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鲁征正要说什么,忽听得后面人群骚动了。他转身朝洞 口方向看去,只见喧嚷中众人簇拥着一个战士扛根钢管往里 走来。走到近处,在明亮的灯光下,才看清是炊事班长石玉 华。鲁征对这位精明能干的巧班长是熟悉的,他在这种节骨 眼上出马,准是有什么新建议。
石玉华来到跟前,放下肩上的钢管,拍拍手上的尘土,正 想上前敬礼,鲁征早已握住他的双手,两眼饱含喜爱地说:“石 玉华同志,你这搞的是么子名堂?”
“给首长汇报,是这么回事。”石玉华以他一贯的恬静态度 说,“刚才指导员到坎事班,以党支部名义号召我们做好抢险 的生活保障工作。大家感到,洞外的人好办,唯有洞内的人难 解决,都发愁连长他们没吃没喝,怕他们把身体熬垮了。几个 人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凑出了个小主意:先往塌方里打 进一根钢管去,好给他们送点豆浆蛋花喝喝。”
“这管子打进去不就给堵了?咋能流进豆浆蛋花去? ”旁边 有个战士急切地说。
“那不要紧。”石玉华从容地伸手到衣兜里取出一个物件 说:“指导员让铁工班的同志帮我们打了个活动尖顶钻头,套 在钢管上,顶住往里打,一是可以大大加快进度,再是打穿了 可以自动脱掉。”
“指导员呢? ”姜工程师问道。
“指导员让我先把管子扛来汇报,他上机械班去了,一会 就来。”
“上机械班? ”正用手扶着钢管思索的鲁征,听到这儿,抬 头问道,“他上机械班干么子事?”
“他说,让机械班作好准备,单等管子一通,先给杨连长他 们送风,换空气……”
石玉华从头到尾的谈话,词句简单明了,态度平平常常, 可四周的人听起来都十分感动,鲁征的心里更是久久不能平 静。他默默地想着:自己刚刚考虑到的问题,戴平和石玉华他 们便已经解决了,这事情又一次证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最聪明,最能干,最有创造力,自己作 为一个领导干部,要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一定要时 时刻刻注意向群众学习,甘心当一辈子群众的小学生啊!
戴平同机械班的两个战士,一路检查着通风管道走进来 了。不知谁喊了声“指导员回来罗”。大伙便一下子围了上去, 异口同声地称赞起来。田大爹的嗓门最亮:“戴指导员呐,这 打钢管的法儿想得真周到,既可送食,又可送风,把我老汉心 上的疙瘩全解开啦!”
姜工程师也兴奋地接着说:“这真是两全其美啊! ”
戴平急忙解释道:“这可不是我,这是石玉华他们出的主 意!你们看这办法……”
“我看这办法好! ”鲁征微笑着接过话头说。他把自己对 这位基层干部的全部喜爱和赞扬,凝结在一个“好”字上,所 以,字吐得特重,音拖得特长。接着,他收敛了笑容,命令道: “戴平同志,你立即组织人,用三角吊先打钢管,然后再安装一 个打钢轨的三角吊。马上动手,越快越好!”
