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郑志洁,作曲《铁道兵志在四方》
2022-06-15 09:57:02 浏览:190次 【

若视频播放不了,请点击查看视频

  央视《打卡铁道兵纪念馆》节选段落。


央视军事频道制作“铁道兵纪念馆”节目,让我介绍馆藏文物。我谈到铁道兵的经典作品《铁道兵志在四方》。编导要我找一部分资料作为道具拍摄。


有些神奇的是,我在堆积如山的纸品中,顺手翻翻就看到《铁道兵志在四方》曲作者郑志洁早年写给文工团领导的7页信札。我的公众号也正在连载《铁道兵志在四方》词作者“黄荣森传”。一首歌曲的成功,词曲作者是同等重要的。这首被称作“兵歌”的词作者黄荣森、曲作者郑志洁,我都有过电话、书信交往,我为黄荣森老先生写过万字以上的文章,但对郑志洁老前辈仅在推介这首歌时做过数百十字的记叙。


作为对“铁道兵文史”的热心收藏、研究者,这对郑老是不是有失“公允”呢?冥冥之中,意外发现的信札,莫非是老前辈郑老先生对我的提个醒:这首歌曲谱的产生,也应该让更多的铁道兵战友熟悉、了解。


我在报社做编辑工作时,曾先后约请黄荣森、郑志洁老先生撰写《铁道兵志在四方》歌曲的“创作谈”。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们都年事已高。黄老给我写过一封长信,比较详细地回忆了歌曲创作的前后经过及影响,我将信在报纸上全文发表。


郑老比黄老年长。我打电话给他,他声音洪亮,笑声爽朗,热情向我介绍歌曲创作的过程,以及与歌曲有关的故事。他希望我到石家庄“好好叙谈”。我何尝不想去拜访这位铁道兵的“文化功臣”!正如人们常说的“要做的事赶紧,不然就来不及了”。黄老、郑老,真的很遗憾,他们生前我都未能去拜望。


我没有面见郑老,电话采访不具体,我委托同在石家庄居住的石家庄铁道大学校刊主编王久战写篇“郑志洁访谈”,在我供职的《中国铁道建筑报》发表。王老师是位有情怀、有学识的铁道兵文化人,他欣然而及时地登门拜访郑老,采写了《四方情怀歌一曲》访谈,弥补了我心中的一个缺憾。


《四方情怀歌一曲》较全面地记录了郑老的革命生涯、艺术成就,最重要的歌曲《铁道兵志在四方》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转发,并参照网上及铁道兵的有关图书资料,对郑老的生平做一次介绍。


郑老是天津人,1927年出生,1944年入伍,抗战干部,在部队大部分年头从事音乐创作。1950年10月赴朝,任铁道兵团文工团分队长,是第一代铁道兵文艺工作者。之后,历任铁道兵文工团歌舞团团长兼指挥、铁道兵第八师三十七团副团长、铁道兵东北指挥部宣传处副处长、铁道兵第二指挥部文化处处长,1982年3月离职休养于石家庄警备区干休所。2012年2月7日,在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病逝,终年85岁。


郑老戎马生涯的大部分岁月在铁道兵部队度过。他性格豪放,真诚坦荡。在文艺创作上,持之以恒,刻苦认真。作品贴进生活,昂扬向上,反映铁道兵指战员志在四方、吃苦奉献的革命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精神。他创作的歌曲《钢铁运输线》《铁道兵真光荣》,歌舞剧《攀天崖》,大型音乐舞蹈诗组歌《巴山组歌》等作品,曾在铁道兵部队广为流传,深受欢迎。他在音乐创作上取得公认的成就,是享誉军内外的作曲家,曾担任《解放军歌曲》编委会委员,大型音乐歌舞史诗《东方红》第五场总负责人。代表作《铁道兵志在四方》成为军事音乐的经典,铁道兵文学艺术的丰碑。他在生前以及病逝后,中国铁建原党委副书记霍金贵、铁道兵纪念馆馆长赵其红等人,曾前往石家庄探望,并慰问他的家人。


