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加格达奇
加格达奇自1964年以来,一直是大兴安岭地区的首府。它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境内,地处伊勒呼里山西南坡,西距伊图里河站二百一十一点六三公里,南离嫩江站一百八十六点四五公里,是大兴安岭北坡的门户,号称“万里兴安第一城”。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低山丘陵环绕城区,甘河由西向东流经城南,南北两岸遍布平川低谷,平均海拔四百七十二米。年均气温零下一点二摄氏度,历史最低气温零下四十五点四度,无霜期一百二十天左右,年均降水四百九十四点八毫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分明,冬长夏短,冬季气温较为寒冷。森林覆盖率约为百分之六十四,动植物资源都比较丰富。可谓林木葱郁,水草丰腴,山奇水秀,景色峻美,无愧被冠名为“林海明珠”。
加格达奇原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大高崖子”,指的是东南屯河边。这里地势较高,依山傍水,河弯流缓。“满伪”时期,日本侵略者组织的垦荒队,将在甘河两岸掠夺的木材,用木排流放至此停靠休整,然后再顺流运到嫩江等地。“大高崖子”的名字,便逐渐被叫开了。当时这里曾住有几百名俄罗斯人,是苏联“十月革命”后跑出来的“白俄”,其中有些人为日本特务机关服务。1945年“光复”以后,随着日本无条件投降,“白俄”们也溜之乎也。另一个名字叫“樟达气”,意为“有樟子松的地方”。在此地西北的山坡上,长着一大片樟子松林。樟子松是优良树种,被称为“美人松”,苍劲挺拔,四季常青,树冠椭圆形或圆锥形,横枝斜逸;针叶硬直细长,集束葳蕤;树干下部灰褐色或黑褐色,鳞状深裂;上部渐次呈褐黄色至黄色,油亮滑润。二三十米高的大树,每棵都是一道风景。有的高大笔直,傲视群雄;有的亭亭玉立,卓然不群;有的两株相抱,形似兄弟比肩;有的高低错落,状若阖家团聚……虽然形态各异,但却相映成趣。地下盘根错节,地上枝交叶连,相辅相成地汇聚成浩瀚的林海,林相整齐地鼓荡着绿色的波涛。这种松树主要生长在北坡,在东南坡唯独有这片林子。由于这一带野兽较多,鄂伦春人便常来游猎,他们管这里叫“樟达气”。后来人们根据谐音,将其叫做“加格达气”。1964年林区会战开始时,才正式改称为加格达奇。
建国初期,这里并没有常住人口。鄂伦春和俄罗斯族猎民,时常到此地游猎及休憩。
1953年,国家相关部门派出队伍,来这里做过森林资源勘察。
1957年4月,奎勒河森林经营局派出肇殿金等十二人,骑马挎枪从大杨树启程,跋涉三天到达加格达气。他们以大高崖子为营地,建起了两栋茅草房,勘察林业资源状况。本地的林业经营,自此拉开了序幕。
1959年,开始修建伊图里河至加格达气铁路。随后加格达气才逐渐形成了居民点。
1960年初,牙克石林管局决定筹建加格达气林业局,由奎勒河林业局副局长蒋守义担任筹建处主任,抽调本单位部分职工组成先遣队,于2月份抵达加格达气设点,随即招收了一千多名工人,开始在大高崖子建砖厂、盖房子。后来经过全面踏查,决定舍弃大高崖子,将局址选定在北山脚下。他们克服建材短缺等诸多困难,就地取材,肩挑人扛,建起了十八栋四合院砖房,合计四千多平方米。第二年又建房舍三千六百平方米。
1960年7月,成立加格达气林业局。
10月,奎勒河林业局从大杨树搬迁至此。
11月,设置加格达气镇。共有林业职工及家属、铁路五处筑路工人等一万余人,组成了一个各项功能比较齐全的小社会。
1962年,受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按照国家林业部和上级组织的部署,牙克石林管局于同年7月决定,加格达气林业局撤转,只留二百人处理后事。伊加铁路同时缓建,留下一部分人维护。
1964年1月21日,国家经委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召集有关部门开会,研究开发大兴安岭林区问题。1月27日,林业部和铁道兵上报了《关于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报告》。2月10日,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这个报告,并决定成立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由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任指挥,东北林业总局局长张世军任副指挥,林业部副部长罗玉川任党委书记兼政委。
会战指挥部设在加格达气。
终于盼来了大兴安岭林区的第三次开发!