戴平沉着而冷静地应了一声“是! ”便转身组织人力打钢 管去了。
刚刚被人换下来的马天柱,唯恐指导员将这新任务交给 别人干,把自己给拉下了,赶忙追在戴平身后说指导员,打 钢管比打钢轨紧急,俺钢轨还没打够,让俺再打一会钢管吧。 真的,俺不累,不信你看——”他说着用劲鼓了鼓臂上的腱子 肉。可戴平眼没斜,步没停,干干脆脆地说:“昨晚杨连长进洞 前给你说甚来着?上哨去! ”听了这话,马天柱立即停下步,转 过身,挺起胸脯向洞外大步走去了。
不多会,隧道里便回荡起更加清脆的钢轨撞击钢管的 响声:
“当-当-当-当-”
杨占斌和战士们被关在山心里已经十多个小时了。里面 的空气愈来愈稀薄,情况愈来愈严重,每个人都感到头昏脑 胀,呼吸困难,胸膛发闷,四肢无力。
张学松跑进导坑时,被石头打了一下,又一直不歇手地干 活,到这会,每举起一次镐头,都要豁出全身力气,每镐落下 去,刨下的土石只不过拳头般大小的一点点。他在心里给自 己打气,费了好大的劲才再次把铁镐举过头顶,然而力不从 心,一镐下去,刨掉的土石竟比上一镐更少了。
张学松周围的伺志,这时也很吃力了。有的每铲一锹,就 要累得呼哧呼哧拉上半天风箱;有的晃晃悠悠端着筐子往后 运,一不小心闪个趔趄,一筐土石便倒出去半筐;也有的战士 实在累得没一点儿劲了,只好喘着粗气,扶着工具,靠着岩壁, 闭着眼停息一下。
看着这些情景,杨占斌紧蹙双眉,陷入了沉思之中。虽然 这会他自己的胸脯闷得仿佛压了个大磨盘,右腿上的伤口有 如被一把利刀在割在绞,额上的青筋暴得好象一根根老豆角, 然而,他丝毫也没想到个人的安危。作为一个指挥员,他这时 唯一考虑的是在这严重的困难面前应当怎么办?应当怎样带 领战士们继续顽强战斗……
杨占斌正考虑得入神,冯浩向他身边凑了过来,焦急地 说:“连长,整个挖掘进度比以前大大减慢了,照这样下去,那 敌情……”
“老冯,是不是党员同志马上来开个会? ”杨占斌说出了自 己的想法。
冯浩点头应了声好!”
当洞内的五个党员聚在一起后,杨占斌简要分析了眼前 的情况,要大家就如何继续带领同志们坚持战斗发表意见。
“眼下的处境确实困难,要战胜这个困难,唯一的办法是 加快掘进速度! ”李勇生首先发言说。
兰天厚接着说:“我建议:在这严重困难面前,党支部应当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家进一步懂得坚持战斗的意义,树立 抢险必胜的信心。”
“我同意兰天厚同志的意见。”冯浩说,“现在我们一没粮 食,二缺空气,靠什么夺取胜利呢?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的革命 精神。我建议由杨占斌同志给大家讲讲老一连在对敌斗争中 的传统作风,来激发同志们的战斗意志!”
别的同志都表示同意冯浩的意见。
几个党员简短的发言,对杨占斌是很大的启示。他不认 为这是几个党员的个人意见,这些话经过集体研究,就是党的 决定。
“我同意同志们的发言和建议。”杨占斌说,“现在,我们面 临着极为严重的考验,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思想政治的 领导。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成为群众的表率,以自己的言语和 行动,带领群众去战胜困难,迎接胜利! ”
党员们开完会,回到塌方前端时,情况变得更严重了,许 多同志都不能动弹了,有的瞪着眼直喘粗气,有的闭上眼,扶 着岩壁一动不动。杨占斌看着这情景,心里很难受,虽然自己 也浑身无力,但还是强打起精神说:“同志们,都靠拢我坐下 来,歇一会,我来给大家讲讲咱们连的战斗故事,好不好?” “好! ”战士们回答得虽说不如平时那样气吞山河,但一听 讲战斗故事,都高兴地应了声。
接着,杨占斌便按照支部大会的决定,向战士们讲了一个 尖刀连的传统故事.?
“一九三五年春天,咱们一连所在的这支红军部队,飞越 老虎嘴天险后,又挥戈奇袭了追随的白匪军,便继续北上抗 日。哪知走不远,来到一个叫白松坨的地方。对,就是现在三〇 五基地所在地。那里,一边是奔腾呼啸的大江,一边是刀削 斧砍的陡崖,只有一条小路从白松坨的高地上穿插过去。伤 脑筋的是,蒋介石早派了一个旅驻守在这高地上。红军强攻 了三次,都因敌人地势好,火力强,没能拿下来。眼看前进 的道路被阻,后面的追兵又快赶到,大伙心里就甭提有多急 啦!
