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好人好书之四:《清绿铁路建设回顾》
2018-02-09 13:30:44 浏览:29984次 【

好人好书之三:《清绿铁路建设回顾》

2018-02-08 梅梓祥


《清绿铁路建设回顾》2002年发表在我编辑的报纸版面,后被编入《寻找人生鹏程路》一书。

清绿铁路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铁路专用线。中国有四个卫星发射中心,其中铁道兵修建了西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条铁路专用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铁路专用线是修建最早的。因为高度机密,就是刘副书记文中所写的“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死也要烂在肚子里”,所以,当时不见媒体报道,铁路直到通车二十多年后才见诸报端。故此,关于清绿铁路的资料极少。我所见到的,除“铁道兵简史”有几百字的简介外,仅有铁道兵史专家陈远谋多年前写的《一条地图上没有标记的铁路》一篇。我曾向铁道兵十师(现中铁二十局)庞曙光了解。他说:当年的参建者,能够提供“回忆”资料的,几乎没有了。

我说刘副书记“好”!他是当年修建清绿铁路的铁道兵四十八团政委,他竟然写过2篇“清绿铁路”的文章,都载入《寻找人生鹏程路》。而且,迄今还没有发现比刘副书记写的这篇《清绿铁路建设回顾》的文字更长、内容更详实的。这些资料很重要吗?太重要了!他是铁道兵史,也是国史。写国家航空航天史,也会写那段“铁路专用线”的建设史。去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电视台为制作纪念卫星基地建设60周年,就来京搜寻“专用线”的“人和事”。

刘副书记写这篇文章时,已近80岁了。作为一名参建队伍的团政委,在工程完工三十多年后写“回忆”,铁路修建的意义,建设的过程,恶劣的自然环境,指战员的精神面貌,内容全面,层次分明,实属难能可贵。刘副书记的文章,不渲染,不夸张,天大的事,在他的笔下也是轻描淡写:枕木和施工设备被风沙埋没,曾引发被盗的怀疑;这是多么大的风沙?刘副书记没有展开写。“副师长张保林,长征路上腿负伤,走路一跛一拐,但他也到工地上扛枕木,抬钢轨。”这么扼要的一段话,可是千字也写不完的:老红军,副师长,残疾军人,年过半百了吧,扛枕木、抬钢轨……航天铁路专用线就是这样建成的!

刘副书记与人们印象中的专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干部形象有所不同,他还有点“小资”。他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大漠中艰辛劳动中的诗情画意:海市蜃楼的自然景观,抓鱼,逮黄羊、狐狸,拣小鸿雁,种瓜种菜,美不胜收……

明天给大家来篇“够威够力”的:铁道兵机关“命悬一线”。下周一发“留言精选”。我为刘副书记做6期公众号——创历史最高纪录。



清绿铁路建设回顾

刘秉顺

清绿铁路起于甘肃省内的河西走廊兰新铁路的清水站,由南向北止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绿园(现名酒泉基地),全长 240.4公里,是一条永久性的军事专用线。整个铁路工程于1958 年5月23日正式开工,1960年1月16日正式移交国防科委20基地管理。这条铁路的建成,对于加强祖国的国防工程建设,发展现代化技术装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尽快发展自己的国防航天事业,决定由国防科委20基地建设导弹发射基地,需要修建一条铁路军事专用线。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批示精神,中央军委决定由铁道兵承担勘测、设计和施工任务。



战前总动员

1958年2月,铁道兵受领任务后,研究决定由铁道兵第十师承担施工任务。当时任四十八团政委的我和团长季寿亭正在浙江新安江发电站(现名千岛湖)专用线上,工程尚未移交便接到修建清绿铁路军事专用线的命令。

开赴清绿线之前向部队做了思想动员,提出了遵守纪律的要求,决定除了有的军官送家属还乡外,其余一律不得请假,不能通信,严守秘密,守口如瓶,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对任何人不得告诉部队去向。当地政府欢送时,只讲到宝鸡执行新任务;施工部队进入工区,官兵不能把专用线的任何情况告诉任何人,死也要烂在肚子里。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各项工作迅速准备就绪,部队背起行装唱着军歌,迈开大步进驻清绿线。

我们四十八团驻在绿园10号工地,担负着黑河2号桥以北军事禁区内的各个工区的铁路修建任务。建设生命钱的战斗即将在这里打响了。


全权负责 一锤定音

由于任务重,要求急,国务院、中央军委把修建这条铁路交由铁道兵负责,因此,在工程整个部署上采取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方针,决定采取一次定线完成设计的做法,这是铁道兵第一次执行这样重中之重的任务。

