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建军节 聚会东戴河
文/ 杨景林
2017年建军节前夕,原铁道兵第三师文艺宣传队发出“集结令”,二十多位老战友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渤海湾一一我们来啦!东戴河一一我们来啦!
老战友见面那个亲热一一动情地问候,热情地握手,深情地拥抱,一个个激情洋溢,忘情交谈。
本次聚会从8月2日开始,至4日结束。聚会的领导人、原三师宣传队指导员马抗美,与策划组织者王爱萍、赵远昌、徐斌、张英林,为排日程、找战友、买车票、制徽标、做体恤、定酒店、联系当地文艺团体,设计参演节目等事项,精心筹划,不辞辛劳。
大家对联欢演出很感兴趣,晚饭后便开始进行节目排练。原乐队班的两位老班长一一曲延生和孙在翼,拿出当年的那股劲儿,抠起节目来一丝不苟。大家仿佛又回到了三师宣传队,一个个老当益壮,练习得特别卖力,再现了当年节目排练的场景。
8月3日下午两点,演出开始。第一个节目就是我们的《军歌联唱》。《铁道兵志在四方》歌声一起,全场震动。一群花甲耄耋的老人啊,重新登上了舞台,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演唱得竟是如此的动人。杨大林领唱的《我爱祖国的蓝天》,康健领唱的《咱当兵的人》,唱得都非常的带劲儿。合唱《我是一个兵》,齐唱加上轮唱,引来阵阵掌声。
本地佳之声艺术团表演的舞蹈《黄玫瑰》和《晚风吹过哨塔》,轻盈、柔美、妙曼、惊艳,真真给人以美的享受。
张英林的一首《天边》,唱得有滋有味儿,情意款款。林有奇的二胡独奏《战马奔腾》,拉得起伏跌宕,精妙绝伦 。孙在翼的独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得那叫一个好,不得不返场又来了一首《北国之春》。吴会军和马抗美的京剧选段《梨花颂》,获得阵阵掌声,吴会军返场又唱了一段《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
佳之声艺术团也唱起了军歌。《军港之夜》和《怀念战友》,歌舞相伴,声情并茂。
引起轰动的是于忠德的快板书。这位数次获大奖、多次赴《曲苑杂坛》演出的国家一级演员,果然名不虚传,仅是一通儿开场花板就艳惊四座,一段《说点儿》说下来,掌声连连,喝彩声声。又来了一段《说愁》,观众仍是不依不饶,不得不又来了一段《抗洪凯歌》。这哪里是说快板呀,分明是演独角戏呀!全场激情爆棚,观众大呼过瘾。
压轴的是艺术团的儿童歌曲表演唱,连续演唱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让我们荡起双桨》、《红星照我去战斗》和《雨花石》等多支歌曲。一群成年人,多半是老头儿老太太,打着少先队旗,戴着红领巾,表演这样的儿童歌曲,这不就是“反串”吗?那个活泼,那个欢快,那个灵动,那个风趣,引领我们回到了童年,怎能不叫人惊喜、赞叹!
演出大获成功,足以回味终生。
天晴了,上海去!大家拥到了海边,但见怒海翻腾,惊涛拍岸,台风的余威尚未退去,游泳的愿望付之东流。王爱萍邀请大家喝茶。吹着海风,赏着海景,喝着凉茶,饮着啤酒,畅所欲言,谈笑风生,多么难得的浪漫和潇洒呀。诚如胡乃泽所言:战友亲如兄弟,重厂逢大喜过望,情义铭记终生,军魂永远不散。拍照吧一一留下这美好惬意的一幕。摄影吧一一记录这情真意切的时刻。
告别晚宴开始了,二十多人围坐一桌。马抗美做“总结陈辞”:我们这次东戴河聚会,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内容是充实的,收获是可喜的。首先,大家见到了分别四十多年的战友。正像老任大哥所说的:没有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见到这么多的战友。其次,也是意外的收获,有几个人解开了当年的误会。前嫌冰释,皆大欢喜。再次,我们宣传队新老两部分战友,通过这次聚会,成了相熟的兄弟了。最后,我们这些老家伙又重登舞台,拿出了好几个像样的节目。再有,为了搞好这次聚会,大家都付出了力所能及的努力。真就像康健所说的:战友比兄弟还亲,情义比金钱更重。
康健郑重地提意:这第一杯酒,送给去世的战友。随后,大家推杯换盏,开怀畅饮,渐渐地掀起了高潮。“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万言不赘。”有人提议再听听快板书。于是,于忠德接连又说了《说人》、《劫刑车》和《奇袭白虎团》三大段。
正是:退伍数十载,战友盼重逢。忽闻号令集结,个个喜盈盈。不顾年高暑热,见面兴高采烈,顿觉又年轻。思念话不尽,把酒忆军营。想当年,兴安岭,铁道兵。宣传队里,编创排练乐无穷。巡演雪原林海,相处同甘共苦,结下不了情。不忍再分手,回味贯终生。
再见了一一东戴河!再见啦一一战友们!战友们保重啊,我们后会有期!
2017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