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首长:刘居英
2010年,我供职的报社组织记者采访铁道兵首长,撰写系列访谈文章。我被指派专访原铁道兵副司令员刘居英。文章发表于当年的《中国铁道建筑报》,介绍了刘副司令个人革命生涯和铁道兵的历史概况。2015年12月6日,刘副司令因病与世长辞。
作为一位知识分子出身的铁道兵首长,抗美援朝铁道兵部队卓越的指挥员之一,为名满华夏的“哈军工”教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院长,刘副司令深受千千万万的“桃李”和铁道兵战士的尊敬和爱戴。我与首长仅有一面之缘,他魁梧的身姿,豪放的性格,超强的记忆,儒雅的谈吐,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今天,公众号重发这篇文章,既是对刘副司令的纪念,也是传达铁道兵首长对铁道兵队伍的感情和殷切期望。
刘居英首长与京九铁路建设者在一起
将军与铁路
梅梓祥
2006年3月的一个春日,在北京西郊一幢简朴、整洁的住宅里,人民解放军十三位上将、中将欢聚一堂,以学生的身份为一位90岁的老人祝寿。这位老人在抗美援朝中指挥志愿军铁道兵部队,后来担任铁道兵副司令员,他的名字叫刘居英。
铁道兵为新中国的解放、建设,建立了丰功伟绩,因为他有千千万万敢打敢拼、一往无前的战斗员,更有一群身经百战、智慧超群的指挥员。刘居英即是“将星灿烂”中的一员。
1946年,刘居英初到哈尔滨。
刘居英1917年出生于长春,1933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转为共产党员,在震惊中外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中,担任学生会纠察队长。抗日战争中,他受党的委派,在山东宣传、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解放战争中,他是党中央派到东北最早的先遣干部之一。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他广为人知的美名是曾担任当年与北大、清华齐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这是一座“将军满天下”的重要学府。他一生最重要的经历之一则是干“铁路”。
刘居英同铁路结缘很偶然。
1946年,身为东满军区兵站司令员的刘居英为部队筹备军粮。一次带领司机将东北局备用的三列火车“偷出”装运粮食,此事惊动了林彪等人,要严令查处。调查结果,刘居英此举为解救十几万挨饿的士兵立了大功。当年,刘居英被任命为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局长,负责东北地区铁路抢修、运输工作。
记者:今天的中国铁建的前身——铁道纵队就诞生于炮火连天的东北战场。请首长介绍一下铁道纵队成立的背景、历史作用。
刘居英:日本投降后,东北的铁路破坏很严重,几乎陷入瘫痪状态,这对于建立和巩固东北革命根据地很不利。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成立,高个子、仪表堂堂的苏进任司令员。护路军的任务是抢修铁路和保护铁路。1948年,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辽沈战役即将开始,为适应大规模作战需要,完成战时铁路抢修,兵员、物资运输,1948年7月5日,以护路军所属部队为基础,吸收部分铁路员工为技术骨干,整编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铁道纵队。苏进到新成立的炮兵任职,黄逸峰担任铁道纵队局长。从此,我军历史上诞生了一支能修路、会打仗的铁道兵部队。黄逸峰后来担任过上海铁路局局长、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
1950年,已由铁道纵队更名为铁道兵团的铁道兵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中朝两国军队以排山倒海之势驱敌三八线以南。麦克阿瑟、李奇微率领的“联合国军”妄图以“空中封锁交通战役”(绞杀战)来切断我军后勤运输补给。后勤保障是战争全面获胜的关键,而运输又是后勤保障的重中之重。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成立志愿军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刘居英任司令员兼政委,具体负责指挥铁路抢修、运输和高射炮部队防空作战。从此,铁道运输部队、抢修部队、高射炮部队,在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运输、抢修、防空”三位一体,协同作战,快速抢修,突击抢运,打击敌机,完成抢运、抢修和防护任务,使美军精心策划的“绞杀战”彻底破产。
1952年,刘居英在抗美援朝前线指挥抢修铁路。
记者:铁道兵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首长是这支队伍的指挥员,请介绍一下这支英雄的部队在三千里江山建立的功勋,能给大家讲述一件您至今难忘的故事吗?
