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世界上最顽强的铁路修筑者(续2)
2018-03-12 梅梓祥
今天介绍《美军在侵朝战争中破坏铁路交通资料汇编》一书的最后一篇《陆上交通绞杀战》中最后一部分:“阻击战失敗的原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成语是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这是战争获胜的关键条件。朝鲜战争,战场一片焦土,中国军队不能随处筹粮,也无武器装备就地供给,所有物资全依仗后方通过交通线运输。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轰炸交通线作为战略重点,以断绝前方作战所需,围而歼之,甚至不战而胜。这似乎是很常识性的“作战计划”。然而,敌军集中了侵朝空军70%左右的兵力,狂轰滥炸铁路,投弹19万枚,平均每7米落弹一枚,炸弹总重量超过北朝鲜的钢轨总重量,但结果还是没有成功。美军认真总结、分析《阻击战失敗的原因》。
很有趣,除了大肆炫耀装备武器先进外,寻找的是客观原因:
1、历史上东西方多次战争“空中切断交通线”,几乎都是不成功的——这不是事后诸葛亮吗?2、最重要的“原料来源”、“制造场所””“我们不能加以攻击和破坏,这是美国最高当局的决定”,“失败”原因直指最高司令部。3、“由于朝鲜与中国的无限人力,对修理和运用供应体系的人员进行攻击是不能生效的。”人太多,杀不绝,太残暴了。4、最恐怖的一个原因:“由于我们未能使用原子弹,如果使用这种武器,则有可能把敌人在朝鲜的供应线切断。”两次出现这样的论调,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原子弹吓不到中国人民”!
这些原因的归纳,有一定的学术含量,为未来的战争制定战略战术提供了依据。但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主要原因就是美国空军发言人那句话:“坦率地说,他们是世界上最顽强的铁路修筑者”用军事家毛泽东总结朝鲜战争的话就是:“美国是铁多气少,敌人打的是钢铁,我们打的是士气!”
还请你仔细品味这样一段话:“敌人在前方的部队是靠长距离的供应线维持,且受到相当强大的空军经常攻击。我们自己的供应线则从未受到攻击。”“我们自己的供应线则从未受到攻击”,就是说,我们只有被动的挨打,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这就是残酷的以弱胜强的朝鲜战争,这就是美军第一次在没有获胜而签订“停战协定”的朝鲜战争。
保障军运畅通的铁道部队是英雄、功臣!
阻击战失敗的原因
虽然海军航空兵给予敌人以重大损失,但是从朝鲜的整个空中阻击战来看,只有部分是成功的。即海空军的协同破坏活动井沒有阻止敌人的供应物资运往前线,或达到“战场阻击”的目的,耗战使敌人的供应工作一再增加困难,使它的供应组织承受沉重的负担和遭到最广泛的损失。但是在战场上,看不出产生了重大的或决定性的影响。在整个阻击战中,敌人似乎只要愿意,就有充分力量随时发动攻势。从敌人经常对我方战线发射重炮弹,就可以证明他们并不缺乏弹药。
必须大胆承认,在朝鲜不能达到孤立战场的原因之一,在于敌人在维持其铁道网和公路网的运输活动上有惊人的毅力、决心和才能。尽管白天的攻击和夜间的骚扰不停,尽管只能在晚上活动,使用陈旧的装备,以及漫长、暴露和易遭损害的供应线,他们仍然能维持,甚至增加其供应物资。
但是除了坚忍和决心之外,敌人在维持和修复被破坏的铁道和公路网方面也是有办法、有组织的。
他们对付我们阻击战的办法即是:
(1) 修筑便道。(2)在铁道缺口之间利用短途来回转运。
此外,他们还利用各种可能的方法隐藏、欺詐及伪装。
除了有组织的修复队伍和聪明地利用隐蔽与伪装外,他们还用高射炮火来对付我们的空中阻击。
研究敌人对付我方空中阻击所采取的措施,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第一, 他们所用的战术和他们所表现的竖忍在朝鲜战争中是出色的,而且今后还可能要遇到。第二,在战斗地区采用原始交通运输方法对于防守者是有利的。
结论
不论任何地形,要孤立一个固定的战场(沒有实际占领),不论用任何方法都是一个困难任务,在朝鲜的孤立战场的尝试证明是无益和不成功的。
