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了行装扛起了枪,满怀豪情斗志昂扬;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打通昆仑千重山,又战东海万顷浪;林海雪原铺新路,金沙江畔摆战场。”
上面这首斗志昂扬的军歌,便是著名的《铁道兵之歌》,提起铁道兵,如今的人们对其已经知之甚少,因为铁道兵退出中国历史舞台,已有近四十年之久。

可是在新中国历史上,铁道兵绝对不是默默无闻的存在,曾经这支属于解放军战斗序列的军种,在顶峰时期,人数一度达到了四十万之众。
或许很多人对于一个军种人数多达四十万没有什么概念,笔者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样的军队人数,在当时远超世界上一半数量国家的国防军,这也从另一个角度,透露出了铁道兵的重要性。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产生好奇,既然如此重要的军种,为何后来会消失呢?而这支曾经对新中国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军种,又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呢?
要彻底说清楚这件事情,还得从铁道兵的成立说起,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为了保护东北境内铁路运输的安全,便组建了东北人民自治护路军,这便是铁道兵的前身。

不过此时的铁道兵虽然已经有了雏形,但却并未作为一个单独军种,进入解放军战斗序列,而铁道兵真正成为解放军的一支部队,已经是1954年的事情了,在其正式成立后,经中央军委任命,由王震将军出任第一任司令。
当然在这之前,铁道兵虽然没有正式组建,但其对新中国的贡献,却仍是巨大的,例如志愿军在1950年入朝的时候,中央就动员铁道兵备战,不过当时铁道兵还未正式成立,所以名字叫做铁道兵团,首批就有三个师约两万人入朝参战。
而熟悉抗美援朝战争特点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我志愿军在进入朝鲜之后,最大的困难便是后勤保障,因为美军成天都在对我军进行轰炸,后勤工作可谓是异常艰难。
但就是在这种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铁道兵冒着美军飞机的轰炸,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更是有不少战士献出了生命,当然他们也没有白白牺牲,极大的保障了我志愿军的后勤,为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的进行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而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担任志愿军总司令的彭德怀就曾对别人说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后勤运输,当然在后勤运输上面牺牲最大的,便是铁道兵团。
也正是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进行,使得我军领导人明白了现在化战争,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铁道兵的意义不言而喻,再加上新中国成立后急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将铁道兵纳入解放军序列,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这样,此后的铁道兵,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重要军种,并立马投身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包括现在铁路的大动脉,成昆、青藏等等铁路工程,都是由铁道兵完成。
毫不夸张的说,今日中国铁路之所以如此发达,正是因为铁道兵早期打下的基础,没有他们的艰苦奋战,可能大西北青藏高原一带,至今依然不会通车,因为这里铁路的修建,已非技术问题,更多的则是人类的意志在和大自然力量抗衡。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改革开放的进行,铁道兵作为解放军的一个单独军种,已经不符合国情的需要,如果从战争角度来说,合成化集团军单从后勤保障来讲已经可以自给自足,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便开始将是否撤编铁道兵,提上了日程。
当然撤编铁道兵的大背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裁军,当时不光铁道兵撤编,即使很多陆军,包括大军区,也被取消编制,而中央就是否撤编铁道兵,其实还是有过一些意见上的讨论的。
因为有的人不主张撤编,尤其是铁道兵一些干部,都希望中央保留铁道兵,毕竟铁道兵改革不同于陆军,这是彻底撤编,也就是说,铁道兵从此将消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系列里面,这就让很多铁道兵官兵想不通。
据时任铁道兵司令的陈再道将军在回忆录中所述,1982年撤编铁道兵的消息出来之后,部队里面官兵都找到他,希望他能代表部队向中央恳请,保留铁道兵。

眼见部队官兵这般反应,铁道兵司令陈再道尽管明知撤编已经要成为既定事实,但他还是心存希望,召开了铁道兵党委会议,决定在商量一下,统一各个常委的意见,给军委邓小平主席在写一个报告,恳请保留铁道兵。
而陈再道为了说服中央,他和铁道兵党委各个常委也是费尽苦心,在向邓小平的报告中,陈再道直言现在铁道兵可以自负盈亏,不吃军费,这样国家也没有负担,希望能保留铁道兵。
很显然,铁道兵司令陈再道对于这支部队的感情是难以割舍的,包括铁道兵全体官兵,他们也都不愿意离开部队,那么陈再道对邓小平的这封报告,又是如何被邓小平回复的呢?

