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维 城 (1912-08~1995-01)
郭维城,满族,辽宁省义县人,中共党员,1954年11月至1967年5月、1975年8月至1983年任铁道兵副司令员。
1929年在东北大学附属高中读书,参与创办《冰花》刊物,宣传进步思想。1931年“九•一八”事变,由东北大学流亡到北京,参加学生救亡运动。1932年2月,在北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7月考入上海复旦大学,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团支部书记。1933年4月,在复旦大学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5月和11月曾2次被国民党逮捕,经多方营救获释。1934年2月,在复旦大学被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参加东北军,先后任张学良机要秘书,苏鲁战区秘书主任、政务处处长。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经张学良授意,草拟捉蒋新闻稿、宣传提纲,发布新闻,并奉命接管国民党《西京日报》和广播电台。张学良任命郭维城为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宣传委员会代理常务委员,全面负责舆论宣传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七七事变”后,郭维城随东北军爱国将领于学忠参加淮河、台儿庄、武汉等战役。1938年底,随于学忠将军的鲁苏战区总部东进山东,进行抗日游击战争,与反共势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密切东北军与八路军的关系做了大量工作。1942年8月3日,郭维城协同中共特别党员、东北军一一一师中将师长常恩多率部起义。当时,起义部队与国民党顽固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搏斗,进行了5天5夜的拉锯战。一一一师起义后编入八路军,郭维城任山东军区新一一一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多次率部粉碎日寇的残酷扫荡。罗荣桓盛赞“一一一师的义举,是在国民党反动派气焰最嚣张、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发起的,对国民党反动派反人民的政策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在鲁中南墙峪,郭维城率独立团与万名日伪军血 战,打退敌军5次进攻,掩护一一五师和山东军区机关及群众约万人向沂蒙山区转移,受到山东军区通令嘉奖。1943年,任山东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任齐齐哈尔护路军司令员兼齐齐哈尔铁路局局长,1946年6月任西满护路军司令员兼中长铁路滨州线军事代表、西满铁路局副局长。在此期间,他不仅指挥部队清剿国民党残余武装和股匪,而且圆满地完成铁路抢修、保卫铁路和支援我军作战等任务。1948年10月,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为夺取辽沈战役的胜利,在物资运输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辽沈战役结束后,相继接管了天津、徐州、武汉、衡阳等地铁路,先后任天津铁道处处长、军委铁道部驻徐州护运司令部司令员、华中军区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衡阳铁路局局长、中南财经委员会委员。1949 年,率部抢修京汉、粤汉、湘桂、浙赣等铁路,提前恢复通车,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粉碎了国民党 “三年无法修复”的滥言。为此,政务院给郭维城记大功一 次,同时受到第四野战军通令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12月,郭维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局局长,率铁道工程部队6个师参加抗美援朝。在指挥抢建龟城至殷山段铁路时,冒着敌机的狂轰滥 炸,仅用60天时间,突击建成129公里铁路,创造了战时抢建 铁路的奇迹,受到朝鲜领导人和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高度赞 扬。接着,又率部完成德(川)八(院面)铁路的修建任务。1953年11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司令员,领导部 队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1954年从朝鲜回国后,11月任铁道兵第二副司令员,1959年9月任铁道兵副司令员,先后参与指挥修建了黎湛、鹰厦、包兰等铁路。1960年后,兼任东南沿海战备军事运输司令部副司令员、大兴安岭会战指挥部指挥、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 挥,参与领导了嫩林、川黔、贵昆、成昆等铁路建设。“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关押六年。恢复工作后,在1975年河 南驻马店地区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抢险救灾中,指挥果断,表现突出,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表彰。