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铁道兵并人铁道部
进入80年代,为了适应国家体制和军队体制改革的需要,中央军委主席邓 小平提议撤销铁道兵建制。据此,1982年3月20日,中央书记处第161次会议 讨论了铁道兵的体制问题。一致认为,邓小平关于撤销铁道兵建制,把人员并入 铁道部基建队伍的意见是正确的,军委办 公会议、国务院都要坚决贯彻执行。
此后,3月25日,中央军委杨尚昆秘书长即召集铁道兵司令员陈再道、政治 委员吕正操、旷伏兆传达了中央书记处和屮央军委关于铁道兵体制问题的决定。 接着,3月26日上午,铁道兵党委便召开常委会议,向常委和各主要领导作了传 达,并进行了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坚决贯彻执行,井提出了 4条措 施—1.加强对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党委要作为当前的主要工作来抓,切实抓紧 抓好,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1在党委领导下,指定专人参加交接领导小组, 共同研究交接中的具体工作;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稳定好部队,教育干部、战 士坚决服务命令,听从指挥,振奋革命精神,争取今年的施工任务少受影响;I 加强对财务、材料、机械装备和物资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清查各 种物资和账目、表册,防止贪污、浪费现象的发生。同时,建议中央军委指示总参、 总政、总后有关部门派员参加交接领导小组,指导交接工作的进行。1982年4月 9日,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正式发出《关于成立铁道兵交接工作领导 小组的通知》。“通知”指出:“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铁道兵建制,把铁道兵并入 铁道部。为了做好交接工作,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交接工作领导小组, 由吕正操、陈再道、旷伏兆、刘建章、陈璞如、邓存伦、何正文、朱云谦、范子瑜同志 组成,吕正操同志为组长,陈再道、刘建章同志为副组长,
4月14日,交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第1次会议,就工程任务交接,人、财、 物的管理和登记造册,交接过程中的领导、供应关系以及供应渠道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同时,对铁道兵和铁道部两个交接工作班子的组成作出了决定: 铁道兵交接工作班子由副司令员蓝庭辉、副政治委员李际祥、参谋长尚志功、政 治部副主任席华亭、后勤部副部长雷铁鸣等组成;铁道部交接工作班子由布克、 李轩、李克非、刘林祥、陈魁俊、姜成福、张海婵(女〕、范成镛、檀鹤铨等组成。
为了统一思想认识,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铁道兵党委常 委于1982年5月25日至6月2日,在北京召幵了扩大会议。到会的有铁道兵党 委常委委员、各师和学院的军政领导干部以及铁道兵机关部处长以上干部155 人。副总参谋长何正文、刘华清出席了会议。会议首先由陈再道传达了中共中央、 中央军委“关于撤销铁道兵建制,把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精神,并代表铁道 兵党委常委就如何做好撤编、移交工作讲了话。会议结束时,吕正操作了总结发 言。他们在讲话中都对切实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认只,严格组织 纪律,坚决贯彻中央和军委的决定,做好撤销和移交工作,并努力完成施工和生 产任务提出了要求。
1982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1&式下达了《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铁道兵 并入铁道部的决定》。“决定”充分肯定了铁道兵的历史功绩,并对并入铁道部的 有关问题作出了规定:一、由铁道兵成立一个精干的指摔部,负责组织指挥铁道 兵承担的全部施工任务和办理移交工作。指挥部机构暂按250人至300人编组, 不按军队编制确定等级,领导干部的原待遇不变。指挥部的机构编制和交接事项 由指挥部提出具体方案,经三总部、铁道部同意后,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实 施。二、指挥部在全部结束移交工作以前,受铁道部、三总部双重领导。有关计划 安排、施工任务、经费开支、工程验收等,归铁道部领导;有关部队训练、管理、党 政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等,归三总部领导。三、撤销铁道兵交接工作领导小组,有 关交接事宜由指挥部承办。交接工作中涉及国务院系统有关部门的问题,由陈璞 如负责联系办理;涉及军队系统有关部门的问题,由吕正操负责联系办理。四、由 尚志功、李际祥、王功负责筹组指挥部领导班子,其干部配备由总政治部商铁道 兵、铁道部同意后,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任命。到铁道部工作的干部工资待遇 不变。五、铁道兵今冬明春老兵退伍后,尚有战士 14万余人,干部3万余人,并入 铁道部时,所需17万劳^]指标,由国务院下达。六、铁道兵现有的物资、器材及固 定资产,要妥善保管,严禁挪用和损失。一切财产的处理,需经指挥部与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及有关方面协商一致,提出方案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七、铁 道兵移交工作力争1983年6月完成,年底扫尾。八、铁道兵善后工作和遗留问题 的处理,由铁道兵指定5至7位领导同志(包括新成立的指挥部一位负责同志) 组成善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小组需请示的问题,可直接与三总部有关部门联 系办理。九、铁道兵领导机构在指挥部和善后工作领导小组开始工怍后,即停止 工作。
