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寻找铁道兵11师55团汤光恩烈士的恳请报告
ﻩ(2013-07-27 07:51:11)
敬重的中铁建文联领导:
恳请领导与有关战友帮助寻找铁道兵11师55团汤光恩烈士。(照片一、二、三)
几年前,当我在铁道兵战友QQ群里看到烈士的侄子寻找汤光恩烈士的消息时,先是震惊,继而是愤慨,随之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几十年过去了,为国捐躯后的我铁道兵烈士竟不知所踪,如何不让同为战友的我痛心!!!
2010年年初,我开始帮助亲属寻找汤光恩烈士,几年来,汤光恩烈士遍寻无着。烈士的母亲临终也没有见到日思夜想几十年的长子。病危中,母亲一直念叨的是:“光恩,我见不到光恩了啊……”汤光恩烈士的母亲于2010.10.25去世。汤光恩烈士的父亲今年87岁高龄,双目失明,股骨头骨折坏死,已卧床2年余。(照片四)据我所知,烈士的亲属曾去过滦平和密云寻找汤光恩烈士。紫阳县民政局曾多次发函至滦平县民政局和密云县民政局请求协助寻找。紫阳县民政局答应汤光恩烈士亲属,烈士找到后可以迁葬至紫阳东山烈士陵园。
汤光恩烈士的有关情况
汤光恩原籍陕西省紫阳县,生前为铁道兵11师55团1营2连1排战士。1973年入伍,1974.5.4在沙通线滦平县境内马家沟大桥的修建施工中牺牲。当时部队驻地在滦平县于营子公社小溪沟村(现为马营子乡于营子村)。
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局志有关记载
大事记(21页)1974年5月4日
第十三篇人物
姓名
吴凤林
郑云火
汤光恩
(照片五、六、七)
寻找汤光恩烈士的主要过程
我认为烈士原单位的档案资料是寻找烈士的捷径。我首先打电话找到了中铁建人力资源部,依次找了铁十六局人力资源部和铁十六局5处人力资源部。
中铁建人力资源部接电话的是一位女工作人员(她说当过铁道兵,后来调到兵部的。),态度很生硬地说:你是做好事吧?铁道兵兵改工以后,团以下干部的资料都在中央军委,团以上的在“铁道兵史料办”,你去中央军委档案库查吧!铁十六局人力资源部赵深伟是原铁道兵战友,他知道一些当年的这次事故;据他说,牺牲的烈士土葬于当时55团卫生队后的山坡上。他绘声绘色的说,不是棺材,是用部队的那种木板钉起来埋的。铁十六局5处人力资源部王部长自我介绍是大学毕业后到单位的,对铁道兵的事情不了解,也找不到有关资料。
几年中,反复拨打这几处电话的结果是:不再有人接我的电话了。
期间,我还找过中铁建信访办邵常亮处长。邵处长答复:从来没有人来找过这种事情。这么多年了不好找。没有政策和规定要求我们负责此事。
汤光恩烈士是土葬的?还是火化的?
