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部队时的一些往事》
顾太健
我1970年12月中旬接到入伍通知书,23号下午乘船离开老家泗阳。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一师四团勤务连。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离家四十九年了,离开部队也三十六年了。在部队的十三年中有很多往事记忆忧新,历历在目。

这是现在的临时住房,也是铁道兵延伸单位——中铁建项目部常用的临时住房,很漂亮,很整洁。
因为铁道兵性质所决定,师团机关住地不固定,随着施工任务而搬迁,干完一项工程就撤走。那时候的住房条件就差多了,我们勤务连住的是活动帖房,团机关是干打磊土房。师机关都是租房。
施工连队住房条件更差,为了就近施工方便,由于环境的限制,临时帐篷就搭在河床上,山坡上,遇到刮大风下大雨,就有十分危险。
在铁道兵部队晚上休息全是大通铺,锯上约80公分长的圆木作为支撑,上面横上两根长木料,用钯钉固定,然后上面放上铺板,每人铺上一件褥子,再铺上90公分白被单,叠好四方块的被子并搭上一条白毛巾。从左右看被子毛巾都在一条线上,而且都是一样平一样高。
以班为单位,班长睡在边上第一铺,副班长睡在最后一张铺,两边是最好的铺,因为上下床很方便。平常大家学习写笔记,就利用通铺当桌子,小凳子都是自己做的。睡觉起床是统一时间,晚上到点准时熄灯,早上听号统一起床,每班留一人值班打扫床上卫生,其他人出操、洗漱、开饭、上班,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每周要进行一次班务会。由班长主持,每一位战友都要进行发言,总结本周的工作进展情况,取得那些些成绩,找出存在问题,每个人发言以后,战友们还要互相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互相交流和互相帮助。
然后由班长进行对每一个人进行点评,最后班长还要对班里进行一次总结,对下周工作做具体的安排。到月底的时候,班里还要评比先进个人,报连队进行通行嘉奖装挡案。

那时候没有电视机看新闻,没有收音机听音乐,也没有手机看微信,文化生活非常单调,平常只能看看报纸,写个日记,写个家信,但是每个月可以看一次电影。
在没放电影之前,各个连队在操场要进行歌咏比赛。汽车连唱的好不好,再来一个要不要,大家齐声说“要的”,掌声响起来,歌声唱起来了,一片欢呼声。
然后大家静静地在观看电影中的每一个精彩镜头,让我们一起随着电影中的感人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笑声!

这种连队吃饭的场面,至今仍记忆犹新。不过,我们那时可没有桌椅板凳。每个班打上一盆菜,蹲在地上,大家围在一起吃。连部的连首长及几大员同样如此,而且就在食堂旁边的路上。
那时只有一个菜,几乎都是素菜,一个星期能吃上三餐肉,一次也就能叼上三四块肉就算不错了。平常白菜烧豆腐、豆皮炒韭菜、青椒炒鸡蛋就算好菜了。炒罗卜絲、炒白菜、炒豆芽,烧罗卜块、烧冬瓜、黄豆炖海带……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菜。
在节假日,特别是“八一”建军节、春节才能真正的吃上一顿好菜,鸡魚肉蛋午餐肉,还有白酒啤酒葡萄酒,那时才是大家最开心快乐的时候。
平常由于油水太少,每个人饭食都大增,有的人能吃七八个馒头,有的能吃两碗米饭,多数人都能吃个半斤八两。这就是七十年代当兵生活的真实写照。

为了改善连队伙食,提高战士们的体质,连队经常组织各班去副业生产劳动。各班在山坡的废地上种上辣椒、白菜、茄子、西红柿、包菜、黄瓜等各种蔬菜。
为了各种蔬菜能大丰收,还经常去锄草,松土,打药施肥。连部为了调动大家积极性,各班还要进行比赛,看看那个班交的数量最多,品种最多,作为先进班评比条件之一。
有时连队也会组织大家去打猪草。晚饭后战友们三五成群,到山坡、到河边割青草挖野菜,这样活动即时散步,又能和战友们谈天说地,还丰富了我们生活内容。
(上图总机班部份战友在刘忠班长带领下进行军事训练。)
我们虽然不是参战部队,但每一年的一个月军事训练还是不可少的,仍然按照总参训练部的大纲逐条进行训练。“立正、稍息、起步走、跑步走,立定,右转弯、左转弯、敬礼,礼毕” 基本步法必练不可。投弹射击也要进行考核,真枪实弹也要操作,有时也会偶然进行一次拉练。