“傍晚,团长带着各营、连干部来到一连阵地前观察,准备 发动新的进攻。突然,咱们老一班长鲁征同志,来到首长们面 前说:‘让我今晚上去把敌情侦察清楚了再攻吧! ’团长惊奇地 问:‘你怎么去侦察呢?’一班长很有把握地说:‘根据我反复观 察和调查,敌人旅部驻在大庙里。那大庙的水沟有尺把来宽, 可以钻进去。’团长仔细听完了一班长的意见,把自己身上的 匣子枪取下来递给他说:‘鲁伢子,这可是用棍去捅老虎的鼻 子眼呀,一定要沉着勇敢!万-?发生紧急情况,我们设法配 合你!, '
“天黑下来后,一班长猫着腰,悄悄接近了大庙的水沟,神 不知鬼不觉地爬了进去。他在沟里足足爬了半小时,才找到 出口。真不妙,头刚一伸出来,便听得一声惨叫:‘呵,有鬼!’ 接着又是一阵叮当的铁器落地声。原来,这出口是在匪军的 小伙房内,正在给匪旅长熬独参汤的伙夫,见地下突然冒出一 个黑呼呼的人头,吓得狂叫一声,甩了手上的勺子拔腿就跑。
“这一声吼叫可把一班长急出一身冷汗:退吧,这任务怎 么完成?进吧,一个人如何与一个旅的敌人打仗?他想起首长 的嘱咐,想起出发时部队已在战壕里集结待命,便把心一横: 不能退,一个革命战士,摔跤也要往前倒,干脆來它个中心开 花,里应外合吧!正在这时,只听得一阵脚步声,好象是一队巡 逻兵,那带头的问:‘谁在咋呼?’那伙夫结结巴巴地说:‘胡,胡 368 子班长,来,来了……’那人也急得变了调:‘什么来啦?是不是 红??…’没等他‘军’字出口,一班长一个手榴弹扔了过去,轰 隆一声,敌人的巡逻班被炸得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人象断 了头的苍蝇到处瞎撞,拼命地喊叫:‘不好啦,红军来啦!’只有 那个胡子班长是个老兵痞,既顽固,又狡猾。他闪在墙根下, 等一班长冲到跟前,猛地一刺刀捅来……”
“哎呀,捅上没有? ”张学松着急地问。
杨占斌这时已十分疲惫,但他以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为榜 样,鼓励自己继续讲下去:“一班长眼尖手快,身子一偏,敌人 刺了个空。他又趁势一脚,护敌人踢了个饿狗抢屎,接着,顺 手一枪,便结果了他的狗命。”
“打得好! ”“一班长真是机智勇敢! ”战士们情不自禁地赞 扬起来。
“这时候,敌人的旅部已经乱成一锅粥。一班长却冷静观 察着,发现朝南的大厅里亮着雪亮的灯光。他估计准是敌人 大官住的地方,便顺墙根摸过去,往里扔了一颗手榴弹,把屋 内的灯炸灭了。‘天呀,旅长被炸死啦!’一个女人怪叫着跑出 来,吓得敌人更是惊恐万状,胡乱地放着枪炮。一班长乘机大 声喊道:‘弟兄们,快逃命呀,红军打上山啦!’黑暗里,敌人也 弄不清来了多少人马,被打得惊了营,有的夺路逃命,有的寻 洞藏身,有的失声狂嚎,有的红着眼互相厮杀。
“忽然,山下响起激昂的冲锋号,那机关枪咯咯咯地叫了, 四处喊声大作:‘同志们冲呀,杀白狗子呀! ’就这样,前后个把 钟头,红军便攻下白松坨,又继续胜利北上了。”
杨连长刚把故事讲完,被红军革命精神所鼓舞的战士们
便争先谈起自己的感受来。
“红军能在敌人心脏孤胆作战,我们也要在大山心脏坚持 战斗,直到传出敌情,夺得最后胜利! ”兰天厚一句话就点明了 故事的核心。
“对,我们一定向红军学习,.哪怕只有一个人,只剩下一口 气,也要勇敢战斗下去! ”王戈激动地说。
紧靠着杨连长的张学松,吃力地说:“红军在那么困难的 条件下,都坚持战斗,消灭了敌人。我也要象红军那样,坚持 战斗! ”说着,把身子朝连长靠了靠,又把一只手放到了连长的 右腿上。呀,满手都是粘糊糊的。
张学松心里一阵紧张,血管也好象在膨胀。他想起来了, 连长定是被他撑过的那块大石头砸伤的,便不顾连长的阻止, 激动地讲述了塌方前杨连长手撑巨石,指挥同志们脱险的壮 举。大伙听了小张的讲述,想起三十年前的一班长,看着面前 的杨连长,心里都更加激动,也更加关心杨连长,有的询问伤 势,有的劝他躺下休息。冯浩一边埋怨连长不该瞒住不说,一 边急着就要伸手去摸他腿上的伤口……
杨占斌一看这情势,知道辩解已不顶用了,便咬紧牙关, 忍住剧痛,以钢铁般的毅力,一下站了起来,装着若无其事的 样子说这有啥,只是碰破了一点皮。”接着便大声说:“刚才 同志们的发言很好,说明大家不愧是毛主席的好战士,红军的 好后代。为了尽快战胜塌方,尽快把敌情传出去,我们要以红 军为榜样,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用实际行动接受新的考验,夺 取新的胜利!”