为了正确制定设计原则,铁道兵司令员李寿轩身先士卒,率领有关人员,先乘坐直升飞机,然后再骑骆驼进行实地观察。师团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以步行、骑骆驼、乘履带运输车,对重点有沙嶂的地带进行实地勘察。在整体设设计方面,因铁道兵技术力量不足,又聘请铁道部第一设计院第七综合分队的同志参加勘测设计。5月份完成了定测设计,6月底前先后交付了设计文件。由于提供设计资料非常及时,保证了部队迅速投入施工。



安营扎寨 迎战清绿线

我们十师奉命从稻花飘香的南国开赴到牛羊声声叫的塞外,由师长李兴弟、政委张少华率领,先后陆续到达目的地。从4月20 日至6月14日,全部调遣完毕。部队进入工地,兵分两路,一路由清水、下河清直接北上,另一路经酒泉、全塔、营盘到达绿园10号工地。当时牧民的蒙古包星罗棋布地占着有水草的军事禁区,经与建国营地方领导交涉,请他们动员牧民搬迁到基地外的其他地方去,动员工作进展顺利。

据当地群众介绍,这里的气候变化无常,他们讲的顺口溜是:“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必须尽快安营扎寨,我们仿效牧民的做法,先把帐篷支起来,再从帐篷内挖深一米,利用这一空间支上铺板,一座简陋的帐篷建起来了。官兵有了安身之地,条件虽差,但是革命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艰苦哪里安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舞着我们,广大官兵视帐篷为家园,虽苦犹甜。

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准备迎战清绿线。



奇妙的戈壁 战天斗地的官兵

在这里修铁路遇到想象不到的困准。

铁路经过的地段大部分处戈壁沙丘盐碱地带,人称缺水、少树、不长草,风卷石头遍地跑。最大风速 40米/秒,夏季高温酷热,中午温度达到摄氏40度,冬季寒风刺骨达零下20多度,而且交通极为不便,经济落后,物资奇缺,困难重重。干部战士反映:“喝水定量,风沙管呛。”但整个部队在师党委的领导下,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部队顾全大局,树立一盘棋的思想,鼓舞广大官兵,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继承铁道兵的“三荣”思想,即“艰苦光荣、劳动光荣和当铁道兵光荣”的思想。师团营各级首长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与广大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副师长张保林,长征路上腿负伤,走路一跛一拐,但他也到工地上扛枕木,抬钢轨。

榜样的力量,就是无声的命令。高度的责任感,明确的战斗目标,尽管自然条件恶劣,尽管没有机械化工具,但广大官兵依然情绪高涨,斗志昂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施工高潮。扛枕木,抬钢轨,抡大锤,打道钉,挥汗如雨。脚上打起水泡,肩上压起了血迹斑痕,手上磨出了老茧,但任何人没有怨言。战风沙、斗严寒、熬酷暑,早起晚睡,忍受饥饿,日夜奋战,加快了工程进度。1958年7月1日开始铺轨,10月24日铺到167公里时,因轨料停发而中止。这时真像水牛掉进了井里,有力无处用,摩拳擦掌干着急。12月23日轨料运来了,但因铺轨机车缺水少煤开不动,1959年4月27日铺到绿园,除各个工号支线继续辅轨外,全线正式铺通。我们采取边上渣整道,边运输的作业方法,从而保证了国防科委20基地工程所需装备物资的及时运输 。

    我们在修建清绿铁路的日子里,看到了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在天高气爽万里无云的时候,一泓碧波荡漾的湖泊出现在你面前,上有蓝蓝的天,地上有清清的水,当你去找水时,这种现象便无踪无影了,一座车水马龙的城市在戈壁滩上出现,这种海市蜃楼令赏心悦目。

但也有可怕的情景出现,如有时早晨还是艳阳天,中午会突然出现龙卷风,你缺乏防备躲避不及,它卷起石头将汽车的玻璃打碎,将帐篷掀掉,把刚刚修好的路基吹垮,有时在路基上堆起大大小小的沙丘。有一次存放在14号工地(河东里车站)的钢轨、枕木一夜之间不见了,后来发现在沙丘里。戈壁滩上龙卷风,有时还会造成人身伤亡。有次龙卷风大作,卷起的黄沙铺天盖地,铁路上轨排被抽空,能见度很差,两位战士在巡道,由于司机看不见他们发出的信号,两位战士不幸被开来的机车撞死,令人痛心。为此,周恩来总理在1959年6月18日对修建清绿铁路工程做了批示,要求施工部队抓紧上渣整道,抓紧安装通信信号等各项设备,并做好线路防护。施工部队遵照总理的批示,夜以继日、善始善终、质量良好地如期完成了这条铁路的修建任务。国防科委20基地栗在山政委多次表扬这支部队顾大局、识大体、吃大苦、耐大劳,巧干实干,抢时间修建了这条铁路。