(上图第一排左就是杜德生科长。)
1970年12月,通信股长杜德生担任铁道兵四团新兵团参谋长,他到泗阳带我们这一批71兵,在泗阳接兵中他就对我关注了,新兵团期间也到我们新兵住地看了我。
新训结束后,我就被分配到勤务通信排总机班,两年后就到修理室,主要负责全团通信设备的检修。通信股杜股长还让我兼管通信股器材保管员。
我记得有一次他带我乘共公汽车到十堰办事,因车上人多,路况又不好,又没坐位,我被颠晕车了,满脸是汗,嘴唇发紫,杜股长将我拉进胸前楼着我,其实他也没座位,在人群中幌来幌去,好不容易到了车站,我下车后就吐了。
平常他对我也非常关心,他曾经在办公室对我讲,复员退伍暂时不要想,要求我在部队好好干,可惜半年以后他就调师机关通信科当副科长、科长,再后来他转业到丹江。
由于自已工作杂忙也失去对他的联系。待我有时间去看望他的时候,得到消息他己经病故多年。多好的一位老首长,在我的一生中永远不会忘记这位老领导,他关心过我,帮助过我。

(上图为培训班全体人员合影,前排左三为作者本人,左四通信股詹家敬股长,左五是通信排长周太宗,左六是强趁明班长。)
詹家敬股长,河南人,1953年入伍,服役于铁道兵一师四团。在七十年代他在铁路局支左刚回部队,杜股长调师通信科后,詹家敬就担升通信股长,两年后他就随她夫人转业到北京工作。
1977年9月份,铁道兵一师四团在北京房山举行通信训练培训班。参加人员有通信排1976年至1977年入伍的兵,除了保留值班人员以外,每一个营通信班派出3~4名参加团通信训练培训班。
这批培训人员大多数是1977年入伍的兵,有江苏、河南,还有少数1975年入伍贵州兵战友、1976年入伍湖南战友参加。
训练内容主要是:电工学、电话学(各种型号电话机的构造,原理及各部件的作用,电话机的故障排除),话务用语及各种规章制度。外线有:被复线的收放、架没、接续、故障排除。架空明线,徒手上杆,立杆,收放线,打拉线等操作方法。
我和刘清玉技师负责电工学,电话学,话务用语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培训,通信排长周太宗和外线班长强趁明负责外线培训。培训时间一个月,通过一个月的培训,经过理论及实践考核都达标,使学员们掌握了通信理论基础及各种操作方法。

(上图:我和七位战友合影留念。)
(前排右至左彭小平(78年湖北麻城)、韩大德(75年贵州)、顾太健(71年泗阳)
后排右至左朱内蒙(79年大庆)、方淦平(79年深圳)、刘兰洲(79年大庆)、刘国民(77年扬州)。
朱再祿、郭启因值班没有参加合影。)
1980年5月份,四团撤编后由我带领通信排十位战友合并到二团,原四团机关驻地及部份机关人员划给二团,作为二团留守处,每位人员继续做原来岗位的工作。

1979年12月份通信排战友合影。第二排左二是作者本人,中间有周太宗排长、通信股李中敬参谋、胡德凯指导员、陈正信连长、罗副指导员参加。

星期天,同县入伍战友在白浪河边合影留念。
前排从左至右依次是:周广金/原种场/汽车连、顾太健/农场/勤务连、汤景生/三庄/军务股、费全林/原种场/汽车连、沈绍根/刘集/服务社。
后排从左至右依次是:于永胜/葛集/机械连、刘家法/挑原果园/汽车连、胡养州/葛集/机械连、金长光/众兴镇/机械连、周道平/保卫股/王集。
这是难得的一次战友聚会合影,值得纪念珍藏,给后人们留点念想,给他们讲个故事吧,这是当年爷爷在奋战襄渝线的青春年华。
责编:严京平《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