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一词历来是一个备受热议的话题。有的讲“禅茶一味”,更有的说“茶如人生。”
“地球上的红飘带,从一只小船上飘扬到了千里江山,从井冈山飘扬到遵义到延安到天安门,……此时此刻,我的耳畔又响起了奶奶说起的童谣:那一年来了很多很多人,队伍好长好长,像一条永不褪色的红飘带……”这是文友方景发《地球上的红飘带——写给党的八十华诞》一段文字,也是我边喝茶,边杂文会友中遇见的一个场合。
“在陕西,柿子种植以关中地区的三原、长安、临潼、蓝田、户县、眉县等地最为集中,不少优良品种也多出产在这些地方,如三原的鸡心黄、长安的伏尖顶、眉县的牛心柿、临潼的火晶柿等。火晶柿子在关中各地均有分布,以临潼最为集中,其品质也最好。这种柿子成熟后,色泽红润如同火球,晶莹透亮如同水晶,故称火晶柿子,也称火景柿子。当柿子红透,场景极为壮美。”这是文友鲁燕秦《秦岭北麓观火景》一段文字,依旧是我喝茶杂文会友中,阅读到的一个场面。
“多情自古伤性命。凡用情之深之至,都是伤身伤心以至早夭早逝,成为生命之殇。而触景生情,以及触景伤情,一起心,一动念,就有无数的细胞死亡,无量数的能量耗散,心动的耗散甚至大于行动的耗散,这就是伤身根源,伤性命根源。”这是文友“吹水见鱼”《多情自古伤性命》一段文字,依旧是我喝茶杂文会友中,阅读到的一个场面。
“有谚云:
五凤溪,一张帆,要装成都半城盐;
五凤溪,一摇桨,要装成都半城糖。”
这是文友“一盏茶心”的《豪华落尽见真淳——五凤古镇印象》中,一个场景。
且不谈其他几位文友,单就最后这位女士“一盏茶心”的个人简介:毕业之后,做过教师,做过记者,做过美容讲师,做过酒店经理,做过营业员,做过小生意……从小爱好文字,闲暇之余,喜欢与文字结伴。
我都敢说,“人生如茶”, 一盏茶心的背后暗藏乾坤之道。
本来,计划三人集训太极,岂料李哥电话不通,顿时我有喝茶读书,杂文会友,享受人生。
《周易·繫辭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畫而成卦。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按说,三个人只要符合已经上述之道,必然会打出太极拳的神韵。遗憾上午,参与本市秋季运动会拳友发我的图片,自己与教练以及其他本市太极拳友动作一比,惊讶:“我立身缺乏中正,精、氣、神还不够档次。”
可以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开幕式结束,我遇上院子内王阿姨,也是本次太极表演的高手,古稀之年,打一辈子太极拳,神采奕奕。
与我“驼背”不同,王前辈异常挺拔,压根不存在弯腰之态。郝月如前辈指出:“太极拳有折叠之术,有转换之法。折叠者,是对称的,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即意要向上,即寓有下意,意要向下,即寓有上意。前后左右,皆是如此。此即谓之折叠。转换着,步随身换,命意源头在腰眼之间,向左转换,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向右转换,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次即谓命意源头在腰隙。”问题是一旦“驼背”必然会干扰这位“折叠之术”。也就冲着破解这“驼背”问题,这两晚上我与师哥徐小静在码头跟着拳击高手韩大哥苦练少林基本功——《老虎吃人》。
与上述文人墨客不同,韩大哥属于江湖高手,为人处世异常直爽,讲究义气。比如:“韩哥:这《老虎吃人》从前夜到今夜,我似乎感到要下功夫按要求做,脊梁骨像要断……”
“当然,老弟不吃苦,咋学功夫?像我当年,少林师父用脚把握脊梁骨都要踩断,慢慢才练就一身武功的。”
遇上韩哥前,我似乎感到码头除了穿寺院衣服的习武之人,才会沾点少林功夫味道。岂料,韩哥竟然身在红尘依旧精通少林武功。
“老弟:我们少林一位师父90多,在比武场压根都不打人,只要上台一套基本功下来。业内人士都佩服的五体投地。比如:劈叉,压腿嘴巴勾住脚跟等等。”
“韩哥:男女有别,像我这个年纪,压腿、劈叉,包括《老虎吃人》要是女性柔软性好,练练可以,爷们是否练下去不适合呢?!”
