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襄渝铁路,也许很多人只知道这是一条连接湖北襄阳与重庆的铁路,却少有人知道它背后的建设者——陕西25800余名初中毕业生组成的三线学兵连。今年8月,是三线学兵修建襄渝铁路五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个重要时刻,原铁道兵48团学兵以特殊的方式向青春致敬。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曾花费大量的物力、人力和巨额投资,对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这就是“三线建设”。在短短10多年的时间里,在广袤的三线地区建设起强大的能源、交通、钢铁、机械、电子以及军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为新中国建设史上所罕见。
由于“三线建设”一直以来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得“三线建设”未曾为人知晓。现如今,中国“三线建设”的面纱被逐渐撩开。对三线精神的弘扬和宣传,是对三线建设者的历史功绩和艰苦创业精神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是对当年学兵的尊重和礼赞,同时也推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研究和实施。为弘扬三线精神,原铁道兵48团学兵精心制作了《旬阳·青春记忆画册》和《旬河岸边的青春之歌》专题片,真实记录了他们当年的难忘岁月和50年的战友情。
5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但对这些已经年近七旬的学兵来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青春岁月。记者了解到,为了回报在修建襄渝铁路期间沿线人民对学兵的关怀,他们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发起“梦无缺助学育才活动”,对安康、旬阳等地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施以援手,帮助他们上大学,增长才干。还成立了“西安梦无缺助学公益慈善基金会”,在延安中学、旬阳中学分别斥资250万元建立助学育才基地。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