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春秋名将伍子胥故里的村落被辽阔起伏的群山环抱,与之相对老河口“三棵树”码头夜晚细雨霏霏,不少行人也抵挡不住寒风的袭击。
一
在婚姻的长河里我是一条鱼。没有奢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这样踏踏实实定位,认认真真生活,简简单单过日子,快快活活地游来游去。这是作家好友雷燕(专业:中文。工作:退休。喜爱:旅游。)一个观点,也是我五一步入本市太极气功团队习武心得。
系统改革没到位,我一直期待退休,而退休前几乎天天上班都在给市委、市政府报信息。无论系统下面其他单位给不给我提供素材,一概如此,这就是最一线党政机关的真实状态。
与其他文字人员不同,我作为一名老同志,步入中年后热爱上太极气功健身项目。这也是为何我刚忙完本职业务,来写这篇生活散文日志之故吧。
打着雨伞,抵达码头时刻,小雨停下来,我取消冬泳项目,改为晚上专门练太极基本功与气功。
相对其他或仕途得志,或兜里不差钱,或生活富裕等百姓不同,我心如止水,业余决定或身边或网上汲取拳友技术养分,来探究探究太极气功养生项目。
也就是说,我除了健身,别无所求,这就决定我不会在乎任何人的想法。也正是这个特点,昨夜也就我一个人能够在码头习武,其他拳友都因雨水挡住了脚步。
“至妙大道,难遇易成见功迟;旁门小术,易学难成见效速。”鲁西才子的师父刘登云(师承: 杨澄甫---李雅轩---张秀刚)的格言,也是我昨夜决定“太极问道”之故。
先放下雨伞,站在码头上眺望河堤防彩灯,红、黄、绿交叉进行,背后高楼彩灯高照。柔和苏德发大师与樊文霜老师太极基本功动作结束,浑身热气腾腾。又脱掉外衣,放在雨伞下,开始换一种玩法——逆向思维去反着练上述老师们教的太极基本功动作,顿时奇迹出现了。
按照正规生活健身路数:先是下河游泳一个码头,足足水中40分钟锻炼,或翻跟头,或水中倒立,或水下打太极等等。而后上岸反复做上述老师们教的太极基本功,包括气功。如此大的运动量,才会消化晚饭在胃肠的停滞问题。如今,取消游泳,昨天下午整整写一下午,也没运动,晚饭都多吃一碗牛肉面,如何消化呢?!
梦想回忆起,教我《紫阳八桩功》的吴端玉师父的师弟丁传友在修正我们气功动作《老君犁地》谈及这个动作与常规人的下腰动作相反,也是北宋气功师张伯端(南宗道教五祖之一)延年益寿的秘诀之一。甚至还想起我《千里汉江太极气功养生微信群》内雕刻大师龙哥《先学会不生气,而后学会气死人》转发的微信文章,也许他们这种反向健身就是一个养生之道。
慢慢回忆起来,5月27日晚,黄会长站桩让我摸他脊梁骨,以及10月1日,苏德发大师传功时也是让我摸他脊梁骨,感受他们运气不同之处。
从五一到昨夜,也半年时间,确实需要思考“太极道”,否则再练也是肢体动作。
恰好,就我一个人,我沿着码头踮起脚跟,用脚尖从东到西,再从西到东,来回三次,还是找不到感觉。“男养气,女养血”这是太极气功精髓思想,问题如何将读过太极书中谈及杨氏太极练筋骨打通气息问题,融入基本功动作里面呢?当我反反复复,转悠到广告牌子前。猛然,我灵感出来了——“何不贴着牌子反着下腰呢?”
之所以,想起这个办法,与我摸过黄会长与苏德发大师脊梁骨有关。可以说,他们脊梁骨都与我不同,像会长的很端正,也是长期习武的结果。苏德发大师更是罕见,几乎脊梁骨结节都可以断开,说明灵活程度到一种游刃有余的地步了。
太极拳业内人士,常说:太极五张弓。(四肢体与脊梁骨)气功业内人士:小周天。均离不开脊梁骨上下疏通问题。遗憾我职业病“驼背”,导致脊梁骨畸形问题。假如按苏德发、樊老师正常做法,也许不如反着效果好,也就是这种思维支配下,我才反着来下腰。
鉴于,步入中年岸上或水下翻腾不同,我本着一步一个脚印,先下到腰的位置都终止。而后再练气功,顿时奇特现象出现了。站到100下气感都往手上冲击。这说明脊梁骨只要拉直,内在气体都会顺畅,再结合科学套路,也就可以达到养生效果了。
二
只要生命在,运动一定还在。夜幕降临,天空繁星闪烁,初夏柔和的风徐徐吹来,超爽。很多人都在新修的塑胶跑道上一圈又一圈地走,迅疾或徐缓,谈笑风声,欢乐前行。运动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持生存质量。
也就是作家好友雷燕的观点,也是昨夜我习武体会。
等我反着练完苏德发与樊老师教的太极基本功后,包括气功等,又是沿着码头踮起脚尖,用脚跟来来回回走数次后,灵感又出现了——可否融入气功打太极拳24式呢?!
缘何我敢说,系统李国谦师父屈老师属于太极气功打法。因为我们新学员队伍的屈姐(本市法院高院长夫人)是他亲妹妹,谈过他三哥练过气功。而且我们系统三人集训时,屈老师表演的整套动作,我也反复结合《气功自控疗法》一书第59页理论,考证过确实他融入了气功技术。比如:这次比赛结束,我脑海一直出现一个画面,屈老师为何在我们集训中表演的完整动作出现停留的姿态,是否违背形如流水的太极原则。等我细读气功书籍后,才意识到他动作与动作转换过程采取的是《松静站桩功》一种气功技术。
假如不是探究气功书籍,我还真会误会屈老师是否脑血栓,导致动作如此停顿问题呢?如今,才恍然大悟,他也是在探究一种太极与气功融合的养生技术。
鉴于,我太极气功基本功也没过关,完全采取屈老师打法是行不通的。
昨夜,我就在起势上,融入气功,反反复复演练几遍,效果确实不错。比如:我采取1979年高校出版的《武术》教材中,《太极拳24式》旧的起势动作,直接两脚平站,融入气功屈膝、松胯、圆裆、收腹、三嘘三吸等技术,很快精神焕发,生机凸显。
后来,我琢磨苏大师与樊老师传授太极基本功,包括教的《太极拳24式》,要是任何一个动作,单独拉出来,如此融入气功技术会如何呢?这需要以后实践才会知道结果。
三
“从容,自信,平和,这种感觉已然是好,别无他求。”也就是作家好友雷燕的观点,也是今早我习武体会。
我的师哥徐小静,早上休息五分钟中,传授我一个手脚交叉养生法。第一次,见到小静,我都觉得他有点与众不同,似乎给我一种感觉总是缺少精气神。通过五个月相处,越来越充满正能量,似乎樊老师这支团队感染了他,点燃了他生活的希望。
“俊杰:先双手合一,而后交叉翻转倒立,再挨着挤捏每一个指头……”这是我网上学的养生之术,适合文字职业人员。
何谓“道”,不仅仅是走千里路拜师学艺,也包括网上走一走,小静这招数我反复演练效果也很好。
类似小静这种热爱健身的拳友们、老师们都不少,一旦我们真正融入他们之中,与他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我想太极气功技术,包括养生难题也就会破解。我们百姓的心态会更祥和,我们身体会更健康,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幸福。
作者:湖北省老河口市工商局张俊杰 邮政编码441800手机15997198592二〇一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