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基层部队篮球比赛 他的解说堪比当今的名嘴
——记我的铁道兵老战友田维垣
铁道兵基层部队有篮球比赛吗?那当然!铁道兵战士不只会修路、架桥、打隧道,打起仗来冒着轰炸抢修运输线。其实咱铁道兵无论文化、宣传、艺术、体育,都不简单!要知道,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铁道兵作为曾经的现代化兵种,是很有文化的!所以呀,笔者这篇回忆录的开场白,就先说一说咱铁道兵基层部队的篮球比赛。
记得1972年前后,在襄谕线吕河隧道就要穿通的那座大山临汉江的边坡上,一个土得掉渣的篮球场,进行过一次历时两周的篮球循环赛。
这个在半山坡上用铁锹、十字镐抠挖出来的篮球场,实际上是铁十师49团机关所在地的操场。咱们铁道兵基层部队的连、营甚至于团机关的操场,一般都是出操、开会、体育活动三用。除了操场之外,如果有地方可以用茅草或油毡盖一间集开会、上课、就餐于一体的大棚,称之为“三用堂”(会堂、课堂、食堂)。别小瞧这些“三用堂”、“三用场”,常年苦战于崇山峻岭、穷山恶水的铁道兵基层部队,并不是每个营、连都能够有地方来修的啊!就说49团机关的这个操场吧,不大一点,为防止篮球飞出场外,滚落汉江,球场外侧沿边不得不立上高杆,拉上简易铁丝网。
也许有人会说,铁道兵基层部队的篮球赛恐怕没有什么水平可言。其实不然,从咱们铁道兵走出来的球星、歌星、影星……那可多了去啦!本回忆录暂且不表,就说这次循环赛。赛事的特色也不在球队的球艺及其胜负,而在现场的解说。坐在话筒前面那位英俊的高个子就是比赛现场的实况播音员,他是和我相处7年之久的战友——49团宣传股干事田维垣。
田干事的解说字正腔圆,清脆刚亮,正宗的京腔京调。既不拖泥带水,也不矫揉造作,给人耳畔一种亲临现场感、亲切气氛感。40多年过去了,笔者仍然久久不能忘怀。于是咱就想,如果当年命运之神能眷顾咱老田,他也许就是个出色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决不亚于当今的一些名嘴呀!
命运不可随想,岁月可以回想。咱们还是自豪地回想一下当年铁道兵的岁月,表一表田维垣老战友吧!
(一)
老田是1963年穿上军装当上铁道兵的。铁道兵1963年扩兵10万,驻扎在北京良乡的铁十师得天独厚地招了一大批北京兵,其中不少像老田这样来自工厂的高中毕业生,文化高,有技术,有的甚至还是正在培养的干部苗子。扩兵以后,十师的各团从原来“三三”的步兵编制每个团三个营每个营三个连,一下子变成了四个营、十六个连。老田所在的49团二营五连就驻扎在北京的云岗,离他在永定门外的家不算远,参军最初的一年多可以算是在家门口当兵。
老田常讲,他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是唱着《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长大的,从小受到了党的阳光和雨露的滋润,有一个欢乐幸福的少年时代。
艰苦工人家庭出身的老田,从小不仅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而且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他常用休息时间去郊外打草,背回来卖给赶马车的人,一是攒着交学费,二是补贴家用。在读初中时学校还在建设中,他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建校劳动,搬砖头,砌围墙,平整操场,样样抢着干,特讨同学和老师们喜欢。他先后担任了92中学少先队的中队长、大队长,并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当时北京市一流的学校——北京六中。
老田告诉战友们,在这期间,有两件事是他最值得骄傲、最难以忘怀的。
一九五七年夏,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元帅访华,毛主席亲自到南苑机场迎接。当时担任92中学少先队大队长的田维垣和队员们奉命到永外大街列队欢迎。他们身穿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系着鲜艳的红领巾,在永外大街两侧手拉着手一字排开。下午三点许,毛主席和伏罗希洛夫元帅并排站在敞篷的轿车上,轿车在两旁欢迎队伍的夹道中间由南向北地徐徐开进。此时“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和锣鼓声响成一片。田维垣和少先队员们一边有节奏地高呼着“毛主席万岁!”一边抬着头仰望着越来越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身材高大魁梧,面带微笑,神采奕奕,不断地向两旁欢迎的人群招手致意。当毛主席的车从田维垣面前缓缓走过时,他早已是热泪盈眶了。老田说:他做为首都的少先队员,虽然每年“五一”、“十一”都参加观礼活动,观礼结束时少先队员们手举鲜花,喊着毛主席万岁,冲向天安门,仰望伟大领袖毛主席,但都没有这一次这么近,这么真切!