1964年春节前夕,郭维城和罗玉川经牙克石抵达加格达气。当时的加格达气是一座十分荒凉的小镇,只有一百多户人家。
5月22日,中央军委办公厅下达通知,由铁道兵抽调一百八十八名干部和七十八名战士,参加会战指挥部工作。
6月上旬,林业部从东北林业总局选调干部,参加会战指挥部和林区开发建设工作。
7月5日,会战指挥部在加格达奇成立。自此,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正式拉开了帷幕。自此,加格达奇成为林区会战的指挥中枢、大兴安岭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会战指挥部成立伊始,别说是办公的地方,就连住处都成问题。全体人员却激情满怀,斗志昂扬,在北部山坡上披荆斩棘,破土安家,建起了近三百平方米的简易房舍,再加上原来搭建的二十多顶帐篷,组成了集办公吃住为一体,军地合署办公的大本营。
按照计划安排,嫩林线第一阶段的任务,是修建从嫩江至塔河段铁路,线路总长四百四十六公里。部队部署由南向北依次是:铁九师承担嫩江至大杨树段,里程九十点八七公里,师机关驻嫩江县城;铁三师承担大杨树至大扬气段,里程一百八十点零七公里,师机关驻加格达奇;铁六师承担大扬气至塔河段,里程一百七十五点零九公里,师机关驻呼玛县西里尼。
从7月上旬开始,铁道兵三、六、九师八万官兵,林业和铁路两万职工,陆续开赴大兴安岭林区。
进入大兴安岭林区的铁路线路有三条:一条是富嫩线,由齐齐哈尔市富裕站至嫩江站;一条是伊加线,由根河市伊图里河站至加格达奇站;另一条是牙林线,由牙克石站至满归站。走行最多的是伊加线。
伊加铁路又称牙林铁路东线,它从牙林铁路中线的伊图里河站岔出,东行二百一十一点六三公里,抵达终点站加格达奇。会战开始之后,这条尚未交付运营的铁路,一直紧张忙碌得不可开交。铁三师和铁六师五六万兵员,林业和铁路参战的大部分职工,以及他们的所有施工、生产和生活物资、设备等等,都要经由这条线路运送进来。军列一列接着一列,货车一趟追着一趟,日夜不停地开进加格达奇。一时间,这个仅有百十户人家的小镇,变成了一座庞大的帐篷城,整个山沟子里都是铁道兵。
1964年8月10日,设立大兴安岭特区人民委员会,由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管辖,隶属林区会战指挥部领导,其领导机关设在加格达奇。
铁三师师部也驻在加格达奇,就在军、地领导机关的眼皮子底下,承担的路段夹在六师和九师之间。在这样的位置上,仗是最不好打的,既要注意上下关系,又要顾及左右联络。迎来送往的活儿,零七碎八的事儿,让他们忙得左支右绌。领导机关驻地的道路维修、物资搬运、营帐拆迁、警戒保卫等等,都由他们自觉自愿地承担了下来。
铁三师担负的施工任务,也是最分散、最难办的。一百八十公里路段,在加格达奇南北两翼。向北八十四点四八公里至大扬气,线路上河流纵横,沼泽密布,不仅要两次跨越多布库尔河,还要经过大扬气河、大根河、小扬气河、母子宫河等十几条河流,将要修建桥涵几十处;向南九十五点五九公里至大杨树,要开挖三处大拉沟和两座隧道,其它地段大多是草甸、泥沼和塔头地;向西至阿里河的四十点九六公里铁路,每昼夜进出转运列车数十对,而路况却非常糟糕,务必加强巡道维修;通往飞机场和煤矿的公路需要抢修;跨越甘河的两座大桥亟待架设;还要保证通往嫩江公路的通畅,等等。从1964年初秋开始,浩浩荡荡的会战大军,从四面八方奔向林区。铁路上,装载人员、物资、机械的列车接踵而来。场站里,各类车辆、器材、给养堆积得如山似岭。上级的指示接连不断,外单位的求援日夜不停,所属各团和下边连队的呼喊更是厉害,直闹得铁三师机关有些喘不过气来。
1964年9月,郭维城调往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指挥,改由铁道兵司令部参谋长何辉燕接任。
