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张春玉的短暂之交
一一悼念“硬骨头战士张春玉
最近我在铁道兵家园网看到硬骨头战士张春玉逝世的噩耗,顿感无比悲痛,他是我们铁道兵的英雄,他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激励和影响着几代人。我作为老铁人,三十年前有幸与硬骨头张春玉有过三天接触,他的言谈举止,他无私无畏的高尚品德,给我力量,终身受益,至今难忘。
那是1972年冬,我作为十二师五十八团五连副指导员,奉命去黑龙江省呼玛县接新兵(《我在北京铁道兵的见闻轶事》中北纬50度接新兵已有叙述),我是新兵连指导员带领一个军医、一个排长、两个班长到祖国北部边陲,中苏交界的呼玛县执行(当时漠河县只是呼玛县的一个公社)接90名新兵的任务。到达后,武装部把我们安排在县中队住宿,中队领导又把我们安排与战士们一起睡在大火炕上,夜里炉火烧的旺,室内温度达30度,室外气温在零下40多度,夜里我出来方便,一热一冷相差70多度,第二我就感冒发烧咳嗽,随去的王医生给我点药吃,第二天还不见好转,因接兵任务重,该县首次接受省军区下达90名新兵的任务,县武装部领导感到压力大,担心完不成任务。我作为带队领导心里异常着急,坚持两天还不见退烧,并且还有严重趋势,王医生动员我去住院治疗,并找武装部政委要了北京吉普把我送到塔河铁道兵三师医院住院。
铁道兵三师医院所在地塔河地处北纬53度,当年是北纬50度以北最大的医院,这里的冬季平均气温在40度以下,最低的三九天气温低至零下50多度,当地人形容“吐口痰结成冰,掉到地上摔两半”,“吃水用麻袋,开门用脚踹,男人女人同穿戴,五六月份吃干菜”,这就是当地气候的真实写照。住院后经检查是急性肺炎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军医得知我是十二师的格外热情,及时给我打了吊瓶,我躺在病床上就想,铁三师不就是“硬骨头战士”张春玉所在的英雄部队吗?当天下午护士来给我挂水时,我问她:“你知道硬骨头战士张春玉吗?护士爽快回答说,“你问巧了,就在我们医院”。护士走后不一会,张春玉在女护士的指引下,拄着拐杖,左腿僵硬一瘸一拐地走进我的病床边,向我打招呼:“我是张春玉,你就是李传吉吗?”,我见英雄就在面前,顿时激动不已,正要起身坐起来时,被张春玉按下,叫我躺下,我哪能躺得下,依然坐起来,与张春玉互致问候,他说,你是兄弟部队的,很高兴在这里与你相遇,你先安心养病,有时间我们再聊。正当他要离开时,他妻子杨护士也进来了,并告诉值班护士好好照顾这位兄弟部队的同志,由于我挂水抽不开身,只能目送他夫妻俩走出病房。
当天晚上张春玉夫妻俩又来到我的病房,我说你是“硬骨头”,你的事迹我在援越抗美期间就学习了,你是铁道兵的英雄,是全军的榜样,张春玉摆摆手笑着说:“哪有什么英雄,那都是宣传的,我哪有那么高尚,在那种千钧一发之际,碰上谁都会一往直前救战友的”。我说你太谦虚了,这说明我们铁道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扎根人心,多年来你的英雄事迹,凡是新兵入伍都要开展学雷锋、学硬骨头战士张春玉活动,激励着可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啊!他说:“我当时是死是活一无所知,只知道醒来躺在医院里,我做了点该做的事,可是给组织给领导添了许多麻烦,不惜一切代价让我重新站起来,我都残废了,还留着不让我退伍,给我提了干,说着说着眼圈湿润了,指着身边的杨护士对我说:“这就是我的爱妻,我受伤住院期间,都是她形影不离的护理我,是组织牵线促成了我们的婚姻,我出生在石家庄农村的贫困家庭,兄弟姐妹多,人家是上海的,又是干部,况且我还是残疾人,是我拖累了她,她跟着我只有受罪没有幸福,……”,杨护士打断他的话说:“你看你,又来了,再说我就生气了”。“好、好、好,我不说了,也不知道是哪辈子你欠我的”。他夫妻俩一席话,眼前的英雄真是名不虚传!在她妻子杨风燕身上显露着英雄的影子,明知张春玉身负重伤,动过五次大手术,婚后要侍候他一辈子,却义无反顾地爱慕着并与其结婚,组成家庭,凭这也不是一的女人能做到的,真使我敬佩。这就是我住院当天和张春玉夫妻接触的话语。
第二天下午我的烧退了一些,但还有38度多,张春玉又来到病房与我聊天,他介绍三师修林嫩铁路的一些情况,这里条件差,不比北京的条件,但师医院比过去条件好多了。我对张春玉说,你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甚至生命献给了军队,献给了祖国的铁道事业,理应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政府理应把英雄养起来。他说“我虽然腿有残疾,但是我还有手,还能为人民服务,比起牺牲的战友,我人还在,这点伤算什么,照样能为党工作,比起组织对我的关心,给我那么多荣誉,反而觉得心里不安”。聊天中得知他早我一年当兵,比我大三岁,属小龙的,受伤前在13团16连。我说当年我们五十八团援越抗美期间,见到各大报刋都大版篇幅报道了你的事迹,还被国防部授予“铁道兵硬骨头战士”荣誉称号时,他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不要提啦,并说你们参加援越抗美出国作战,更值得我学习,也是我们铁道兵的骄傲”。
入院的第三天下午张春玉夫妻又来到我的病房,询问病情,又了解接兵情况,并送给我一个墨镜,他说这里冬季白雪皑皑,在冰天雪地戴上墨镜能保护眼睛。经过三天的对症治疗并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我的烧基本退了,我不能再住了,明天得出院了,不能耽误接兵的大事。楊护士叫来了医生,说出我明天要出院的要求,医生说如果夜里稳定了,就可以出院。第四天上午病好了,我找军生提出院,医生给我开了一个礼拜的药,张春玉、杨护士也来了,院领导派了救护车送我去呼玛。临行前杨风燕护士递给我一个纸条,说组织科有个老乡,家里亲戚的孩子在呼玛当知青,如果条件许可给予关照,我说“照办“,我一定把他带走。与他们握手告别后,救护车把我送到了呼玛,从此与张春玉再也没见过面。
经过近两个月的征兵宣传动员、调查模底、体检定兵等工作,园满完成了高寒地区接兵任务回到北京。对新兵教育的第一课是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第二课就是铁道兵的光荣历史与任务,重点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向硬骨头战士张春玉同志学习活动,教育中把我与张春玉暂短接触聊天,他那感人肺腑之言传递给大家,我虽然与硬骨头战士张春玉相识、接触只有短短三天,但他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就是我们铁道兵精神,要永远传承,发扬光大!新战士深受教育与鼓舞。
铁道兵这支特殊兵种虽然已成历史,但铁道兵精神永存!英雄虽然辞世,但硬骨头精神永存!
张春玉同志安息吧!你的硬骨头精神永远活在铁道兵人的心中!
( 原 铁道兵五十八团老兵李传吉)
2015年10月于江苏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