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震 (1908-04~1993-03)
王震,湖南省浏阳县人,中共党员,1954年2月至1957年9 月,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 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粤 汉铁路长岳段工会纠察队队长,湘鄂赣边区赤卫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湘东独立一师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红八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代理军长,湘赣军区代理司令员,是湘赣苏区主要创始人之一。
王震在湘赣苏区英勇作战,有力地配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荣获三等红星奖章。1931年底和1934年初,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34年4月,领导湘赣红军在江西永新沙市取得伏击国民党军第四十三旅、毙伤俘虏旅长及官兵 2000余人的重大胜利,受到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令嘉奖。同年8月,任红六军团政治委员,在任弼时领导下,与军团长萧克执行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任务,率部西征。在湘桂和湘黔边界击溃国民党军3个师和1个总队,突破20多个团的围堵,于10月到达黔东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二军团会师。参与指挥十万坪战斗,歼国民党军3000余人,取得红二、六军团会师后第一个重大胜利。随后,又参与指挥陈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园等战斗,创建、发展和巩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红六、红二军团一道继续长征,于1936年6月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王震和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等与四方面军广大官兵一道,坚决反对张国焘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阴谋活动,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抗日。同年10月,在甘肃会宁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副旅长、旅长兼政治委员。1937年9月,率部进入晋西北抗日前线,切断日 本侵略军交通,保证了忻口战役的胜利。先后两次率部进行同蒲北段破击战,连克宁武等7座县城,建立抗日政权,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尔后,挥师向晋察冀边区挺进,先后进行70余次战斗,建立了以恒山为依托的雁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10 月,指挥部队进行广灵、灵丘阻击战和邵家庄、明铺伏击战等 30多次战斗,全歼日本侵略军田中大队等3000余人。1939年初 至同年8月,率部进行上下细腰间、作新村等数十次战斗,歼日军6000余人,击毙常冈旅团长。为此,八路军总部和边区政府分别授予王震所属部队“模范党军”、“百战百胜铁军”称号。
1941年初,王震奉命率三五九旅到陕北南泥湾,守护边区重要的南线门户。他响应毛泽东、党中央号召,一手拿枪、一 手拿镐,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为全军和抗日根据地树立 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1942年,兼任中共延安地委书记、延安军区司令员、卫戍司令员,率部粉碎国民党军何文鼎部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巩固了陕甘宁边区。1944 年10月,率三五九旅组成的南下支队挺进华南抗日,突破日寇沿途重重阻击,在大梧山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师。接着,同第五师一部渡过长江,创建了以鄂南为中心的湘鄂赣游击根据地和以衡山为依托的湘中抗日根据地。1945年8月,南下支队进抵粤北,正准备与东江纵队会合时,国民党军乘日本侵略军投降 之机,集重兵围堵南下支队,王震率部杀开血路,冲出重围回到中原。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7年3月,国民党军34个旅25万余人进攻陕甘宁边区,我军作战兵力只有2.7万余人,在毛泽东、彭德怀直接指挥下,王震率部参加陕甘宁边区保卫战。1947年上半年,他和兄弟部队一道,在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镇战斗中三战三捷,共歼国民党军1.4万余人。8月,又取得沙家店战役胜利,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三十六师师部及两个旅共6000余人。1947年底,率部同兄弟部队一道攻占运城。1948年2月,率部参加宜川战役,歼灭胡宗南主力,为取得西北战场大捷做出重大贡献。随后,率部参加黄龙山、澄郃和荔北战役。同年11 月,率部参加冬季战役,他直接指挥的永丰镇战斗,歼灭国民党军1万余人,俘虏七十六军军长。
1949年5月,率部进军新疆途中,解放了咸阳、武功、扶风、岐山、蔡家坡等地。同年6 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7月,参与指挥扶眉战役,同兄弟部队一道,歼灭胡宗南主力4个军4.3 万人,解放了兰州。尔后,克天水、取西宁,解放了青海。9 月,率一兵团第二军由西宁挥师北上,翻越祁连山,直插张掖,解放酒泉,直逼新疆,促使新疆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部队剿匪,整编起义部队,积极恢复和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遵 照毛泽东主席人民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指示,组织驻疆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在两年多时间里,开荒百万亩, 兴建了一批水利工程,在北疆首次种植棉花成功。1954年,中央根据王震的建议,将他率领的8个师集体转业,组成卫国戍边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54年2月,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年3月,召开 首届中共铁道兵党代会,选举产生中共铁道兵委员会,王震任党委书记。在王震领导下,铁道兵接受国家交给的第一项工程任务是修建宝(鸡)成(都)铁路的宝鸡至略阳段。
