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之
龙桂林,曾用名龙辅,男,汉族,山西沁县人,中共党员,1975年8月至1978年8月,任铁道兵参谋长。
龙桂林出生于山西省沁县第四区郭村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至1933年念小学,刻苦用功,有“小金刚钻”之绰号。高小毕业后,因家贫失学务农。1934年6月,到山西太原西北火柴厂做工。1935年2月,到山西同浦铁路局车务段当列车员,受进步思想影响,先后两次参加罢工。1936年2月,红军东渡黄河及返回陕北时在铁路沿线留下很多抗日标语口号,启发了他的抗日思想。同年6月,在太原参加“抗日救国牺牲同盟会”(简称“牺盟会”)。8月,任特派联络通信员,正式参加革命工作,以列车员之便,给各站传递信件、书报,宣传牺牲救国。
抗日战争时期,“七七事变”后,抗日宣传达到高潮,龙桂林参加了路局工会组织。1938年1月,山西沦陷,流浪西安。同年3月,经地下党介绍,到陕西安吴堡青训班职工大队二队学习。6月中旬到达延安,成为抗日军政大学四大队六队(第四期)学员。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到抗大三分校参谋训练队接受训练并任班长。通过在抗大近三年的学习,在政治、军事、文化上得到全面提高。1941年4月,任中央军委一局三处见习参谋、参谋。1942年3月,参加中央军委考察团到三五九旅考察。考察结束后,任中央军委一局作战室参谋。日本投降后,军委一局改为军委作战部,任作战部二处参谋兼秘书、代科长。通过整风运动和实际工作锻炼,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因此,龙桂林和作战室的全体人员,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表扬与奖励。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4月,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情报处参谋。7月,任执行部整军处统计科副科长(代理科长)、叶剑英委员随从参谋。9月,任整军处副处长(代理处长)、叶剑英委员随从参谋、兼北平特别小组(交换扣留人员)中共首席代表。在与国民党、美国代表的谈判斗争中,表现出了机智与果敢。1947年2月,军调部工作结束,叶剑英要他去铁路搞军事运输。3月调东北铁路总局监察室任监察,5月任燃料处副处长(代理处长),10月任材料部副部长(代理部长)。1948年8月,任车务部副部长(代理部长)、东北军区司令部军运处处长,负责指挥调度铁路军事运输,为辽沈战役提供了有力保障。同年11月,任东北铁道纵队(后扩编为铁道兵团)第四支队支队长。指挥部队抢修清(源)抚(顺)、新(立屯)高(台山)铁路。后率部入关抢修北宁、津浦、京汉铁路。1949年,因率部提前完成京汉线石(家庄)安(阳)段铁路抢修任务荣记大功一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8月,铁道兵团第三、四支队合编为第三师,任第三师师长。率部开赴西北,执行陇海铁路宝(鸡)天(水)段铁路施工任务。
1951年1月,率领部队开赴朝鲜战场。入朝后,部队即投入紧张抢修,任务紧迫,困难重重,为了及时解决部队在铁路抢修中遇到的困难,他带病坚持在第一线工作。从铁路抢修实践中总结出“四预”(预测量、预设计、预备料、预施工)抢修法,在部队中推广,取得良好效果。龙桂林指挥部队出色地完成了前进抢修、分段保障、抗洪保桥、反“绞杀战”、反“登陆”抢修等一个又一个的抢修任务,与兄弟部队一起创建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1952年11月,任铁道兵团后勤副司令员。1954年3月至11月,任铁道兵后勤副司令员。
1955年4月,奉命组建铁道兵学校并出任第一任校长。1960年至1961年,入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班学习。1962年9月,任铁道兵学院副院长。在任职期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军委的训练方针,为铁道兵部队培养了大批“红专结合”的专业技术干部和基层干部。1958年,总参军事交通学校并入铁道兵学校后,编为军事交通系,承担起为全军培养军事交通干部的使命。
为了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中国政府决定派出志愿人员,帮助越南人民抢修、抢建铁路、公路。总参谋部于1965年4月14日,派出以铁道兵学院副院长龙桂林为首的铁路防护勘察组,先期赴越,对河内至老街、安员至太原、河内至友谊关三条铁路进行了实地勘察,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铁路抢修维护所需的兵力和部署意见。5月,国防部任命龙桂林为“中国人民志愿工程队”(后改称“中国后勤部队”)第一支队工程指挥部主任,率部援越抗美。其任务:一是反轰炸抢修,抢修管区铁路全长达554公里,敌人疯狂轰炸,部队奋力抢修,基本保证了铁路运输不中断。二是担负16个协议项目的路网改造工程,新建铁路正站线延长116公里,改建铁路362公里。三是承担战备工程,其中铁路战备工程59项,通信工程14项。龙桂林不顾个人安危在第一线进行指挥。多次在抢修现场同干部战士一起排除定时炸弹。1966年8月21日下午,乘吉普车前往抢修现场时遭敌机轰炸,同车五人,两人牺牲,三人负伤。他被钢珠弹炸伤,并被气浪推出四五米远,后回国养伤。龙桂林在越南工作期间,曾荣获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抗美救国奖章。
1971年2月,任铁道兵西南指挥部副司令员,参与组织指挥铁道兵部队修建工程浩大的成昆铁路和襄渝铁路,为改善西南地区交通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1975年8月至1978年8月,任铁道兵参谋长、铁道兵党委常委。他重视抓部队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和施工水平。参与组织指挥铁道兵部队修建京通、通霍、青藏、南疆、太岚等铁路,执行京广线抗洪铁路抢修和唐山抗震救灾铁路抢修等任务,为祖国铁路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87年1月离职休养。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独立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