在杨占斌的带领下,同志们又奋起向塌方展开了猛攻。 条件并没有丝毫改变,呼吸甚至比刚才更加困难,然而,由于 战士们精神上得到了新的鼓舞,便产生了新的力量。
这时候,张学松同大伙一样,用力挥舞着铁镐,他一边刨, 一边想:我们是毛主席的战士,是攻打过白松坨的红军连队,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象红军一样,决不被敌人所屈服,决不向 困难低头!他把自己的全部意志、信念和决心凝聚在镐尖上, 一下又一下地刨着,每镐都要刨下一大堆。刨着刨着,突然身 边“当啷”一声,象有个金属的东西掉地,他停下手仔细听,又 什么也听不见了。张学松举起铁镝正要继续挖,身边又响起 “哧哧”的声音,一股从塌方里吹来的风,把他的衣角吹得飘了 起来,胸口也顿时感到不那么闷了。小张立即惊呼起来:“风! 连长,这儿有风!”
杨占斌忙跨过去用手电一照,原来从塌方里伸进一根小 钢管,那风便是从钢管里吹进来的。他深深吸了一口,激动地 大声说:“同志们,洞外给我们送风来啦! ”
好诱人的“哧哧”声,多清爽的风啊!说它象二月的春 风,春风没有它强劲,吹得人心里好似有千军万马在奔腾;说 它象飒飒的秋风,秋风又没有它温暖,吹得人顿时浑身热血 沸腾。
极少说动情话的兰天厚,也抑制不住感情的浪涛,含着 热泪说:“这哪儿是送来的风,这是洞外同志们送来的阶级深 情啊! ”
李勇生也无比感慨地说:“是啊,不知把洞外的同志们急 成啥样了,才想出这样好的办法来!”
“去把马灯点起来,小张。”杨占斌对身旁的张学松说。
当小张把马灯点亮提来时,大家发现那钢管里“哧哧”的 声音没啦,慢慢流出一股水来,还冒着腾腾的热气。不多 会,那水又变成了一股白色的乳液,里面还掺杂着淡黄色的 细丝。
“豆浆蛋花,豆浆蛋花,快拿桶接上! ”不知谁喊了一声,才 把看呆了的众人提醒,忙从“战备仓库”里找了个桶来接上。
那掺杂着淡黄色细丝的乳液,就象一股潺潺的泉水,从钢 管里流进桶里,慢慢汇集着。这是一股饱含阶级深情的暖流 啊!顿时,它把战士们带出了塌方,回到了连队,回到了卧牛 坝的帐篷大街,回到了温暖如春的革命大熔炉。
干部战士互相谦让着开始喝起热呼呼、香喷喷的豆浆蛋 花来了。
“同志们,快来听,这是什么声音?”当大伙喝得正欢的时 候,站在钢管边的王戈忽又高兴地叫了起来。
人们立即屏住呼吸静听,果真有个嗡嗡的响声从钢管里 传来,可是辨不清究竟是啥声音。从管里往外看吧,又啥都看 不见。杨占斌干脆把耳朵贴在管口,细心听了一阵,忙掉头对 大伙说:“你们快来听,是洞外的同志们在向我们喊话啦。可能 是鲁政委、田大爹两位老人的声音,才这么瓮声瓮气的。…… 呀,这是戴指导员的声音,还是那么稳重沉着。”
战士们伸着头直往前探:“我来听听。” “我准能听出是谁 的声音。”
王戈听了,满有把握地说这准是大马的声音,听,响得 炸耳根。”'
张学松摇摇头反驳道:“这不是响得炸耳,而是尖得刺耳。
嗯,百分之百是小彩妹在喊。”
接着,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着各式各样有趣而 根本无法统一的猜测。
“同志们,咱们也向洞外喊话吧。”有人建议道。
这下,大家兴致更高了,都对着钢管放开嗓门大声喊起
来。
王戈听到大伙的喊声把洞子震得嗡嗡叫,脑子一转,大声 说道:“同志们,别喊了,外边听不见的。”他说罢捡起一块石 头,在钢管上“当当当”地敲起来,一连敲了十三下,停一会又 敲了一遍。大家这才明白,原来快板王是用这办法向洞外报 吿洞里人都很好呐!