1965年1月18日,经上级批准,撤销会战指挥部的生产部,成立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与特区人民委员会政企合一。
1965年2月12日,何辉燕指挥对铁三师领导说:去沿线看了一遍,部队情绪高昂。小扬气的股道应该加固增多,线路上的三角坑不少,加格达奇又很乱,三师的担子很重。你们要想法儿把简易车站搞起来,再铺设三股道,不然大批的人员、物资进不来。四万多新兵和东西很快也要进来,那问题就更大了。你们能不能在“5.1”之前,把场子打开?铁三师领导当即表示:一定保证线路的行车安全;进一步扩大和增强接待能力;4月底之前完成车站的扩建。
当时的情况到底怎么样?2月13日的记录是:指挥部指示,现有煤车十四节,要尽快卸下排出。压在三股道旁的四百方木材要移开,如有压车如数停拨三师的运输计划。十三团要求,有五千二百九十五吨物资要运走,需要汽车一千三百二十四台次,请师里支援帮助。六师请求,有一个营部、三个连队四百七十人、粮食近万斤,还有帐篷、蔬菜、工具等等,需要八十五台汽车运送到塔河,恳请支援。招待所请求,二十天统计接待外来人员一千四百零八人,日平均七十四人,实在招架不了,需要增加炊事、接待人员。十一团所需油料、炸药上不来,碴场和甘河大桥已经停工。十四团叫喊机械、车辆坏得太多,油料、炸药紧张,旬计划只能完成一半儿,急需师里支援帮助。十二团也喊要油、要炸药、要汽车。师直的一些单位也讲缺东少西。特区所属单位还有多少人员、物资要进来?估计也不会比部队少多少。仅就三师自己来讲,连人带物全部进来,还需要一百九十六个列车、六千多节车皮。
扩建加格达奇火车站,尽快增加其运输能力,无疑是最紧迫的任务。这不仅是当下部队施工的需要,而且在嫩林铁路修通之后,伊加、嫩林两条线路在此T型相交,加格达奇车站的地位愈发凸显,对大兴安岭北部的林区建设、木材外运,沟通内地同北疆的联系,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兵贵神速。2月15日,扩建加格达奇站的工程正式开始。
这个火车站始建于1959年,1961年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停建,1963年又重新着手续建。1964年7月铁道兵先遣部队进来时,在建的火车站破头烂齿、一片狼籍。附近的可见物只有两间平房、一座发电机房,远处还有一座牛棚。车站内只有三股道,停车线总长一公里多,连简易的站台都没有。当年8月,铁三师即接手继建车站站房。
而这一次扩建,时间紧、任务重。经测算:增设四、五、六股道,需揭冻土层两千立方米,填运土量九千立方米,铺碴一千三百七十立方米,铺轨一点三七公里,挖台阶三百立方米,工天计四万四千个。
兵力的投入和使用:站台和新增三股道的修建,由工程通讯连、信号连、给水一连和二连、十一团八连和十四连承担,师机关调集一百二十人协同作战,争取4月25日前完成。同时,从修理营调四百人,除修整驻地场地外,随时听命装卸火车;从仓库连、特务连、警卫排抽调人员,负责驻地和指挥部、特区机关的道路维修。
1965年3月1日,经上级批准,将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的工程部,改为铁道兵大兴安岭林区指挥所,相当于军级单位,代号五零五部队,由何辉燕兼任司令员,沈鸿林任副司令员,苏超任副政委,宋瑞章任参谋长,徐诚之任政治部主任。指挥所机关设在加格达奇。
1965年3月,加格达奇撤销镇建制,并入松岭林业公司,实行政企合一体制。
为了保证铁六师的物资运输,铁三师加快北线的施工进度。1965年2月上旬,就已经铺轨至小扬气。尽管因为参加打火,致使工期有所延误,但还是在1965年年底,完成了至大扬气的铺轨。铺轨队接着调头南下,去铺设加格达奇至大杨树段。