为什么在朝鲜进行阻击战无益?为什么孤立战场的尝试失败?现在作出结论是适当的:
(一)、“联合国部队”在执行阻击战中所使用武器是多样的与适合的,武器体系计分三种:飞机、舰炮和突击队。
飞机从巨型的B-29式到小型的L-19蚊式;舰炮从16吋至20毫米,炸弹从2,000磅至100磅的定时炸弹。空中攻击既可以对主要目标进行大规模与集中的攻击,又可以对许多目标进行小规模与分散的攻击。
此外,“联合国部队”还掌握了突然性、主动性和任意选择目标。
在飞机的类目上,海军飞机有精确的航空仪器,事实证明这些飞机是适行阻击战最有效和多能性的武器。特别是“AD空中强盗”型攻击机是在这37个月的战争中最成功的飞机。只有这种飞机能携带2,000磅的炸弹,并对阻击目标进行俯冲精确轰炸,例如对桥墩和桥拱,隧道口和洞穴进口。
在战爭过程中,喷气式飞机已开始能携带炸弹,它们也是很有效的武器。
在舰炮方面,曾经被重视的16吋炮再度显示了它的效能。
由此看来,执行阻击战的工具显然是适当的。阻击战失败的原因不是由于缺少这些工具。
(二)我们必须衡量一下敌人的后勤体系。
广泛地说,任何后勤体系有三个主要部分:1、原料来源;2、制造场所;3、分配系统。
在朝鲜战争中,这三项的前两项和第三项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加以攻击和破坏,这是美国最高当局的决定。
因此阻击战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我方未能攻击敌人供应系统中的最易破坏部分——原料来源和制造所。只有对朝鲜境内敌人供应系统的暴露部分,才能加以攻击。
既然攻击只能限于在朝鲜境内的供应系统,“联合国部队”只得选择了四种目标:1、供应路线(包括桥梁、隧道、路轨与路基)。2、运输工具(包括火车头及车厢、卡车、貨车及马车)。3、修理和运用供应体系的人员。4、在运行中或堆集的供应物资。
这四种目标体系中,有两种不宜于进行有系统的空袭。显然,由于朝鲜与中国的无限人力,对修理和运用供应体系的人员进行攻击是不能生效的。至于攻击在运行中或堆集的供应物资也不会起决定性的作用。
其理由有二:第一、供应物资的来源未加以破坏。第二、敌人有能力把供应物资隐藏、伪装、和分散在千百个洞穴、隧道和小屋中。
因此,在朝鲜境内就只剩下两个目标系统可以攻击:运输工具和路线本身。攻击运输工具,而物资来源未加以破坏,仍然是无益的。在中国东北的卡车与火车的来源是无穷尽的。在朝鲜战场,遭到损坏的运输工具可以不断补充。要对这种目标体系加以有效的阻击,必须要使破坏的运输工具超过敌人的补充能力,而这是一种很难办到的事。
所剩下的目标体系只有供应路线了。在最初看来,阻塞朝鲜的桥梁、隧道和大山上的交通,破坏其路基和铁道线,使其交通迂回绕道似乎很合理想。但是,飞机数量是有限的,不能把956座桥梁和231个隧道逐一破坏。
因此,对这种目标体系的攻击方式有三:(1)炸断主要桥梁不让其修复。(2)选择一条横过朝鲜的地带,把地带以内的一切供应路线和目标彻底予以破坏。(3)对公路和铁道线本身予以广泛分散地破坏。
这个分析说明,要在朝鲜真正孤立战场,在“联合国”自己强加的限制条件下,是决不会成功的。关于这一任务,克拉克将军写道:“空军和海军的航空母舰可能维持了我们在战争中未遭失败,但是它们沒有机会提供对我们有利的决定性影响。它们获得了完全的制空权,对步兵进行了大力的支援,破坏了朝鲜的每一重要目标,并歼灭了许多敌方人员与物资。但是,正如第二次大战时在意大利一样,我们在这样多山的国家受到同样惨痛的教训,我们的空军力量未能阻止敌人的供应物资和支援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空军是不能孤立前线的。
对于海军来说,破坏敌人的后勤体系,是传统的职责,其方法是封锁和直接攻击敌人在海上的航运。但是在敌人领士内破坏其陆上供应系统,则是自飞机出现以来在战争中比较新的事。从空中来破坏敌人的后勤体系,直到第二次大战时才大规模地进行。最根本的陆地后勤阻击——战略轰炸——在第二次大战时期广泛地运用,以便尽量在敌人领土内破坏其后勤。
在现代战争中,后勤和战略、战术已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战略轰炸,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阻击(远距离阻击)它和我们一般所谈的阻击意义——直接孤立战场有所不同。但是无论在战场地区附近或从远距离进行阻击,都是对敌人后勤加以破坏。
