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线 诗 抄
袁培力(5853 部队学生 2 连)
我们的家,可好!
1971 年秋末于安康石庙沟
我们的家,可好!赛过花果山胜比蓬莱岛。石梯宽阔,阁楼重重。柿树把门,城垒坚牢。
山上百草盛茂,山下的肥猪斗粗的腰,房屋还盖的特别巧。
冬天凉快,夏天热闹,春天花伸进窗里,秋天哪,香风满屋飘。
落雪成银宫,下雨就来潮。就是虎跑泉,也难与山溪比谁波滔!
云彩簇拥仙人洞,喜鹊惊异连山桥。
雷响不见雷公来,山倒不见赶山宝。
牛看汽车实感叹,舟遇机船桨不摇。
民歌新音传霄汉,一天一个新面貌。
我们就是雷公神,双手就是赶山宝。拜工农兵为师,放炮、打洞、架桥。
这儿胜似仙境,我们在此锻炼修造。
不坐禅,不诵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
不炼药,不修道,我们的本事比道仙还高! 要把——要把人类不平等制度彻底埋葬掉!
我们的家,可好!
在这里战天斗地练思想,我们学兵感到无比自豪!
注:16 岁的涂鸦,布满时代的印记,一笑!
七律·赴三线修襄渝铁路
四十周年有感
2011 年 2 月 1 日于西安
梦里依稀忠字操,少年壮志入云霄。
车行丰峪羊关险,营驻荒坡石庙高。
难想艰辛难想饿,异常英勇异常骄。
人生多记青春事,满目冬阳无寂寥。
适逢参建襄渝铁路四十周年,想起前不久走西万公路,惊叹于羊关之险,也不知当年咋就过了这一关!
四十年前正处于十年浩劫,信息来源单向化,只知道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需要我们这三分之一的人去拯救,想起来就无比豪迈。
战备铁路召唤我们,我们就义不容辞地奔赴战场,料不到的艰辛和饥饿,却表现得英勇顽强。
可能苦难使人难以忘怀,所以这一段刻骨铭心。
浣溪沙·读《军魂不散》有感
2014 年 2 月 13 日于西安
如水时光如水情,军魂不散贯长虹,沙明胖瘦又一功。
难忘襄渝鏖战日,直将碧血铸青松,一思一念付金风。
注:胖瘦,《军魂不散》主编,原名林建军;沙明,《军魂不散》主编。
铁道兵胖瘦沙明编襄渝书,约学兵稿,恭敬不如从命。书成,填词一首,赞之叹之贺之。
七绝三首•陕西中学生
赴秦巴山区参建襄渝铁路五十周年有感
2020 年 8 月 18 日于西安
半个世纪是很漫长的时光,居然不约而过,令人嗟叹不已!人生走入社会的第一步定格在秦巴山下汉水岸边,为了领袖能睡好觉,去当一个不戴领章帽徽的兵,披星戴月,打洞架桥,虽忍饥挨饿,流血流汗,却冲锋在前,毫不惜力,未成年的一支队伍,居然成了特别能战斗的主力军。确实不能忘却,也难以忘却。
一
八月依稀火红日,俊儿一万赴秦巴。不知人世多艰苦,求战如歌豪气发。
二
时光如水恍如梦,难忘襄渝刻骨情。静对夕阳云气淡,一杯清酒满天星。
三
时运如斯莫怪人,清茶慢饮细回神。洞明过史哑然笑,安度晚年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