1966年刚过完国庆节,何辉燕司令员前往北线视察,一是了解线路铺轨和上碴整道情况,二是到铁六师商谈通车典礼事宜。铁三师师长阎景祜、政委席华亭、参谋长龙飞陪同前往。两台小车驶出加格达奇,冒着清晨的小雪向北疾驰。
节气已近寒露,气温迅速下降,冰雪卷土重来,山林银装素裹。灰蒙蒙的寒空,白茫茫的原野,显露出大兴安岭林区冬季的惯常嘴脸。紧邻铁路线的公路坎坷不平,越野车颠簸摇摆着艰难行进。坐在头车里的何辉燕对阎景祜说:“早知道这么难走,不如坐轨道车了。这路怎么不如先前啦?好长时间没养护了吧?”阎景祜说:“天这么冷,坐轨道车,一跑四五个小时,不得冻成冰棍呀。工期实在是太紧了,全力扑到了施工上;再说铁路都快铺到头了,对公路的养护就放松了。”“刚铺上的新线担负不了太大的运量,再加上铺轨物资和整道碴石的运送,已经足够铁路忙活的了。公路运输放松不得,道路不畅会误工的。”“是啊。从三荣岗回来以后,我们马上就修公路。”何辉燕望着窗外说:“你们到大扬气这段儿,整道进行得怎么样啦?”“已经搞得差不多了,你看这线路多平啊。”新筑的路基规规整整,刚铺的钢轨熠熠闪光,巨龙般的向前伸展着。不时有运送物资的列车,在崭新的铁路线上驶过。
在另一台车里,龙飞对席华亭说:“最坑人的是打火。一年一场大火,外加多场小火,不仅造成林业资源的破坏,而且人财物的损失都很大。这四个多月来,部队连续作战,可还是误了工期。原计划‘10.1'之前铺完,向国庆十七周年献礼……彻底泡汤喽。”席华亭说:“自从开展学习张春玉活动以来,全师上上下下全都鼓足了劲儿。为了抢回时间和进度,战士们真是拼了命了。估计不出这个月,南线就能贯通啦。”
快要到小扬气的时候,见到了卸碴石的火车。何辉燕命令停车,率先走上了路基。只见徐徐行进的列车,所有车门都大敞四开,向下流泻着碴石,向上升腾着烟尘。只听铿锵有力的呼喊声,一阵阵地震荡林海雪原。不久,列车停下了,四五十个战士下了车,拿着铁锹迎面走来。一个蓬头垢面的人,跑上来敬礼报告:“何司令员、阎师长、席政委、龙参谋长,我是十一团一连连长张双林,欢迎首长前来视察指导。”何辉燕上前要跟他握手,张双林却把手缩了回去,解释说:“报告司令员,我的手太脏了。”何辉燕笑道:“我何辉燕南征北战,什么苦没吃过?什么罪没遭过?还能怕你们的手脏吗?官兵平等,同甘共苦,这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如果连个手都不能握,我岂不太脱离群众啦?”阎景祜说:“张双林连长,让我们看看你的手。”“是。”张双林这才把手伸开给大家看。这双手成土灰色,手背上布满裂口,手掌上全是茧子。何辉燕和阎景祜各抓住一只手,用力地握着摇了好半天没说话。席华亭看着一群衣冠不整、浑身是土的战士,赞叹说:“都是好样的,个个是英雄。我们不是只有一个张春玉,张春玉精神已经遍地开花。”龙飞说:“卸碴这个活儿,真是又脏又累。三十吨的车皮三个兵,六十吨的车皮六个兵,每人承担十吨任务,一个小时必须拿下。是不是这样?——张连长你说。”张双林说:“差不大概吧。不管啥时候来车,都必须马上上人。人人一把锹,靠的是力气,只管拼命往下攉,几乎没有喘息机会,有的光着膀子,有的只穿裤头,人不直腰,锹不停铲,时常喊着口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上个月有天夜里下大雨,我们连的一班长王吉胜,卸车时不小心滑了下去……收工后大家在洗漱时,才发现他还没有回来;我急忙带人去寻找,遇到他正在往回爬……原来他一掉下车,就摔断了一条腿;任他喊破嗓子,也没人听得见。接连卸下来的碴石,差点儿把他活埋喽……”何辉燕动情地说:“大家真是太辛苦了,我们要向你们学习。”张双林说:“我们的席政委说过:学习‘老三篇',学习张春玉,必须要落实在行动上,劳动为荣、艰苦为荣,就是要无私无畏、无怨无悔。”阎景祜说:“好个无私无畏、无怨无悔!这是我们铁道兵‘三荣'传统的具体体现。”