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郭维城兼任中共郑州铁路局第一书记,奉命带队到河南整顿被“四人帮”破坏的中原铁路秩序,使铁路运输很快恢复正常。1977年6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副部长,1978年10月任铁道部部长、部党组书记。经中央军委同意,保留铁道兵副司令员职务。任职期间,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铁路工作的指示,率领全路职工做好铁路工作重点转移,加快铁路现代化建设步伐,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确定了铁路的调整方向、任务和措 施,深入开展以安全正点、优质高产、低消耗为主要内容的增 产节约运动,运输生产稳步上升,安全情况进一步好转。
1983年1月至1986年12 月,任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认真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与铁道部工程指挥部领导一起妥善解决了部队定点落户、老干部安置、施工战备等问题,既保证了部队的施工和并入改编,又顺利地完成了老干部的安置工作。在担任全国政协常委期间,为争取祖国和平统 一,为争取张学良将军的全面自由而奔波,为恢复以张学良为校长的东北大学做了大量工作。在重病期间,仍关心祖国的统 一大业。
郭维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一级解放勋章,1993年补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95年1月1日在北京逝 世,终年83岁。
郭维城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
“九一八”事变时,正在东北大学二年级读书的郭维城被迫流亡到北平,在燕京大学借读。1932年经考试转学到复旦大学,这是他1934年毕业时获法学学士的毕业照。
1946年郭维城担任西满护路军司令和西满铁路局副局长期间,在西满铁路开展的立功创模群众运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励全局36000多名职工, 10月10日,西满铁路管理局召开第一次群英大会,会议邀请了著名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参加。主席台左一为郭维城。
1953年2月1日,郭维城担任局长的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局6个铁道工程师,开始抢建殷龟铁路。图为抢建部队在滔滔的清川江上修建新线大桥。
1953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郭维城被任命为司令员,负责统一指挥仍然留在朝鲜的铁道工程部队,继续修建德(川)八(院面)铁路线,修复朝鲜被破坏的铁路旧线。照片为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领导合影,前排为郭维城。
为了纪念在朝鲜战场牺牲的铁道部队烈士们,新建铁路指挥局在新安州修建了一座纪念碑,郭维城亲笔题写“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烈士纪念碑”。这座用洁白的水磨石制成的纪念碑高12米,纪念碑的顶端闪耀着1米高的红五角星,至今仍然高高耸立在山顶,中国政府代表团和民间团体经常到此凭吊志愿军烈士。
苏联专家为鹰厦铁路设计、施工做出贡献。图为铁道兵司令员李寿轩(左2)、政治委员崔田民(右3)、副司令员郭维城(左1)、副政治委员王集成(右2)同苏联专家(左3)在一起。
1959年2月20日,毛泽东、周恩来、陈云、彭德怀、陈毅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出席铁道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毛泽东主席同铁道兵司令员李寿轩(左2)、 政治委员崔田民(右2)、副司令员郭维城(右1)等领导亲切握手。毛主席说:你们要多快好省地修建铁路。
贺龙(前排左2)等领导视察西南三线铁路建设,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右1)汇报了部队施工进展情况,贺龙做了重要指示。
1986年12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西安事变50周年纪念大会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邓颖超亲切接见郭维城,并对他说:“维城同志,总理为你的事操了不少心啊。”左一为邓颖超。
1987年7月6日,郭维城将军参观新修复的卢沟桥,想起当年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战友,不禁感慨万端。
在南下抢修粤汉铁路时,其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缺乏枕木。湖南郴州市廖家湾村有数百年祖遗的180多亩3000多棵古松树,村里曾定下规矩,任何人不准破坏这片祖辈们留下的古树。但听说修通粤汉铁路急需木材后,廖家湾村村民决定把所有古松树全部无偿捐献出来。铁路通车后,郭维城亲笔题写了 “功在人民”的巨大牌匾送给廖家湾村。这块牌匾至今仍悬挂在廖氏宗祠里,成为当地红色教育基地。
郭维城伉俪。
铁道兵纪念馆复原铁道兵司令部办公室,铁皮文件柜系郭维城生前办公用品。
《人民日报》刊发郭维城逝世消息。