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铁道兵首长:陈再道(中)
2017-08-30 21:02:04 浏览:29803次 【

铁道兵首长:陈再道(中)

2017-08-29 梅梓祥

陈再道回忆铁道兵撤编

铁道兵35年历史,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历史。从兵员的增减看,从组建之初的1.7万,鼎盛时期40多万,并入铁道部时16万多,总趋势是增长;从队伍综合实力比较,铁道兵的作战、施工能力,部队装备、技术含量等方面看,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进程中。

回首既往,铁道兵的增员与扩编,抑或撤编,是风一程、雨一程,一路坎坷、一路凯歌。铁道兵,不愧是祖国和人民忠诚儿女,一支战无不胜的钢铁劲旅。

铁道兵编制、体制变革的几个阶段:

铁道兵最早的一次险些“兵改工”是在解放战争胜利后,全国基本完成铁路复旧、改建任务,1950年,中财委、政务院建议将铁道兵团改为工程总队,实行企业化。会议讨论结果:部队缩编、保留兵团。

铁道兵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成建制并入兵员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1953年,志愿军在朝鲜的个铁道工程师与铁道兵个师、一个独立团编为铁道兵。是残酷的朝鲜战争证明现代战争中铁道兵的不可或缺。

1962年,为加速林区建设,扩编铁道兵,征召新兵10万人。

1964年,为加快三线建设,再次扩编铁道兵,增新兵10万;修建北京地铁,从工程部队划归铁道兵万人。

1974年,铁道兵共辖个指挥部、15个师、个独立团、所学校、所科学研究所、个农场、个新线管理处、个办事处、所野战医院、个仓库、15座工厂等单位,总兵力达41.6万人。

1975年开始,适应国民经济调整,缩编铁道兵。

197512月,修建北京地铁的铁道兵改为基建工程兵,其他人员5.3万移交北京市。

1975年,铁道兵一位领导提议铁道兵与铁道部合并,并就此给军委领导写专题报告。总参谋部根据叶剑英同志批示,约请国务院有关部委商讨,一致意见:保留铁道兵。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

铁道兵党委军委讨论时,绝大多数同志不同意归口铁道部。合并搁浅。

1977年,陈再道赴任铁道兵司令员。年多时间,铁道兵体制改革,精简缩编,乃至撤编,伴随其全部生涯。

以下摘编自《陈再道回忆录》中《万水千山铸赤诚》和《春秋》杂志《陈再道回忆铁道兵撤编前后》一文;字里行间,不难体会到老司令员陈再道对铁道兵的炽热的情感。尤其是文章结尾,他看到新疆、黄河入海口等地都有部队参加工程建设,触景生情,他对工程部队铁道兵走进历史心有不甘——

1980年1月4日,由铁道部的刘建章,铁道兵的吕正操、刘居英、尚志功和我等几个人,在北京火车站贵宾室举行一次座谈会。中心议题是铁道兵与铁道部基建队合并。会上,我们一致认为,铁道兵与铁道部工程局合并,从业务、技术、经费上统划铁道部领导,铁道兵仍保持军队序列,是可行的。会后,我们以陈再道、吕正操、郭维城、刘建章四个人的名义,拟写报告,报送国务院、中央军委。邓小平同志批示“原则同意”。

会议的详细情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人知晓。后来,当知道的人越来越多时,铁道兵机关顿时失去了平静。有的同志甚至当面质问我们:“你们开这样的会,研究这样的问题,经过兵党委集体研究了吗?”还有的同志向我慷慨陈词,述说合并问题的缘由和实质,毫不客气的冲我说:“铁道兵已经不算军队的定额了,为什么还要搞……”第二政治委员旷伏兆、铁道兵原司令员李寿轩还以个人的名义给中央、军委写报告,要求保留铁道兵。

当时,我的观点是,既然都是修铁路的,合并自然有合并的好处。再说,又不扒你的军装,怕什么?但是我也看到,合并的阻力太大,而且客观地看,条件也不成熟。因此,我根据大多数同志的意见和对当时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给党中央、中央军委写了报告,认为从目前情况看,部队可以缩编,保存技术骨干力量,以不合并为妥。