跑了四个小时,才抵达三荣岗,车子停在了六师师部门前。六师师长王泽民和政委张英已经迎出门来,上前敬礼,嘘寒问暖,把何辉燕一行引进了会议室。洗手擦脸。沏茶倒水。王泽民向何辉燕请示:“已经过饭时了,是不是先开饭?”何辉燕边擦脸边说:“边吃边说吧。”张英说:“那咱们就在这儿吃。鄂伦春猎民送来了一只狍子,还有乌鸡和飞龙;我们刚刚捞上来几条鱼……”何辉燕笑道:“好像我们是来赶嘴的。看来就不该通知你们。”阎景祜说:“十里地赶个嘴,不如在家喝凉水。跑了三百二十多里地,可不是来吃喝的,我们是来取经的。”王泽民说:“分明是来送宝嘛,三师是老大哥呀。你们跟着何司令一起大驾光临,我们本该好好尽尽地主之谊嘛。”说话的功夫,菜已上来了,酒也摆上了。何辉燕说:“工作餐,不喝酒。吃饭吃饭,真就饿了。”一桌子美味佳肴,真可谓大快朵颐。何辉燕故意逗趣儿说:“看来你们的伙食搞得不错嘛。战士们也是这样大鱼大肉吗?”张英说:“这是借了你们的光。平时我们吃的啥,首长岂能不知道?我们这儿离加格达奇一百六十多公里,几乎所有物资都由加格达奇倒运过来。一旦运输出了问题,那麻烦可就大啦。饿肚子并不稀奇,没菜吃更是常事儿。”阎景祜说:“物资运输我们是近水楼台,而你们师却必须长途转运……这事儿我们有责任,这阵子忽视了修路。刚才司令员已经批评了。回去后我们马上就修路。”王泽民说:“你们也不容易,整个物资转运,还不全靠你们吗?单就是这个打火,你们就‘得天独厚',年年都跑不了,65年跟九师,今年又跟我们师……局部火灾相比也多呀,你们的耗费能少了吗?”席华亭说:“有利有弊,全都不易。单就运输来说,六师困难更大。这里可是叫西里尼呀,鄂伦春人称之为‘死地'。他们是林海里的鱼,是大兴安岭上的鹰……连他们都视其为畏途,这里当然就是禁区啦。”何辉燕说:“禁区怎么啦?照样打破它!铁道兵脚下无禁区,‘死地'也能变通途嘛。你们六师的前任政委徐诚之,已经把‘西里尼’改为‘三荣岗’了。我们铁道兵靠着这‘三荣’传统,就一定能战胜任何艰难困苦。”张英说:“我们师刚进驻的时候,天寒地冻,雪深没膝。先遣队在深山老林里,硬是砍出了一条路来,抬着帐篷‘耍大龙’,一天走不了二十里,一口饼干一把雪,现搭帐篷生炉子,夜里冻得受不了,就拉起队伍跑步。跋涉了半个多月,才来到了西里尼。”王泽民说:“当时这里有人迹却没人烟,一共有九幢未完工的砖房,是以前进来开发的人扔下的。他们没能在这儿站住脚,可却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大部队当然还是住帐篷。第一年冻伤了不少人,还有一些人得了雪盲。直到第二年5月,发明出了地火龙,情况才彻底改观了。”何辉燕说:“发明人是叫王世忠吧?记得他是二十七团的,荣立的是二等功。”王泽民说:“对对对。这个王世忠,是二十七团十三连的班长。”龙飞说:“在大兴安岭林区过冬,光靠烧炉子不行,非得有火炕不可。我们师各团,有的就住炕,有的连炉子带炕,倒是没怎么挨冻。沿用的是东北老乡的取暖方法。但跟地火龙比起来,就要显得笨重多了。”阎景祜说:“这地火龙真就简便,铺板下横着条烟囱,热气从下往上循环,不光散热又好又快,还特别的干净卫生。普遍推行后,反映特别好。地方上也都纷纷效仿,成了大兴安岭林区的一宝啦。”何辉燕转而向王泽民问道:“你们铺轨到哪儿啦?月底前能不能贯通?”王泽民说:“已经快到塔尔根了,还剩下十几公里吧。11月1号前保证铺通。”何辉燕说:“那就这么定:10月31日,进行通车剪彩。”张英高兴地说:“好好好!剪彩的事儿,就交给我们吧。”何辉燕说:“什么交给你们哪?能在塔河剪彩吗?这么隆重盛大的事儿,当然要在加格达奇搞。”席华亭说:“可不是嘛,加格达奇是首府啊。这首战告捷的通车庆典,一定要搞得热热闹闹的。”张英说:“在加格达奇搞庆典,的确是应该的,可铺轨到了塔河,就蔫默声地撤喽,这说不过去吧?”何辉燕大手一挥:“那就这样:在塔河也搞个仪式,你们就自拉自唱吧。火车头的装扮,也得交给你们。你们要像送女儿出嫁一样,把‘新娘子'送到加格达奇来。加格达奇的庆典,筹备事项由三师主办,指挥部派人协办。没有不同意见吧?那就这么定了。”
