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兵走进婺源之二
1023# 原创 作者:沙明 铁道兵战友网 2019.3.15
在婺源,要说观油菜花首选江岭。号称万亩花海的江岭,每到春来遍地金,高低错落的梯田菜花摇曳,微风吹来,阵阵清香,山下一幢幢白墙青瓦的微派民居,坐落在云雾和花丛中,一片田园风光,一派春意盎然。
中巴车沿着后山公路,盘旋而上,把我们送到了山顶,站在观景台上俯瞰江岭,菜花还没全部盛开,逆光下的江岭对我们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很难拍出理想的照片,好在下山途中走进田间地头,补拍了不少画面,弥补了一些遗憾。在江岭,你不得不佩服当地政府和山民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开发旅游的杰作,从种植油菜的效益看,每亩收入很难超过五百元,发展旅游就不一样了,首先,政府有补贴,其次旅游公司有创意,沿途油菜地里扎制的那些稻草人,小动物等让游客兴趣大增,纷纷走进花丛戏嬉玩耍,留下靓影,正如一个宣传牌上所言“哥种的不是油菜,是风景”其意不解自明了。
李坑是个古老的山村,群山环抱,风光旖旎,既有江南乌镇的小桥流水,又有绩溪龙川的建筑布局,一座木桥连结乡邻,商铺紧挨和气生财,我们走街串户,村民们十分好客,欢迎我们参观询问,显示了古朴的民俗家风,难怪李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从宋到清走出了近百名仕官富贾,留下了近三十本传世之作,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江湾在婺源来说是一块风水宝地,村里除了有保存完好的御史府、腾家老屋、萧江宗祠、三省堂等古建筑外。江湾重新打造,使江湾锦上添花。后来江湾借此荣耀,打出了招牌,让人趋之若鹜的前来参观,红火一时。如今江湾景区低调行事,不再大肆宣扬了,但这段事实的确存在,传为轶闻了。
其实在婺源除了篁岭、江湾、李坑、江岭、晓起等耳熟能详的风景区外,还有许多各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和景点,犹如待嫁的闺秀,正在揭开神秘的面纱,今天我们到的菊径、灵岩洞、瑶湾真的让人大开眼界,收获匪浅。
古坦乡菊径村被称为中国最圆的村庄,有人形容它是一个大木盆,单从地平线上看不出它和其它村落有什么不同,可登上村对面的小山坡俯瞰菊径,圆形的村落名不虚传,村前秀水环绕,村后依山背靠,犹如一幅天然的八卦图,更有趣的是沿村铺筑的柏油路弧形可见,全部向内倾斜,菊径村仿佛是块磁铁吸引着车辆向陀螺一样旋转,大自然的魔方往往让人无法释解,不可思议。
在我国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因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许多地下溶洞,亳不奇怪。可在婺源大鄣山乡通源村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竟有一座鲜为人知的灵岩洞,洞内的石笋、石花、石柱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更为一绝的是溶洞里的地下河可以乘船出洞,尽管水道不长,但在洞里行船也倒惬意。
婺源是个茶乡,婺源绿茶闻名遐迩,明清做为贡品进京,这些年,婺源的有机茶园发展较快,千亩连片比比皆是,途中我们经过紫阳镇考水有机茶园,只见八百多亩茶园起伏连绵,一垄垄,一畦畦的茶叶郁郁葱葱,如长龙卧岗,刹是壮观。也许是巧合,紫阳镇的茶园让我想到了我们当年修铁路所在的陕西紫阳县也盛产名茶,有句诗曰:“自昔关南舂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看来同是紫阳同产茶,真是缘份了。
称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当之无愧。婺源有一百七十多个乡村,若串珠成线,可以说村村有特色,稍加挖掘和开发都能成为景区,瑶湾村就是一个,这个神密的小山村至今保存着原始的村容村貌和传统的农耕习俗,犁耙耕田,风车提水,水冲舂米,石磨碾面,木榨出油,粮食酝酒,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在这里处处可见,返璞归真了。我在想,假若婺源能做到一村一品,那么不久的将来,婺源的乡村景观一定如春后春笋,遍布乡野,中国最美的乡村非君莫属,无与伦比。
