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军号声声,猎猎的军旗下她们从未远去……
唐山地震中的铁十四师医院女兵孙江玲
林建军
序言
唐山,历史会永远聚焦在这一刻——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11秒。
随着猝然降临的光闪地动,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里氏强度7.8级的强烈地震。23秒后,有着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唐山被夷为废墟,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所罕见。682267间民用建筑中有656136间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人葬身于瓦砾中,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甘肃海原地震。164851人重伤,435556人受伤,4204个孩子成了孤儿。
唐山地震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天津市和北京市受到严重波及。天津市房倒屋塌,北京摇晃不已,天安门城楼高大的梁柱痉挛般地“嘎嘎“作响。京山铁路和通坨铁路有403公里遭受严重破坏,交通中断,直接影响救灾物资的调运和受伤群众的抢救和转运。
铁十一师部队紧急出动
中央抗震领导小组发出命令,迅速组成了铁道兵与铁道部联合的抗震抢修指挥部。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任司令员,铁道部副部长刘建章任政治委员,统一组织指挥铁道兵和铁道部的抗震救灾队伍。地震当天,铁道兵即令:第十一师(率3个团)和第十四师(率2个团)分别组成指挥所、独立舟桥团、第四师驻蓟县的4个连,总计14000余名指战员组成抢修部队,火速赶赴灾区。
地震的巨大破坏力使铁路轨道扭曲变形,面目全非。
抢修部队迅速开展被毁车站的清理重建工作。
灾区铁路桥梁损毁严重。许多桥梁两端向河心挤压,墩台移位、倾斜、断裂,梁位错动;地震的巨大破坏力使铁路轨道扭曲变形,面目全非;站房倒塌,成为一片废墟。铁道兵指战员战胜各种困难,将倾覆滞留在线路上的车厢挪开,迅速开展被毁铁路和车站的清理重建工作。为加速开通京山铁路,独立舟桥团连续奋战5昼夜,将1400吨舟桥器材从山东齐河紧急运到抢修现场;连续奋战3昼夜,在蓟运河上胜利架起200米长的铁路舟桥,确保了京山铁路单线提前通车。
指战员战胜各种困难,突击抢修蓟运河大桥。
铁道兵抢修部队于1976年8月2日抢通通坨铁路,于8月7日单线贯通京山铁路。至8月18日,其他铁路干线、支线、专用线抢修任务全部完成。
1977年4月30日,中央军委授予铁道兵第十一师53团12连“唐山抗震救灾抢修突击连”光荣称号,授予铁道兵第十四师68团7连“唐山抗震救灾抢修先锋连”光荣称号。
图为部队正在紧张抢修唐山车站的站线。
关于一段未被写进历史的历史
地震当天,铁十四师抗震救灾指挥所发出命令:师医院组成医疗队到唐山抗震救灾。医疗队组建完毕后,于地震第二天开赴唐山地震现场。医疗队当时还有另一个任务:找到师医院在唐山地区进修的7名军医和护士。
事后证实,在唐山地震中师医院一共有4名人员罹难:院长于明镜,内科医生张保华,外科医生向世锡,卫生员孙江玲。孙江玲是一名女兵。
院长于明镜罹难
院长于明镜是“八一建军节”前夕去唐山慰问师医院进修人员的。第二天凌晨就遇上地震,被压在招待所一楼的楼板下,当时4层楼的招待所塌成了一层半。据说他还与38军的救援人员对过话,告诉对方自己是铁道兵十四师医院的院长……不知为什么, 38军没能把他救出来。
于明镜,46岁,山东牟平人。团级干部。1946年12月参加革命,1948年5月入党,曾立三等功2次,四等功5次。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从朝鲜战场回国后,跟随铁道兵参加过黎湛铁路、鹰厦铁路、成昆铁路等著名铁路线建设。铁十四师在京原线施工时,从铁十师调入师医院。