实际上邓小平同志对于撤编铁道兵,他自己在感情上也是为难的,毕竟铁道兵作为解放军的一个单独军种,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全军上下几十万人,背后就是几十万个家庭,这样大的撤编,于情于理都是让人难以做出抉择的。
可是军队要改革,铁道兵不撤编又不行,毕竟已经不是战争年代,铁道部已经完全可以替代铁道兵的工作,如果保留铁道兵,这确实不利于国家体制的建设,因而邓小平对陈再道的报告,还是给予了拒绝。
并且邓小平还向铁道兵党委领导表态,虽然铁道兵可以不吃军费,自给自足,但是铁道兵实行的是征兵制,这样会增加农民负担,伴随着邓小平同志的回复,撤编铁道兵也尘埃落定。
最终在1982年4月9日,中央军委办公厅正式向全军下达了通知,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铁道兵建制,把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就这样,铁道兵这支钢铁劲旅,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此时最为伤感的,其实还是铁道兵司令陈再道,尽管他是1977年才来到铁道兵的,但陈再道对于铁道兵的感情却依旧是难以割舍的,他曾在回忆录中,如此讲述道当时铁道兵所有官兵们的心情:
“三十多年来,无论是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还是在火热沸腾的工地,指战员们总是以人民子弟兵的光荣自豪感激励自己献身祖国献身人民,现在他们就要告别军旗,脱下那身使他们甘愿赴汤蹈火的绿军装,他们心里那种深深的失落感,是不难理解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铁道兵被撤编后,陈再道将军其实还面临了很多精神上的压力,例如一些指战员,纷纷给他写来信件,质问他为什么在铁道兵撤编的时候“不作为”,一些年轻点的官兵,甚至责骂铁道兵领导。

其实陈再道将军为了保留铁道兵所作出的努力,基层官兵们都是不得而知的,面对官兵们的种种行为,陈再道也都是给予理解的态度,这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位老兵,更明白脱下军装滋味着什么。
事实也正是如此,此次撤编付出最多的当然是那些铁道兵的官兵,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谁又忍心看见自己的部队消失在解放军的序列里面呢?这是任何人都难以接受的事情。
而当时更让人感动的是,铁道兵工程学院一些新入校的本科生,他们都要求自愿保留军籍,不愿意离开军队,不愿意离开铁道兵,大家要知道随着铁道兵的撤编,隶属于铁道兵的工程学院已经不是军队建制了。
在这种情况下,军委也给这些新入校的学生做出了很好的安排,甚至分数好的,有些人可以进入清华、北大学习,但是这些学生们却毅然选择留在铁道兵工程学院,不愿意离开铁道兵。

或许这些刚刚进入大学的年轻学生,他们对于铁道兵是真正的热爱,他们渴望成为铁道兵战士,但是在历史潮流面前,在集体利益面前,他们还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而今,铁道兵的辉煌历史,也只能在我军中的历史里寻找了,但回首往事,铁道兵从成立到撤编,从仅有数千人的护路军到几十万人的正规军种,在这个过程中,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
但无论是增员还是被撤编,我们都不难发现,铁道兵总是紧跟祖国的需要,紧跟人民的需要,他们面对艰难险阻能迎头而上,但在功成之后却未曾享受应有的赞美。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铁道兵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曾经的一个重要军种,这支威武雄师不愧为人民的队伍,他们的功绩,势必永留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