10月31日的加格达奇,充满了节日气氛。可谓倾城出动,集聚到火车站。已经封顶的加格达奇站,里里外外装饰一新;月台一侧披红挂彩,被布置成为主席台。铁道两侧站满了人,既有整齐列队的官兵,也有本镇的男女老少,还有从各地赶来的猎民。铁道兵文工团派出分队专程从北京赶来。《铁道兵》报社也派来了一个专题报道组。黑龙江省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齐齐哈尔铁路局、东北林业总局、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等也派人莅会。
天公作美,艳阳高照,连一丝风都没有,远山近树全都默立着,守望着这亘古未见的盛会。
上午十点,随着一阵汽笛长鸣,一列火车从北向南,朝车站开了过来。车头的大灯上,高悬着大红花,拱卫着毛主席的画像,两侧环护着六面红旗。庞大的蒸汽机车徐徐行进,雄纠纠气昂昂地驶进站台。会场沸腾起来了,人们激动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高音喇叭播放着歌曲。小乐队在站台上演奏。火车在人群的簇拥下,缓缓停在了主席台前。许多群众纷纷涌上前去,聚在车头前面雀跃欢呼。猎民们或是骑着马,或是坐着“草上飞”,站在远处眺望着,惊喜地指点议论。扛着摄像机、端着照相机的各路记者,跑前跑后地跟拍着。钱诗剑和铁龙特意走到外围,把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猎民好一通儿拍。
车头前拉起了一条红绸子,中间绾着一朵大大的花儿。何辉燕领着一行贵宾,笑逐颜开地走上前来。高音喇叭里传来了主持人的声音:“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战友们:嫩林铁路加格达奇至塔河段,铺轨通车庆典现在开始!第一项:开通剪彩。”跟随而来的乐队,奏起了《歌唱祖国》。领导们拿起剪刀,兴奋地剪起彩来。指战员和群众高声欢呼,猎民们跟着向天鸣枪……
在热烈的掌声中,何辉燕起立敬礼,放声讲了起来:“……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嫩林线加格达奇至塔河段,二百五十九点四七公里的铁路,率先铺轨通车了。这足以证明:我们不仅彻底站住了脚,并且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这个胜利的确来之不易,可以说是用血汗换来的。我们铁道兵战士,作为开路先锋,发扬‘劳动为荣,艰苦为荣,当铁道兵光荣'的革命传统,以舍生忘死、一心为公的‘硬骨头战士张春玉'为榜样,爬冰卧雪抗击高寒,宿露餐风以苦为乐,披荆斩棘开山劈岭,筚路蓝缕架桥筑路,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把铁路修进了无人区,打开了大兴安岭北坡的通道,初步解决了岭北地区交通困难的局面,‘高寒禁区'的神话被彻底打破,西里尼‘死地'已经不复存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嫩江至加格达奇段,预计在明年年中贯通。这样,第一阶段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接着,我们将进入第二阶段,从塔河一直修到古莲。然后还有第三阶段。大兴安岭这个全国最大的绿色宝库,将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历史功绩,将永远铭刻在‘雄鸡冠上的绿宝石'上!”
