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年后再“重逢”:头条寻人帮第200位烈士“回家”
2018-12-21 19:20:45 浏览:27798次 【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上世纪70年代,邱爱英在福建省福清县上的邮筒投递出的一封信,要穿过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跨越长江与黄河,最后到达祖国南疆戈壁滩上驻扎着的星星点点的军营,在那个空邮还未起步、绿皮火车晃晃悠悠、交通欠发达的落后年代,一封信,要走十多天,才能送到铁道兵黄章森手里。


收到爱人的来信,是黄章森在军营孤寂生活最好的礼物。一封信,往往六七页纸,塞满了整个信封。


爱人工作变化、家长里短,甚至女儿的出生,这些生活中的大小事,远在边疆的黄章森都是通过信件得知。从1973年,邱爱英和黄章森相爱开始,信件是爱情的使者。


1979年,信突然中断了。


参军


65岁的邱爱英,早已退休。她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带10岁的外孙。自从外孙出生以后,她就和大女儿一家共同生活。


她和所有帮助子女照看孩子的老人一样,给外孙做饭,照顾孙儿的饮食起居。晚上6点多,外孙的托管班放学,她收拾出门去接孩子。


不过,10岁的外孙,从来没有见过自己外公,甚至孩子的母亲,对于自己的父亲,也没有记忆。


邱爱英的“爱人”--黄章森,是一位革命军人。上世纪70年代,他在祖国的南疆修建铁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铁路建设成为一项国计。此后的30年时间、40万中国铁道兵,走出家门,远赴边疆,在戈壁与山林等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用人拉肩扛的方式凿出一条条“天路”。他们的青春、奉献与怀念,因铁路交织在一起。

(南疆铁路建设历史图片)

1969年,高中毕业以后,黄章森没有跟着当时的风潮上山下乡,而是选择入伍参军,投入到边疆建设,报效祖国。这是他的理想,也是现实的选择:他的家境不是太好,父亲幼年去世,只靠母亲一个人,把黄章森和哥哥抚养长大。


从家乡福建福清县到新疆,隔着4500公里,大半个中国。黄章森随着部队,在荒芜的戈壁滩上扎起军营。他们将在这里“建功立业。”


当时,黄章森的文化水平比较高、能力出众,在部队的发展很好。他当上了所在部队的政治指导员,“跟着首长后面,做文书工作。”


“十全十美,什么都要争先进。”战友这么评价他。黄章森是球队队长,带着战士打球,去北京参加铁道兵部队的篮球比赛。


爱情


黄章森参军那年,22岁,未成家。


1973年,黄章森入伍的第四年,他从部队休假回家探亲。通过自己姑姑的介绍,他认识了19岁、在邮电局工作的邱爱英。


黄章森姑姑单位与邱爱英单位,相距不远。有一天,下班之后,邱爱英如约来到了黄章森姑姑的宿舍。她眼前的黄章森,“人长得漂亮,一米七四,个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


两人一见钟情。


此后,只要晚上没有工作,邱爱英都会到黄章森姑姑的宿舍坐一坐,聊一聊。“那时候不知道女孩子都想找当兵的,我们单位好几个女孩都找了部队的。其实找当兵的,又照顾不到家里。” 说到这里,邱爱英笑了起来。


当然,邱爱英自己也非常出众。“那时候有工作的女孩很少,我在邮电局工作,条件算不错的。”


不出意外,“准新郎”黄章森顺利得到了邱爱英家人的认可。当时邱爱英的大哥在地方政府工作,对未来妹夫的要求很高,“必须是党员身份,否则不同意。”黄章森通过了邱爱英的家人的“考核”,对他都很满意。


两个年轻人,彼此确定了关系。不过,由于邱爱英年纪尚小,为响应晚婚晚育的政策,没有立即结婚。到了1974年,黄章森再一次休假回家。两人成婚,喜结连理。


婚礼在冬天举行。黄章森坐车把新娘邱爱英接到了他家。那个年代,婚礼简单朴素,黄章森家置办了几桌酒席,招待前来道喜的亲朋。


孝子


“他是个好人,是个模范丈夫,是个孝子。”邱爱英这样评价自己的爱人。遇到晚班,邱爱英晚上9点多才下班,黄章森总会提前到邮电局等着邱爱英,俩人一起回家。


黄章森非常孝顺,每年探亲在家休养的日子,只要母亲下班归来,他总是立即站起来,出门迎接。对于邱爱英的母亲及家人,也是非常尊重。


婚后的邱爱英听婆婆说过一个故事。黄章森在部队服役时,一个领导的女儿对他有好感。黄章森在信件中针对此事询问母亲的意见,但母亲激烈反对。黄章森的母亲说:“我抚养你长大,你找个部队的女儿,四年才能回来一次,我死了你都不知道。”


