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赵金安亲自参加了援建平壤地铁,历史的见证者 (赵昆)
编者按:《朝鲜地铁建设的真相》是根据当年铁道兵地下铁道勘测设计队(后改为基建工程兵地铁设计院,84年转隶为北京城建勘测设计院)副队长赵金安的回忆,由其儿子赵昆整理出的。
铁道兵地下铁道勘测设计队内部成立了代号301的设计工作组,由设计队副队长赵金安为组长、对外称中国援朝地铁代表团团长。赵昆同志在整理回忆文章时,还查阅了当时的历史资料,向大家展示了铁道兵援外修建朝鲜地铁神秘的面纱。
在此祝愿赵金安老首长健康长寿!感谢赵昆同志将如此珍贵的资料整理发表,为铁道兵的历史功绩填上了浓浓的一笔。(赵昆,1956年出生于山东蓬莱,1972年北京景山学校入伍。退休前任总参某部副译审,大校军衔。)
我的父亲赵金安亲自参加了援建平壤地铁历史的见证者(赵昆)
赵金安十五岁入伍的老兵,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两次进藏,平叛剿匪,执行任务,并参与修建了鹰潭一厦门线,南平一福州线,兰溪一新安江线,清水一酒泉支线,青藏线北段(格尔木),北京一太原线,龙羊峡一贵南(军用路),内蒙卓资旗下营军用路,成昆线北段(沙湾)和南段(德昌一米易),襄渝线铁道建设。七十年代调入铁道兵北京地铁设计队,参与了北京地铁,毛主席纪念堂以及军援第一工程平壤地铁的设计建设工作。他成为祖国铁路建设的贡献者。
赵金安之子 赵 昆
个人简历
左为中国援助朝鲜地铁代表团团长赵金安(铁道兵地铁设计队副队长,援朝301地铁设计组组长),右为副团长鞠守礼(铁道部通号工程公司处长)。
右为援朝301地铁设计组组长(代表团团长)赵金安,左为副组长尹鹏海,中为朝鲜接待团团长杜明阁。
朝鲜接待团人员与中国援朝地铁代表团成员在金日成雕像前合影。
朝鲜接待团团长杜明阁(左2),副团长金治德(右1)与我代表团团长赵金安(右2),副团长鞠守礼(左1)合影。
朝方接待团陪同我方参观万景台一朝鲜的韶山。
双方负责人在万景台前合影
在中国驻朝使馆前合影
中国援朝地铁代表团受到朝方欢迎。
中朝双方地铁工作负责人合影。
从71年10月到72年6月,援朝地铁设计代表团工作历时8个月,顺利完成一期工作。图为团长赵金安向有关部门汇报工作。
中国援朝地铁建设的真相
1969年10月1日,国庆夜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崔庸健,在天安门城楼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为了朝鲜的战备需求,想请中国帮助建设一条地下铁道。次年年初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城首相秘密访问北京,在同毛泽东主席会面时又提出希望中国政府能够援助地铁建设。由于朝鲜在卫国战争期间平壤地下就已开挖地下防空洞通道,到1970年地下结构基本开挖好。因此平壤地下结构施工挖掘和建筑朝方完全可能自行完成。原苏联答应提供全部地铁电气设备,后来发生变故取消承诺,所以希望中国政府能够援助地铁技术设计和提供从电气到车辆的所有设备,并负责安装和调试到位。毛泽东主席表示同意并实事求是提出要按北京地铁的标准执行。国务院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方毅,以及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对此援建项目十分重视,他们遵照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指示亲自安排,组建朝鲜地铁援助机构。为此铁道兵专门组建了援朝办公室,以于延武为主任,杜冬秋为副主任,工程师宋弘为班子,进行日常的事务管理。
当时,中国还处在十年动乱当中,国民经济停滞不前,国内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一方面自己国家需要建设,另一方面又要援助第三世界国家(包括抗美援越,援助欧洲明灯,阿尔巴尼亚,非洲坦赞铁路等),在资金方面确实捉襟见肘。按照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指示,本着实事求是勤俭节约的原则,以北京地铁为标准,提供平壤地铁30公里的全部电气设备。分为一、二、三期和后期工程。一期工程(11公里)的设备安装设计,全线的设备安装调试;以当时的工程造价估算,每公里设备费为800万元人民币。而30公里总长的地铁总造价2.4亿人民币。国务院同意批准提供20年无息贷款。如到期不能偿还,可再延20年。
