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汽车兵
铁道兵作家孙建军建议我的公众号选发一些战友的优秀作品,昨天我在博客预告,今天见行动:第一篇选发史锡腾战友的《风雪秦岭大年夜》。本来,只想转发一下就省事了,史老师写的是铁道兵汽车兵。对此,我还有几句话说。
铁道兵是个苦兵种,比较打隧道、架桥梁的战士,汽车兵还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技术工种。但与其他兵种相比,几乎所有的汽车都在路上开,而铁道兵的汽车兵,常常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车。草原,戈壁,荒漠等人迹罕至的大地,他们车轮滚滚所到之处,才留下坑坑洼洼的路的痕迹。铁道兵战斗在崇山峻岭,汽车兵攀援十八盘、一线天的羊肠小道。翻阅林建军所著《铁道兵英烈名录》,许许多多年轻的汽车兵因公殉职,葬身悬崖峭壁……
1964年7月,铁道兵在泰安召开比武大会。比武分为土木、机械、汽车、共同科目4大类、48个项目。图为汽车兵驾车开过钢索吊桥。
铁道兵时期,铁道兵各师编有汽车营,各团编有汽车连。修建成昆铁路,铁道兵组建了独立汽车团,后改编成3个独立汽车营。汽车兵担负着战备、作战、施工、生活等物资、装备、器材、兵员的运输任务,是铁道兵英雄集体中素质高、能吃苦、有见识、守纪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杰出群体。我在微信中相识69团汽车连的顾俊年,他旅居国外。69团组建于修建西藏贡嘎机场的1965年,今年5月,来自二十多个省市的数百名69团的汽车连战友相聚承德。这也就是汽车兵的气魄!
另外,铁道兵汽车车牌代码“亥”字开头,并无深意,是军..委按干支纪年为全军颁发的车牌序号。
哪里有铁路,哪里就有铁道兵汽车兵的足迹。铁道兵的汽车兵驾驶技术一流,铁道兵汽车兵穿越万水千山富有传奇色彩。希望看到更多汽车兵写的故事。
史锡腾老师的《风雪秦岭大年夜》,写的是执行任务途中,风雪阻截,夜宿秦岭,大家唱着革命歌曲度过除夕。是一个铁道兵特有的故事。
当兵六年,与家人分隔千里,在外面渡过了五个春节,其中1972年的除夕之夜最为印象深刻。
1970年,我们铁道兵部队来到陕南秦巴大山中修建襄渝铁路,成天驾驶着汽车奔驰在秦岭之中。在恶劣的路况和繁重的任务下,车辆损坏严重,不少车都趴了窝,可是配件紧缺,无法维修。1972年元月份,我和另一位战士被上级领导派遣,前往东北凌源县去采购紧缺的汽车配件,直到阴历二十九日才赶回西安。一下火车,就急忙到驻在西安的兄弟连队汽车营一连去寻找第二天进山的车辆。那时虽然人在部队,过年也不能回去与父母团聚,但几年下来,早已将连队当成了家,现在过年了,无论如何都要设法赶回“家”去,哪怕连队的驻地是在秦岭深处大山沟里……
还好,正好有一个车队明天一早要运输急用物资进山,而且正好还有空的座位。我们二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当晚回到招待所早早睡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当天夜里,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而且一下就是一夜,第二天一早,西安市已经全城皆白,地上已经积雪很深,天上仍然大雪纷飞,这车队今天还能不能出发,立即成了我的心病。等我们赶到一连驻地,司机们都早已准备就绪,防滑链已经装好,车辆已经发动,冒着漫天风雪,满载物资的车队按时从连队出发。
只是这次行车的路程临时有所变动。