刘居英:从感情上讲,铁道兵创建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没有错,但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铁道兵同兄弟部队(运输部队、高射炮部队,也包括朝鲜的人民军铁道兵和头顶货物的阿妈妮)密切合作——中朝两国军民共同创建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这条“钢铁运输线”,对于那场战争的获胜作用多么巨大,前几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铁血大动脉》有较为科学、准确的诠释。那场战争的悲壮、惨烈,中国人民的英勇、无私,现在很多老同志都在写回忆录,电影、电视也有反映,但没有亲身经历的人还是不能想象的。讲个笑话,当时朝鲜的老百姓,不论男女老少都穿着花棉衣。因为传说朝鲜的青壮年男人都在作战中牺牲了,中国捐献的衣物都是给妇女用的。笑话有夸大的成分,但也可以想象到战争带来的牺牲。抢修、轰炸,再抢修、再轰炸,抢修了5米,炸掉了10米,就这样在炮火中、弹雨中,铁路一米、一米向前延伸……我每天都在抢修的现场,没有前方、后方之分,没有干部、战士之别,谁都有随时牺牲的可能,我的指挥车就先后3次遭到炸弹袭击,保健护士受了重伤。胜利,真来之不易啊!
电影《铁血大动脉》再现铁道兵抗美援朝抢修铁路。
铁道兵队伍经历战争、和平建设时期,刘居英都是其领导人之一。一位将军的历史,也是共和国的历史。十年浩劫,教育界受难最先。其时身为“哈军工一把手”的刘居英身陷囹圄,受批斗三年之久,备受摧残。1971年“9•13”事件之后,刘居英任海军政治部主任。1978年5月刘居英来到铁道兵部队,再次“牵手”铁路,担任副司令员,负责工程和战备。
在铁道兵的五年多时间里,刘居英足迹遍及铁道兵部队。他几次到青藏高原,检查指导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引滦工程”、“兖石铁路”是铁道兵的“最后一战”,刘居英具体分管,亲自挂帅。“引滦入津”工程获天津市人民政府优质(产品)奖和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兖石铁路”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记者:铁道兵35年历史,成立之初您就同这支队伍“零距离”接触;抗美援朝战场,您指挥抢修;建设铁路,您又具体负责工程。您是亲眼目睹这支队伍诞生、成长、壮大以及完成其历史使命退出军队序列的。您谈谈这支队伍的精神以及它对军队、国家的贡献好吗?
1979年3月,刘居英(左3)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
刘居英:军史上怎样评价这支功勋部队,我不知道(刘居英用手在沙发上重重地拍了一下,长时间地沉默无语)。铁道兵的一个特点就是苦,三十多年历史,最艰苦的工程都交给铁道兵,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南疆铁路、嫩林铁路、青藏铁路等等,哪一条最苦最难的铁路没有铁道兵参战?我去过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连队在高海拔的高原打隧道,一住14个月。铁道兵不仅仅为国家修建了一万多公里铁路,铁道兵的精神、铁道兵的功绩,也为人民军队增了光,为国家增了光。建国初期,铁道兵从朝鲜返国,征尘未洗,为粉碎敌人封锁,巩固海防,抢建黎湛、鹰厦铁路,速度之快,质量之高,说是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不为过。所以,铁道兵撤销时,很多军队高级将领都舍不得这支队伍离开军队序列。对于铁道兵的评价,叶剑英元帅的题词最好:“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
1982年,刘居英(右2)带队考察青藏铁路格拉段,在昆仑山口合影。
1984年,铁道兵撤销,刘居英离职休养。他依然关心着这支队伍的发展,曾多次深入中国铁建担负施工任务的工地指导。
记者:中国铁建队伍已走过61年历程。铁道兵35年历史,兵改工26年了。脱下军装还是一个兵,铁道兵的精神没有变。现在的中国铁建是集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一体化、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国内与国际市场一体化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252位,在刚刚公布的全国100强企业中排名14位。美誉度能够与当年的铁道兵媲美。首长对这支队伍有哪些希望、要求?
刘居英:从报纸、电视上,我也时常得到中国铁建的信息。中国铁建保持、发扬了铁道兵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的影响和贡献,同铁道兵一样大。铁道兵就是满地跑,现在队伍不光在全中国,还走出了国门,真正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了。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在国际、国内各种各样最优最佳的评比排名中,祝愿中国铁建的名次提升、提升、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