一九五八年九月,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劳模英模大会。正在上初三的田维垣,作为中学少先队员的代表前去北京饭店慰问劳模英模,非常荣幸地见到了英雄烈士刘胡兰的母亲,董存瑞的父亲和黄继光的妈妈等革命前辈,老人们亲切地拉着他们的手,抚摸着他们的头,殷切地叮嘱他们。激动的队员们,纷纷向老人们致以崇高的少先队队礼,并一致表示:一定听前辈老人的话,向英雄们学习,誓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老田说,这两件事对他的人生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他人生道路的选择和成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
老田高中毕业后进了工厂。当时国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国际上苏联逼债,在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叫嚣反攻大陆,以美帝为首的一些反+国家气焰十分嚣张。刚刚当了半年钳工的老田毅然决定弃工从戎,报名参军,当上了铁道兵。
新训结束后,老田被分配到49团二营五连。入伍后,老田积极肯干,不怕吃苦受累,进步很快,他不仅是连队的文体骨干,还是连队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辅导员。当时部队正在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老田经常利用早晚和周日休息的时间,整理连队环境卫生,出营区很远的地方捡拾大粪种植蔬菜,还帮助战友识字学文化,经常受到连首长的表扬。
1963年八月,河北发生洪灾。大暴雨连降多日,很多村庄、铁路被淹,京广线、京浦线客货列车运输中断。老田所在的连队奉命到河北涿县一带抗洪抢险,抢修京广铁路被洪水冲垮了的桥涵。老田是个旱鸭子,不会游泳。班长让他在路基上别下水。可他说“我个子高,没事”,说着和大家一起跳进过腰深的水中,扛枕木,抬钢轨,搬片石。脚下数次陷进深坑,全身没入浑水被呛的不轻,多亏战友们奋力拉拽才幸免于难。年轻个大的老田不怕苦,也不知道累,抢险中抽空还给大家念毛主席语录,领着大家唱歌呢!连队连续奋战了六、七天,直到洪水消退不再威胁铁路安全。胜利完成抗洪抢险任务以后,为了表彰参加战斗的各个部队,中央军委、北京军区向所有参加抗洪抢险的官兵,颁发了有党中央毛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以及周总理、朱老总等中央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的“日记本”。老田还受到了连营嘉奖,并晋升为上等兵。
1964年春,按照党中央、毛主席“修建成昆线,建设大西南”的指令,铁道兵十师移师西南,49团奉命从首都北京调赴四川乐山峨眉山一带,参加修建成昆线。为了加强部队战斗力,1964年底,铁道兵又扩大招兵10万,部队也由“四四编制”改为“五五编制”,每个团扩编成5个营,每个营5个连。一大批像老田这样有文化、素质高、表现好的战士被调到重要岗位,很多当了班长,提了干部。老田也很块从下士副班长,提升为中士材料员,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10月调到了设在乐山红星公社的团部,提拔为团政治处宣传股干事。
(三)
修建成昆线,是我国乃至世界铁路修建史上,艰苦卓绝、创造奇迹的伟大工程。在施工战斗中,英雄的铁道兵各个部队干部战士都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英勇顽强、奋力推进。如果哪个连队落后了,就会受到批评。为此,1966年春,各团还按照上级指令,选配得力干部组建了专门的工作组,对“后进连队”进行整顿。身为宣传干事的老田被挑选为49团的工作组成员,到师部集训之后,随组长政治处齐源盛副主任等干部下到了二营九连开展工作。
