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 ・ 中国铁军
——记援越抗美铁道兵
叙述:刁家明 整理:梅志俊
当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战场恢复了宁静,当人们再也听不到战场上的枪声、炮声和飞机的轰鸣声 …… 不知不觉中便会淡忘掉战争带来的残酷与创伤。
人们似乎已经忘记,在半个多世纪前的1965年至1973年,曾经有过一场历时八年的特殊战争——援越抗美战争。参加这场战争的32万中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共和国的尊严,维护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
在参战部队里,有一支特殊而有着光辉历史的部队。这支部队,在特殊年代履行特殊使命,在特殊时代彰显特殊精神,在特殊时期展现特殊作风。这就是被称作“铁军”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
一首《军人本色》里的歌词这样唱道:
风平浪静的日子,你不会认识我,
我的绿军装是最普通的颜色。
花好月圆的时刻,你不会留心我,
我的红帽徽在远方默默闪烁。
……
假如一天风雨来,
风雨中会显出我军人的本色。
白鸽飞舞的年代,你不会认识我,
我的名字没有明星们显赫。
硝烟散尽的日子,你不会留心我,
我的故事会被歌声淹没。
……
假如一天风雨来,
风雨中会显出我军人的本色。
这首歌唱出了一代军人的肺腑之言,唱出了一代军人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军人本色。
2018年4月7日,一次铁道兵战友聚会筹备会上,笔者有幸认识了1968年入伍,并参加了那场援越抗美战争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13师第61团的刁家明老战友。这位老战士身材不高,但身板硬朗,神采奕奕。在谈到这场特殊的战斗时,他滔滔不绝,神情激昂 …… 那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场面啊!虽然1978年入伍的我们,没有经历到这场战争,但从刁家明老战士的回忆叙述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那场战争的惨烈与残酷 ……
五十四年前的1964年8月,世界风云突起,号称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美帝国主义,妄想改变其在东南亚的军事战略格局,在越南北方蓄意制造 “北部湾事件” ,捍然出动大批飞机,狂轰滥炸越南北方,把越南拖入到了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倾刻间,越南的城市和村庄到处都是一片废墟和满目疮痍的土地,公路、铁路和桥梁基本处于瘫痪。随着战争的升级,战火直接然烧到了我国广西、云南边陲,美机还侵入到我国云南马关县,严重威胁到我国领土、领空和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危急时刻,军令如山。为打击美帝的嚣张气焰,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了高炮兵、铁道兵、工程兵等共32万部队秘密进入越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援越抗美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派出了第2和第13两个师,组建成“援越抗美第一支队”和“援越抗美第六支队”,分别于1965年6月和9月先后入越参战。他们背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提什么条件,不讲任何理由,身穿不戴领章帽徽的军服,背上行囊,带上简单的武器装备和抢建抢修铁路、公路所需的工具、干粮,秘密进入到了陌生的国家(越南北方)。从此,与美国侵略者展开了旷日持久的铁血之战。
铁道兵第13师率第58团、第61团、第62团和第64团,进入越南后,承担了越南西北战区第8号、第10号、第12号公路共434公里的新线抢建任务。进入越北后的各种艰难险阻前所未有。首先是美国的大批飞机低空频繁轰炸和扫射,其次是恶劣的亚热带气候。越南西北高温多雨,气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5月至10月的雨季长达180多天,蚊虫、蚂蟥侵扰着战士们的躯体,指战员们终日汗流浃背。由于常年战斗在野外,经常吃不好睡不好。让部队更为棘手的是,越南北方交通已经中断,部队所需物资、装备器材难以及时运到,这样给参战部队带来了很大困难。越南西北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工程任务艰巨,铁13师担负的10号线公路地处大陡壁地段,要穿过号称东南亚第一高山——黄连山。黄连山海拔3142米,森林茂密,山势险峻,但广大指战员发扬铁道兵艰苦奋斗和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艰难险阻。
铁道兵第2师和第13师两支部队,在完成铁路、公路抢建抢修任务的同时,还要随时展开对空作战。经过浴血奋战,共击落美敌机213架,击伤敌机235架,俘虏美军飞行员12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我铁道兵和工程兵发挥自身的技术特长和优势,在越北筑起了一道道打不烂、炸不断的战区交通运输线。有力保障了援越抗美所需物资和装备源源不断从国内运抵越南战场。
随着战争的深入,中越军民树立起了抵御外来侵略的强大信心。迫于战争的形势和压力,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不得不于1973年1日17日,在结束越南战争的协定上签字,从而实现了越南北越和南越的统一。
当然,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我参战的铁道兵和其他兄弟部队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援越抗美战争中,共有1446名我军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永远长眠在了越北的崇山峻岭间。另有近5000名参战的我军指战员战伤和战残。
这里介绍一位当年年仅17岁的铁道兵小战士,他留下了一张当年警卫住地站岗的照片,只知道是一名铁道兵技术营营部的通信员,至今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也许他没有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坚定信念,他把青春和年华留在了越北那片土地上。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铁道兵小战士吧!