1983年2月1日,铁道兵党委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成立了铁道兵 指挥部和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铁道兵党委及领导机关即停止工作。铁道兵 指挥部领导班子由指挥尚志功,政治委员李际祥,副指挥王功、姜培敏、刘毓珊, 政治部主任刘秉顺组成,在组织指挥各部队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的同时,积极组 织所属单位进行移交工作。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由郭维城、彭海贵、郭延林、 梁其舟、孙兴发、王功组成,郭维城任纽长,彭海贵、郭延林任副组长,具体负责不 并入铁道部人员的分配、安置和政治思想工作,复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及其他善 后事宜。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1983年第2季度铁 道兵所属单位的移交工作陆续开始。4月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总参谋部、 总政治部并铁道部、铁道兵指挥部,同意将铁道兵学院拨归总政治部建制领导, 改为总政治部文化学校,主要担负部分干部的文化补习任务和基本政治理论课 程的轮训任务,列入军队院校序列。10月2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复了 《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实施方案》。决定将铁道兵工程学院军事交通系,东北漱江基 地,烟台疗养院,兴隆、驿马岭仓库,天津、兴隆、清锋、晋城工厂,邯郸午汲钢铁厂 等单位共17660人(干部1560人,战士 5638人,职工10462人基地面积 647^ 44万平方米〔不含农场耕地45万亩〉,房屋建筑面积143. 05万平方米,以 及固定资产1939. 8万元,流动资金3282‘ 7万元,专用基金1527. 9万元,移交总 后勤部。28个干部休养所和5个干部休养点全部交由善后工作领导小组管理, 连同铁道兵善后工作机构共3867人(其中干部2522人,战士 1204人,职工141 人划归善后和干休所的还有各单位后方基地面积约8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 积87600平方米,经费共1. 34亿元。指挥部机关及所属10个师、2个独立团、工 程学院、科学研究所、眉县疗养院、4所医院个办事处、5个仓库和9个工厂等单位共143260人(其中干部19453人,战士 113222人,职工15585人〕,全部并 入铁道部建制。除武器装备按总部指示移交所在军区外,并入铁道部的共有主要 工程机械14359台、各种车辆8349辆、各单位后方基地面积1993841平方米、房 屋建筑面积1676391平方米和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专用基金共164913. 8万元。 铁道兵指挥部自1984年1月1日起,不再沿用原部队番号、代号,改称铁道部工 程指挥部〔后改称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其所属各师之第1至第5师依次改称 铁道部第11至第15工程局,第11师改称铁道部第16工程局,第7至第10师 依次改称铁道部第1 7至第20工程局。
在办理机关、部队移交的同时,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还在中央军委和三 总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有关指示和政策、规定,加强 了对善后工作人员的组织和思想领导,积极主动地开展了部队并入铁道部后的 善后工作。从1983年初至1986年底的3年多时间里,主要抓了 6件事-是在 原有8个干休所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 20个干休所,配备丫领导班子,修建了休 干住房,共新建、扩建房屋282038平方米,安置离休干部1901名。另外,还按全 军统一的安置计划,安置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退休干部484名。二是遵照党中央 有关落实政策的指示精神,严肃认真地复査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对825名干部的 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三是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顺 利完成了善后系统的思想、组织建设和各项经常性工作任务,整党、整风和清理 “三种人”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四是根据全军生产经营会议精神,积极地 开展了服务、生产、养殖等方面的经营活动,开辟了财源,增加了收益,解决了离 退休干部的生活补助,弥补了正常经费之不足。五是在总政和各大军区的帮助支 持下,于1986年底顺利完成了应交所在军区管理的21个干休所〈长沙干休所随 总政文化学校移交;烟台干休所随烟台疗养院交总后)的移交工作,并将驻京5 个干休所随铁道兵北京离退休干部管理处,一并移交全军老干办,从而明确了隶 属关系,确定了供应渠道,为继续做好休干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六是组织力量 搜集编写了反映铁道兵战斗历史的《铁道兵简史》、《铁道兵画册》、《情漫山河》文 集,以及《当代中国》军事分卷有关铁道兵资料的初稿;同时,还编辑制作了大型 文献纪录影片《铁道兵之歌》,形象、生动地记述了铁道兵35年的战斗历程。
铁道兵走过的35年,是不平凡的35年,是艰苦奋战、无私奉献的35年,正如《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中指出的,铁道兵自组建 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铁道兵党委和全体指战员共同努 力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 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完成了大量交通保障 工作,为夺取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功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我国铁路建设、 特别是发展边远地区的交通事业,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在部队建设、教育训练、 战备工作和抢险救灾等方面,也都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做出了贡献。”现 在,铁道兵虽然已经并入铁道部,但是她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创下的光辉业 绩和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献身精神,就像镌刻在人们心灵深处的一座 丰碑,将永远成为告慰先辈、激励后人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