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修新建龟殷和德八两条新铁路
作者:曹家麟
1952年11月,朝鲜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一上台,就在朝鲜战场上一面搞假和谈,一面秘密策划在朝鲜北部沿海登陆,试图从侧后偷袭入朝保家卫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当时,朝鲜所有的铁路都在朝鲜半岛的两翼,铁路干线均为南北走向。而东西线路偏偏距海岸线都很近,不仅要受敌人空军的侵扰,而且敌人的军舰在海域上用舰炮就可以切断我军的铁路运输大动脉。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朝鲜的铁路不利态势,朝鲜领导人对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将军提出请求,希望我们新建一条东西方向的铁路,将几条纵贯的铁路连接起来。
从反登陆作战的部署来说,就是以三条纵贯铁路干线京义铁路、平北铁路、满浦铁路为支撑点,以新建的这条东西铁路线龟殷线为靠背,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运输顺畅,供应不缺,还有利于我军作战部队的机动,而且对战后朝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毛主席接见郭维城将军
1952年12月20日,党中央,中央军委很快决定成立一个新的中朝铁路指挥局,负责指挥铁道工程部队执行在战争期间抢修铁路的任务。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经验丰富的郭维城将军担任新建铁路局的局长。时任铁道兵副司令员的郭维城接到命令以后,立即入朝实地勘察,从龟城到殷山129km长的铁路,要穿过龟山、久饮山、退渝岭、长城岘口等四座大山。这些线路所经过的山区大多数石质坚硬,还要跨越大同江、清川江,九龙江、大宁江、川坊江和东门川等共六条大江。
时间要求急,施工条件差,制空权又不在我们手中,按照一般的估计,要想在1953年4月底以前完成任务是极其困难的,对此郭维城副司令提出两项请求,一是在战场上修铁路,只靠铁路工人是上不去的,也是顶不住的,必须调动部队参战;二是工期能否延缓至1953年5月完成。
毛泽东主席得知此事以后,即刻下令:兵贵神速,1月入朝,2月开工,4月务必完成。周总理根据毛泽东主席的命令做出决定:除了已经下令调去的四个铁道兵师之外,再增调两个师抢建新线铁路,但工期不能缓。一定要赶在敌人的前面做好反登陆作战的准备。时任铁道部长滕代远向郭维城转达了周总理的指示。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也对郭维城说,说严重一点,没有这条铁路,如果敌人从西海岸登陆,我们前沿部队就很难活下去。
郭维城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他坚定地向中央军委表示,“我就是用身体铺路,也要坚决的完成任务”!
受领任务后,他立即从衡阳铁路局抽调了150名技术骨干和工人,又从全国各铁路局抽调了3000名铁路员工,一起迅速的加入到抢建队伍当中。来自全国的六个铁道兵师和3000多名铁路员工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开进了朝鲜战场。
1953年1月31日,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部召开临时党委扩大会议,局长、党委书记郭维城(右一)号召部队献计献策,战胜困难,提前建成新线铁路。

1953年2月1日,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局6个铁道工程师,开始抢建殷龟铁路。图为铁道工程第6、9师部队在滔滔的清川江上修建新线大桥。
第一期工程是新建从龟城到殷山129km的铁路。铁路要穿过龟山等四座大山,跨越大通江。青川江等六条大江,全线共有桥梁92座,其中大桥六座,中桥34座,平均不到1.5km就要架一座桥。当时的朝鲜战场,我军还没有能够取得制空权,施工只能在敌机袭击和报警声中进行。
1953年的1月31日,龟殷铁路全面开工命令正式发布,开工当天,尽管天上时有敌机的干扰轰炸,地下冰冻三尺,但是指挥员们全部都甩掉了皮大衣,有的甚至连棉衣也脱掉了,战士们挥动铁镐,铁锹,铁锤,钢钎,撬棍,钉耙,向着冻土、坚石、冰冻的江河发起了进攻。扁担,土筐一齐上,挑的挑扛的扛,人人挥汗如雨,个个争先恐后,铁锤和钢钎的碰击声,开山放炮的爆炸声不绝于耳。炸开了垭口,清除了坚石,开挖了路堑,高唱着战歌,铁道兵士气十分高昂。
3月1日,抢建淸川江铁路大桥开始了,战士们敲开了一米多厚的冻层,紧张的拼装木笼,投放片石,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在宽阔的江面上建造起20个桥梁的墩台。淸川江铁路大桥共19个孔,全桥共需要架设114片工字梁,每一片工字梁净重为1.5吨。
那个年月没有架桥机,没有起重机,连个小吊车也没有,怎么样才能将114片工字梁架到清川江上呢?经过反复试验确定,用铺上钢轨滑道架梁的方法进行,仅用三天就将工字梁全部架完到位。

严寒时节,气温降至零下30多度,为确保军运,战士们凿开冰层,下木笼,抢建大桥。

抢修部队破冰筑墩,抢建低便桥。

战士们以顽强战斗的精神,突击修筑德八线路基。
十几万铁道兵战士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突击抢建,顽强施工,龟城到价川段的铁路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全线通车了。彭德怀致电祝贺称“这条铁路修建不仅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且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朝鲜最高司令官金日成闻知这一喜讯,亲笔写贺信,对志愿军铁道兵表示感谢。
1953年4月5日,新建铁路一期工程三个月的施工如期结束。龟城至价川段、价川至殷山段正式通车。专家指出这是铁道兵战士对抗美援朝战争做出的一次重大贡献。
停战以后,指挥部继续修建八院面至德川段的二期工程,德八铁路全长86km,虽然比龟殷铁路线短,但任务却更加艰巨复杂。分配给铁道兵11师的任务是从球场到德川段,虽然只有十公里长,但地形复杂,都是大山,需要大填大挖,打隧道,架高桥,施工难度非常大。一个大填方工程的土石方量就高达31米高,宽度也有125米长,朝鲜领导人视察工地的时候,站在大填方的路基顶上,用中文对铁道兵说:“中国有万里长城,志愿军同志可是帮朝鲜在修万里长城了。”战士们听了都很高兴,很自豪。
八院面至德川这段铁路是彭德怀根据朝鲜的要求修建的一段东西铁路线,目的是将东西海岸与纵向铁路都联系起来,不但战争期间需要,对朝鲜停战以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生产也有重要的意义。

中朝铁道部队团结奋战,全长129公里的殷龟铁路提前25天于1953年4月5日修通,创造了战地快速抢建铁路的奇迹。图为中朝两国铁道方面负责人和专家到新线视察。

1954年4月25日,德八铁路全线通车。图为中朝两国战友欢庆在一起。

1954年5月3日举行德八线通车典礼,朝鲜首相金日成发了贺电,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委员长金斗奉(左四)出席庆祝大会。

用中朝两国文字布置的彩车,行驶在德八铁路线上。
朝鲜人民军的高级领导人握着郭维城将军的手说,太感谢你们了,你们不仅为反击美军登陆战役的准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你们也为朝鲜今后的和平发展建设做出了大贡献,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中国,不会忘记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
本文作者:曹家麟

1950年10月入伍,志愿军第67军文化教员、作训参谋,退休前任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培训交流部主任。曹家麟多次以志愿军老战士名义到朝鲜访问,对安葬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墓进行考察。业余从事志愿军烈士考察已经20年,对安葬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情况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