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 (记者 张晴悦)自从2010年前后偶然看到那6座早已风化的烈士墓,汪涛就多了一个心愿——帮这些长眠在异乡的烈士寻找他们的家人。8年过去了,他为完成这个心愿做了不少努力,但却发现这样被亲人“遗忘”在边疆的烈士墓远不止这6座。
仅在新疆和静县烈士陵园里,就有100多座烈士墓多年无人祭扫。墓中埋葬的陕西籍烈士,就有29位。他们大都是上世纪70年代,远赴新疆支援南疆铁路建设的军人。
作为一名西安人,汪涛比谁都希望这些乡党们能早日与自己的亲人“团聚”;作为新疆当地的一位记者,他觉得自己有义务来做这个牵线人。
偶然发现烈士墓 他决定帮他们寻亲
日前,在新疆巴音郭楞日报就职的汪涛与三秦都市报记者联系,希望两地媒体联动,帮这29位陕籍烈士找到他们的亲人。
这个关于“寻找”与“团聚”的心愿,来自于他多年前和驴友的一次徒步旅行。“当时在一座破败的院落里,我发现了6座墓,墓碑上的名字已经看不清了,但上面的红色五角星和依稀可辨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字,让我知道他们的身份并不简单。”汪涛说,后来他走访得知,长眠于这6座墓中的,是当年支援南疆铁路建设的铁道兵,他们的家人可能并不知道他们牺牲后埋葬在何处,因此这些墓成了多年无人祭扫的孤坟。知道这些后,自己便有了帮他们寻找亲人的念头。
而在寻找的过程中,汪涛发现,和这6名军人一样,长眠于新疆的烈士还有很多。
陕籍烈士墓(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支援南疆铁路建设 200余名军人献出生命
“如今,铁道兵已经是一个消失的兵种,但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曾经的一个工程技术兵种,他们以前在战时和非战时都担负着重要的任务。”王涛介绍,上世纪70年代,新疆的交通条件十分艰苦,与内地连接的铁路只有一条兰新线,而在新疆境内的南北疆,均没有铁路可行,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1973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在新疆修建一条吐鲁番至库尔勒的铁路。次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挥师大西北,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怀着一腔热血承担起了这一光荣任务,靠肩挑手扛,用8年时间,铸就了一条连接南北疆的钢铁大道。但这是一项充满血泪的工程,200余名军人因此在和静县境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因为和静县境内地势最为险峻,施工最为艰难。”汪涛告诉记者,当时条件有限,战士牺牲后,大多数被就地安葬。2013年,和静县民政局把分散在县内的12处零散烈士墓迁移至新建的烈士陵园,并在全国各大网站发布消息,希望能找到这些烈士的亲友。但几年来,这203名烈士中,只有近20名烈士的家人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前往陵园祭奠亲人。
“其余180多名烈士的家属可能并未看到这一消息。”汪涛说,当年条件有限,家属们知道自己的亲人牺牲,可能也无法前来探望。后来条件允许了,但可能早已不知道亲人的埋葬地。他坚信,“家人们并不是将这些烈士遗忘了,他们也在苦苦期望着团聚。”
陕籍最小烈士仅有18岁 他们是你在寻找的亲人吗
因为这份“坚信”,汪涛对这180多位烈士的资料进行了梳理,并决定按地区帮他们寻亲。在前期,他已与河北的燕赵晚报、四川的华西都市报等媒体合作,为多位河北籍和四川籍的烈士找到了家人。但目前,仍有150多位烈士“无着无落”,这其中,就有29人来自陕西。
三秦都市报记者整理这29位烈士的资料发现,他们当中,除了9位烈士的出生年月日不详外,其余20位烈士中,牺牲时最小的年仅18岁,最大的也才39岁,大多数人牺牲时都只有二十一二岁,正值青春年华。
而这份名单中登记的烈士户籍,有些已经撤县设区或换了名称,有些则明显有误。比如烈士闫保地,名单上称其为陕西省隆县人,记者只能猜测“隆县”可能是现在的宝鸡陇县;烈士姜昌明,户籍陕西省郑县两河人民公社,不知正确户籍是否在汉中的南郑区。
陕籍烈士长眠于和静县烈士陵园(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于这些出入,汪涛说, 因为很多资料当时都是手记的,不排除有错漏的可能。他告诉记者,日前在与四川媒体联动寻亲时,就有市民发现一位叫“李风华”的烈士信息很像自己的幺爸,但报纸上,李风华三个字中的“风”和幺爸名字里的“峰”不同,出生年份1968年也与幺爸的1958年不同,但经核实,该烈士正是这位李姓市民一家苦苦寻找的亲人。