郑老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播放的是《铁道兵志在四方》。



  中国铁建原党委副书记霍金贵(左3)一行赴石家庄探访郑志洁(左4)。

我为央视做节目道具的郑老信札,是他写给当时的文工团领导的。其时,他带领20多名文工团员到部队演出,途经长沙短暂驻留,并到在湖南施工的铁道兵第二师体验生活、表演节目。


信的内容是汇报工作:一是政治学习,主要是学习毛主席著作,文革前夕部队的景况。二是演出情况,包括具体节目名称,部队官兵对演出的良好反应。三是文工团员的思想状况、艺术水平。从这封信中,能够看到郑老谦逊,责任心强,对同时代的文工团领导尊重有加,7页“汇报”细致周到。郑老是善良的人,他赞扬了大多数文工团员,仅提及一位演员(有名字)的作风散漫。对当时政治运动中个别团员的家庭成分评定,他请求组织上给予“照顾”。


信札潇洒的笔迹,浓浓的人情味,增加了我对郑老更多的敬意。


郑志洁题词。


郑志洁夫妇照片。


郑老生前还曾给我寄赠《铁道兵志在四方》的题词,及家庭照片。为写这篇文章,我曾多方联系他的家人及他的同事,所获甚少。郑老的夫人已病故,其后辈在石家庄及其他省市工作,无达官显贵,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传承了郑老良好的家风。


四方情怀歌一曲

王久战

——访《铁道兵志在四方》曲作者郑志洁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这首38年前由黄荣森作词、郑志洁作曲的歌曲《铁道兵志在四方》,以它优美的旋律、充满浪漫色彩的语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筑路健儿,成为铁道兵人人会唱的“兵歌”。 


战火中诞生的铁道兵,今天算来,该是50岁生日。岁月茫茫,回首往事,自然想起那首动情的歌,那首至今仍然回荡在千山万水间的旋律。于是,笔者怀着几多敬意,叩开了曲作者郑志洁的家门。


年已古稀的郑志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记忆明晰。这位1944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虽然离休多年,仍然痴情不改,授课音乐青年,精心歌曲创作,组织老年合唱队。他亲自组织并担任指挥的石家庄军分区第二干休所(原铁道兵干休所)老年合唱团,参加的是清一色的铁道兵战士和他们的老伴,每次演出,总少不了《铁道兵志在四方》。他说,这是我们的拿手戏、看家歌,一唱就来劲,一唱就动情,一唱就倍感年轻。1996年,他率团进京汇演,是这首歌再次倾倒了京城观众,赢得掌声如潮。面对高朋满座、强手如林,合唱团抱回了奖杯。中央电视台在“夕阳红”栏目里多次播出,引发了铁道兵老战士多少难忘的回忆。


最后一遍看公众号,可以发的。美中不足少一件郑老的作品。没有也无妨,有的话增加怀旧气氛,也能看看郑老早年的足迹。翻《铁道兵》报合订本,由和平建设时期的1955年开始,一张张浏览,一两个小时过去了,看到十几首歌曲,都不是郑老作品;也许郑老发表时署的笔名,麻烦了。翻到1957年,时间快7.30了,一般是我发公众号的时间(审核时间不由我),这一年的合订本找不到的话,只好放弃——只有我心里知道的遗憾。从1月份开始查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2月12日,最后几张报纸,“郑志洁”轰然来临——《要叫列车通前方》。时间是7.40。激动啊!