锁住沙龙 喜获丰收

清绿铁路的主要难点是沙害,尤其是流动的沙丘最甚。

经科学院专家研究决定,在沿线栽树、种草、盖黄土,可是无水栽树不成活,种草不生长。后来采用芨芨草先栽成方格然后种草,并不断浇水让其成活。大量用的则是以黄土、压卵石为主来固定沙丘,特别是流动沙丘的重点防护地带,在铁路两旁设置防沙栏和黄土卵石防护,在这条专用线上共计设置防沙工程29处。在我们离开清绿铁路时,已为各工地运输物资228万吨。

    我在绿园工地上度过了5个年头,虽然遇到了各种困难,但都是以乐观的态度战胜困难而前进的,每克服一个困难,心情感到十分愉快,同时增添了人生许多的乐趣。如:1958年国家中医药缺乏,卫生部要求就地取材,我们采集了两个车皮的麻黄和甘草,在大炼钢铁的运动中,我们五连连长梁忠孟同志,从沙子里找铁矿炼成铁块,在石块中找矿石炼成铜饼,在土里找铅矿炼成铅驼。每当春季黑河水断流,形成一些泡子,我们就在水泡子周围下了铁丝网,像守株待兔那样,待黄羊、狐狸,兔子前来喝水时,将它们逮住。当河水快要干枯时,水中的鱼又自动跳到岸上来,我们可以吃到新鲜鱼。同时在黑河两岸还能拣到小鸿雁,精心饲养,我们待它长大后,给我们传书。此外,我们利用房前后种瓜种菜,不仅能吃上新鲜蔬菜,而且还吃上了自己种的可可奇甜瓜。

    忆40年峥嵘岁月,我们为祖国的航天国防事业付出青春和力量,感到无尚欣慰和光荣。每当原子弹试验、捆绑火箭送了卫星上天,一箭送双星发射成功时,就心潮起伏,激动不已。至今长征号火箭已成功发射50次,我百感交集,感慨万千,如醉如痴,有时高兴得彻夜不眠。从我个人的切身体会来讲,发展现代化技术装备确实来之不易,我们的工作是艰苦的,道路是曲折的,事业是神圣的,生活是充实的。但每当回忆起为修建这条铁路而牺牲和负伤的同志时,心情就格外沉痛。为有牺牲多斗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如果这些牺牲的同志泉下有知,看到我们国家已拥有现代化国防、现代化航天事业,定会含笑九泉。



全部评论(0)
  • 铁道兵!一个响亮的名字,一支英雄的部队,一段光辉的历史。岁月流转,兵种消失,但那些血与泪、钢与火凝结的历史如史歌般长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长存于这天地之间!中国铁建人,..

    河边草浏览:31788次 评论:2
    2018-08-05 01:51
  • 导读这是一个关于中国铁道兵传奇历史的故事,之所以说传奇,是她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她总是伴随着中国大变革时期的关键事件,并经常以主角的身份演绎着惊天动地的故事。我们回望,会惊奇的发现,铁道兵用他们的双手构..

    河边草浏览:30849次 评论:0
    2018-08-05 01:50
  • 永远的铁道兵,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一项值得所有铁建人终身奋斗的崇高目标。来到单位的时间已不算短,对于第一代铁道兵的印象只停留于公司保留的宣传片上,只能通过仅存的影像作品来想象他们曾经艰..

    河边草浏览:29636次 评论:0
    2018-08-04 23:39
  • 我小时候爱看小人书,记得在一本画刊中曾看过一个叫《南瓜生蛋的秘密》的连环画。故事讲的是部队某连通讯员帮助炊事班长切南瓜,不料却从南瓜里滚出了一窝鸡蛋。南瓜生蛋,这是怎么一回事?经过通讯员一番深入细致的..

    河边草浏览:29990次 评论:0
    2018-07-18 08:45
  • “我的家乡就在成昆铁路旁的禄丰县黑井镇,从小就对这条险峻的铁路印象深刻。还在读高中时,我就接触过许多铁道兵,听到过他们的许多感人事迹。”刘祖武(云南日报总编辑)说,上世纪70年代他又亲自到成昆线工地采访..

    河边草浏览:29155次 评论:0
    2018-07-18 08:45
  • 修建广通至一平浪间的铁路时,一名炊事员往工地送饭菜,他经过一片树林时,一条毒蛇突然从树上窜下,在他的太阳穴上咬了一口。为了让战士们准时吃上饭,炊事员顾不上看伤口,仍挑着饭菜往工地赶,等战士们发现时,他..

    河边草浏览:29476次 评论:1
    2018-07-18 08:44
  • 梁忠孟(1926—1977) 山东省荣成市人。中央军委命名“雷锋式的好干部”。1947年7月参加人民军队,同年9月,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光荣入党。他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立下战功。1954年,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回国后,一心扑在..