当时九连负责浏沟隧道的施工,由于连领导班子存在团结问题,连队士气不高,施工任务完成的不好,所以团领导下决心进行整顿。
田干事原本就是二营的,到了九连就跟回到了老连队一样,直接就下到班里,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很快就和战士们打成了一片。他分别找党团员和班排长谈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同时主动热情地关心老兵和伤病号,给他打洗脚水,端病号饭,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战士们特别是一些老兵都愿意和他谈心聊天。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工作组和连队组织了“共产党员突击队”,发动党员利用四班倒自己不当班的休息时间搞施工突击。田干事除了参加班排的四班倒施工外,还带头参加突击队,加班加点,连续作战,有时竟连续20几个小时,不下工地不休息。
经过三个多月的辛苦工作和艰苦奋战,二营九连彻底改变了落后面貌,摘掉了“后进”帽子,按时完成了施工任务,连队和工作组一并受到团首长的表扬。
铁道兵修建成昆线时,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动员组织了大批民工支援铁道兵,参加铁路建设。所以呀,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不仅有身穿军装的铁道兵战士,还有很多来自各县的男女民工。为了组织带好这些民工队伍,铁道兵西南指挥部以及各师团都成立了民工办公室。于是老田又被调到民工办,负责民工团队的思想教育和宣传鼓动工作。
老田就是老田,干啥都很认真。在开展“忆苦思甜”阶级教育时,老田下到基层民工连队,亲自讲动员课,带头忆苦思甜。教育期间,老田到各个民工连队去朗读“忆苦思甜”的材料。他那正宗、标准的北京话的朗读,声情并茂、感人肺腑,使得在场的民工无不声泪俱下,有的更是失声痛哭!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由于他特具一种播音员气质,使得在民工队开展的忆苦思甜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活跃民工队伍的文化生活,老田建议民工大队专门组建了一支业余的女民工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并且亲自指导编排节目,深入到各个工地宣传演出,大大地鼓舞了广大民工的施工热情和干劲。他带领的这支宣传队还参加了师里文艺汇演,受到师首长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表扬,并受命到全师各兄弟团队以及各民工团慰问演出,很受广大战士和民工们的欢迎。
(四)
文革期间,咱们铁道兵部队在加速修建成昆铁路的同时,还担负了很重的“三支两军(支工、支农、支左,军管、军训)”任务。1970年初,老田又被选派去地方支左,随从闫太平副政委以及其他干部战士到西昌冕宁县执行“支左”任务,老田负责支左办公室工作。
冕宁县是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因历史原因,还残留有零星土匪。为了防止其下山捣乱和破坏,县城军民时刻都要提高警惕。因此,老田不仅要完成支左办的日常工作,还要担负起保护首长和同志们安全的工作。
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支左人员和武装部的同志一起在县露天电影场看电影。放映刚刚开始不一会儿,武装部同志突然报告老田一个紧急情况:“一股土匪下山,有的可能已经潜入了电影场。请支左部队的同志千万不要动,一切由武装部处理”。老田立马向坐在前排的闫副政委汇报,闫副政委指示:“所有支左同志保持镇静,不要乱动,听从武装部指挥。”老田一面秘密传达首长指令,一面和警卫员小金一左一右地护在闫副政委身旁。当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保护好首长!
