汉江,9跨东河,7跨将军河,33次跨后河;穿越武当山、白云山、大巴山、华蓥山四大山脉;全线桥梁716座,总延长287.1公里,最高的大桥76米;有隧道405座,其中3公里以上的隧道12座,最长的隧道5330米;桥隧总长400多公里,占正线长度的46%,是当时中国现有铁路中桥隧密度最大的铁路;桥高隧长,有多线隧道13座,最长的1685米。

第二组:几乎同时上场人数近90万,平均每公里达1400人。其中,铁道兵集结了8个师、6个师属团、2个独立团,兵力达25万人,超过当时铁道兵总兵力的80%;鄂陕川三省组织民兵(工)上场60万;陕西省组织五地市六九和七〇两届初中学生上场近2.6万(其中女生5129人)。

第三组:整条铁路设立93个车站,其中有220处出了隧道就是桥梁,有36个车站建在桥上或桥隧衔接处。

第四组:牺牲和死亡超过2000人,平均每公里都会产生一名烈士。由于交通闭塞,需要修建公路便道2786公里,为铁路的3倍多。其中西段更为险峻,艰难至极,需架桥梁117座,修隧道177个,灌注上千条边坡地沟和涵洞,全段仅有9公里平面路基,1/3的里程,却占总工程量的2/3,全省4个不通公路的县,这里就占两个。由于“险隘连千里,秦塞路难行”,导致牺牲巨大,平均每公里牺牲和死亡达6人(含参建的民兵和学兵)。

一大串非凡的数字背后,是不能泯灭的记忆。看到这里,可能读者已经知道——不错,这就是襄渝铁路,这就是《襄渝记忆》。

襄渝铁路起点位于襄阳站(原襄樊市),由襄阳北站离开襄阳铁路枢纽老河口东站,最后由北碚站介入重庆铁路枢纽,终点到达重庆西站。横贯鄂陕川渝四省市,东与汉丹、焦柳铁路衔接,中与阳安铁路相通,南与达成、达万、巴达、遂渝、成渝、川黔、渝怀铁路相连,是联络中国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对发展经济,加强国防具有重大意义。

襄渝铁路由铁道部第二、三、四勘测设计院和电气化工程局设计,铁道兵担负施工。铁道兵集结了25万人形成主力,结合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电气化工程局和鄂等省民兵(工)近60万,一字长龙排兵布阵,力量仍然不足,陕西省委又动员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和铜川等地六九和七两届近2.6万多名初中学生加入建设队伍。当时在900多公里的铁路建设工地上,旌旗猎猎,炮声隆隆,施工现场,波澜壮阔,其所投入的兵力不亚于当年的平津和淮海战役。经过五年时间,全线最后于1975年11月至1979年12月分别正式交付运营。

在这期间,参加施工的铁道兵、学兵和民兵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是他们让“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成为了历史。大巴山隧道处于川陕交界处,全长5332米,是襄渝铁路上最长的隧道,该隧道集瓦斯、岩溶、断层、涌突水、高地应力、大变形等不良地质病害于一体,堪称“地质博物馆”。日本专家考察时,曾给大巴山隧道判了死刑,说这里是铁路的禁区,要么报废,要么改线或重建。桥梁和隧道的总长度占铁路总长度的46%,据参加成昆铁路建设的铁道老兵说:襄渝铁路的修建难度超过了成昆铁路。在全线20个滑动工点,共灌注了288根锚固桩,长度相当于往地球深处插进750公里长的巨型锚钉,被《解放军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

襄渝铁路可以说是当时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最复杂、最艰巨、最困难的一条铁路,由于山高谷深,线路桥隧相连,有220处出了隧道就是桥;有36个车站一头建在桥上,一头建在隧道里。线路所经地方,人烟稀少,交通闭塞,需要修建公路便道2786公里,为铁路的三倍多。铁路沿线地质不良,岩层破碎,断层多,有的地段山体移动,有的还有放射性物质,滑坡、崩坍、泥石流、地下水不断出现。特别是在陕西境内,264公里的铁路线,桥隧总长206公里,有186座隧道,250座桥梁。桥隧折合单线长达215公里,为陕西段线路长度的81.5%。就是说襄渝铁路陕西段基本是在大山“腹中”穿行,是一条名符其实的“地下通道”和“空中走廊”。

