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葛明,男,成都十七中老三届初67级学生,1968年入伍,铁道兵五师二十三团战士,1971年退伍到成都南光机器厂工作,1973年到东北大学读书,后回厂从事真空技术,是中国第一台大型分子泵的设计者。为中国真空事业工作50年。
葛明/铁道兵经历之:学开装渣机
1968年6月,结束新兵训练后我被分配到五师二十三团五营二十五连装渣机班。差点满17岁的我也不知道装渣机长什么样啊,按理说操作手应该得到培训,熟悉操作后再上岗,可在我的记忆里却没有这个过程(也许是我年少懵懂),好像在连队举行了欢迎新兵大会之后的第二天就跟着班长进隧道了。
第一次身穿工作服、头戴藤条安全帽、脚蹬水靴走进隧道,隧道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高(后来知道隧道分三层,当时正在开凿下坑道),寒气夹杂着岩石新鲜断面所特有的味道扑面而来,上下左右都是裸露的岩石,不时有冰冷的水滴从上面的岩石中滴落下来。我跟着班长顺着小铁轨道一直朝里走,那“突突”的声响越来越大。走到洞的尽头就看见好几名战士支着几只重机枪般的东西,这“突突”声就是这东西发出来的,随着“突突”声这东西前面伸出的钢杆不停旋转,操作这些“重机枪”的战士使劲朝前推,那钢杆越来越深地钻进岩石。后来我知道了,这东西叫“风枪”,用压缩气体做动力去驱动钢杆前端的钻头,是在岩石上钻孔的重要装备。隧道掘进就是通过在岩石上钻眼、放炮(在孔中放炸药将石头炸碎)、排渣(将炸下的石头运出隧道)循环往复进行的,我们装渣机手的任务就是操作装渣机将碎石铲到斗车里。
那时我只读过初中二年级,但我们这批新兵叫“学生兵”,算部队的文化人了,所以班长给我介绍装渣机时我很快就明白了:装渣机有电动和气动两种(奇怪的是在网上居然找不到这种装渣机的照片),主机是一个矩形箱体,箱体下有四个钢轮在钢轨上滚动完成前进后退,装渣机前面安装一个钢制铲斗,其作用当然就是铲起隧道里被炸下来的岩石并将其翻倒至装渣机后面的斗车。操作者站在一侧的踏板上,左右手分别通过电器按钮或气动手柄控制装渣机在铁轨上的前进后退及铲斗的动作。第一次看到班长操作着电动装渣机前进、铲起炸下来的碎岩石、后退然后将铲斗里的石块倒到斗车里,装渣机在他手里挺听话的。紧接着班长让我操作,我站上踏板,两只手各抓一个把手,看了看四个按钮的作用就开始操作,装渣机在铁轨上行走,不需要转向功能,因此靠按钮控制前进后退还是容易的,但要配合控制铲斗却不那么容易,要么铲不满石头,要么没退到斗车处就提前把石头倒到地上了,搞得我是满头大汗,恨不得用手去帮助那不听话的铲斗,看到那些战友还要用铲子甚至用手去清理我倒在轨道上的石头,我真是内疚地无地自容。经过几天“战争中学习战争”,慢慢地可以比较熟练地操作装渣机了。
有一天,我照样在隧道里开装渣机,干了一会儿,掌子面已打好炮眼填装炸药,要求所有人员和机械设备退进垂直于主隧道的隧洞。于是我站在踏板上操作着装渣机沿着轨道倒车,当装渣机倒到拐弯处时,我的身体突然被隧道拐角处的岩石挤压至紧贴在装渣机的箱体上,一时间动弹不得,装渣机在惯性作用下继续移动,我的肋骨越来越痛,呼吸都有点困难了,可我无处可逃只能忍,那一刻我觉得时间好慢。装渣机终于拐过弯来,我也松了口气,好在没把我的“排骨”压断,只是背上有些擦伤。唉,这些安装轨道的人怎么不考虑装渣机的转弯半径啊!过了一会儿就听到“轰隆隆”的爆炸声,待硝烟散开又要把装渣机开到施工面,这回我学乖了,到拐弯处不站在踏板上,只用手指按着按钮让装渣机拐过最窄处,于是可以继续铲石头了。
学开装渣机也许是极平凡的一件事,但那是我人生学会操作的第一个机械设备啊。
投稿须知:
本公众号发表作品一律署作者真实姓名,投稿时请使用作者真实姓名,并附上作者简介。
本公众号欢迎作者本人的原创稿、首发稿。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表过的文章本公众号原则上不转载,特殊稿件除外。
投稿另一方法:
不会使用邮箱投稿的朋友,也可采用加微信朋友 sun 896812647 后,用手机写作发出 , 有疑问均可在微信中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