为摸清情况,王震亲率3名副司令员及参谋、技术人员前往宝成铁路沿线考察,还请了几位苏联专家和设计院的设计师、工程师,共同组成一个考察队,翻越秦岭,踏勘宝成铁路双石铺至略阳段线路。该段线路地形险恶,工程浩大,人烟稀少,食宿困难,白天跋山涉水,晚上借宿山里人家或栖身破庙。王震深有感触地说,累是累点,但收获颇丰,学到了许多铁路建设的基本知识。
为了巩固东南海防,发展沿海经济,为解放台湾创造条件,1954年7月23日,中央军委命令铁道兵抢建黎(塘)湛 (江)、鹰(潭)厦(门)铁路,宝成铁路交由铁道部工程局施工。1954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朱德、彭德怀找王震和铁道兵其他领导谈话,告知准备接受新任务。随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王震,交代抢建黎湛、鹰厦铁路的任务。
1954年8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召见王震,了解抢建 黎湛、鹰厦铁路的准备情况。毛泽东主席说,关键是快,要用抢修的精神、战斗的姿态,迅速抢通这两条铁路。周恩来总理接见王震时指出,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对我国是个严重威胁,不仅阻挠我们解放台湾,并严重影响国家建设和海上交通。还说,任务是紧迫的,中央相信你们在朝鲜那么困难的条件下能够完成抢修、抢建任务,这次也一定能够完成。毛泽东主席说过,你们在朝鲜战场上的那股精神真是叫人感动得流泪。希望你们发扬那种顽强的战斗作风,以抢修的精神、战斗的姿态,迅速抢通黎湛、鹰厦铁路。
王震从中央领受任务后,立即召开铁道兵党委紧急会议,传达中央的决策,认真讨论了 抢建两条铁路的思想动员、兵力部署、后勤保障等问题。8月 10日,铁道兵党委会议结束,王震于11日即率两位副司令员、一位副政治委员和司令部参谋长等一起乘飞机前往南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商讨修建黎湛铁路的民工动员、征地拆迁、物资供应等问题。王震还到柳州铁路局商讨勘测设计和接轨问题。王震和勘测人员一起,凭借军用地图和十几年前的草测资料,从黎塘到湛江沿线勘察。郁江大桥是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王震和专家反复勘察,比较几个桥址,研究确定方案。在湛江,和南海舰队、粤西区党委、湛江港务局领导一起,勘察湛江军港和商港位置,研究码头和车站的连接线。通过实地勘察,掌握了指导施工的第一手资料,有效地进行了施工部署。
铁道兵投入6个师1个独立团,广东、广西动员10万民工和铁道部西南设计院第三勘测设计队,共同抢建黎湛铁路。铁道兵领导机关由北京迁到广西贵县,就地指挥施工。
王震为加强技术干部队伍建设,于8月26日在广州召开技术干部会议,把铁道兵所有工程师以上技术干部请到广州参加会议,认真倾听广大技术干部对部队建设的意见,共商修路大计。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铁道兵制定了技术干部在部队的职责、职称、待遇等各项具体规定。建立了技术责任制,在铁道兵、师、团各级设立 总工程师,在领导班子中设立技术副职,如技术副司令员、技 术副师长、技术副团长,使技术干部有职有权,大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王震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此事时,周总理说:“很好,应该如此”。
在王震精心组织和强有力的指挥下,铁道兵广大官兵与民工一道,以战斗的姿态投入铁路抢建。全长316公里的黎湛铁路,从开工到接轨通车用了不到9个月时间,创造了快速建设铁路的典范。
黎湛铁路建成后,王震又率铁道兵部队投入鹰厦铁路的修 建。这条铁路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均有重要战略意义。周恩来总理曾在一次会议上说,解决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以及台湾问题,要看“二王”,一个是王炳南在华沙和美国谈判;另一个是王震率10万大军修建鹰厦铁路。
部队陆续转入鹰厦线施工,先后共投入8个师1个独立团,铁道兵领导机关从广西贵县移驻福建南平。武夷山区间的大禾山隧道,全长1467米,是控制全线工期的关键工程。王震率参谋、技术人员到现场蹲点调查,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连队增配机械装备,保证炸药、钻头供应;给隧道施工部队提高伙食标准,每人每天补助二两黄豆,风枪手每天增加一个鸡蛋、一两奶 粉;每个隧道洞口建立澡塘,使战士收工后能洗上热水澡。经总后勤部特批,冬天在寒冷地区施工的部队每人发一件大衣, 隧道施工部队增发雨衣和棉工作服,改善了部队的生产、生活条件,激发了广大指战员的劳动热情。
大禾山隧道施工部队创 造了1天掘进导坑19.5米的新纪录,提前118天打通隧道。戴云山区段,山峦重叠,需要开挖数百万立方米土石方。王震吸纳工程技术人员建议,用大爆破施工方法,一次用炸药240吨, 搬掉18万余立方米石方,提前2个月完成任务,节省投资7万余 元,节省劳力15万工天,为铁路提前通过戴云山区创造了条件。
修建鹰厦铁路不仅要“移山”,还要“填海”,需要填筑一条火车、汽车并行的海上长堤。王震决定由铁道兵第七师和 厦门市共同组成海堤工程指挥部,动员3000名民工,近百条船只,并调集高炮部队在两岸掩护,从近海的小岛上开山采石,装成石笼,船运到海上填海筑堤。军民并肩战斗,乘风破浪,百舸争流,抛石填海的场景蔚为壮观。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填筑了一条火车、汽车并行,长5公里、宽19米的海上长堤。朱德总司令在纪念碑上题写了“移山填海”四个大字, 以兹对筑路军民的褒奖。
1956年12月9日,鹰厦铁路铺轨到厦 门。在当时机械装备相当落后,土石方工程主要靠肩挑人抬的条件下,仅用22个月时间,提前1年抢通了这条近700公里的铁路,真是一个奇迹。
王震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期间,1955年任中国人 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委员;1957年9月调离铁道 兵后,先后任国务院农垦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 委员、中共中央党校校长,1988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王震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 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93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吕连亭、樊鸿锡、刘贤福、刘忠杰、唐飞)
王震光辉战斗的一生
——按《人民日报》排列,照片选自《王震》画册、《铁道兵画册》
1984年,和邓小平、杨尚昆视察深圳特区。
王震与铁道兵
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右)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汇报鹰厦铁路建设工作。
铁道兵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王震深入部队,传达贯彻党代表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