在援越抗美的艰苦岁月里,作为铁道兵第13师第61团的王汝能老战友,他的一首《援越抗美中国龙》的战地诗文,是对当年战斗场景最真实的写照:
援越抗美中国龙
烈日当头晒,暴雨倾盆涌。
大江横路拦,高山挡道耸。
为助越南统一,为灭美帝威风。
我们出生入死,前仆后继向前冲。
斩断恶水,搬走险峰。
架起飞桥,打通隧洞。
敌机头上窜,炸弹脚下轰。
硝烟扑面滚,焦土身上蒙。
为给祖国争光,为让军旗更红。
我们赴汤蹈火,顽强拼搏向前冲。
不怕死,不怕累。
抢修抢建,确保铁路畅通。
钢铸的肩膀创伟业,血染的风采建奇功。
我们是英雄的铁道兵,援越抗美中国龙。
据军史、国史资料显示,这场战争,美国出动了各种战斗机和轰炸机30多万架次,对越南北方共投下了重型炸弹、燃烧弹、子母弹、定时炸弹共800多万吨,相当于朝鲜战争投弹量的14倍还多,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投弹总量的4倍。在美国的风狂轰炸下,越南没有一处完整的城市和村庄,没有一处完整的公路、铁路和桥梁。面对如此凶残的敌人,我军将士英勇颈强,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较量。防空部队的防空作战惨烈程度,在世界战争史上实属罕见;我铁道兵、工程兵部队,抢建抢修铁路、公路和桥梁的速度和意志力让世界惊叹!他们的英雄壮举可歌可泣,他们不愧为顶天立地的中国铁军!
虽然这场特殊的战争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战争历程和战争本身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力值得我们深思与回味 …… 由于这场战争的特殊性和国内的历史原因,至今没能留下更多的史记资料,更没有拍摄出什么有影响力的影视剧作品,很多年轻一代甚至对这段“援越抗美战争”的历程不甚了解。但历史终归为历史,不能磨灭,不可更改。当强敌打到家门口,如果没有祖国的优秀儿女出门御敌,拒敌于门外;如果美帝国主义控制了越南全境,我们邻居就将住进一群“恶狼”,“豺狼在侧,岂能安之”。从国家的利益和军事战略角度考量,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铭记这场战争。
硝烟已经散尽,我国的各项事业已进入到高速发展的历史性阶段,战争的阴影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我们切不可忘记那些为祖国和人民浴血奋战,奉献出青春和年华的共和国军人们,是他们用普通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击退了美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风狂的轰炸和进攻,是他们打出了共和国的军威和国威!
他们是一支怎样的军队?这是一支由铁道兵、工程兵和高炮部队组成的人民军队,他们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有着钢铁般的纪律,有着钢铁般的战斗精神;他们虽然在异国他乡,没能戴上作为军人标志的帽徽和领章战斗,但他们的心中永远装着祖国和人民,永远装着那红光闪闪的红五星;在面对凶残强大的美国强权时,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是他们让祖国的红五星在遥远的越南北方默默闪烁 !
壮哉,中国铁军!壮哉,共和国的人民军队!
