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战斗过的地方》(下)
2017-11-02 梅梓祥
2本《我们战斗过的地方》小画册最后一次发布,有重要铁路干线宝成铁路,也有大州岛上2千多米的铁路专用线。这真是:祖国山山水水都有铁道兵的足迹。
今天选发几条留言:
吉英
看了《我们战斗过的地方》,里面有不少我不曾知晓的老铁道兵的奋斗经历,只是觉得这样看起来有些吃力。所以,我突发奇想,想把您的这些内容搬到我的美篇里,如有当年的老兵们看到,并能勾起他们的回忆,再好不过了。
雨佳
“孟家”是我们的战友孟庆增,他离开部队后曾先后在河北省阜平县民政局、县政府办等部门工作。近十余年来他发扬铁道兵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弘扬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抗战文化,宣扬老区新时代面貌作了大量工作,先后出版多本摄影集,在保定及河北摄影界声名日盛。
吴军 (铁兵战士 )
铁道兵每修一条铁路,每转战一个地方不仅仅只留下一条闪光的铁道,还会留下一串串闪光的文字,以记载称们曾战斗过的地方,这已是一个传统。记得1964 年刚当兵的时候,我们铁二师战斗在湘黔线的湖南段。我当兵时已是煞尾阶段,就这样也很认真,每当开饭的时侯,我不是大声读报,就是念表扬稿。1965年6 月23 日,我们二师外加二团和六十三团和一个炮兵团就开赴援越抗美前线,经过五年的艰苦卓绝的战斗,我们终于圆满地完成了抢修、改建和新建的任务而凯旋回国。就在那峰火硝烟的战争年代,部队也不忘记开饭时读报的传统,一篇表场稿能够被团里的《简报》采用了,那也算是为连队增光添彩了。
赵旭昶
我是1975入伍到铁三团的。新兵连铁道兵历史教育时就听到了彭耐久、李云龙老英雄们的名字。由于全团分散在襄渝铁路沿线,只见过李云龙副团长,未见过彭耐久老英雄,挺遗憾的。去年在微信上与老英雄的女儿相识,也很高兴。铁道兵虽然不在了,但他的传承人仍在!那就是老一辈英雄的子弟们和我们这些老铁道兵们!铁道兵的精神已溶入了老英雄子女们的血脉和名字,更铭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