用空中阻击未能制止朝鲜的战争,这在历史上是不乏先例的。除第二次大战时少数个别例子(如诺曼底登陆)外,有大量先例可以说明从空中破坏敌人的供应体系,从来沒有完全成功的。第二次大战中,德国空军沒有使英国人餓死。英美对纳粹德国战争制造机器的空中攻势,甚至迟至1944年7月沒有阻止其军事生产的增加。在意大利这个类似朝鲜地形的半岛进行对战线的空中阻击,同样遭到失败。1944年春在该地曾集中了空中力量来切断德国的供应线及减低其供应水平,以便迫使他们撤退。尽管巨大的努力得到有限的成就(有时所有内河桥梁都被炸毁),在意大利的空中阻击战对地面作战行动从未起过决定性的影响。
在太平洋,B-29型轰炸机的炸弹、燃烧弹,对日本工业城市的攻击,使这个国家的战争制造潜力受到严重的损害。但是许多事实说明,日本人是在长期的海军封锁中就开始屈服。
因此,空中力量对朝鲜战场阻击的失败井不是第一次。1955年4月6日北京的无线电广播说:“‘联合国’动员了2,000架以上的军用飞机,然面在小小的朝鲜北部未能把供应线切断。”虽然他们的计算是错误的,但结论是正确的。
朝鲜战争中有相当时间(从1951年初至1952年底)航空母舰几乎把百分之百的攻击活动致力于阻击战,岸基陆战兵飞机以百分之六十的攻击活动、空军则以百分之七十的攻击活动致力于阻击战。在东岸的舰船则以百分之七十的力量从事于海岸封锁。这些百分数到后来已逐漸变化。战争最后一年阻击战已很少强调了。尽管如此,这些百分数一般地反映了孤立朝鲜战场这一任务的分量与规模。在阻击战头18个月中,第77任务部队飞机出动武装侦察和阻击共20,567架次,岸基陆战兵飞机出动侦察与阻击共25,266架次。远东军出动侦察与阻击共126,702架次,第95任务部队在执行阻击任务中发射了230,000发炮弹。
尽管有这些努力,敌人的必要供应从未被断绝。敌人从未因考虑供应问题而限制其战斗活动(除了局部与暂时的一些例子之外)。一切迹象指明,敌人有能力增加其运往前线的供应物资。整个战争中,全部铁道的运输总量保持不变。高射炮火力增加了。车辆的运输量也逐月增加了。
我们知道,敌人在前方的部队是靠长距离的供应线维持,而这种供应线又被限制在紧密封锁的半岛上,且受到相当强大的空军经常攻击。与此同时,我们自己的供应线则从未受到攻击。了解这些事实是有重要意义的。
但是,由于我们的空中阻击被限于仅对敌人的后勤体系中最弱的因素的一个小部分,我不能由此认为阻击战在朝鲜失败,以后永远都会失败。使用原子弹用于阻击战的全部效果则现在不能预料。
总之,我们认为空中阻击在朝鲜之所以失败有下列六个主要原因。如果在未来的战争不遇到这些问題,或这些问题已得到解决,则孤立战场的阻击战仍然会有效的。
第一、阻击的失败是由于敌人能够承受广泛而沉重的打击,而且利用其无限的人力维持了他们的公路和铁道的交通。
第二、因为“联合国部队”不能攻击敌人供应线的来源。
第三、我们无能力在夜间或恶劣气候条件下发现和毁灭个别小型的阻击目标。
第四、由于战争处于僵持状态。如果作战是流动的,敌人的补给使用率会大大增加,而且会不得不在白天也使用铁道和公路。海军少将J•柏利说,“当我在前方的第77任务部队任职一个月以后,我从未相信用我们现有的工具能达成完全的阻击。我认为——现在还认为在机动的作战中(不是像目前这种固定的作战),我们可以在敌人无力维持一次重要的前进运动的地点切断其供应线。”范佛里特将军也说,“如果我们施加某些压力,迫使敌人作战,我们就会使敌人面临无法解决的供应问题。然面,我们和敌人作战是按照他们的条件进行的。虽然我们有灵活性、机动性和火力的优点,我们却顺从他们的方式作战,这是可怕的事。我们双方都是蹲下来挖坑。敌人是优势的老鼠,体小,挖得快。而且如果他们损失百把人,他们只要走出外面随便又弄到另一百人。如果我们发动了地面攻击,运用我们的有利条件和优势武器,我们也许完成了战场的阻击任务,使敌人的供应赶不上消耗的速度。”
第五、因为敌人的露暴的供应系统都是极原始的方式。
第六、由于我们未能使用原子弹,如果使用这种武器,则有可能把敌人在朝鲜的供应线切断。
注:美国海軍77任务部队是由多艘航室母艦组成的一个航室母艦部队,它是侵朝美国海軍的主要部队之一。1951年—1962年,它与美国空軍和海軍陆战队共同进行了破坏铁路交通的“绞杀战”。朝鮮东海岸的铁路的轟炸破坏,主要是由它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