隔不多久,钢管里便传来持续不断的嗡嗡声。不用说,这 定是洞外的同志们明白敲十三下响声的含意了。大伙欢喜地 望着王戈,都在内心赞扬他这个办法真不错。
就在王戈敲钢管向洞外报告的时候,冯浩把杨占斌拉到 —边,急切地说:“连长,既然钢管打进来了,我看不用再等到 抢通塌方,现在就想法利用这钢管传敌情咋样?”
“对,我也:fe这么想。”杨占斌说,“可是,喊话又听不见,这 敌情怎么传呢?”
两位连的干部开始认真琢磨起来。正在这时,王戈手里 摇着一张红纸,兴奋地喊着跑来:“连长,慰问信,从钢管里吹 进来的慰问信! ”杨占斌疾步上前,接过信,就着马灯一看,异 常兴奋地说:“哟,是鲁政委亲笔写的呀!”
“连长,快念给我们听听! ”大伙围上来纷纷要求。
杨占斌用宏亮的声音,一字一句地念道:
同志们,你们辛苦了!向你们致以亲切的问候。你们在杨连
长的带领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面对我国铁路建筑史上罕见的
大塌方,在山心里坚持斗争近二十个小时,创造了惊人的奇迹,你
们不愧为毛主席的铁道兵!
我们正准备采取新的抢险措施,进一步加快掘进速度。希望
你们好好休息,多加保重^
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你们的千万个亲人
信短情长,慰问信传来了党和战友们海样的阶级深情,传 来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鱼水般的亲密情谊。每个人都激动 万分,仿佛身子已经飞出洞外,在那灿烂的阳光下,同千万个 亲人的心儿紧紧贴在一起,沉浸在幸福的相会之中了。
杨占斌不光从这封信里受到了巨大鼓舞,还得到了重要 启示。他待群众的情绪稍稍平静,便说:“同志们,刚才副连长 提出,就利用这钢管把敌情提前传出去。我考虑,是不是把一 班长了解的情况和我们的分析,也写成一封信,通过管子往外 传呢?”
“好啊,这封信我来写! ”张学松说着便自告奋勇地到-边 写信去了。
“可怎么往外传哩?咱们洞里又没鼓风机!”李勇生提出 了疑问。
“将所有镐把、锹把-根根连起来,把信顶出去行不行?” 王戈提出自己的设想。
“顶?你没见钢管只有酒杯粗,可镐把有胳膊粗,咋顶 呀?”另一个战士反驳说。
兰天厚凝神想了想,转身跑了。一会,他拿了根电源线回 来说:“把信拴在电源线上,再把它顶出去,大家看中不中?” “中!中! ”大伙几乎一齐高兴地说。
不大会,张学松把信写好了。兰天厚把它扎在长长的电 源线上,冯浩趁洞外停止送风的时机,迅速把带着信的电线头 伸进钢管里,一寸一寸地往外送,一寸一寸地往外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