也许是已到老年,易于怀旧,郑志洁提起铁道兵,提起和战友们一起创作的《铁道兵志在四方》,总是激情满怀、话语如注。


也难怪,从1948年组建铁道纵队,他就是铁道兵的一员,长期从事文化工作,曾担任过铁道兵文工团歌舞团团长。铁道兵跋山涉水、转战南北、壮志凌云的豪迈气概,他有实践有感受,迫使他必须用音乐形象反映出来,不然,就有辱使命,愧对于自己队伍。


1956年,总政文化部召开音乐创作座谈会,领导提出,各军兵种都要有代表自己的歌。为此,他一头扑向工地,和战士们实行“三同”,培养感情,体验生活,捕捉语言,寻找自己的风格。这期间写了不少歌曲,比如《钢铁运输线》、《推土机手之歌》等,虽然比较受欢迎,但毕竟代表不了本兵种的整体风貌。


十月怀胎,一朝分晚。1960年,为了创作歌剧,郑志洁和几位创作组成员,奔赴铁七师某部所在地海南岛,去采访英雄人物。他坐船、乘车,船在波涛中穿行,卡车在高低不平的道路上颠簸,郑志洁受到了强烈的感染,脑子里不时萌发出一行行动人的音符,从音符里仿佛能看得见火车汽笛的鸣叫,钢轨道木的震颤,突击队员的呼喊,战士们苦中有乐、移山填海的豪情。他激动了,激动的心快要跳出来。他急忙掏出笔,顺手写在自己的胳膊上。回到驻地,加工整理,一气呵成,十几年的心血储积,短时间内跃然纸上,渴望已久的“兵歌”主旋律诞生了。


一般来说,歌曲的创作,往往是词先曲后,而这首歌的创作,却完全调了个个儿,旋律在先,填词在后。为了填好充分体现立意的歌词,他和战友朱宝田选定三师文化干事黄荣森创作的歌词《铁道兵志在四方》,仔细琢磨、推敲。郑志洁突出的是诗配画的表现意境,必须走创新的道路,打破军歌创作的“一般化”,展现军人的气概和民族风格的融合。为此,他们反复斟酌、润色,终于用艰辛换来了成功的喜悦。上海的《上海歌声》和中国音协的《歌曲》很快相继发表、刊登。中国煤矿文工团作为文艺团体,最先看上了这首歌,并由著名青年歌手邓玉华独唱演出。1964年全军文艺汇演,这首歌被推荐为汇演作品,荣获全军优秀歌曲奖。随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每周一歌”中播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郑志洁(后排中)和战友们在一起。


郑志洁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首普通的军歌,能引起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的注意和赞赏。周总理从广播里听到了这首歌曲,对秘书讲,通知广播电台,重播这首歌曲,并嘱咐放在零点,播上一个月,好让夜间施工的铁道兵战士们听到。那时,国家正加强三线建设,非常关心铁道兵的发展和施工进程。一次,周总理听取铁道兵领导同志的工作汇报,总理问在座的各位领导:“《铁道兵志在四方》这首歌,你们知道不知道,会唱不会唱?”问罢,总理当着各位领导同志的面,唱起了这首歌。又说,“这首歌很好,铁道兵就是要志在四方嘛!可以当作铁道兵的军歌。”首长们回到兵部,及时做了传达,要求大家都要会唱。很快,铁道兵部队唱了起来,成为广大指战员最喜爱、最引以自豪的歌曲之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首深受铁道兵喜欢的歌曲也未能幸免,被指责为宣扬“游山玩水,花鸟鱼虫”,于是,郑志洁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四人帮”倒台以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迎来了文艺百花盛开的春天,这首歌以它优美动听的旋律再次回到工地、车间、学校和军营。


兵改工十几年了,铁道兵早已成为历史。但是,这支不穿军装的队伍还在,铁道兵的光荣传统还在。因而,这首展现铁道兵的光荣传统、精神风貌的“兵歌”,仍然牵动着四方筑路健儿的情怀,成为新一代建设者们的精神动力,激励着年轻一代“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劈高山,填大海”,为“锦绣山河织上铁路网”……

(原载1998年《中国铁道建筑报》)


