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广揽外委工程,增加经费收入
在积极完成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的指令性任务的前提下,铁道兵各部队都 积极主动地承揽路外其他部丨’丨、地区或单位委托的一些工程项目,统称外委工 程。承担外委工程,实际上也是铁道兵的传统。从50年代起,各师就在力所能及 的情况下,陆续承担过一些路外工程项目。但由于指令性任务较重,施工力量有 限,加之部队所需正常经费均按全军统一标准列入国防费开支,修路所需资金由 国家按基建计划专项拨款,经费开支基本可以保证.所以主动承揽此类工程项目 数量不大。1978年,中央军委决定铁道兵之正常经费改从国家铁路工程费开支; 同时又适逢国家调整经济计划,压缩基本建设战线,安排给铁道兵的基建投资大 幅度减少,因而部队工程任务“吃不饱”,窝工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铁道兵党 委当机立断,号召各部队在保证完成指令性任务的同时,积极承揽外委工程,努力增加收入,提高部队经费自给率,减轻国家负担,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在这一 号召的推动下,各级领导、机关做了大量的思想动员和组织工作,在部叭中逐步 掀起了广揽外委工程、努力增加收入的热潮。
为了充分调动各部队承揽外委工程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 效益,铁道兵领导机关于1979年4月24日下发了《关于铁道兵部队承建外委工 程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个通知本着简化手续,下放权力,充分发挥部队的主动 性、积极性的原则,对承担外委工程的具体范围、批准权限、任务期限、兵力使用 以及工程管理等问题,作了相应的规定,从而大大促进了部队承揽外委工程工作 的进行,出现了工程不论大小,施工不管难結,兵力不分多少,计费不拘形式,哪 里能揽到工程就到哪里干的大好形势。到1979年底,各部队先后与国家有关部 委和15个省、市、自治区的所属单位签订外委工程协议共101项,总投资达1. 7 亿元,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使部队的综合经费自给率达到了 78.4^;少数承 担外委任务多的部队达到了经费自给有余。
经过1年的实践,1979年12月10日,铁道兵在北京召开了外委工程座谈 会,总结交流了承担外委工程的情况和经验,进一步讨论确定了搞好外委工程的 具体措施、办法和有关规定。1980年,各单位在继续完成跨年度外委工程项目的 同时,又扩大承担了 272项新工程,当年年终实现盈利5810万元,部队的综合经 费自给率达到81 2“。根据两年的实践经验,铁道兵党委于1981年初作出了以 师I:独立团〉为单位实行经费自给,利润包干的决定,此后,经过上上下下共同努 力,积极创收,厉行节约,到1983年,各部队按国家规定的计算标准,均达到了经 费自给,并略有盈余^
铁道兵部队广泛承揽外委工程,不仅增加了收入,实现了经费自给,适应了 国家、军队体制改革的要求,而且由于多数外委工程具有工期紧迫、技术复杂、条 件艰苦等特点,也使部队受到了锻炼,提高了技术。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通过执行 房建、水利、电力等外委工程任务,还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扩大了铁道兵 部队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1978年后,铁道兵承担的300多项外委工程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影响 最广的是引滦入津工程。这项工程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 目,是解决天津市人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一项重要决策。天津位于渤海之滨,九河下梢,素有水乡之称。伹进入60年代后期,由于华北地区持续干旱,海河水量急 剧减少,加之工业生产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加,缺水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进入80 年代,情况更加危急。为了根本扭转这种局面,彻底解决天津的生活和工业用水,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81年作出广引滦河水入津的决定。这一综合性的大型输 水工程,是从河北省的潘家口水库引水,穿燕山余脉,使滦河水西流,经黎河、州 河,越过潮白新河、永定新河,进入新开河,最后流入天津市,全长共234公里,计 有穿II『隧洞、明挖埋管、河道整治、泵站桥闸、蓄水净水及水厂配套等113项单项 工程;其中控制工期的熏点工程是在景忠山开凿一条9.69公里长的输水隧洞。 这座隧洞断面为马蹄形,宽5.7米,高6.25米,地处低山丘陵区,岩石破晬,断层 较多,地下水比较发育,极易塌方,任务艰巨复杂。此项重点工程和部分明挖埋管 工程,由铁道兵第8师“个建制团)、第11师第52团和北京军区属下之某军某 师共同承担。铁道兵部队分担燧洞7.21公里,占隧洞总长的71 5“。整个引水 工程国家原定】985年建成,后来迫于缺水对生产、生活的严重影响,天津市又根 据中共中央关于“分秒必争,尽量提前”的指示,要求提前到1983年底建成。为保 证天津市要求的实现,引滦入津工程指挥部第一次党委会决定输水隧洞要在 1983年“十一”通水。