作者为于明镜制作的名录
内科军医张保华罹难
内科医生张保华与于院长住在同一间屋子里。地震发生时,整座4层楼的招待所坍塌,他的大腿被楼板压住。因为是被压在一楼的楼板下,始终救不出来……他一直是活着的,不停地说了3天话,最后罹难。
作者为张保华制作的名录
外科军医向世锡罹难
外科医生向世锡是最后一个找到的。几天后才被找到,已经罹难。他被砸得面目皆非,很难辨识。他的半个身体露在楼板外,手上的手表被人掳走……在他的身边有一床绿军被。师医院医疗队的战友们非常难过……
作者为向世锡制作的名录
救人的内科军医张岩荣
内科军医张岩荣当天值夜班,看完病人,因为失眠没睡着。顶层的水泥楼板在地震中砸下来时,他摔到了桌子和床的死角处……后来从房顶的裂口爬出来,侥幸脱险。脱险后,他冒着余震的危险,积极救助附近的伤员,一连救出七八个人;还救出了生命垂危的五官科军医韦瑶美,以最快速度联系上38军抢险隊,成功转送至38军的医院,才使得韦军医转危为安。张军医为此荣立三等功,受到师部嘉奖。
获救的五官科军医韦瑶美
五官科军医韦瑶美在地震中受了重伤,胘骨骨折,肝脏破裂。韦军医是被内科军医张岩荣扒出来的……已经负伤的张军医迅速联系上38军抢险队,找军车将韦军医送离地震现场。一个月后,师医院才联系上韦军医,他正在38军医院住院,已经脱离生命危险。至此,大家才知道是张军医救了他一命。
在地震中罹难的女卫生员孙江玲
孙江玲是师医院的卫生员,战士。有资料显示:1956年7月出生,籍贯山东烟台。1971年入伍,至1976年7月罹难,兵龄已经5年7个月,是超期服役的“老兵”。
铁道兵曾在1971年大量征召女兵,在部队被称为“后门兵”。虽然她们多是干部子女,但是吃苦耐劳的韧性一点不输男兵。在这批女兵中,有幸提干的凤毛麟角。按照常规,能外出学习的女兵被提干的机遇很高。
据战友们说:孙江玲是一名漂亮的女兵。工作积极肯干,因而被师医院选送地方医院进修心电图。地震发生前,进修已经结束,她正在准备返回部队,却一日之差阴阳两隔!地震发生时,她正住在老师家,房梁掉下来砸到了她。老师拦了一辆解放牌军车,在转送机场的路上,孙江玲因为出血过多在车上罹难。
作者为孙江玲制作的名录
罹难官兵安葬地
当年铁十四师抗震救灾指挥所设在唐山洼里车站,所以罹难官兵也被安葬在这里。一座座坟墓紧挨着,墓前是木板做的墓碑。
后来陆续有亲属来到洼里车站,将罹难官兵迁回家乡安葬。
后语
1965年7月29日,铁道兵(1965)司务字第560号转总参谋部7月26日(参务字第252号)批复,颁发组建铁十四师及所属66、67、68、69团命令。1965年8月10日,以中尼公路指挥部铁道兵人员为基础,在河北省新城县(现高碑店市)组建铁十四师师部,并开始办公。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四师,代号中国人民解放军8737部队(1972年11月改为5764部队,1975年8月改为89214部队)。所属部队66、67、68、69、70团。
1980年5月铁八师、十四师奉命整编,撤销40、66团建制;1981年2月奉命再次整编,撤销39、67、68、69、70团建制,铁十四师的67、69合编成39团,68、70团合编成40团。同年3月1日,铁十四师新编39、40团并入铁八师,同时撤销铁十四师建制,师机关调沈阳军区组建十二师师部。至此,铁十四师在建制上不复存在。
1984年1月1日,奉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铁八师随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兵,改称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目前可以看到的铁十四师史料,均来自于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志,这样也就解释了铁十四师医院唐山地震罹难人员为何未见于官方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