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沉落,濺起的夕輝,令思想的翅膀在海面的光芒上飄揚。用生命去撫慰大海,去叩問那永新的旋律,去邁步走過不朽的歲月。”
这是与名作家莫言合影的朱祖仁《浮生半日,幸作港人『題記』屋苑組團春遊——馬灣東涌機場第二大樓等》开头语,与文友前辈一样,我也时刻在叩问我脚下汉江这方土地上国术文化——太极神功。
一
“萬丈高樓平地起,成長的腳步在迴響。”前辈朱祖仁这句格言,也是我五一迄今,业余探究汉江太极气功文化的感悟。
步入中年,脱离本市文坛书画界,甚至与昔日熟悉圈子一一隔离,到底想干什么,是否存在什么秘闻呢?“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然为你打开另外一扇窗”,看似举止有点不符合常规,而恰恰说明我这辈子另外一个世界到来了……
谈及我们张家这个姓氏,让我想起已故的张学良前辈,他后半生被蒋介石囚禁。看似这辈子完了,却通过信仰基督教,延年益寿。而我步入中年都意识到这辈子,一事无成。假如我继续按照以前套路走下去,依旧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索性,恪守本分,敬业爱岗外,业余将主要精力投入另外一个崭新的领域——太极气功中医养生项目。
“喝小酒,写小诗,摄旗袍美女,画山水,卖红薯……”这类本市文人雅士活路,一概退出。我要拱手与昔日本市各位文坛书画界告别:“姊妹们,一路走好!”
“上半生是一个‘文青’,下半生做一个‘武生’。”步入武术行当,才意识到需要像幼儿一样,一步一步走好路子。鲁西才子文章谈的很好:张三丰祖师遗论所“说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太极拳之理,在于“守中”,在于“至柔”,而人之后天习惯,往往用力用强,背“道”而驰,所以,研习太极拳难成者,往往在于与理不融。
为吃透太极理论,我研读不少文章,依旧迷迷惑惑,难以付出实践。问题的根子在于太极基本功依旧不扎实。
“兄弟:你会打太极拳吗?”假如不是研读太极理论文章,我还真敢说:“爷们,已经学会《太极拳24式》,而是功夫是老河口市太极协会副会长樊文霜与襄阳太极名教练崔有枝教会的。”等细细对照太极理论,才意识到“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
不错,我的两位女教练不仅是老河口,乃至襄阳,甚至湖北太极界高手。问题是我仅仅五个月时间,懂点肢体动作而已,并未掌握她们内在太极功夫。因为太极讲究“下面指挥上面”(每一动均由脚心涌泉先发动,以气贯串每个关节由下往上催动。)她们均可做到,而我是无法做到的。也就是说,我基本功还没过关,练的太极拳顶多叫“太极操”,而她们才是太极拳。
如何由操到拳,依旧需要从基本功开始。
二
“山上的红叶经浅雪染过,确是更显娇美。俗话说,有钱难买湿颜色。霜浸润,雪染过,红逾典雅。万千红叶用身躯铺满大地,撒遍山路,以生命的绝唱,演绎了一场最后的华章。”这是中州青峰的《雪染红叶》(散文)一段话,也是我进入的本市太极气功团队一个写照。
多半都是处于枫叶的年纪,如何跟他们练“武术”,真的不得不考量考量。
“穿过云水谣境内的河,当地人称他为‘长教溪’,榕树、小桥、流水、水车绘就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看过电影《云水谣》了吗?那是一部描写一段跨越海峡历经60年大时代动荡的背景下,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情的故事。这部电影就是在风景秀丽的古镇云水谣这里拍摄的。”这是清逸居人的《云水谣》博文中一段文字,也是另外一个前辈鹰鸣的生活写照。
“我许多朋友中,女性很多,都给了我不少温暖,不少关注。”“老伴傲霜菊与我风雨同舟几十年,最在乎我,更是我老鹰最永恒,最贴心,最不可分的女人。”前辈鹰鸣《女人缘》(岁月留痕——随想)这些文字,包括与老伴手拉手场景,都是例证。
问题是这些与我习武有何关系呢?!