注:笔者系原中国人民解放军
铁道兵第14师69团机械连
海拔3142米的东南亚第一高山——黄连山
原铁道兵第13师第61团刁家明老战士
老战士老当益壮
曾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的刁家明老战士(右)
弥勒铁道兵战友聚会组委会成员合影
弥勒铁道兵战友聚会组委会会议
弥勒铁道兵战友聚会组委会会议
战士心中永远装着闪闪的红星
(自网络)
壮哉 ・ 中国铁军
——记援越抗美铁道兵
叙述:刁家明 整理:梅志俊
当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战场恢复了宁静,当人们再也听不到战场上的枪声、炮声和飞机的轰鸣声 …… 不知不觉中便会淡忘掉战争带来的残酷与创伤。
人们似乎已经忘记,在半个多世纪前的1965年至1973年,曾经有过一场历时八年的特殊战争——援越抗美战争。参加这场战争的32万中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共和国的尊严,维护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
在参战部队里,有一支特殊而有着光辉历史的部队。这支部队,在特殊年代履行特殊使命,在特殊时代彰显特殊精神,在特殊时期展现特殊作风。这就是被称作“铁军”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
一首《军人本色》里的歌词这样唱道:
风平浪静的日子,你不会认识我,
我的绿军装是最普通的颜色。
花好月圆的时刻,你不会留心我,
我的红帽徽在远方默默闪烁。
……
假如一天风雨来,
风雨中会显出我军人的本色。
白鸽飞舞的年代,你不会认识我,
我的名字没有明星们显赫。
硝烟散尽的日子,你不会留心我,
我的故事会被歌声淹没。
……
假如一天风雨来,
风雨中会显出我军人的本色。
这首歌唱出了一代军人的肺腑之言,唱出了一代军人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军人本色。
2018年4月7日,一次铁道兵战友聚会筹备会上,笔者有幸认识了1968年入伍,并参加了那场援越抗美战争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13师第61团的刁家明老战友。这位老战士身材不高,但身板硬朗,神采奕奕。在谈到这场特殊的战斗时,他滔滔不绝,神情激昂 …… 那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场面啊!虽然1978年入伍的我们,没有经历到这场战争,但从刁家明老战士的回忆叙述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那场战争的惨烈与残酷 ……
五十四年前的1964年8月,世界风云突起,号称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美帝国主义,妄想改变其在东南亚的军事战略格局,在越南北方蓄意制造 “北部湾事件” ,捍然出动大批飞机,狂轰滥炸越南北方,把越南拖入到了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倾刻间,越南的城市和村庄到处都是一片废墟和满目疮痍的土地,公路、铁路和桥梁基本处于瘫痪。随着战争的升级,战火直接然烧到了我国广西、云南边陲,美机还侵入到我国云南马关县,严重威胁到我国领土、领空和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危急时刻,军令如山。为打击美帝的嚣张气焰,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了高炮兵、铁道兵、工程兵等共32万部队秘密进入越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援越抗美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派出了第2和第13两个师,组建成“援越抗美第一支队”和“援越抗美第六支队”,分别于1965年6月和9月先后入越参战。他们背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提什么条件,不讲任何理由,身穿不戴领章帽徽的军服,背上行囊,带上简单的武器装备和抢建抢修铁路、公路所需的工具、干粮,秘密进入到了陌生的国家(越南北方)。从此,与美国侵略者展开了旷日持久的铁血之战。
铁道兵第13师率第58团、第61团、第62团和第64团,进入越南后,承担了越南西北战区第8号、第10号、第12号公路共434公里的新线抢建任务。进入越北后的各种艰难险阻前所未有。首先是美国的大批飞机低空频繁轰炸和扫射,其次是恶劣的亚热带气候。越南西北高温多雨,气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5月至10月的雨季长达180多天,蚊虫、蚂蟥侵扰着战士们的躯体,指战员们终日汗流浃背。由于常年战斗在野外,经常吃不好睡不好。让部队更为棘手的是,越南北方交通已经中断,部队所需物资、装备器材难以及时运到,这样给参战部队带来了很大困难。越南西北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工程任务艰巨,铁13师担负的10号线公路地处大陡壁地段,要穿过号称东南亚第一高山——黄连山。黄连山海拔3142米,森林茂密,山势险峻,但广大指战员发扬铁道兵艰苦奋斗和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艰难险阻。
铁道兵第2师和第13师两支部队,在完成铁路、公路抢建抢修任务的同时,还要随时展开对空作战。经过浴血奋战,共击落美敌机213架,击伤敌机235架,俘虏美军飞行员12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我铁道兵和工程兵发挥自身的技术特长和优势,在越北筑起了一道道打不烂、炸不断的战区交通运输线。有力保障了援越抗美所需物资和装备源源不断从国内运抵越南战场。
随着战争的深入,中越军民树立起了抵御外来侵略的强大信心。迫于战争的形势和压力,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不得不于1973年1日17日,在结束越南战争的协定上签字,从而实现了越南北越和南越的统一。
当然,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我参战的铁道兵和其他兄弟部队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援越抗美战争中,共有1446名我军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永远长眠在了越北的崇山峻岭间。另有近5000名参战的我军指战员战伤和战残。
这里介绍一位当年年仅17岁的铁道兵小战士,他留下了一张当年警卫住地站岗的照片,只知道是一名铁道兵技术营营部的通信员,至今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也许他没有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坚定信念,他把青春和年华留在了越北那片土地上。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铁道兵小战士吧!