“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看这份名单的时候不一定要每个信息都对上才跟我们联系核实,假如您觉得名单中的他们跟您的亲人或是您认识的那个人很像,请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三秦都市报。”汪涛说,这些烈士已在异乡孤独地长眠了40多年,他们在迫切地等待着亲人的探望。
29位陕西籍烈士名单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生前所属部队及职务 户籍所在地 出生日期 入伍时间 牺牲(病故)时间
1. 王能发 男 汉 原89321部队战士 陕西临潼县北屯公社新民大队 1956年11月 1974年1月 1978年11月28日
2. 闫保地 男 汉 原89325部队7分队战士 陕西省隆县 1955年5月3日 1975年1月 1976年8月18日
3. 苳承禄 男 汉 原89325部队13分队战士 陕西省凤县 1956年2月 1975年1月 1976年7月23日
4. 贾京会 男 汉 原89325部队12分队副班长 陕西省临潼县 1955年5月 1974年1月 1977年6月9日
5. 李田来 男 汉 原89325部队14分队副班长 陕西省千阳县 1955年7月 1975年1月 1977年6月15日
6. 李德德 男 汉 原89324部队1小队战士 陕西省宝鸡双白杨公社李家崖大队 1954年 不详 1976年6月8日
7. 闫振生 男 汉 原陆军四师十团三营七连战士 陕西省武功县车站公社闫家大队 1953年12月1日 不详 1976年11月21日
8. 张 兵 男 汉 原36110部队64分队车长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 1967年7月 不详 1987年6月21日
9. 宁国成 男 汉 原新疆军区第104部队 陕西省潼关县港口公社苏家村 不详 不详 1968年7月15日
10. 杨永春 男 汉 原新疆军区第104部队 陕西省潼关县李家村公社驿容口大队 不详 不详 1968年7月15日
11. 鱼金龙 男 汉 不详 陕西省长武县城关公社北关大队 1933年1月2日 不详 1972年9月5日
12. 高怀树 男 汉 原89323部队16分队战士 陕西省横山县波罗公社龙泉墩大队 1955年 1974年1月 1975年10月17日
13. 陈新海 男 汉 原89323部队2分队战士 陕西省蓝田县史家寨公社孙北大队 1960年4月 1979年1月 1980年5月15日
14. 康碧峰 男 汉 原89324部队58分队战士 陕西省武功县薛固公社陈家坎大队 1957年 1975年1月 1975年4月24日
15. 邓新社 男 汉 原89324部队20小队战士 陕西省临潼县谭家公社昌平大队 1955年 不详 1974年12月14日
16. 李德德 男 汉 原89324部队1小队战士 陕西省宝鸡双白杨公社李家崖大队 1954年 不详 1976年6月8日
17. 强卫星 男 汉 原89326部队战士 陕西省乾县 不详 1976年3月 1977年6月4日
18. 胥志强 男 汉 原89326部队战士 陕西省乾县 不详 1976年3月 1977年5月5日
19. 武增宽 男 汉 原89326部队战士 陕西省神木县 不详 1976年3月 1976年9月21日
20. 李兴民 男 汉 原36316部队战士 陕西省旬邑县原底公社下西头大队 1955年4月 1974年 1976年4月28日
21. 魏惠东 男 汉 原36316部队战士 陕西省礼泉县史德公社水魏大队 1954年7月 1974年 1976年4月28日
22. 张树汉 男 汉 原36316部队战士 陕西省汉中县辅续公社 1956年9月 1977年1月 1978年8月5日
23. 任旭亮 男 汉 原36003部队33分队战士 陕西省渭南专区沙苑农场水二队 不详 不详 不详
24. 姜昌明 男 汉 原8026部队 陕西省郑县两河人民公社 不详 不详 1970年12月28日
25. 张清祥 男 汉 原36431部队 陕西省勉县 不详 不详 1985年11月4日
26. 麻关锁 男 汉 原89325部队13分队战士 陕西省岐山县 1955年7月 1975年1月 1977年3月9日病故
27. 张宏芳 男 汉 原89325部队75分队文书 陕西省千阳县 1956年9月 1975年1月 1977年6月24日病故
28. 刘永军 男 汉 原89323部队33分队战士 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杨家大队 1953年 1974年1月 1974年6月19日病故
29. 王怀喜 男 汉 原89332部队战士 陕西省神木县 不详 1976年3月 1978年6月17日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