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是人民军队的功勋部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铁道兵的光辉业绩,是千千万万的铁道兵指战员不怕牺牲、勇于奉献共同创造的。
“指战员”这个常见的词,其含义是“指挥员”、“战斗员”的合称。指挥员,负责实施作战指挥的各级军官;战斗员,直接参加战斗的士兵。铁道兵35年的辉煌成就是一座丰碑,镌刻的碑文便是一代代全体铁道兵指挥员、战斗员的名字。
2008年,原铁道部计划编纂、出版大型“铁路人物志”图书,隶属铁道部的中国铁建接受呈报铁道兵首长人物传略的任务。中国铁建党委重视这项传承铁道兵历史文化的工作,成立了由中国铁建原副总经理吕连亭、档案馆馆长刘贤福与铁道兵史料编审办公室主任樊鸿锡和刘忠杰、唐飞等人组成的编辑小组,负责搜集、编辑“领导传略”的任务。
五位编辑人员都是铁道兵出身,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熟悉铁道兵历史,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对铁道兵满怀感情。他们肩负使命,千辛万苦查寻资料,字斟句酌撰写文稿,历时2年,完成了39位铁道兵领导的传略写作任务。
“铁路人物志”对入选人员与铁路的密切关系,以及职务、字数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中国铁建所报送的39位人物,仅有18位载入图书,且字数均要求在2000字以内。而编辑小组撰写的成稿,每篇多在2000字以上。如此,这些倾注了编辑工作者无数心血的书稿将会“养在深闺人未识”。再者,“志书”大多是史料、工具类,供研究者查阅使用,传播范围不大。于是,在中国铁建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编辑小组将书稿编印成书《功彪青史·铁道兵领导传略》,于2010年出版发行。
我阅读了全书。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传播,图书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领导传略”记录铁道兵首长的生平事迹,也是铁道兵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公众号长期以铁道兵内容为主,我拟在公众号连载这本书。编辑小组的领导给予首肯和赞许。
铁道兵首长这个群体,在人民军队各军兵种中有鲜明的“铁道兵”特色。铁道兵在战争年代保障铁路运输,和平建设时期担当“铁路建设突击队”承建铁路,其重要作用与贡献,决定了铁道兵首长需要更高的政治、军事以及铁路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铁道兵纪念馆“将军墙”。
我个人认为,铁道兵历任首长有两点共性:
身经百战,红军出身,或是红军时期参加革命。铁道兵首长绝大部分是红军出身,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投身军旅,副职以上大多数是开国将军。铁道部部长兼铁道兵团司令员、政委滕代远是红军创始人之一,是“没有授衔的大将军”;王震、吕正操、陈再道是上将;司令员刘贤权是“万岁军”38军军长,司令员吴克华是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的纵队司令员;副政委王集成是解放遵义城的团政委,副司令员罗华生任红四团党总支书率部飞渡泸定桥。
土生土长,熟悉铁路。铁道兵是工程技术兵种,作战、建设,需要专业技术。铁道兵部分首长在队伍组建之初就调入,其中铁道纵队时期的中级以上指挥员,一部分一生都在铁道兵部队工作。铁道纵队参谋长李寿轩后来担任铁道兵司令员,铁道兵团副政委崔田民后来担任铁道兵政委;铁道纵队支队长刘克后来担任铁道兵副司令员、龙桂林后来担任铁道兵司令部参谋长,政委徐斌后来担任铁道兵副司令员、郭延林后来担任铁道兵副政委;郭维城副司令员甚至是铁道纵队之前的护路军的“司令员”……他们熟悉铁路的抢修与建设,懂技术,会管理,而且对铁道兵队伍怀有深厚的感情。
《功彪青史·铁道兵领导传略》选入39位铁道兵部门以上领导的生平事迹,是首长的个人历史,也是铁道兵的建设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史、发展史。
该书由时任中国铁建党委书记李国瑞、总裁赵广发写序。序言深情写道:“那些为新中国、为铁道兵奠基的老将军、老领导们,健在者已为数不多。今天,我们怀着敬仰和怀念的心情,思忖他们戎马生涯几十年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倾听他们传奇般的故事,对我们每个同志都是一种感悟和启迪。”
迄今,书中39位首长都已不在人世,他们“奠基”的铁道兵精神,由中国铁建继承和发扬。中国铁建,铁道兵的传人,正向着世界一流综合建设产业集团的企业愿景大步迈进。转发铁道兵首长的业绩生平,是对他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铁道兵的一种缅怀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