1970年10月17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提供地铁经济技术援助的协议,由中国帮助朝鲜修建平壤地下铁道,这成为中国援外的重点项目之一。根据协议安排,一期工程从设计到设备提供安装、调试,全由中方承担。为了促使朝鲜方面能自力更生发展地铁建设,决定以贷款方式提供平壤车站到大青山车站的一条长11.300448千米的配套设备,一个车辆段,9个车站,14处主排水泵站和其它通讯、发电维修、车辆等项目。为了具体落实援助项目,外经部要求上海重型机械公司扶梯厂、长春客车厂分别组团负责自动扶梯和地铁车辆设备援助,除此之外,其它一切均以铁道兵地下铁道勘测设计队为主负责。因此铁道兵地下铁道勘测设计队(后改为基建工程兵地铁设计院)(85年撤消铁道兵时转隶为北京城建勘测设计院)内部成立了代号301设计工作组,由设计队副队长赵金安为组长,尹鹏海、鞠守礼(铁道部通号设计队处长)为副组长,王铁侠为总工程师,对外称中国援朝地铁代表团。该团下设供电组、通信信号组、三防组、综合组,共计57人。
1、供电组负责供电系统、电力监控、卫技自动化,由卫技遥控单位北京838厂、电力监控单位上海华通开关厂组成;
2、通信信号组负责地铁通讯设备。由铁道部通信段北京通号设计队(现北京全路通信号研究设计院)组成。
3、三防组负责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通风设备。由总参防化兵、总后卫生部派出设计人员组成。
4、综合组大部分工作人员为铁道兵地铁设计队技术人员,他们负责通风、给排水、接触轨、车辆工艺、线路、轨道、结构、建筑的设计和咨询工作。
该代表团在朝鲜援建工作中,还得到了驻朝大使李支川、参赞陈如农的工作支持,中联部派出了两名翻译和秘书。这一切机构组成使援朝工作顺利展开。
国务院外经部对该代表团团长和其它负责人进行了出国前的培训,即出国学习班。据我父亲回忆,当时外经部方毅部长和外交部韩念龙副外长分别找我父亲谈话,交待了工作任务和工作原则,韩念龙副外长说:“关系再友好的国家和政党都是两个国家,两个政党。这一点要搞清楚,你别以为朝鲜是共产党国家,张口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对国家负责,对党负责,多汇报多请示,少做主,不能乱答应,严格按照预算走,不能超预算,国家也很困难,在预算内,合理的我们给,不合理的坚决回绝。”方毅部长说:“援朝代表团机构庞大,团长你这个担子不轻,在国内官不大,设计队是个团级单位,你是一个副团长,为什么让你这个副团长担任代表团团长呢?就是因为你官小胆子小,不敢擅自做主。如果乱答应人家,人家可能会给你个功和勋章,但是损害了国家利益,回国就是祖国的罪人。如果维护了国家利益,受到了人家的驱逐,那你也是国家的功臣。一定要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注意保密。”并提出任务要求,要求用半年时间完成设计、预算施工安装预案。准备两份供朝方选择。后经朝方选定了一个预案后,报中国政府批准并与朝方会谈定案。
1971年10月4日,中国援朝地铁技术工作组启程出国。5日下午到达朝鲜首都平壤。朝鲜社会安全省副相金斗英到车站迎接。当晚朝方举行国宴欢迎中国地铁设计工作代表团。金日成首相参加了晚宴,并接见了大家,由于援建保密未能与大家合影。而朝方为此专门设立了接待团。该团团长杜明阁(音译),副团长为金治德(音译),他们负责我代表团日常生活安排和协调工作。
根据外经部的指示,一期设计原则不要超出1.1亿人民币,该给的就给,不该给的不能妥协。不能提供。对于对方提出的合理要求,工作组要提出合理意见报上级批准方可实施。
举个例子:平壤地铁一线方案道路设计中,设计组发现有一处发电站与地铁车站相距很近,一旦车站被炸,势必影响发电站,反之亦然,对于兼有战备工程性质的地铁是很不利的。若将发电站移离江对岸则是比较合理的。但这一更改需要增加预算,因此对这个问题的处理须极为慎重。团长赵金安与副团长严鹏海、鞠守礼、总工王铁侠,召集设计组相关技术人员,开会研究,最终决定有必要向国内反映这一情况,并提交经过反复对比做出的方案,即将发电站远离车站的设计方案。整个平壤地铁一线方案经过了长达半年多的时间论证,是从若干个设计方案中筛选出的最合理的方案。