下午,铁道兵文工团和铁三师宣传队,一起在新建的大礼堂装台并排练。铁军急匆匆地赶到了现场,见到了铁道兵文工团分队队长钱诗璧。简单地寒暄了两句,钱诗璧直截了当地说:“我要告诉你的是,梅月香早就变心了。”铁军凝着眉头说:“这我知道,她早就提出了离婚,只是我……还有点儿……”“有点儿什么?她不光有‘言',还有了‘行'了。人家已经找好下家了,你还自作多情什么呀?她让我给你捎句话:多亏一直没要孩子,财产也没什么纠葛,没有羁绊,好成好散。”铁军咬着牙不吭声。钱诗璧笑道“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贪恋绿帽子?”铁军气得哼了一声,转身要走。钱诗璧一把拉住了他,说:“我就要调到三师了。怎么样?欢迎吗?”铁军不置可否,苦笑着离开了。
晚上,师部大礼堂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挤满了人。
在《铁道兵志在四方》的乐曲声中,主持人钱诗璧走上舞台,报幕说:“通车典礼文艺晚会现在开始。第一个节目:歌伴舞《铁道兵之歌》,表演者:铁道兵文工团。”
伴随前《解放军进行曲》,天幕上战火硝烟漫布,一列火车从远处驰来。一队解放军战士冲上舞台,高举着“铁道兵团”的红旗,挥舞着锹镐等劳动工具,忙而有序地抢修铁路。低沉粗犷的歌声响起——
解放战争中诞生,
炮火硝烟里扬名,
异军突起修铁路,
南征北战护交通。
打到哪,修到哪,
管教军列奔驰前行。
劳动为荣,
艰苦为荣,
祖国的需要就是使命。
英雄的部队钢铁的兵,
光荣的铁道兵,
啊,铁道兵光荣。
天幕上敌机俯冲投弹,爆炸声、枪炮声大作,一座铁路桥被炸得支离破碎。身着志愿军服装的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抢修大桥。
抗美援朝中出征,
枪林弹雨里称雄,
筑起钢铁运输线,
浴血抢修保供应。
打不烂,炸不断,
粉碎封锁战无不胜。
劳动为荣,
艰苦为荣,
祖国的需要就是使命。
英雄的部队钢铁的兵,
光荣的铁道兵,
啊,铁道兵光荣。
天幕映现出高山大河,蜿蜒的铁路,奔驰的列车。戴着红五星和红领章的战士们,挥舞着锹镐在线路上紧张地施工。
祖国建设中奋争,
万水千山里驰骋,
血汗浇筑铁路网,
披荆斩棘打先锋。
不怕苦,不怕死,
志在四方屡建奇功。
劳动为荣,
艰苦为荣,
祖国的需要就是使命。
英雄的部队钢铁的兵,
光荣的铁道兵,
啊,铁道兵光荣。
第二个节目是女声独唱:《大兴安岭来了铁道兵》。只见身着鄂伦春族服饰的索山花走上台来,放开嗓子唱了起来——
春风哟吹绿哟吹绿兴安岭,
岭上哟开遍哟开遍映山红。
“四不像”列队哟走呀走得快,
“草上飞”轱辘大大呀大又轻。
山欢水笑啊林涛唱啊,
大兴安岭来了铁道兵。
咱给亲人当向导当向导,
运送物资啊真呀真光荣。
铁道兵开发哟打呀打先锋,
鄂族人支援哟动呀动真情。
今天哟老林哟开呀开新路,
明日哟深山哟飞呀飞彩虹。
军民一家啊建北疆啊,
大兴安岭迎来好光景。
咱给亲人当向导当向导,
再苦再累啊也呀也高兴。
第三个节目:舞蹈《向林海进军》,表演者:铁三师宣传队。
冰雪覆盖大兴安岭,
高寒禁区天寒地冻。
苍松古树千年沉睡,
绿色宝库铁门紧封。
党中央,毛主席,
绘蓝图,发号令,
多快好省修铁路,
建设边疆筑长城。
红旗劈开千里雪,
铁脚踏碎百丈冰。
十万军民大开发,
铁道兵战士打先锋。
汗水浇灌青松翠,
炮声催开映山红。
风餐露宿洒血汗,
修桥筑路铺彩虹。
红太阳照耀大兴安岭,
铁龙奔腾汽笛长鸣。
……
演出进行了一个半小时。主持人钱诗璧宣布:“庆典晚会到此结束。让我们齐声高唱《铁道兵志在四方》。
何辉燕带头站了起来,领着大家一起放声高歌。台上唱,台下和。群情激奋,全场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