    河边草浏览:29467次 评论:0
    2018-07-18 08:44
  • 某部一连连长向战士们讲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铁道部队创造“活动螺丝把”的故事,教育战士发扬革命光荣传统,争取更大胜利。

    河边草浏览:28931次 评论:0
    2018-07-18 08:43
  • 【铁兵历史】铁三师——因桥而生、伴桥而强、以桥为名2018-01-16 中铁建大桥局集团 铁道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序列中,铁三师始终与桥隧有着不解之缘。 几经蜕变,改称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成为..

    浏览:41548次 评论:0
    2018-04-04 13:29
  • 战友作品:我写《成昆铁路大会战》(洪承惠) ﻩ(2018-02-28 20:41:40)转载▼我的公众号有个栏目叫《战友作品》,选发的作品大多是战友推荐的,洪承惠老师的“我写《成昆铁路大会战》”是..

    浏览:33066次 评论:0
    2018-03-03 22:25
  • 铁道兵首长的“墨宝”2018-02-27 梅梓祥节日闲暇,翻阅《铁道兵》报合订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铁道兵举办重大活动,重要纪念日,首长们都挥毫题词,以示庆祝,鼓舞士气,推动各项工作。今天,择其部分发..

    浏览:30032次 评论:0
    2018-02-28 19:34
  • 战友作品:我们的青葱岁月(李建丽)2018-02-12 梅梓祥 《我们的青葱岁月》是战友齐石推荐给我的,作者李建丽在不久前的一次铁道兵聚会时见过面。7000多字的长文,多高的水平才有浏览量?看看,删删。..

    浏览:31447次 评论:0
    2018-02-26 12:59
  • 好人好书之五:铁道兵机关“命悬一线”2018-02-09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一个单位,或是企业何尚不是如此!铁道兵35年征程万里,功勋卓著,1984年元月1日..

    浏览:31164次 评论:0
    2018-02-26 12:47
  • 好人好书之三:《清绿铁路建设回顾》2018-02-08梅梓祥《清绿铁路建设回顾》2002年发表在我编辑的报纸版面,后被编入《寻找人生鹏程路》一书。清绿铁路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铁路专用线。中国有四个卫星发射中心,其中..

    浏览:29985次 评论:0
    2018-02-09 13:30
  • 好人好书之三:《寻觅人生鹏程路》2018-02-07梅梓祥写了两篇“好人”,刘秉顺待我好,待众生好。浏览量低。大家见到身边或社会上坏人坏事多,对书上写的好人好事漠然。其实,像刘副书记这样的好人,过去、现在、将来..

    浏览:29749次 评论:0
    2018-02-09 13:28
  • “好人好书”之二:刘秉顺的丰富人生2018-02-06梅梓祥刘秉顺副书记写过清绿铁路,我搜集清绿铁路资料,看了《寻觅人生鹏程路》中的《清绿铁路建设回顾》一文,一并将这本书也看了。我认识刘副书记的时候,他已经是老..

    浏览:29740次 评论:0
    2018-02-09 13:26
  • “好人好书”之一:刘秉顺2018-02-05梅梓祥写铁道兵,铁道兵首长副职以上都会写一篇;兵改工以后的企业领导,视熟悉程度也想写。刘秉顺,我有过交往的一位铁道兵领导。他在2013年11月30日病故了。他生前曾担任过铁道..

    浏览:29602次 评论:0
    2018-02-09 13:25
  • 芳华 | “铁道兵”3个字,承载了一代人的血色青春2017-12-23复兴路40号工作室中国铁建绒花韩红-红电影《芳华》近期热映,讲述了上世纪70到80年代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故事,一群芳华青春的命运在时代变迁中充..

    浏览:29713次 评论:0
    2018-02-07 20:01
  • 推荐战友梁君、张天国作品2018-01-31梅梓祥我的公众号订户主要是三类:中国铁建员工,铁道兵战友,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和收藏界朋友。我很想在公众号推介中国铁建员工的作品,作为桥梁和纽带,架接铁道兵战友与中铁建..

    浏览:29733次 评论:0
    2018-02-01 22:24
作者专栏
  • 老鼠爱上猫

    注册时间:2022-07-10 20:57

  • xJThfvckALUEg

    注册时间:2022-04-21 13:55

  • YCGlqyMfuexzkm

    注册时间:2022-04-15 08:54

  • ECABdTRLyJHn

    注册时间:2022-04-12 09:25

  • kVJeORUZpWdD

    注册时间:2022-04-05 02:0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20123号
Powered by qibosoft Code © 2018 qibosoft

联系电话:18075603283 邮箱:327789046@qq.com

©永远的铁道兵 ©铁道兵家园

湘公网安备 43070202000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