婺源之行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不是感官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升华,生命途中的加油。
在我看来,婺源的油菜花虽然美丽壮观,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真正四季长青的是遍布山乡的婺源古树,这些被誉为“活化石” 的古树,给我带来了不仅是赞叹,重要的是坚强。
翻开婺源的历史,这个与我们安徽有着血脉关系山区小县,许多风土民俗都和徽州相似。千百年来,民间就有以珍贵林木点缀村景、改善环境的传统,人们在迁居、升学、婚配、祝寿、筑坟和扫墓时,也常植树纪念,代代相传至今。
据婺源近年古树普查记载婺源古树中有汉代苦槠、隋朝银杏、唐朝香樟、北宋罗汉松、南宋五谷树、明代香榧和已历千余年的红豆杉、刨花楠、湘楠、柳杉、黄檀等等。其中100年以上的古树就有1万3千多棵,100多种。都是国家重点的文物保护对象,称得上是树的世界,树的博物馆。
在遍布全县种类繁多的古树中,我们难以跑遍去观赏,只能选择性的来游览。耸立于浙源虹关村村口溪旁的“虹关古樟”,距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树高26米,胸径3.4米,5-6个大人才能合抱过来,它的枝叶冠幅面积近3亩,犹如一把巨大的天伞,庇护着全村的生灵。金刚山下有个名叫“金刚岭”的小村,只有二十来户人家,村子尽管不大,却掩映在一片参天的古树和翠竹之中,树林里有樟树、枫树、槠树、栎树、红豆杉及女贞等树种,最出众的是一个由22棵红豆杉组成的红豆杉群,最大的一棵千年红豆杉被评为上饶市的十大树王之一,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婺源有许多古树。或伫立在溪边,依傍在山边,扎根在河边,耸立在村头,经历时代风风雨雨,阅尽人间悲欢离合。让我最受感动的是,岭脚村有一棵300多年前的古樟树遭受雷击后变成了空心树,仅剩两块树皮,可它击而不死,枯而不萎,长出了新枝,伸出了新叶,依然郁郁葱葱。这棵“树坚强”让我看到了人的脆弱和无奈。婺源的古树动辄就是百年、千年,可人类在疾病和自然灾害面前却不堪一击,两天前倒下的张怡华战友体魄那么健壮,因为心梗离世才65岁,让我感到人不如树呀!
婺源古树参天而立,生命长青,我们可望而不可及。但古树历经苍桑,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效仿。树能坚强,人何偿不可呢?
这些年到婺源的游客,多半是来赏花拍鸟的,油菜花好拍,鸟可不好拍,你得需要专业的相机和高超的摄影技巧。
战友余志标是中国《鸟网》婺源站的站长,他家得天独厚的拍鸟平台,成为全国各地鸟友蜗居的“鸟巢”。说来也怪,就是他家屋后的几棵大樟树,两三枝枯秃的树干上,却是婺源最稀奇的白腿小隼栖脚地,正是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光顾捧场,让余志标和他的“晓川山庄”也红火起来。
我对拍鸟是外行,更没有过硬的家伙,比起有的战友带来的长枪短炮来,望尘莫及。聚会的几天,老余的拍鸟平台成为我们的临时阵地,每天凌晨和傍晚,大家都要爬上了屋顶,支好机器,等待着小隼的光临。
看过小隼的图片,它个头不大,跟麻雀差不多,由于脸长得像大熊猫,俗称“熊猫”鸟,别看它体貌不扬,但它却是食肉的鸟,被誉为地球上最小的勐禽。它生性凶勐,能猎杀比自己大几倍的猎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来到的第二天傍晚,小隼终于露面了,遗憾的是它没有三五成群,仅有一只小隼孤独的来此逗留,顿时,战友们的“武器”瞄准它先后开火,抢拍下这珍贵的瞬间。
据了解,婺源是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鸟类的天堂。约有各种鸟近500余种,其中黄喉噪鹛、白腿小隼、中华秋沙鸭最为珍贵稀奇,也是来婺源拍鸟人的首选目标。据老余介绍,他的这块风水宝地己接待过逾万名摄影师来此拍鸟,家中的鸟旗上密密匝匝的签满了鸟友的姓名,目前已收藏六面了,这是他的荣耀。如今,他的小儿子也成为寻鸟的专家了,除了家中的拍摄点,小儿子经常带着鸟友们外出拍鸟,全家成为晓起名副其实的拍鸟专业户。
(责任编辑: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