黄章森很听话,就婉拒了。邱爱英说,“他觉得母亲很辛苦抚养他长大,他听妈妈的话。”


“对每个人都很有礼貌,很尊敬。”以前住在邮电局的单位宿舍,邻居都是邱爱英的同事和领导。只要有人进门打招呼,他就赶紧搬椅子倒水。“特别有修养,我们这很多人对他印象都很深。都说这个人很有素质,很有修养,对每个人都有礼貌。”


在邱爱英眼里,黄章森是个细心周到的男人。在部队,补贴不多,黄章森都是把一年的补贴存下来,留着回家探亲。每次探亲来家,都是给双方父母置办衣服、鞋子,给哥哥家的三个孩子带礼物。“我自己在部队省吃俭用,一年回来,就花光了。”黄章森对邱爱英说,自己去北京参加比赛打球,战友买苹果吃,自己都舍不得吃。“我要是花光了,回来探亲就没钱了。”

邱爱英听着爱人这么说,“我都很心疼。”


除了40天的探亲假,多数时间,这对新婚夫妻都只能离别。一个在东南沿海,一个在西北内陆,相隔4500公里。


“他很会写。”说到这里,邱爱英露出了难得的甜蜜笑容,“每次恋爱信都写十几页,整个信封都是满满的。”那个年代的感情含蓄内敛,信的内容多是各自工作与生活。


那个时候,邱爱英在邮电局工作,当话务员。但通讯条件落后,一切都依赖信件。如今说起来,这种交流似乎增添几分浪漫色彩。


信件很慢,写信的人却格外认真。黄章森要求邱爱英一个星期要写一封信,要知道她每天的生活与工作。“不在一起,想了解今天干嘛,明天干嘛。”

在信中,黄章森得知了女儿的出生。这些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1979年4月,突然,信断了。


那会恰逢黄章森和邱爱英的二女儿出生,邱爱英正在在坐月子。 “我已经出院了,在家里照顾孩子。”


县里民政局打来电话,通知她和家人过去。在民政局,她见到了两个部队的人。

民政局的人说,“我告诉你个不幸的消息。”


“什么事?”


“你的爱人在部队牺牲了。”


“怎么回事?”


“他在部队出差时出了车祸。”


瞬间,邱爱英的情绪一下子就崩溃了。


邱爱英事后了解,两个战友,因为知道邱爱英正在坐月子,担心噩耗对她打击太大,“两个战友在市委的招待所住了二十多天,没敢打扰我。”


牺牲的消息传来,邱爱英的整个单位宿舍的人都哭了,说着“怎么这么好的人,就牺牲了。”

(黄章森烈士证明)

女儿

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邱爱英的体重暴减了20多斤。


“带着2个孩子,一个才2岁,一个才出生”。悲痛之余,邱爱英也要思考,以后的日子,怎么生活。当时部队给了一些抚恤,每个月给女儿一点生活费。邱爱英盘算着自己的工资,邮电局前三年一个月18块钱。三年以后转正33块,“抚养两个孩子确实困难。”


邱爱英要工作,同时照顾两个孩子。婆婆因为儿子黄章森去世,哭的死去活来,无法帮衬她。邱爱英只好回到娘家,跟两个哥哥去商量,把自己的母亲接过来照顾孩子。说到这里,多年的生活心酸浮现眼底,老人留下了眼泪。


两个女儿的成长过程中,父亲这个角色,一直缺失。“他们也羡慕别人都有爸爸,会说我们为什么没有爸爸。”女儿哭诉这些时,邱爱英听着非常揪心。等到女儿渐渐长大,邱爱英和他们解释,爸爸在部队出差时牺牲了。


在邮电局分配的单位宿舍,邱爱英拉扯着两个女儿,供养她们长大成人。


时间淡化了生活的磨难。到2018年,大女儿42岁,小女儿40岁。爱人牺牲快40年。

(黄章森烈士之墓)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2018年11月20日,今日头条发布消息,寻找福州烈士黄章森的家人,消息迅速推到了烈士的家乡。


很多亲戚、朋友以及黄章森的战友都打电话给邱爱英, “头条新闻你赶紧看”。邱爱英在消息中见到了黄章森墓碑以及陵园的照片,“看着照片,挺安静的。”