平时出车,都是经由子午道翻越秦岭,从西安西南边的沣峪口进山,沿沣峪河向南,经喂子坪、鸡窝子越过秦岭主脉,经过宁陕县城,再到石泉县城,货物在石泉卸车后,再由水运队通过汉江水运到紫阳工地。这条路是西安通往安康的主线,道路状况相对比较好,但是过秦岭时有几个大坡比较陡,在大雪覆盖的情况下,有可能车轮打滑,开不上去。考虑到这个因素,他们决定从另一条公路翻越秦岭。
车队离开西安,一路向西开去,在离西安60多公里的武功县开始向南转,开上了周(至)城(固)公路,不久,车队就进入了白雪皑皑的秦岭深处。这条连接汉中到西安的公路,是1969年才开始动工建造,1971年7月才正式通车。也就是说,此时才通车不到一年,其路途的艰险便可想而知。进山后,驾驶座上的司机小心翼翼地掌握着方向盘,在冰雪覆盖的山道上不停地上坡、下坡、拐弯、刹车,聚精会神,一刻也不敢大意。我这次是乘客,没有开车的任务,一路只负责欣赏沿途风光。与子午道尽是悬崖绝壁不同的是,这里的山坡相对较平缓,视线也比较开阔,路两边尽被森林覆盖,还保持着大自然的原生状态。越过秦岭主峰进入佛坪县地界后,更是沟壑纵横,群峰迭起,林木丛生,植物茂盛,茂密的树木被大雪覆盖,洁白的山峰分外妖娆。从山沟里成堆码放的木材来看,说明了伐木是这里的主要生产方式。此外,这里还有繁多的野生动物,由于是在寒冬的原因,我们未能见识。顺便说一下,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其中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约下午四点左右,车队来到佛坪县城。给人的印象是这里地方很小,要放在平原地区,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小的集镇。后来查资料得知,当时全县人口不过3万多人,县城人口不过几千。而且,这里原来确实只是一个小小的集镇,名叫袁家庄,县城另有其地。民国初年,秦岭山区成为鸦片产地,匪患猖獗。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土匪生擒并杀害了在县衙里交接职务的两位县知事,后来的知事再也不敢在县城久居,背着大印四处游荡,老县城沦为土匪的据点。1924年,知事索性将县政府搬到袁家庄,这里便成了佛坪县城。
作者史锡腾
小小的县城简陋而安静,大街上到处关门闭户,见不到什么人影,只有一处餐馆里冒着腾腾热气,尚在对外营业。我们的车队停下来,在这个餐馆简单吃了餐饭,既算中餐,也算晚餐,吃的什么东西记不得了,也没有想到这就是今年的年夜饭。饭后,领队的干部带领大家进到一家旅店,原来车队今天不走了,就在这里住宿。我不禁想到,今天就要在这个山沟里的小镇上渡过大年夜了。
天渐渐黑了,破旧而空旷的客房里,既没有灯光,也没有广播,甚至连鞭炮也是稀稀拉拉。不知道是这个小县城里根本没有通电,还是当天晚上因故停电,全城一晚上都是漆黑一片。倒是不远处有个小小的广场,那里也不知从哪里接来的电,居然正在放映露天电影,影片中对白和音乐不停传到我们房间,让人心里痒痒的。有人提议说:
“我们去看电影吧!”
这个建议立即遭到大家的否决:
“下着雪,又这么冷,谁去看露天电影!”
幸好这是一个大房间,我们全部人马都睡在一张通铺上,大家在黑暗中大声聊天,互相说笑话。又有人提议说:
“今天是大年三十,难道就这么早睡觉吗?让我们开个联欢会吧!”
他的提议得到大家赞同,大家躺在床上开始高声唱歌,从《我是一个兵》唱到《打靶归来》,从《越南中国》唱到《铁道兵志在四方》,歌声从房间传到室外,从旅店传到大街,连电影的伴音都被压住了。最后也不知唱到了什么时候,直到大家进入甜蜜的梦乡。
第二天,车队到了石泉,我们终于风尘仆仆地回到久别的家。值得高兴的是,连队正好今天中午会餐,饭后还有陕西省歌舞团在我们驻地进行慰问演出……
铁道兵汽车兵照片、资料——
风雪运输(铁道兵版画选)
在援越抗美战场
嫩林铁路
兖石铁路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