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科技大会
2017-11-28 梅梓祥
中国铁建11月20日召开科技大会,我周六在潘家园旧书市场买到“铁道兵科技大会”资料,今天就写一篇“科技大会”。
铁道兵是工程技术兵种,重视科学技术工作,其中以会议推动工作是一种“中国特色”——铁道兵历史上,曾召开过3次科技大会。
第一次科技大会,会议名称是“技术干部大会”,于1954年8月下旬在广州召开。其时,王震将军就任铁道兵司令员半年,部队陆续开赴黎湛铁路工地。参加大会的技术干部380多人。会议充分肯定了技术干部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的贡献,阐明知识分子、技术干部在铁道兵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会上,讨论确定了技术干部的职称、职责,建立了技术责任制,在铁道兵、师、团设立总工程师,在领导班子中设技术副职;对技术干部的级别、薪金、津贴、休假及家属随军等作了明确规定。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兼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陶铸作了政治报告,主要阐述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知识分子在建设中的作用,以及知识分子自身的学习与修养。
第二次“科技大会”于1963年3月11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名称也是“技术干部大会”,285人参加会议。大会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自然科学工作中若干政策问题的批示》,以及周恩来总理、中央军委关于铁道兵性质、任务的指示精神,总结、分析技术工作和技术干部情况,提出加强技术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
会议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了与会代表。
会议召开的背景:《中共中央关于自然科学工作者若干政策问题的批示》,是指1961年7月19日中共中央批转的聂荣臻《关于当前自然科学工作中若干政策问题的请示报告》和国家科委党组《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草案)》(简称《科学十四条》)的文件。这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有着第一部“科学宪法”的美誉的科技工作者章程,对端正教育界、科技界的政策方向、扭转极“左”的影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全国普遍学习、贯彻《科学十四条》。
第三次科技大会于1978年4月28日至5月11日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的有516人。大会主要任务学习传达全国科学大会精神,总结交流铁道兵科技工作经验,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找出存在问题和差距,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对取得优异成绩的36个单位、248名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的先进单位2个、先进个人6人)。陈再道司令员、吕正操政委在会上讲话。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到会作指示。
会议期间,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人接见了与会代表。
我收藏到的是这次科技大会的文件,计“铁道兵科学技术大会简报1——15”,《华主席关于科学工作的重要指示》、《郭维城副司令员在铁道兵科技工作会议上总结讲话》,以及多件其他科技方面的文件、资料(一些单位建荣史馆索要铁道兵资料,有需求者付一件快递费,即可免费获赠简报2份)。
铁道兵无论是战时抢修、抢建铁路,还是平时参加新建铁路,都离不开科学技术。铁道兵始终把科学技术建设作为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专门科研机构与部队、工厂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科研机构,研究铁路抢修、保障军运畅通,以及部队施工生产中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在部队、工厂开展技术革新,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掀起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潮,研制、改造施工机械、机具,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铁道兵部队逐步由五十年代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的机具,发展到八十年代初主要依靠新技术和机械化进行施工生产。
铁道兵科技老照片——
1966年8月5日, 铁道兵舟桥团在山东济南洛口黄河上,用铁道兵自己研制的铁路、公路双线桥器材进行架设演练。
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爱萍 (右2)率总部、国防科委、工程兵和济南军区有关领导,临场参观指导。铁道兵副司令员刘金轩(右1)陪同介绍舟桥架设实况。
1964年7月,铁道兵在山东泰安召开比武大会。比武分为土木、机械、汽车、共同科目4大类、48个项目。图为汽车兵驾车开过钢索吊桥。
部队广泛开展学技术,争当技术能手的群众活动
工程技术人员深入部队,讲解工程技术知识, 培养专业技术骨干。
铁道兵近20年来完成和推广重点科研、革新270多项,有27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67年铁道兵举办了工程科技成果展览。图为参观者在观看67式铁路舟桥模型。
战士们交流经验, 攻克技术难关。
铁道兵部队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活动,自制牛头刨床,提高了机械维修的效率。
1979年9月16日铁道兵在山西太原市召开专业技术训练汇报表演会。图为司令员陈再道(左1)、副司令员肖春先(左3)同有关领导在专业技术训练汇报会上观看车工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