这是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启动以后,第200个成功案例。

(今日头条推送的寻找黄章森烈士亲人的消息)


2008年,邱爱英和大女儿,在两位战友陪同下,去了一次新疆,“他们战友都很好,我一打电话,就同意了。”那时,安葬地的环境比较荒凉。2013年,散葬的铁道兵烈士墓迁往了和静县革命烈士陵园,这个消息曾在网上发布,但是邱爱英并不知情。


他们的小女儿一直没有去过,这次得知消息以后,她也和两位女儿说了。等到明年天气暖和,邱爱英和两个女儿,去祭奠黄章森烈士。


时间过去了近40年,许多记忆还清晰如昨日。邱爱英保存着黄章森的遗物,部队送回来的大箱子放在家里,里面装着黄章森穿的棉大衣等衣物。太阳暖和的时候,邱爱英会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的晒一晒。


1979年,铁道兵部队开始撤编转业。牺牲之前,黄章森还在信中开玩笑和邱爱英说,“你等着吧,等我转业,让你享福。”


意外让幸福戛然而止。再回忆,老人淡淡地说,“这是我没福气,没办法。”


这些信件,邱爱英悉心保存着,带在身边。有空的话,她会拿出来看一看,“看了还是会伤心、会流泪”,但总有一丝美好浮上心间。

聊到信的内容时,邱爱英露出了少女般的羞涩,时光仿佛回到了1973年,她19岁的年纪。


那时,“……,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头条寻人是由今日头条于2016年2月发起的一个面向全国的免费公益项目,致力于帮助各类家庭寻找走失者,其原理为在走失者失踪地点附近弹窗寻人信息,借助今日头条的庞大用户,极大提升可能目击者帮助寻人的几率。头条寻人已陆续发起“两岸寻亲”、“无名患者紧急寻亲”、“寻找革命烈士后人”等多元化公益寻人项目,升级成为国内最大的公益寻人平台之一。今年上线抖音寻人和头条寻人小程序,用技术让寻人效率更高。目前,头条寻人已帮助近八千个家庭团圆。


全部评论(0)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今天,百所高校研究生接力讲述“四史”活动走进四川师范大学我们接过@成都中医药大学..

    河边草浏览:219次 评论:0
    2022-07-14 17:47
  • 陈司令热爱铁道兵(下)写作公众号铁道兵系列,篇幅常常超过原先的预期。“陈再道司令员”我原想发“上、中、下”3次,因内容容纳不了,只好再发2个“续篇”。今天是纪录片《传奇上将陈再道》解说词、截图,明天发公..

    河边草浏览:240次 评论:0
    2022-07-14 17:46
  • 永远的铁道兵陈再道回忆铁道兵撤编铁道兵35年历史,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历史。从兵员的增减看,从组建之初的1.7万,鼎盛时期40多万,并入铁道部时16万多,总趋势是增长;从队伍综合实力比较,铁道兵的作..

    河边草浏览:196次 评论:0
    2022-07-14 17:44
  • 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一块是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是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另一块就是位于中国东北角的北大荒。对北大荒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始于铁道兵。很多人知道铁道兵有个嫩江农场,但多数人不知道北大..

    河边草浏览:203次 评论:0
    2022-07-14 17:41
  • 在举国欢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华诞101年暨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归祖国怀抱25周年之际。由郑建平战友策划、援越抗美老兵张永旺组织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广州部分战友、在广州市某酒店举行专题活动,隆重纪念这个具..

    河边草浏览:232次 评论:0
    2022-07-14 17:40
  • 在铁道兵撤编的日子里作者:张恒志铁道兵撤编,告别军旗,集体转业,已经38年了。从中央决定传达到并入铁道部这期间有一年半之久,那一幕幕往事让人记忆犹新。那是1982年4月上旬,全国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结束..

    河边草浏览:207次 评论:0
    2022-07-14 17:37
  • 国有国徽,军有军徽,各军兵种也有兵种符号,俗称“兵徽”。兵徽,通常佩戴在领章、肩章、臂章上,用以表明军人所属兵种的识别标志。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兵种的铁道兵的兵徽是什么样的?铁道兵兵徽的图案,由红五..

    河边草浏览:267次 评论:0
    2022-07-14 17:30
  • 青藏线铁道兵汽车兵跑车趣作者:马黎明▲作者当年在青藏高原曾经说过跑青藏高原的格尔木汽车大本营有两家。一家是总后汽车一团、三团、三十五团,还有当地称之为铁道师汽车部队。在高原跑车这两个团队各有利弊,各有..