经报外经部,获得我国政府确定批准后,才向朝方推荐了我们提出的设计方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同意运用我们提出的平壤站—展览馆站(一期工程)的设计方案,在一些细节上,我方在遵从援建原则不变的情况下,替朝方着想,并及时向国内请示汇报,使国家外交工作处于灵活主动的地步。同时得到了朝方的好评和称赞。朝方认为中国是他们真正的好朋友,是真心实意地为朝鲜战备工程负责。而我们整个一期工程设计预算按国家援助金额底线,并没有超出1.1亿预算计划指标,压缩在1个亿内完成。从开始设计,交付施工安装到通车运营,整个过程代表团设计组都是本着节约的精神,精心设计,按适应朝方地下战备工程的需求提供设备,比如,深60米按一比一坡度提供120米自动扶梯达到通车运营目的,在援助过程中,促进朝方发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用,来发展朝方自己的工业,目的是使朝方自己生产设备。像上述我国提供的贷款颇有意味,当时外经部交待的原则就是若朝方在20年内还不起,就改为长期贷款最终无须归还,就算支援朝方地铁发展。
在同朝方谈判设备提供项目上,经常遇到朝方提出多要的问题,一套设备不够还想要一套备份设备,有些是合理的可以提供,但是有很多不合理的不能提供。我方代表团据理抗辩,争论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讲究谈判艺术,不能造成硬伤矛盾。缓和气氛,友好协商,朝友好方向努力。这种谈判要求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既要对国家负责,又要讲究友好合作,的确需要有更高超的谈判技巧和驾驭事务的智慧和能力。
从1971年10月到1972年7月,我方援朝设计代表团完成了一期工程设计任务,1973年9月 9日,一期工程通车。随后于1975年11月,二期工程通车,1978年11月三期工程通车。最后到1987年3月,整个工程全面完工顺利通车。回顾整个朝鲜地铁发展,人们不难体会到中国政府才是真心实意为兄弟国家着想,铁道兵的技术人员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利益服务,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是国家的忠诚战士。
后记:
关于援建朝鲜地铁工作,中国默默地当了40多年的“无名英雄”,随着时代变迁,一些事实真相开始浮出水面。一个被隐瞒了40多年的援建项目,一下子成了媒体关注的热点,报道中难免有些出入。凤凰台称有两个师的铁道兵工程人员参加了朝鲜地铁的施工。对此在采访88岁高龄的老父亲赵金安时,他淡然一笑,说“没那么多人,我们派出的都是铁道兵设计技术人员和国内厂家的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像挖洞这种工作,朝鲜早在卫国战争时就开始了。当时是为了防空。到了1970年,地下结构基本就绪。我国政府不仅提供了长期贷款,还提供了所有地铁设计,设备安装调试及车辆。在采访中他那平淡的话语,丝毫听不出是一件有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倒是再三向我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他始终不忘当年外经部部长方毅和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对他的嘱托,为国家利益负责,你就是功臣,为个人利益损国害国,你就是罪人。作为一名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洗礼,参加过国内多条铁路和地铁建设的铁道兵老战士,对国家负责,为国争光已深深刻在其骨子里,从1945年入伍到1985年离休,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操守和军事斗争的敏感性。即使在援建朝鲜地铁工作中,他也会有意识地在闲暇之时,利用身份的方便,认真用脚步一步一步地丈量了朝鲜地铁一些未公开的线路和洞口,并把它们绘制成图。他认为这是一个军人的职责和义务,也许有朝一日用得上。就是这样一件寻常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却发生在他身上,这是一个多么有心计和黠灵的老兵啊!他的经历和对国家的忠诚难道对这个时代的我们不是一种鞭策吗?
赵昆2017年12月18日整理于西山韩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