囿于时空差距,我无法将襄渝铁路与万里长城作比较。犹如叶剑英元帅给铁道兵的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襄渝线上,参建者就是凭着对领袖的敬仰,靠自己的一双铁手、一副钢肩,令高山低了头,令江河让了路。

40多年过去了,三线、襄渝建设的不朽,成为当年参建者一场不醒的梦。

坐在飞驰的列车里,桥梁上“咣当咣当”的轮轨撞击声让人感觉刺耳,隧道里“呜呜嗡嗡”的噪音让人觉得郁闷。朋友,谁曾想到在这大山里是谁建造的这条钢铁巨龙?他们又做出了多大的牺牲?抛家舍业与孤独做伴,风华当年却华发早生。生死来临之时,甚至把在棺材里能多放两个馒头作为希望;面对牺牲,其父母毅然又将牺牲者的弟妹送到部队;大成隧道洪水倒灌,一次牺牲32人,救援勇士的遗书中却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能把家里的帐还上……(写到这里,噙在眼眶的泪水再也忍不住,顺着腮边滚落下来)

“文章无求召凤仪,雪泥信能印鸿踪。”用西安学兵张有安的话如是说。但当年的参建者并无遗憾。他们著书立说、握笔描绘、网站撰文、影视讲述……不过是“我为青史添一星”。曾经10次重返襄渝故地、5次出书、多次义捐当地小学的沙明做了很好的概括:“他们追求的信念是宽容并不忘记,沉默并不冷漠,有怨并不有悔,回望并不蹉跎。”

越是磨难越能锤炼人的意志,越是坎坷越能陶造人的风姿。有人说:“我感念三线生活对我的启迪,那是对意志、能力等立世素质的一种储备,是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段历练,正是有那碗垫底的老酒,让我后来跨过了所遇到的很多沟沟坎坎。”40多年过去了,参建者可以忘掉很多,但如火如荼的三线岁月和襄渝铁路记忆,则是伴随其一生的不朽。不信的话,读者有机会可以去问一问任何一个健在的参建者以作验证。

他们或三五成群,或成群结伙,甚至上百人有组织的重回故地,去祭奠曾经的战友,去寻访曾经的驻地,去回望曾经的桥隧、路堤和深山沟壑……杨米贵用手中的画笔十年成就128米的“襄渝铁路”油画长卷,陈瑛丽举家回迁紫阳创立闽秦茶业公司,李国强一次性捐出10万元给当地政府重修烈士墓……朋友,当你通过本文开头的几组数字了解了这些,你还会为轮轨的撞击噪音而感到刺耳和郁闷么?

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每一次重读,都是一次意志的历练。再次擦干脸颊上的泪水,闭目静思,驻笔小歇,不再赘述《襄渝记忆》中所记录的豹之一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到《襄渝记忆》中去领略襄渝建设的不朽和不老的“青春回望”。最后还是说点轻松的吧。

在襄渝铁路线上有一道奇观,那就是各式各样的铁路桥。这些桥有大有小,还有造型独特的钢梁桥。这些多姿的铁路桥是连接铁路运输大动脉的锁链,更是贯通鄂陕川渝四省市的“彩虹”。襄渝铁路沿线多是重叠连绵的山峰,群山之间,碧绿清幽的江水急急东流,一座座的铁路桥横架在急流险滩之上,一座座桥下江水湍急,桥影如月映在水中。行走在高高险险的两座大山之间,眼前便会出现一座气势宏伟的桥——紫阳汉江大桥,这座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铁路钢梁桥横跨在汉江之上,虽然只有437米长,但桥高70.5米,大桥两边还设有宽宽的人行通道,就像一道彩虹连起了汉江两岸。

