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报纸:铁道兵胸怀朝阳
2017-12-07梅梓祥
文革十年,党和国家、人民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但于铁道兵来说,却是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之一。铁道兵参建的成昆、襄渝、嫩林铁路以及北京地铁等重大工程都在这一时期承建、完成。文革时期的报纸,大报抄小报,占据版面的多为中央领导的活动,各地斗批改轮番上报;另外,这一时期,文艺舞台,报刊杂志等宣传阵地,也以工农兵为主角。作为国家基本建设的生力军、铁路建设的突击队的铁道兵,从中央到地方的媒体,密切关注、广泛报道;铁道兵成为文革时期新闻媒体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今天,介绍1969年10月22日新华社发的长篇通讯(通稿)《铁道兵战士胸怀朝阳千难万险无阻挡》,次日,全国各地方报纸转载。大家看到的是《山西日报》3版刊发的文章。
这篇通讯虽然有“文革特色”,贴了不少政治标签,但不失新闻报道以“事实说话”的本色。通过一件件感人至深的故事,宣传战斗在大江南北的铁道兵指战员胸怀祖国,勇于牺牲,不怕困难,出色完成一项项重要工程的动人事迹。
通讯第一个小标题“高温熔炉炼红心”:某部九连在南方修建铁路桥。盛夏,战士们在温度高达50多度的桥基里作业,赛过蒸笼;烧得通红的铆钉铆固钢梁,许多战士手臂被烫伤。写了一位战士李国良。
第二个小标题“烂泥深潭变通途”:某部十一连征服烂泥潭,用圆木钉成木排,站在上面施工;大孤石挡道,放炮要震垮排架,抡锤摆不开架势,班长尹怀友带头跪在泥水里打抱锤。终于突破禁区。
第三个小标题“战胜‘地下长河’”:某部七连打隧道遇地下水,风枪手董合文用钢钎支撑身体遮挡喷涌的水,为战友打风枪提供方便;扒渣班要在一尺深的水里挖出枕木坑埋上枕木铺轨,战士刘焕喜双手十指磨破,连长刘如亮身体有病,坚持战斗。
第四个小标题:“‘黑风口’上架钢梁”:某部十三连修建大桥,一天深夜,天气突变,工地停电,正好一根架梁的钢杆吊上桥面。指导员陈苍林紧急动员,连长陈腾芳、共产党员梅子华带头攀上最危险的钢梁顶端,挥锤打冲钉,迎来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