可以说,关系很大很大,读懂上述图文,都搞清楚下一步我如何练基本功路数了。
“弃文从武”,必然路数大变,否则依旧像类似本市一些说不清楚的小文坛墨客。
“冷,冷的要命。”午间,妻子有事不回家吃饭,我就在城东瞎转悠,遇上几个与我年纪相仿的爷们。
“热,浑身热的出奇。”这是我在城东练了一套太极新基本功之后的体会。
同样的冬季,同样的年纪,习武与不习武,练太极气功与不练太极气功差异就如此巨大。
三
古人所谓上医医未病,传统太极气功可谓上医之良药。
“俊杰:不与新学员一起练功了?!”戛然而止,也没收工,匆忙终止《陈氏的太极无极功》太极掌门陈小旺网上传授的太极气功第三个动作——“开合桩功。”
结果,无论我站在第一排最后,还是第一位空挡,躯体内气流都让我动作提速,无法与大家一致。
“小张:不简单,双腿可以在最高的牌子上控腿了。”感到不过瘾,干脆跑出过头顶高控腿,身边正在练武当剑术粮食局退休的杨局长鼓励我。
“差的远,还没入门。”然后,我与对方切磋昨夜练的少林气功旧版本《八段锦》第一招《双手托天理三焦》,都感到踮起后脚跟站不稳。
事后,我意识到基本功还是没达标,否则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既然太极拳谱讲,太极浑身劲是由脚底涌泉穴发起的,必然需要练好基本功中的桩功,否则就失去太极之源。
冥冥之中,有神灵相助,午间我刚练过央视热播的世界冠军邱慧芳的师父太极大师李德印传授的《太极桩功新法》。传授我北宋气功师南五祖之一张伯端《紫阳八桩功》的吴端玉师父师妹陈世华前辈转我微信,我们约定继续一起学习该气功功夫。因此,这也是提升太极桩功的一种有效途径之一。
假如今早,汉江“三棵树”码头细心的拳友都不难发现,我改变之前反复练樊老师与苏德发大师传授的太极基本功几十个动作后,才去高控腿做法。而是直接简化练几个《陈氏太极无极功》与部分《紫阳八桩功》动作,次数减少,而功效却极其大,到樊老师喊我,仅仅二十分钟,浑身都血脉打通,可以高控腿与低下腿,足见气功可以与太极糅合起来练习。
目前,我习武形势很好,因为樊文霜老师传授的《太极桩功》属于常规路数,而吴端玉师父传授的是道教一种上层养生气功中桩功。崔有枝老师传授我的另外一种《运动太极桩功》与李德印大师传授的《太极运动桩功》合起来,又完美无缺。加上网上我已经练了五个月陈小旺的《陈氏太极无极桩功》,如此统一起来加大练习力度,必然会提升太极基本功中的下盘功夫。
另外,午间我研读外地拳友转我《宗岳武学》一篇太极与气功文章,发现桩功融入气功因素,才会彻底改变练武者内在身体布局,让内在结构更趋于合理,更有利于练习太极拳。
党校汪校长传授的央视热播的《八段锦》与网上旧少林气功《八段锦》,一旦被我掌握又可以提升气功水平。鉴于,“肉多嚼不烂”,家里其他旧气功书籍功夫,留待以后再去探究。
假如认真研读我的两位太极老师图片都会发现各具特色,也代表当今中国太极基本功最流行的两种练法:我的第一位太极拳师父樊文霜老师的之态是定势《太极拳三盘功夫》“穿肩”动作。而我第二位太极拳师父崔有枝老师的之态是就是《太极拳运动弓步双推手》,传授我的太极基本功中桩功一种态势。
什么是太极,樊文霜老师没教我太极拳,包括崔有枝老师没给我修太极拳前,我真稀里糊涂,不懂“易”即太极,它代表宇宙一切空间、时间及所有的动能。
“易学”属于一种国粹,迄今无数学者都探究不到底,至于太极更是如此。比如:上述图片中,我的第一位太极老师展示的是鲁西才子谈的“太极美人手”基本功功夫,何谓“太极美人手”?就是太极拳既以练气为主,所以手要腕关舒直方能行气到指尖。像我一个爷们,迄今都没练到樊老师这种地步。
而我第二位老师崔有枝显示的也是鲁西才子谈的“太极不动手”基本功功夫。何谓“太极不动手”?就是太极拳手不无因而动,每一动均由脚而腿而腰,完整一气。迄今,我也是从崔老师给我修拳到如今,还是没练到崔老师这种地步。
至于我气功老师们吴端玉与陈世华等,也没得上摄影她们练《紫阳八桩功》图片,否则也会诠释一番,供大家分享。
与其他队伍不同,无论是吴端玉、陈世华、万大姐,还是樊文霜、崔有枝等,一概把我视为亲兄弟。与她们这些太极气功老师们交往中,均分文去取,不图名利,传授我太极气功技术。这又彰显太极另外一种文化——“儒释道文化。”从她们姿态看得出,崔有枝老师属于以孔孟学说中庸之道为中心的传统太极拳文化;樊文霜老师属于以老庄(无为、虚静、不争、示弱、处下、持后、知几、积气)思想为大用的太极文化;而吴端玉、陈世华、万大姐又属于佛(佛:悟也。)禅之学(例如空灵、舍己、无相)太极气功文化。
可以说,只要我吃透上述三个团队老师们太极气功文化精髓,也就基本掌握了汉江太极气功文化。
鲁西才子说的好:太极拳讲究 “里面指挥外面:在内是气,在外是形,每一动也是由内气催动外形。”属于一种气功融合技术,故只要我学会以及揉入上述教我太极拳与气功老师们功夫,必然会掌握“里面指挥外面”太极技术,也就可以实现从太极操到太极拳的转变。
鉴于,下班时间又要到了,收笔时刻,再次感谢上述传授我太极气功,包括其他呵护与关爱我的老师们、拳友们,祝福大家身体安康。
作者:湖北省老河口市工商局在地图中查看张俊杰 邮政编码441800手机15997198592二〇一八年十一月十六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