在援越抗美的艰苦岁月里,作为铁道兵第13师第61团的王汝能老战友,他的一首《援越抗美中国龙》的战地诗文,是对当年战斗场景最真实的写照:
援越抗美中国龙
烈日当头晒,暴雨倾盆涌。
大江横路拦,高山挡道耸。
为助越南统一,为灭美帝威风。
我们出生入死,前仆后继向前冲。
斩断恶水,搬走险峰。
架起飞桥,打通隧洞。
敌机头上窜,炸弹脚下轰。
硝烟扑面滚,焦土身上蒙。
为给祖国争光,为让军旗更红。
我们赴汤蹈火,顽强拼搏向前冲。
不怕死,不怕累。
抢修抢建,确保铁路畅通。
钢铸的肩膀创伟业,血染的风采建奇功。
我们是英雄的铁道兵,援越抗美中国龙。
据军史、国史资料显示,这场战争,美国出动了各种战斗机和轰炸机30多万架次,对越南北方共投下了重型炸弹、燃烧弹、子母弹、定时炸弹共800多万吨,相当于朝鲜战争投弹量的14倍还多,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投弹总量的4倍。在美国的风狂轰炸下,越南没有一处完整的城市和村庄,没有一处完整的公路、铁路和桥梁。面对如此凶残的敌人,我军将士英勇颈强,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较量。防空部队的防空作战惨烈程度,在世界战争史上实属罕见;我铁道兵、工程兵部队,抢建抢修铁路、公路和桥梁的速度和意志力让世界惊叹!他们的英雄壮举可歌可泣,他们不愧为顶天立地的中国铁军!
虽然这场特殊的战争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战争历程和战争本身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力值得我们深思与回味 …… 由于这场战争的特殊性和国内的历史原因,至今没能留下更多的史记资料,更没有拍摄出什么有影响力的影视剧作品,很多年轻一代甚至对这段“援越抗美战争”的历程不甚了解。但历史终归为历史,不能磨灭,不可更改。当强敌打到家门口,如果没有祖国的优秀儿女出门御敌,拒敌于门外;如果美帝国主义控制了越南全境,我们邻居就将住进一群“恶狼”,“豺狼在侧,岂能安之”。从国家的利益和军事战略角度考量,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铭记这场战争。
硝烟已经散尽,我国的各项事业已进入到高速发展的历史性阶段,战争的阴影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我们切不可忘记那些为祖国和人民浴血奋战,奉献出青春和年华的共和国军人们,是他们用普通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击退了美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风狂的轰炸和进攻,是他们打出了共和国的军威和国威!
他们是一支怎样的军队?这是一支由铁道兵、工程兵和高炮部队组成的人民军队,他们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有着钢铁般的纪律,有着钢铁般的战斗精神;他们虽然在异国他乡,没能戴上作为军人标志的帽徽和领章战斗,但他们的心中永远装着祖国和人民,永远装着那红光闪闪的红五星;在面对凶残强大的美国强权时,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是他们让祖国的红五星在遥远的越南北方默默闪烁 !
壮哉,中国铁军!壮哉,共和国的人民军队!
注:笔者系原中国人民解放军
铁道兵第14师69团机械连
海拔3142米的东南亚第一高山——黄连山
原铁道兵第13师第61团刁家明老战士
老战士老当益壮
曾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的刁家明老战士(右)
弥勒铁道兵战友聚会组委会成员合影
弥勒铁道兵战友聚会组委会会议
弥勒铁道兵战友聚会组委会会议
战士心中永远装着闪闪的红星
(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