长时间驻足在紫阳汉江大桥上,山清水秀的紫阳城尽收眼底。静坐在铁道边,让思绪乘上列车继续向大巴山深处行进,领略着“险隘连千里,秦塞路难行”的奇观。山势更加巍峨,铁路就像一条绸带从群山险峰中穿越,悬崖峭壁处处林立,险峻峥嵘随处可见,有些车站不得不建在桥上。桥是襄渝线上的风景,更是大动脉的脊梁,也是襄渝铁路的支柱。襄渝线上的一座座铁路桥屹立在山间,跨越着河流。正是它们把江河的北岸和南岸、东岸和西岸连在了一起,使线路两侧不相干的大山牵起了手,这些多姿的铁路桥为铁路运输事业奉献着光和热,也在襄渝线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全部评论(1)
  • 89335LS 2021-04-13 21:17
    3 回复
    向襄渝铁路的建设者、参与者致敬!我为是其中的一分子(74年12月入伍。5835部队宣汉丶毛坝中学)而自豪。向英烈们致敬!
  • 忆当年曾经是一名优秀的铁道兵战士—程修德想当年: 身着戎装保国家,铁道兵: 劈山筑路在天涯;汗水淌:共铸钢铁大动脉,碧血流:汇入江河润华夏;成昆线:筑路英雄未歇馬,援襄渝:烈士忠骨葬秦巴;汗未干:中央..

    浏览:30456次 评论:0
    2016-10-31 16:07
  • 火红的青春、难忘的岁月 明天七月一日是建党九十五周年,也是我宣誓加入党组织三十八周年。值此喜庆时刻,我回想起那风华正茂的时期在铁道兵部队入党的经历。试着用拙笨的笔写出来以同战友们一起追忆那火红的青春岁..

    浏览:30231次 评论:0
    2016-06-30 21:19
  • 趣谈铁道兵老战友贺应明创造的高超纪录我们1962年重庆入伍的铁十师老战友,从1992年的参军30周年纪念聚会至今,大小聚会已经举行了多次。最初,战友们把纪念性的聚会定为3年一小聚、5年一大聚。实际上,人数较少、情..

    浏览:29479次 评论:0
    2016-05-23 10:47
  • 铁道兵基层部队篮球比赛 他的解说堪比当今的名嘴——记我的铁道兵老战友田维垣铁道兵基层部队有篮球比赛吗?那当然!铁道兵战士不只会修路、架桥、打隧道,打起仗来冒着轰炸抢修运输线。其实咱铁道兵无论文化、宣传..

    浏览:34693次 评论:0
    2016-03-12 23:30
  • 成昆线上的攀枝花-----那到处生长着攀枝花树的渡口市,是我四十多年前修筑成昆铁路时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当年年少不知苦和累,更不知忧和愁;“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安家。不受文化革命的干..

    浏览:30303次 评论:0
    2016-02-03 16:40
  • 安阳的初冬虽然也和其它北方城市一样,被浓浓的雾霾所笼罩,寒风沿着太行山的峡谷吹落下来,令我们这些从京城过来没来得及加上羽绒服的年长人有些寒意,但比起北京还是稍有些暖意。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请示、研究,..

    浏览:33084次 评论:0
    2015-11-13 10:41
  • 我与张春玉的短暂之交一一悼念“硬骨头战士张春玉 最近我在铁道兵家园网看到硬骨头战士张春玉逝世的噩耗,顿感无比悲痛,他是我们铁道兵的英雄,他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激励和影响着几代人。我作为老铁人..

    浏览:31718次 评论:0
    2015-10-27 21:03
  • 铁道兵时期的总部办公楼远景 2008年落成的中国铁建大厦刘建国 摄铁道兵时期总部大院一角铁道兵时期总部大院一角花园般的中国铁建大院刘建国 摄花园般的中国铁建大院刘建国 摄花园般的中国铁建大院刘建国 摄□ 陈远谋..

    浏览:43391次 评论:0
    2015-10-24 15:23
  • 从《襄渝记忆》看襄渝铁路郑建军在“三线建设要抓紧,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号召下,如火如荼的三线建设波及13个省。其中有这样一条铁路,被誉为代号2107的秘密工程,如果不建起来,毛泽东主席“睡不好觉”,并要把..