王久战简介:河北大名县人,1947年生,笔名湛云,1968年参军铁道兵,业余爱好与散文与文论为友,出版过多本散文集子。1990年加入河北作协。工作退休之后,心有余念,身有余力,不愿闲无聊赖,又抖擞精神,珍时惜日,研词琢句,有大型回忆录集和长篇纪实文学集出版。


祖国处处唱响《铁道兵志在四方》——



若视频播放不了,请点击查看视频

歌唱家郁钧剑演唱《铁道兵志在四方》。


郑志洁在部队教唱歌。


上海松江铁道兵老兵合唱团在国家大剧院唱响《铁道兵志在四方》。


中国铁建员工唱《铁道兵志在四方》。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演唱《铁道兵志在四方》。



全部评论(0)
  • “铁道兵画页”是“铁道兵报”长期以来定期或是不定期随报纸出版的画刊,最早开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人民铁军》报,名谓“人民铁军画刊(画页)”,及至兵改工以后更名的《铁道工程报》《中国铁道建筑报》,“画页..

    河边草浏览:215次 评论:0
    2022-07-14 18:00
  • 郭维城(1912-08~1995-01)郭维城,满族,辽宁省义县人,中共党员,1954年11月至1967年5月、1975年8月至1983年任铁道兵副司令员。1929年在东北大学附属高中读书,参与创办《冰花》刊物,宣传进步思想。1931年“九•..

    河边草浏览:371次 评论:0
    2022-07-14 17:59
  • 铁道兵历史上最大的事在“7月”:1948年7月5日,我军第一支铁道部队——铁道兵前身铁道纵队在辽沈战役前夕诞生。与之相关联的是随后铁道兵成立10周年、成立30周年的隆重纪念。1948年夏,解放战争进入大转折,东北战..

    河边草浏览:289次 评论:0
    2022-07-14 17:58
  • 若视频播放不了,请点击查看视频陈再道司令员“最后的军礼”。陈 再 道 (1909-01~1993-04)陈再道,湖北省麻城市人,中共党员,1977年9月至1983 年,任铁道兵司令员。1926年冬,先后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192..

    河边草浏览:291次 评论:0
    2022-07-14 17:57
  • 刘居英(1917-03~ 2015-12-06)刘居英,原名刘志诚,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共党员,1978年5月至1983年,任铁道兵副司令员。1930年2月,到吉林市第一师范附中求学,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吉林学生反对出卖吉林租界的游..

    河边草浏览:265次 评论:0
    2022-07-14 17:56
  • 推介这张报纸的理由:1月,铁道部召开全国铁路工程计划联席会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配合”会议的召开,播出了3篇铁道兵团“业绩”的文章,其中2篇刊发在二版;另外,铁道兵团选出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5名..

    河边草浏览:250次 评论:0
    2022-07-14 17:54
  • 王 震 (1908-04~1993-03)王震,湖南省浏阳县人,中共党员,1954年2月至1957年9 月,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 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

    河边草浏览:234次 评论:0
    2022-07-14 17:53
  • 铁道兵是人民军队的功勋部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铁道兵的光辉业绩,是千千万万的铁道兵指战员不怕牺牲、勇于奉献共同创造的。“指战员”这个常见的词,其含义是“指挥员”、“战斗员”的合称。指..

    河边草浏览:236次 评论:0
    2022-07-14 17:52
  • 《当代中国丛书》中的“铁道兵”,今天发最后一节“建设铁路”。铁道兵因战争诞生。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每一次战争,铁道兵都在“战场”。但35年的铁道兵历史,以时间论,和平建设时期时间最长,虽然不能比较“抢修”..

    河边草浏览:225次 评论:0
    2022-07-14 17:50
  • “当代中国丛书”中的铁道兵,共分4节。第一节,铁道兵从护路军到撤编并入铁道部的编制体制变革;第二节,铁道兵从思想、科技、装备及独立核算等方面建军。这两节是组织机构、思想作风、综合能力的建设。第三节、第..