陈再道看铁道兵技术比武

1980年,总参谋部指示,铁道兵退伍老战士6.35万,不招收新兵,每个师由团制改为团制,兵员17万人。

1981年10月30日,杨尚昆同志在驻京部队军以上干部会议上,传达了邓小平同志关于部队大量精简的指示。

铁道兵军以上干部在讨论中一致认为,根据铁道兵战时和平时担负的任务,铁道兵应予保留,但要减人,特别是机关和保障分队,要大量精简。具体方案:将铁路工程局与铁道兵合并,鉴于铁道兵在国内外都有影响,两支队伍合并后,仍称军委铁道兵,属军队序列,但不占定额,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不吃军费。执行军队条令条例和供应标准,军需供给、干部任免、征兵退伍等仍按原方式不变,对口实行。从这个报告可以看出,合并,似乎是大势所趋。

1982年1月30日,正月初六,为了进一步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体制改革的讲话,研究部队当时的情况,我召集在京的铁道兵领导、顾问开会。上午九点,会议一开始,大家就谈到节日期间的所见所闻。有的听地方来拜年的同志说,铁道兵要与军委脱钩,要脱军装。有的听下面部队反映,说要撤基建工程兵;有的听总部机关和兄弟军兵种的同志说,铁道兵这次恐怕保不住……众说纷纭,然而有一点似乎是一致的:铁道兵不外乎转、撤、并。

第二天,我前往杨得志同志住地。我直截了当的问他:“大家都传铁道兵这回要脱军装,和军队脱钩,有没有这回事?”

总参谋长若有所思,略顿片刻,点了点头说:“是的。”

月1日,我们召开常委会。当时,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把确实的消息告诉大家呢?告诉,但是上级并没有正式通知,具体要求也不知道;不告诉吧,看见这么多高级干部坐在这里被“小道消息”搅得不安宁,心里实在难受。同志们发言时,我不时站起来,在会议室里来回踱步。直到会议快结速时,我才决定。不全透,透一点。于是我在小结发言时说:“有的话我也不敢讲,因为还没有找我们谈,但是我知道。”我讲这句话时,好几位同志面面相觑。看得出来,大家听出我话中的意思了。

连续两天,我一直陷入沉思。摆在面前的问题,绝不是个人下一步怎么安排的问题。一个二十余万人的兵种,怎样稳定?怎样保证在大变革中圆满完成任务?

月4日上午,我们再次召开常委会 。会议一开始,我就对大家说:“小平同志最近已经拍板,铁道兵、基建工程兵与军队脱钩,脱军装,基建工程兵撤销,铁道兵并入铁道部。”

会议开了一整天。常委和其他领导同志都发了言。会议决定了三条:第一条,我们个人的安排,是党考虑的事情,我们无条件服从组织,叫干叫退,都不讲二话。第二条,铁道兵的体制问题,只要中央军委正式决定了,我们就坚决执行。要切实落实小平同志关于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当前,要一如既往的抓好稳定部队的工作,抓好施工任务的完成,特别是兖石线、引滦入津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绝不能丝毫放松。第三条,建议司令员、政委集中常委“一班人”和铁道兵大多数同志的意见,就铁道兵体制改革问题向军委邓主席做一个详细的汇报。

1982年2月16日,我接到通知,次日张震副总参谋约我谈话。主要内容是关于铁道兵体制变动问题。我建议请吕正操、旷伏兆两位政委也参加。第二天上午,张震副总参谋长代表军委、总部向我们传达了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我们汇报了铁道兵党委常委讨论的意见,并将以司令员、政委名义写给邓主席的报告,交他转呈。

1982年3月25日下午,军委杨尚昆秘书长召集我和两位政委以及铁道部刘建章、刘林祥同志开会,传达了邓小平同志的指示。

尚昆同志说,撤销铁道兵建制,已经决定了。铁道兵脱离军委,脱军装,合到铁道部。我们把你们的意见向军委邓主席作了汇报。说到要求保留铁道兵时,邓主席说,打起仗来,铁道部都是铁道兵。当汇报到铁道兵、基建工程兵都是自负盈亏,不增加国家负担时,邓主席说,基建工程兵、铁道兵实行征兵制,增加农民负担。

1982年4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通知“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铁道兵建制,把铁道兵并入铁道部。为了做好交接工作,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交接工作领导小组。从此,铁道兵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便转入部署实施并入的阶段。

此时的铁道兵,沉浸在一种极为复杂的感情之中。三十多年来,无论是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还是在火热沸腾的工地,指战员们总是以人民子弟兵的光荣自豪感激励自己献身祖国献身人民。部队在八一军旗下发展壮大,在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中品尝胜利的欢悦。指战员们热爱军队,他们的躯体里流淌着军人的热血。现在,他们就要告别军旗,摘下鲜红的领章帽徽,脱下那身使他们甘愿赴汤蹈火的绿军装,他们心里那种深深的失落感,那种难以驱除的沉重感。是不难理解的。我曾收到许多指战员的来信,要求保留铁道兵,有的甚至质问和责骂我们铁道兵领导。铁道兵工程学院一些新入校的本科生。集体来信,要求保留军籍。他们中许多人,高考分数足以被清华、北大录取,但是他们毅然选择了铁道兵工程学院,因为他们渴望成为志在四方、光荣豪迈的铁道兵战士。