    河边草浏览:179次 评论:0
    2022-07-14 17:28
  • 永远的铁道兵传承铁道兵文化的《岁月如歌》作者:杨铁臣为了弘扬铁道兵精神,传承铁道兵文化,由铁11师53团汽车一连指导员黄介传、连长王友庭策划指导、唐反修战友积极倡议、群主欧阳衡平组织协调、李楚怀、黄家全、..

    河边草浏览:132次 评论:0
    2022-07-14 17:23
  • 铁道兵在内蒙发现一座金矿作者:高万山铁兵进户助农忙,入驻金盆困难乡。民众手中持异石,天机泄露现金矿。1968年秋天,我随部队“支农”工作队来到了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乌兰察布”蒙古语为“红色崖口”)察哈尔右..

    河边草浏览:167次 评论:0
    2022-06-27 14:27
  • 家在城固县龙头镇龙头村的老文化人杨文全。笔者得知他是军中人时,慕名采访了他。杨文全,生于1954年三月,大专文化, 1970年9月招入县文工团,1971年1月从文工团参军入伍,在铁道兵某部44团服役,先后转战辽宁大连..

    河边草浏览:181次 评论:0
    2022-06-27 14:23
  • 一、开放方式1.免费开放。2.实行参观游览预约制,预约方式为现场排队预约。二、开放时间每日上午9:00-下午17:00(16: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三、疫情防控1.疫情防控期间,请自觉遵守以下流程入馆:..

    河边草浏览:192次 评论:0
    2022-06-27 14:13
  • 青藏线铁道兵汽车兵的故事作者:马黎明兵趣(一)三台车从西宁拉物质返格尔木,行驶至脱土山下停车休息,路边一条小溪清澈明亮,喝一口吧,甜到心里。我的车拉了一车鸡蛋,望蛋兴叹,忍不住搬下一箱,开箱验货,圆呼..

    河边草浏览:234次 评论:0
    2022-06-27 14:12
  • 作者简介葛明,男,成都十七中老三届初67级学生,1968年入伍,铁道兵五师二十三团战士,1971年退伍到成都南光机器厂工作,1973年到东北大学读书,后回厂从事真空技术,是中国第一台大型分子泵的设计者。为中国真空事..

    河边草浏览:153次 评论:0
    2022-06-27 14:10
  • ‍‍‍‍铁道兵英雄传舍生忘死何为华何为华,湖北潜江县人,1945年出生,1965年参加铁道兵,196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援越抗美时任中国(援越)后勤部队第1支队1大队(铁道兵第2师6团)汽车连驾驶员。1967年4月20日,..

    河边草浏览:244次 评论:0
    2022-06-15 10:01
  • 传承铁道兵精神让英雄连队的旗帜永放光彩作者:王力杰▲修建中尼公路纪念章铁道兵1948年7月5日成立到1984年元月1日撤销,在这35年的历史中,共授予14个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今天要讲的是铁五师二十四团九连,它被铁道..

    河边草浏览:255次 评论:0
    2022-06-15 10:00
  • 铁道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的一个兵种。无论是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时期,都曾为祖国的铁路大动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青藏铁路”这条高原天路,东起自青海省会西宁,止于西藏..

    河边草浏览:294次 评论:0
    2022-06-15 09:52
  • 【阿洪往事】(95)铁道兵战士深情回忆铁道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为适应我军大规模作战的需要,于一九四八年七月,在东北战场上,以东北人民解放军护路军为基础组建的,在解放战争、抗美..

    河边草浏览:267次 评论:0
    2022-06-15 09:51
  • 专栏主编:胡柏涛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汪填金图文:高光顺 / 组稿:宁宏翎参军,这是我儿时的最大梦想,每每见到威武雄壮的解放军身着耀眼的军装便分外羡慕,总希望长大后能像他们..

    河边草浏览:217次 评论:0
    2022-06-15 09:49
作者专栏
  • 老鼠爱上猫

    注册时间:2022-07-10 20:57

  • xJThfvckALUEg

    注册时间:2022-04-21 13:55

  • YCGlqyMfuexzkm

    注册时间:2022-04-15 08:54

  • ECABdTRLyJHn

    注册时间:2022-04-12 09:25

  • kVJeORUZpWdD

    注册时间:2022-04-05 02:0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20123号
Powered by qibosoft Code © 2018 qibosoft

联系电话:18075603283 邮箱:327789046@qq.com

©永远的铁道兵 ©铁道兵家园

湘公网安备 43070202000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