    河边草浏览:209次 评论:0
    2022-06-27 16:22
  • “当代中国丛书”是权威性的大型国史图书。铁道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占有怎样的分量?除“思想政治工作”、“后勤保障”、“抗美援朝”等单卷“例举式”记载铁道兵的重要成就外,全面、系统地总结铁道兵的丰..

    河边草浏览:175次 评论:0
    2022-06-27 16:21
  • 当代中国丛书,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最权威、最具影响力及最有代表性的大型国史图书,1983年由中央书记处批准,中宣部向全国部署,十余万人员参与,历时17年,煌煌152卷,210册,约1亿字,全面、系统、完整地论述中..

    河边草浏览:201次 评论:0
    2022-06-27 16:19
  • 高墙电网是指监狱、牢房。高墙离我们很远,入其内是罪犯,与同在蓝天下的我们的生活完全不同。高墙离我们又很近,也许仅仅是一念之差,我们就成为其中的一员。高墙里的一切,对于大多数人是陌生的,甚或是神秘的。但..

    河边草浏览:153次 评论:0
    2022-06-27 16:19
  • 潘家园旧书市场上,无奇不有的纸品实在太多。这周六,我买了一本荣誉证书,请欣赏——荣誉证书全文——任路同志:你被评为先进,特授予“最佳出生日期出生的人”的光荣称号。五月十三日,是赤道几内亚、摩尔土库曼喀..

    河边草浏览:168次 评论:0
    2022-06-27 16:18
  • 这件事有点意思,我也说不清。今天早上,我还没有起床,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位铁道兵老前辈打的。他说昨天答应赠送给我一本书,现在不送了,理由讲了一二三。是央视纪录片《打卡铁道兵纪念馆》引出的事。《打卡铁道兵..

    河边草浏览:157次 评论:0
    2022-06-27 16:17
  • 中铁十六局三公司合唱《铁道兵志在四方》。《黄荣森传》由李小芹撰写,在我的公众号发布,计三万多字,连载七次。前半部分内容是“兵歌”创作的来龙去脉,以及广泛的影响。主要读者是铁道兵战友和中铁建员工,浏览量..

    河边草浏览:189次 评论:0
    2022-06-27 16:16
  • 若视频播放不了,请点击查看视频今晚央视预告片。中央电视台CCTV-7国防军事频道21.20,国防大学教授、军史专家刘波与我共同讲述铁道兵的光辉历史。这个节目在《军迷行天下》栏目播出。《军迷行天下》旨在遍寻历史或..

    河边草浏览:256次 评论:0
    2022-06-27 16:14
  • 七、家和人亦和黄荣森是家中的长子,下面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父亲黄业田1956年因病去世时,挨肩的三个妹妹,最大的只有五岁,最小的不足一岁。母亲陈箐慧是农村妇女,性格温存,贤惠、善良,丈夫过世后,家庭生活..

    河边草浏览:176次 评论:0
    2022-06-27 16:12
  • 若视频播放不了,请点击查看视频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职工演唱《铁道兵志在四方》。五、尽展鸿鹄志铁道兵后勤部所属的团级单位六四四四工厂始建于1969年7月。为适应战备需要,厂址选在河北省兴隆县雾灵山附..

    河边草浏览:205次 评论:0
    2022-06-27 16:08
作者专栏
  • 老鼠爱上猫

    注册时间:2022-07-10 20:57

  • xJThfvckALUEg

    注册时间:2022-04-21 13:55

  • YCGlqyMfuexzkm

    注册时间:2022-04-15 08:54

  • ECABdTRLyJHn

    注册时间:2022-04-12 09:25

  • kVJeORUZpWdD

    注册时间:2022-04-05 02:0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20123号
Powered by qibosoft Code © 2018 qibosoft

联系电话:18075603283 邮箱:327789046@qq.com

©永远的铁道兵 ©铁道兵家园

湘公网安备 43070202000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