在铁道兵机关,不知谁拿出了毛泽东同志题写的“铁道兵”三个字的巨幅牌匾,摆在礼堂门口前,一批批干部战士拥到这里,摄下自己一生中最有意义的纪念照。

1982年12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即1982年35号文件。《决定》首先肯定了铁道兵组建以来所取得的很大成就和做出的重大贡献,指出:“根据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和国家体制、军队体制改革的要求,为集中统一领导铁路建设施工力量,加速我国铁路建设,党中央决定:将铁道兵机关、部队、院校等并入铁道部。”

1984年2月1日,所有移交并入铁道部的机关、部队和院校,都脱下了军装,降下了军旗。铁道兵指挥部正式改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各师均改为铁道部工程局。

铁道兵撤销时,我正在外地,未能与铁道兵的同志们共度这一特殊的日子。据反映,许多部队举行了告别军旗仪式。当军旗徐徐降落时,指战员们泣不成声,以至驻地附近的地方干部和群众也被感动得纷纷落泪。

1985年,我军战略指导思想实行历史性转变后,有更多的部队积极投入了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注意到,在新疆,有新疆军区某部参加北疆铁路建设;在黄河入海处,有济南某部队参加开发胜利油田的战斗……我相信,铁道兵的经验和特点将会对军队参加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铁道兵,作为一个兵种,只能在我军、军战史中找到了,但是作为一个战斗集体,它还存在。我欣喜地看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雄风不减,贡献突出。铁道兵,它的功勋,它的精神,与祖国的高山大河同在,与我们光荣的八一军旗同在!


全部评论(0)
  • 原创: 滕久昕 原载:映像PICS 老兵原创之家公众号 2018.12.24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定,发出电令,成立军委铁道部,统一领导各解放区铁路的修建、管理和运输,任命滕代远为..

    河边草浏览:31419次 评论:0
    2019-05-04 21:37
  • 铁道兵首长:旷伏兆2018-01-30梅梓祥旷伏兆(1914.01——1996.06),江西省永新县人,开国中将,1978年5月至1983年5月,任铁道兵第二政治委员。旷伏兆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当学徒做裁缝,15年..

    浏览:31266次 评论:0
    2018-02-01 22:22
  • 郭维城将军,忠诚于党,忠于人民,勤奋工作,任劳任怨,大公无私,清政廉洁,作风民主,联系群众,保持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为创立和建设人民铁道兵,发展我国铁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为人处事为許多铁道兵干..

    浏览:31123次 评论:0
    2018-01-31 10:12
  • 铁道兵首长:宋维栻2018-01-29梅梓祥宋维栻(1916年12月26日——2010年12月28日),安徽金寨人,开国少将,1969年5月至1975年4月,任铁道兵政治委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宋维栻14岁任儿童团团长,16岁参加红军,编入..

    浏览:33320次 评论:1
    2018-01-29 21:27
  • 铁道兵首长:刘贤权2018-01-17梅梓祥刘贤权(1915.9—1992.6),江西省吉安县富田乡人,开国少将,1968年9月至1975年4月任铁道兵政治委员、司令员。刘贤权13岁年任村少先队队长,14岁参加共产党,1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

    浏览:32688次 评论:0
    2018-01-18 12:47
  • 铁道兵首长:刘居英2018-01-16梅梓祥2010年,我供职的报社组织记者采访铁道兵首长,撰写系列访谈文章。我被指派专访原铁道兵副司令员刘居英。文章发表于当年的《中国铁道建筑报》,介绍了刘副司令个人革命生涯和铁道..

    浏览:30632次 评论:0
    2018-01-18 12:45
  • □刘居英1978年5月,开国中将旷伏兆同志调任铁道兵第二政治委员,并主持党委日常工作,这是伏兆生前的最后任职单位。这年,我由海军调任铁道兵副司令员,并与伏兆一起工作到铁道兵撤销。我们退居二线后,同在..

    浏览:30170次 评论:0
    2017-09-20 21:12
  • 铁道兵首长:陈再道(续2)2017-09-01 梅梓祥爱戴与缅怀《铁道兵首长:陈再道》今天最后一期。陈司令的生平、将军回忆铁道兵撤编、陈司令热爱铁道兵等内容,将我们带回那燃烧激情的创业年代、无语问苍天..