电影场漆黑一片,格外寂静,只有电影在播放着。老田紧握着手枪机警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随时准备应付突发的情况。大概过了半个多小时,武装部同志告知,电影场人群里的疑匪已经悄悄撤走。这时,老田那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第二天得知,昨夜来了二十多个土匪,把县供销社抢劫一空。好险!如果这一股土匪把部队支左人员作为袭击目标,后果真不堪设想。老田说,这事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哪!好在当地武装部比较有效地完成了净匪工作。
1971年底,冕宁宣布土匪净化工作全面完成。老田也在参加完净匪庆祝大会后结束了支左任务,离开冕宁,返回了部队。
(五)
田干事支左归来,回到宣传股,来到了施工紧张繁忙的襄渝线上。和在成昆线一样,团领导又安排他下工地。随49 团总工师欧阳信带队的工作组,和团司令部的王工程师,还有宣传股战士双道俊等人,来到了四营部队。老田头戴安全帽,脚穿长筒靴,一头扎进了薛家湾隧道的工地,和营连干部战士一起并肩战斗。
作为一名宣传干事,老田把宣传鼓动工作带到了施工现场,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连队第一线。他每天深入工地,连队,了解施工情况,搜集好人好事,及时编写稿件,并利用设在工地临时帐篷里的广播站亲自朗读广播,进行现场宣传。老田生动感人的现场广播大大地激励和鼓舞了部队的斗志和士气,给四营的干部战士留下了深刻印象。肖继海团长到工地检查工作,也当场给予了表扬。
1972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老田的政治理论水平,部队派他到到铁道兵政治部举办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培训班”学习。回来后担任了团中心组和机关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的辅导员。
老田在政治处宣传股工作了近十年。他为人秉直豪爽、坦诚热情,工作认真踏实。像老大哥一样,和战友们团结和谐相处,对后来宣传股的战友热心传帮带,与大家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六)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74年秋,老田复原了(当时的政策)。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首长、战友,告别了战斗生活了12年的军营,回到了思念已久的亲人身边。
老田复员回地方后,把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特别是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铁道兵面前无险阻”的铁道兵精神,带到了地方,带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他淡泊名利、廉洁自律,苦干实干,迎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信任和好评,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退休后老田也不忘自己是共产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和社区志愿者活动,除值班站岗巡逻外,还常给社区党员讲党课,给社区居民宣讲党的理论、政策。他义务担任社区党委副书记和顾问,扶持和培养年轻的党务政工干部,不要任何报酬。有人问他:“您在社区党委干了好几年,怎么不要工资呢?”他回答说:“国家已经给了我退休工资,我哪能还要工资呢!”老田不计个人得失,甘心奉献,的精神和孝亲敬老,热心为居民服务的事迹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尊重和爱戴,先后获得了北京市“敬老孝亲之星”和社区“永远跟党走忠诚之星”等荣誉称号。老田真是人老夕阳红啊!
后记
2015年8月8日,铁道兵49团宣传股的战友们,在山东烟台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分别了几十年的战友欢聚一堂,我又见到了久别的老田。他虽然已年过古稀,头发花白了,可看上去还是那么精神,谈吐还是那么爽朗,声音依然是那么洪亮。老田为表达战友深情,特意赋诗一首:“夜思战友苦缠,晨驱轻车路九千。渤海涛声惊宿梦,烟台一聚尽开颜。”
(2015年烟台聚会 前左一老田,左二笔者,左三老教导员刘明章)
烟台聚会之后,老田又特别把我和老伴还有小孙女柳柳接到北京。他和夫人霍爱武,冒着烈日酷暑,带我们游览天安门、故宫、天坛和长城等名胜古迹,上动物园看大熊猫和长颈鹿,到中铁建大厦,看望在京的战友。几天下来,他和夫人累得不轻,脸都晒黑了。我和老伴都很感动,小孙女也一个劲地亲呼田爷爷,霍奶奶。特别是在炎炎夏日登长城是相当辛苦的。长城上成千上万的人中,极难见到古稀之年的老人。而咱们的老田已七十有三,田嫂也近七十。田兄在八达岭长城上,为找被挤散了的我们,嗓子都喊哑了,田嫂也是又累又热又渴,嘴角都冒了白沫,真叫我和老伴心里不忍啊!为表感激之情,我也和上几首小诗送给田哥田嫂。
一
维垣老哥性豪爽,
战友深情挂心上,
“七三”率弟登长城,
英雄好汉不相让。
二
故宫天安门,
长城回音壁,
熊猫长颈鹿,
石舫长廊里。
烈日当头照,
晒黑一层皮,
导游田兄嫂,
开心小孙女。
三
田哥风筝飞得高,
霍嫂相伴比翼鸟
永定门外蓝天下,
双双健身乐陶陶。
(本文从铁道兵基层篮球比赛说起,回忆战友们军旅生活的真人真事,歌颂了铁道兵精神,点赞了战友的英勇品德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