“瞎扯淡。刚对老弟说,90多岁少林高僧都可以做到,你我还不到六十岁,咋练不成呢?!”一番话,入情入理,让我与师哥小静也动心思,前夜在寒风中,跟着韩哥又是走“蛇行步”,又是在码头苦练《老虎吃人》,甚至跟着踢连环腿等。
“韩哥:脚踢巨石,技术要领还是没掌握,是否这种练法,缺乏科学性?”
“老弟:一口吃不成胖子。不踢坏几双鞋子咋行?!”生活很奇妙,就是各位不知道。
午间,我无意中发现武当高道好友玄缘子一个基本功动作与韩哥传授我们的少林《老虎吃人》有点相似,都是双腿挺直,五指抓地,脊梁骨几乎凹下去。不同之处,武当基本功是双手伏在石凳上,头部保持平衡。而少林基本功《老虎吃人》则是头扬起,眼睛看三米远处,双手贴地,动作难度更大一些。
对于韩哥,师哥小静最有发言权——“师弟:韩哥确实功夫可以,年轻时一个人对付几十个小伙子,不成问题。”
“老弟:这散打防御动作,双手宛如你们太极云手,不过门户很小。不然门户大开,对方一拳或一脚都会将你给踢翻在地。”
“韩哥:这散打是不是我与小静练不合适,都快奔五的人了?!”
“老弟,我江湖师父麾下,不少五十多才学习散打……”习武之人韩哥与我们思维都是不一样,似乎在他眼里健身可以不分年纪与性别,只要“功夫深,铁棒也可磨成绣花针。”
事后,我与师哥小静一切磋,觉得很有必要跟韩哥学一学少林武术基本功,尤其散打防御技术。不谈运用,最起码可以将“驼背”问题搞掉。
与我们不同,韩哥15岁都跟少林走江湖的师父,全国各地打把势卖手艺。类似一大桶黄豆,年轻时硬是用双手插碎,练就铁砂掌功夫,一掌下去几块砖头都会粉碎。
年轻时刻,韩哥像单手抓飞起的蝴蝶或扬起的黄豆,一个又一个连环腿与扫荡腿,将一个又一个强悍的习武之人给打翻在地,都是常态场景。
如此等等,都是往事,如我喝的茶叶。如今,年过半百后的韩哥,慢慢醇厚起来,嗜好起养生而不是格斗文化了。
“小静:咱以后晚上练完太极拳,都跟韩哥学一个散打基本功,说不定十年后,你我也是江湖好汉了?!”小静也很苟同我的观点。
“师弟:这是网上截拳道,我们晚上也可练练手……”上午,表演结束,小静都抑制不住习武的激情。
“师哥:慢慢来,先跟樊老师学好太极拳,其次晚上慢慢一个一个基本功跟韩哥学扎实,再谈其他功夫。”之所以,如此建议,与“万丈高楼平地起”有关。比如:昨晚,我进一步讨教韩哥《老虎吃人》技术,发现完整练下来,与陈氏太极拳基本功《顶天立地》有点类似,而比后者难度更大一些。因为这个少林基本功融入瑜伽技术,传统中国功夫包括舞蹈动作技术,先是双手合一,直入云霄之内。
然后,双臂贴着耳朵,头扬起双眼通过双手合一的指头方向去看月亮与星星。双臂无限往天空方向伸展,双目也是往天空身处眺望,双腿挺直宛如古树,五指抓地宛如泰山。
再后,宛如舞蹈,整个身子似乎都是汉江水,柔情似水中从上到下,双手贴地,双腿依然挺拔。但是,头宛如老虎目视三米远方,整个身子宛如虎的身躯,似乎随时都可以跳出将猎物扑倒在地。尤其是脊梁骨宛如凹下去的秦始皇与汉武帝射大雕的巨型弓箭,蕴含无尽的力量。
各位想一想,不谈其他韩哥的少林基本功动作,单就这一个《老虎吃人》练到位,融入我们学的《太极拳24式》招式,谁还敢说我们练的不是“太极拳”呢?“太极五张弓”最大的一个弓——“脊梁骨”给练到位,必然力有千钧,一旦发力也是让对手防不胜防的。
当然,学习武术绝不是为攻击他人,更是养生健体而已。类似我与小静都因廉颇老矣,或多或少存在“驼背”问题,所以我们计划晚上码头先练太极拳,后跟着韩哥学一学《老虎吃人》等少林武术基本功,将身体搞得更加挺拔,让精气神更足一些。
《周易》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偉大學說,如今我们所处环境天时地利人和,是健身习武的最佳时机,建议所有拳友都要抓住这千载难遇的好机会,将健身项目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作者:湖北省老河口市工商局在地图中查看张俊杰 邮政编码441800手机15997198592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九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