    浏览:31145次 评论:0
    2017-09-02 13:05
  • 铁道兵首长:陈再道(续1)2017-08-31 梅梓祥陈司令热爱铁道兵(下)写作公众号铁道兵系列,篇幅常常超过原先的预期。“陈再道司令员”我原想发“上、中、下”3次,因内容容纳不了,只好再发2个“续篇..

    浏览:30656次 评论:0
    2017-09-01 12:36
  • 铁道兵首长:陈再道(下)2017-08-30 梅梓祥陈司令热爱铁道兵(上)陈再道司令员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父母双亡,靠叔父抚养成人。这样的家庭背景,使他与兵员多来自农村的铁道兵有着天然的亲近。19..

    浏览:31145次 评论:0
    2017-09-01 12:33
  • 铁道兵首长:陈再道(中)2017-08-29 梅梓祥陈再道回忆铁道兵撤编铁道兵35年历史,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历史。从兵员的增减看,从组建之初的1.7万,鼎盛时期40多万,并入铁道部时16万..

    浏览:29804次 评论:0
    2017-08-30 21:02
  • 铁道兵首长:陈再道(上)2017-08-28 梅梓祥陈再道生平——战将陈再道是铁道兵最后一任司令员,任职时间是1977年9月至1983年;6年任期是铁道兵历任司令员、政委中不长不短的首长。他是四位曾担..

    浏览:29378次 评论:0
    2017-08-30 20:59
  • 一九四九年,时任铁道兵团副政治委员的崔田民号召抢修部队战胜困难架通8号桥,提前打通陇海铁路。崔田民题词。 □ 梅梓祥整理铁道兵史料,铁道兵首长是一个重要系列。今年3月2日,是原铁道兵政治委员崔田民10..

    浏览:29802次 评论:0
    2017-08-22 12:37
  • 回忆开国少将王贵德几个月前,报载,开国少将、原铁道兵副政委王贵德将军于2017年4月7曰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这个消息让我深感悲伤。 原因有二,一是感慨打江山的一代英杰又少一人,光荣与梦想的历..

    浏览:30055次 评论:0
    2017-07-25 11:03
  • □史之龙桂林,曾用名龙辅,男,汉族,山西沁县人,中共党员,1975年8月至1978年8月,任铁道兵参谋长。龙桂林出生于山西省沁县第四区郭村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至1933年念小学,刻苦用功,有..

    浏览:30594次 评论:0
    2017-07-09 22:00
  • □史之徐诚之,男,原名徐崇信,山东省招远县人,中共党员,1975年8月至1978年5月,任铁道兵政治部主任。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1月,任山东纵队第五支队警卫连政治干事,参加了多次战..

    浏览:29836次 评论:0
    2017-07-09 21:58
  • □史之刘居英,原名刘志诚,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共党员,1978年5月至1983年,任铁道兵副司令员。刘居英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新立城(今新立屯)。1924年春至1929年冬,在长春自强学校读书。..

    浏览:29622次 评论:0
    2017-07-09 21:56
  • □史之陈力,男,汉族,江西省宁都县人,中共党员,1959年4月至1966年2月,任铁道兵政治部主任。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江西省宁都县固厚区黄砂乡秘书。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

    浏览:30452次 评论:0
    2017-07-08 21:27
  • □史之肖春先,男,汉族,江西省雩都县人,中共党员,1969年8月至1982年11月,任铁道兵副司令员、顾问。1930年9月参加本村苏维埃政府领导的农民协会,1931年5月加入少先队,1932年4月参..

    浏览:29249次 评论:0
    2017-07-08 21:26
  • □史之展明,原名王恒业,男,汉族,山东荣成县人,中共党员,1978年5月至1983年,任铁道兵政治部主任。展明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4年到荣成县大苏家村小学教书。抗日战争时期,受革命思想影响,..

    浏览:29190次 评论:0
    2017-07-08 21:24
作者专栏
  • 老鼠爱上猫

    注册时间:2022-07-10 20:57

  • xJThfvckALUEg

    注册时间:2022-04-21 13:55

  • YCGlqyMfuexzkm

    注册时间:2022-04-15 08:54

  • ECABdTRLyJHn

    注册时间:2022-04-12 09:25

  • kVJeORUZpWdD

    注册时间:2022-04-05 02:0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20123号
Powered by qibosoft Code © 2018 qibosoft

联系电话:18075603283 邮箱:327789046@qq.com

©永远的铁道兵 ©铁道兵家园

湘公网安备 43070202000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