    浏览:32521次 评论:1
    2015-09-13 18:10
  • 天山祭坛(配乐诗朗诵)写在铁道兵五师23团战友奔走重建烈士陵园作者:铁道兵第五师医院 代丽华 这里应是有鲜花的地方, 这里应是有苍松翠柏的地方, 这里应是有雕塑般墓碑的地方, 可是没有。 只有被40年的风沙削..

    浏览:30458次 评论:0
    2015-09-04 20:05
  • 悲歌一曲思春玉赵友发最后一位著名的铁道兵英雄——“铁道兵硬骨头战士”张春玉因病医治无效,于7月23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4岁。噩耗传至,晴天霹雳,战友春玉,一别辞尘;亲朋心碎,战友洒泪,泪哀英雄,呜咽忠魂;..

    浏览:30127次 评论:0
    2015-08-18 13:10
  • 2015年7月31日至8月6重返了曾经战斗过的大兴安岭嫩江至漠河铁路沿线,感慨万千:加格达奇是我四十几年来魂牵梦绕的地方。2015年建军节的前夕我终于回到了那片让我日思夜想的黑土地。一下火车加区战友热情真诚的欢迎仪..

    浏览:34480次 评论:0
    2015-08-16 10:23
  • 7.巴亭广场,越南的政治中心第二天,也就是4月31日清晨6点,我们就早早起床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天的游程较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好在交通管制之前进入市区中心,要不然就要等到9点以后才能进城了。这样,我们就有幸..

    浏览:31987次 评论:0
    2015-07-15 13:27
  • 6.河内,40年前就想去看一看的地方嘉林机场,是河内近郊的一个重要机场。那一天,我们的车第一次开过安员大桥,向着河内方向驶去。桥很长,也很宽,形式却和这条铁路线上的其它桥梁一样,当中是铁路,两边走汽车。桥..

    浏览:30189次 评论:0
    2015-07-13 19:48
  • 5. 下龙湾,难忘的老兵联谊会中午,在离北江不远处的一个路边餐馆吃罢中饭,我们的旅游大巴就离开了一号公路向东而去,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下龙湾。下龙湾位于广宁省下龙市附近,属于东京湾西北部海岸的部分海湾。..

    浏览:30758次 评论:0
    2015-07-09 13:46
  • 4. 白水大桥,是我们亲手将你建造站在陵园所在的山顶上,就远远可以看到一座大桥。它的桥墩高耸入云,桥梁延绵上千米,将两座遥遥相隔的山峰连接在一起。这就是当年由我们援建的白水大桥,是24公里改线铁路的一部分..

    浏览:30320次 评论:0
    2015-07-07 13:47
  • 3. 谅佳,烈士陵园祭忠魂汽车在公路边的一个小村口停了下来,下一项行程,就是到到谅佳烈士陵园祭奠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大家纷纷下车,带上从同登购买的花圈与香蜡,向村后的田间小路走去。先趟过一条小河,又走..

    浏览:30506次 评论:0
    2015-07-06 15:08
  • 2. 谅山,有两座大桥让我们惦记谅山,这个越南北方离我国最近的省份和城市,早已为差不多全体中国人所熟悉,当然也为我们这些当年在越南生活和战斗了多年的老兵们所熟悉。我作为一个汽车兵,在任务最繁忙的时期,一..

    浏览:30969次 评论:0
    2015-07-05 11:06
作者专栏
  • 老鼠爱上猫

    注册时间:2022-07-10 20:57

  • xJThfvckALUEg

    注册时间:2022-04-21 13:55

  • YCGlqyMfuexzkm

    注册时间:2022-04-15 08:54

  • ECABdTRLyJHn

    注册时间:2022-04-12 09:25

  • kVJeORUZpWdD

    注册时间:2022-04-05 02:0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20123号
Powered by qibosoft Code © 2018 qibosoft

联系电话:18075603283 邮箱:327789046@qq.com

©永远的铁道兵 ©铁道兵家园

湘公网安备 43070202000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