土葬之说
前期得到的信息,汤光恩烈士牺牲后埋葬在滦平县原55团卫生队后的山坡上。
铁十六局人力资源部赵深伟说:烈士土葬于当时55团卫生队后的山坡上。
现住唐山的铁十六局5处的王志强说:我原在处办工作,翻过有关档案,只有事故记录,没有烈士后事处理安置记录。我和孙锦礼住一个院,孙和汤光恩是一个连的。我找很多人回忆过,都说是埋的,在卫生队后的山坡上。我认识原55团退休军医杨连军,杨军医近70岁了,回忆不起来了。卫生队开救护车的是69年入伍的江苏兵。
紫阳姓禹的战友说:当年亲眼目睹了汤光恩等一起牺牲的战友用棺材埋在55团卫生队后的山上。并画图说明,五座墓中,从右数第二座是汤光恩烈士墓。
依次打电话至滦平县办公室——民政局优抚股——马营子乡办公室张丽雯——马营子乡于营子村委会书记高光成说:村子附近有2个铁道兵的墓,没有碑了,其中一位记得姓魏——马营子乡南大庙村书记陈建喜找来年纪大一些的孙会计介绍情况:王北沟有铁道兵的2个墓,没刻碑,名字不知道,应该不是我要找的汤光恩烈士。听说一个是仓库连的,雨季房子塌了砸死的。一个是修理连的,上吊死的。一营2连的那次事故听说过,修大桥架子倒了,死了一个排副,一个班长。
2011.9.28,我亲自踏上了滦平大地。我来寻找11师的2位烈士——汤光恩和陈堂礼。陈堂礼烈士80多岁的老妈妈也在期盼见到儿子的墓地,也在期盼儿子的回归。在网友寒雨的帮助下,我们在滦平县境内驱车200多公里,先后找到了汤光恩烈士的牺牲地——马营子乡(原于营子公社)马家沟大桥(照片八)和11师54团陈堂礼烈士的牺牲地——虎什哈镇猴山村“五道梁一号”隧道。(照片九)我还来到了很多人口中提到的原55团卫生队后的山坡——那2座铁道兵战士墓的所在地。(照片十)在滦平县境内,尽管走过了很多地方,寻访了无数当年的知情者,最后仍旧没有寻找到有关2位烈士下落的任何线索。
在滦平虎什哈镇民政所,所长李秀芬说:在镇政府前的“老虎爪子”的山坡上,有一座11师53团有碑的烈士墓。据说是当年53团的一架铺轨机倾覆,牺牲了4人。有的被家人迁回原籍了。因为当时天黑路险,司机拒绝开车前往,我未能到实地拍照。
滦平县民政局的有关工作人员也向我证实:滦平县境内只有铁道兵的这3座墓——原55团卫生队后山坡上的2座战士墓和虎什哈“老虎爪子”山坡上的1座烈士墓。
火化之说
紫阳战友告诉汤光恩烈士的亲属:汤光恩是火化的。
现住上饶的铁十一师五十五团修理连周华东战友说:修理连在沙通线时,与汤光恩烈士所在的二连驻地在一起。我知道这次事故,认识知情的五十五团二连战友刘茂将。
我打电话找到年近六旬还在拉黄包车谋生的上饶战友刘茂将,他说:与汤光恩一起牺牲的战友郑云火是他的铁哥们老乡,他参加了后事处理的全过程。郑云火在家人和部队老乡战友的强烈要求下,被送回家乡安葬。火化是在烈士们牺牲后的第二天还是第三天进行的,三位烈士同时火化的。火化后,他就和连长坐卫生队的救护车离开了火化场。烈士骨灰盒当时放在火化场一个黑乎乎的屋子里的水泥台上。
经过再三核实,当年滦平县根本没有火化场。烈士们应该是拉到密云火化场火化的。
打电话到密云民政局,办公室刁女士叫我找优抚科。一听是这事,优抚科陈科长不肯接电话。优抚科王科长叫我再找刁女士。刁女士叫我找优抚科王帅。王帅是新到优抚科的,一问三不知,又叫我去找刁女士。如此这般又打了几圈电话,我火了!我说要控告密云民政局不作为。最后,王帅叫我找看烈士陵园的郭师傅。
2011.3.3下午,我打电话找到郭师傅。郭师傅也属于密云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他说:烈士陵园在殡仪馆附近,只有本地籍贯的烈士。烈士陵园是地面立碑地穴安置骨灰的形式,约有千人左右的骨灰。郭师傅告诉我,殡仪馆有一些无人认领的骨灰,我可以去找一下。