由于工期一再提前,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性相对增加。因此,部队1981年 10月下旬一进工地,就反复踏勘现场,进行思想动员,积极进行施工准备,并根 据施工现场条件和工期要求,研究制定了“长隧短打,多口井进”的施工方案,决 定开挖13个斜井,以较多的兵力突击施工。第5号斜井,12月12日破土,1982 年4月1日正洞正式开工,8月隧洞工程全面展开。这时,从北到南的10几公里 长的狭长地带上,营帐相连,炮声隆隆,到处是热气腾腾、催人奋进的劳动场面。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部队有计划的组织了两次施工高潮:第一次是以正洞掘进为 重点,广泛开展了以安全、优质、高产、低耗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先后战胜了 9号洞的泥石流和严重塌方,攻克了 14号洞和15号洞之间150米长的大断层 和破碎带,3个月掘进达3199米,占总掘进量的44’第二次是以衬砲为重 点,集中进行洞内衬砌。大家你追我赶,力争上游,3个月即完成衬砌4382米,占 总衬砲量的615。这两次施工高潮,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到1983年3月28 日,铁道兵和北京军区部队共同承担的整个引水隧洞全部贯通,从而为引滦工程的按期完成奠定了基础。此后.又经过5个刃紧张的配套施工,于1983年8月上 旬,胜利完成了全部工程,并于8月15日进行了试通水;工期比国家要求提前两 年,比天津市的要求提前了 4个月。
引滦入津是铁道兵部队首次承担的大型引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部队高 度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断摸索总结施工经验,奋发进取,争先创优,涌现出 大量好人好事和大批先进个人、先进集体。1983年2月,铁道兵发出通令,为第8 师第40团记了集体二等功。〗983年8月28日,第8师举行祝捷庆功大会,又有 77个单位,2460名干部、战士被记功。此次祝捷庆功大会,中共天津市委、市政 府、市人大专门发了贺信,信中说广你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怀着为 民造福的坚强信心,为天津人民做了 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天津人民久尝缺 水之苦,深知滦河水来之不易.饮水思甜.饮水思源,全市人民将世世代代铭记你 们的功绩。”此后,经铁道兵指挥部党委讨论,又为3个单位、2名个人授予了荣 誉称号:第8师第40团2连被授予“引滦入律先锋连”、7连被授予“引滦入津猛 虎连”,第11师第52团2连被授予“引滦入津攻坚连”;第8师第36团7连副排 长刘光聪被授予“引滦入津优秀钻爆手”,第39团司令部工程师王国钧被授予 “引滦入津模范工程师”。
引溧入津工程全部竣工后,天津市于9月11日对工程进行了正式验收,工 程质量总评优良。验收这天,天津市隆重举行了通水典礼,与会领导在讲话中高 度赞扬了参加工程施工部队做出的卓越贡献。为细怀为引滦入津工程而英勇献 身的干部战士,永远铭记施工部队创下的丰功伟绩,天津人民在景忠山卩和海河 与新幵河交汇处分别竖起了高高耸立的纪念碑和感恩塔,纪念碑碑文称赞人民 子弟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顽强拼搏,科 学施工,创造了我国开凿输水隧洞的奇迹。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引滦入津工程非常重视,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82年6 月下旬,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到工地视察,盛赞铁道兵是解放军的英雄部队, 历史很长,贡献很大。他希望各部队发扬拼搏精神,尽全力完成承担的各项任务。 19&3年2月13日,适逢新春佳节,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亲临工地看望部队,并视 察了隧洞工程,他连声称赞:这么短的时间,完成这么大的工程,很不简单。应当 在每口井上树一石碑,铭记工程的完成过程,让后人知道前人创业的艰难。1983年1月,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副总理田纪云等视察了参加引滦工程施工的部队, 也高度赞扬部队的革命精神和在施工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引滦工程胜利完成后, 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为此发表谈话,赞扬参加施工的解放军部队完成任务又快 又好又省,为全国重点工程建设做出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