2011.3.12,我坐长途车赴密云,至密云县殡仪馆(原火化场)和密云烈士陵园寻找汤光恩烈士的骨灰。
殡仪馆办公楼门厅的墙上有历年火化记录,其中1974年火化537人。殡仪馆曾经几次变迁改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好容易等到负责的殡仪馆王馆长喝酒回来,他说:我们不管烈士,你应该去找民政局。我说:就是民政局叫我来的,我想看看你们那些无人认领的骨灰。被王馆长断然拒绝后,我又火了!大声嚷道:“你们对烈士什么态度?!你信不信我告你们不作为?!”王馆长态度缓和下来了,叫殡葬执法所张所长传达指示:让于馆带着曹会计陪我一起去。于馆把钥匙交给曹会计,打开存放无人认领骨灰的房门。房间的尽头贴墙放着一个多层的铁架子,骨灰分层排列在铁架子上。曹会计拿出4张无人认领的骨灰登记名单,最早的骨灰登记是从86年7月开始的,而汤光恩烈士火化的时间在74年5月。我在铁架子前,一层层、一个个骨灰盒查找着,没有找到。
郭师傅陪我到了密云烈士陵园。(照片十一)烈士陵园在纪念碑两侧,各有一个纪念匾碑。左侧是为解放战争牺牲烈士而建的。右侧是为建国后各个时期烈士而建的,匾碑的背面有烈士名单。(照片十二、十三)匾碑相应的地下是安放烈士骨灰的地穴,约“两间平房大小”。匾碑的后方是进入地穴的入口,入口约1米见方,压着一块1.5米见方的水泥板。(十四、十五)虽然看到匾碑上没有汤光恩烈士的名字,我还是想下到地穴里找一下。郭师傅向我介绍了这个烈士陵园的形成和修建过程,告诉我汤光恩烈士的骨灰肯定不会在这里。他管理烈士陵园近10年了,也从来没下去过,上级规定,不是安放烈士骨灰,地穴是不允许打开的。我不死心,试着和郭师傅搬了一下地穴口的水泥板,用了很大的力,水泥板却纹丝不动。郭师傅告诉我:如果烈士骨灰当年是存放在密云殡仪馆,单位应该有骨灰存放证。如果找到了存放证,而骨灰却丢失了,密云方是要做出赔偿的。
综上所述,我之所以写出艰难的寻找过程,是为了后来的寻找者不走弯路,更是为了表达我的悲愤!我在干什么?我是在寻找铁道兵烈士!!我们不应该记住这些烈士吗?!我们不应该对寻找烈士的亲属有个态度吗?!
我赞赏烈士亲属永不言放弃的精神!是他们在维护我铁道兵烈士的尊严!是他们在力争我铁道兵烈士生前死后做人的体面!我始终认为:烈士原单位的档案材料是寻找烈士下落的根据,是寻找的捷径,烈士的档案资料应该是永久保存的,有关档案中应该有烈士身后安置的详细记录。我原不必这样耗时耗力耗资的!
在我寻找的路走到尽头仍然没有找到烈士时,曾经写下这样的文字:汤光恩烈士!陈堂礼烈士!你的战友在寻找你!你的亲人在呼唤你!!你们在哪里啊??!!寻找!寻找!!我走在寻找的路上!这是一条“永远”的路!!谁能告诉我“永远”是多远?寻找烈士的路究竟还有多远?!是毕生?!还是竭尽毕生仍无边际的“永远”??!!
再次恳请领导与有关战友帮助寻找铁道兵11师55团汤光恩烈士。
原铁道兵11师医院战士
(照片一)部队带给家属的汤光恩烈士遗像
(照片二)1983年重新换发的烈士证明书(烈士牺牲时间应为1974年5月)
(照片三)
(照片四)
(照片五)
(照片六)
(照片七)汤光恩牺牲后,部队召开追悼大会。部队领导在大会上发言。
(照片八)汤光恩烈士的牺牲地——马营子乡(原于营子公社)马家沟大桥。事故发生在右侧的桥墩。
(照片九)陈堂礼烈士牺牲地——虎什哈镇猴山村“五道梁一号”隧道。
(照片十)
(照片十一)密云烈士陵园纪念碑
(照片十二)建国后各个时期密云籍烈士纪念匾碑
(照片十三)
(照片十四)
(照片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